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患者94例,详细讲述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经过病患和家属的同意,随机分为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7例,使用常规西医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的观察组47例,研究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72.3%,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5.7%,相比常规西医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的临床副作用反应,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脏急性或慢性炎症,引发感染性的心肌疾病,在心脏类疾病中发病率约占5%左右,发病人群集中在8~45岁[1]。临床病因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导致,通过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波心电图和心内膜心肌活检[2]等确诊。临床主要的表现包括[3]:①呼吸道感染性表征,发热、酸痛、呕吐和腹泻等;②严重者呼吸困难,且出现心理衰竭和猝死等。本文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7例,使用常规西医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的观察组47例,研究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患者94例,年龄8~48岁,平均年龄23.2±4.2岁,男性63例,女性31例,病史4~48h不等。详细讲述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经过病患和家属的同意,随机分为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7例,年龄9~47岁,平均年龄22.1±4.5岁,男性31例,女性16例;使用常规西医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的观察组47例,年龄8~48岁,平均年龄24.3±5.3岁,男性32例,女性15例,且均P > 0.05,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2 方法
1.2.1 确诊方法
使用心电图和胸部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若出现:①心脏略增大;②心率不齐,出现心跳异常缓慢;③出现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病症,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过临床诊断发现94例均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1.2.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每次10~15mL,每天2次,持续服用7天,记录临床数据和反应。
(2)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联合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每次10~15mL,每天2次,持续服用3天;3天后,配合益气活血药方进行治疗,早晚各一次,持续服用3个月。益气活血药方的药材主要包括:黄芪15g、炒白术15g、茯苓15g、川穹15g、谷芽和麦芽15g、陈皮10g、白芍10g、丹参10g、五味子10g等药材,每天一份剂量,用400mL水煎煮后分为2份,早晚各一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
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种,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数×100%。
治愈: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消失,心律不齐现象消失,无临床副作用,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有效: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基本消失,心律不齐现象消失,基本无临床副作用,恢复基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
无效: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反复、加重等现象。
1.3.2 临床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呕吐、异常发热、腹泻和过敏等,并观察停药后不良反应是否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计算机统计学数据处理,若P < 0.05则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2个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由表1可知,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72.3%,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分类 N(例) 治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治疗有效率
(%)
观察组 47 27 17 2 95.7
对照组 47 18 16 11 72.3
2.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和过敏等。由表2可知,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组别
分类 N(例) 不良反应(例) 停药后不良反应
消失(例) 不良反应
发生率(%0
观察组 47 4 4 8.51
对照组 47 3 3 6.38
3 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脏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病因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导致,通过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波心电图和心内膜心肌活检等确诊。
本文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7例,使用常规西医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的观察组47例,研究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2个月治疗,发现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72.3%,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5.7%,相比常规西医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的临床副作用反应,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尊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2(15):329-331.
[2]黄勇.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检验,2014,3(17):163-164.
[3]徐惠梅.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临床报道,2012,2(3):17-18.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脏急性或慢性炎症,引发感染性的心肌疾病,在心脏类疾病中发病率约占5%左右,发病人群集中在8~45岁[1]。临床病因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导致,通过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波心电图和心内膜心肌活检[2]等确诊。临床主要的表现包括[3]:①呼吸道感染性表征,发热、酸痛、呕吐和腹泻等;②严重者呼吸困难,且出现心理衰竭和猝死等。本文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7例,使用常规西医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的观察组47例,研究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患者94例,年龄8~48岁,平均年龄23.2±4.2岁,男性63例,女性31例,病史4~48h不等。详细讲述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经过病患和家属的同意,随机分为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7例,年龄9~47岁,平均年龄22.1±4.5岁,男性31例,女性16例;使用常规西医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的观察组47例,年龄8~48岁,平均年龄24.3±5.3岁,男性32例,女性15例,且均P > 0.05,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差异值无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1.2 方法
1.2.1 确诊方法
使用心电图和胸部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若出现:①心脏略增大;②心率不齐,出现心跳异常缓慢;③出现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等病症,可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经过临床诊断发现94例均为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1.2.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治疗,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每次10~15mL,每天2次,持续服用7天,记录临床数据和反应。
(2)对照组使用常规西医联合益气活血法进行治疗,服用果糖二磷酸钠口服溶液,每次10~15mL,每天2次,持续服用3天;3天后,配合益气活血药方进行治疗,早晚各一次,持续服用3个月。益气活血药方的药材主要包括:黄芪15g、炒白术15g、茯苓15g、川穹15g、谷芽和麦芽15g、陈皮10g、白芍10g、丹参10g、五味子10g等药材,每天一份剂量,用400mL水煎煮后分为2份,早晚各一次。
1.3 临床观察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
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分为治愈、有效和无效三种,临床治疗有效率=(治愈+有效)/总数×100%。
治愈: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消失,心律不齐现象消失,无临床副作用,恢复正常的生活和社交活动。
有效:病毒性心肌炎症状基本消失,心律不齐现象消失,基本无临床副作用,恢复基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
无效:病毒性心肌炎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反复、加重等现象。
1.3.2 临床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呕吐、异常发热、腹泻和过敏等,并观察停药后不良反应是否消失。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计算机统计学数据处理,若P < 0.05则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经过2个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由表1可知,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72.3%,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使用益气活血法联合西医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具有临床参考价值。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
分类 N(例) 治愈
(例) 有效
(例) 无效
(例) 治疗有效率
(%)
观察组 47 27 17 2 95.7
对照组 47 18 16 11 72.3
2.2 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对比
在治疗过程中,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主要包括呕吐、腹泻、发热和过敏等。由表2可知,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组别
分类 N(例) 不良反应(例) 停药后不良反应
消失(例) 不良反应
发生率(%0
观察组 47 4 4 8.51
对照组 47 3 3 6.38
3 结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脏急性或慢性炎症,临床病因主要是由于呼吸道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导致,通过心电图、胸部X线、超声波心电图和心内膜心肌活检等确诊。
本文选择2012年7月到2014年7月来我院进行病毒性心肌炎治疗的患者94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对照组47例,使用常规西医配合益气活血法治疗的观察组47例,研究和对比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2个月治疗,发现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有效率95.7%;对照组治愈18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72.3%,且P < 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3例不良反应,停药后不良反应均消失,且P > 0.05差异值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益气活血法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治疗有效率高达95.7%,相比常规西医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的临床副作用反应,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尊磊.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2(15):329-331.
[2]黄勇.益气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检验,2014,3(17):163-164.
[3]徐惠梅.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观察[J].临床报道,2012,2(3):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