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前物理概念特征及学习意义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lj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概念”是学生在接受物理学科学教育以前,通过自己的观察、体验与思考、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对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 前概念;物理;学生
  如何看待学生头脑中业已形成的前概念呢?从人类认识的发展角度来看,前概念的产生是正常的、必然的,因为在科学发展史上这种前概念也屡见不鲜。前概念的产生正体现了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应该把它作为物理含义可被转换的认知结构接受下来,这才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指导思想。
  一、前物理概念的特征
  1.广泛性。
  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有了十多年的生活经验,接触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因而他们头脑中自发形成的前概念所涉及的范围也是相当广泛的。当然,这种广泛性是相对的,他们对能看得见、摸得着、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到的事物形成了较多的前概念,而对那些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则很少有前概念。如学生对力学、热学和几何光学均有着较多的前概念,而对电学则很少有前概念。
  2.自发性。
  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缘起于学生长期、大量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感知,这些经验在其大脑中逐渐深化发展,经过感觉、知觉、表象阶段最终形成概念。学生在其大脑里构建前概念时,完全是自发性的,没有人教他这个问题应该是这样、那个问题应该是那样,他完全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凭自己的感性经验进行构建。因此,前概念是学生自己的精神财富,而且这种精神财富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事物的一个有价值的工具。
  3.顽固性。
  由于前概念是学生大脑中业已形成的模式,且在长期的生活经验累积中又强化了这些观念,加之学生的思维又具有自我中心性,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极其顽固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前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相当困难的。如有位教师在讲清惯性概念之后,让学生回答并解释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站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轮船上,如果面向前竖直跳起,是落回轮船原处,还是落到原处的后面?全班学生皆回答落到原处后面。原因在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已有了 “力是维持运动原因”的前概念,由此可见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多么顽固。
  4.隐蔽性。
  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还具有隐蔽性。由于学生大脑中的前概念是潜移默化形成的,因此它以潜在形式存在,平时并不表现出来。然而在物理教学中讲授科学的物理概念时,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他们头脑中的前概念。当让学生用物理概念去解释问题时,前概念就会马上表现出来。
  前物理概念的这些特征,决定了它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到前物理概念的特征,尽量发挥它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减少其不利影响。
  5.反复性。
  前概念是在学生的头脑中长时间形成的,即使又重新学习了科学概念之后,表面上看来是掌握了,但随着环境变化,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又会很快弹出,一旦形成的前概念,根深蒂固,它会多次反复,影响正确概念的应用。
  二、物理前概念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意义
  对于那些正确的前物理概念,虽然尚未形成科学概念,但它犹如概念的半成品,只需要经过正确的思维加工,便可形成概念。因而,学生头脑中的那些正确的前物理概念,是学生物理学习中形成物理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设想一个学生,在他的头脑中对周围的物理世界没有形成一点点的表象,对物质及其运动毫无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或者说这个学生根本不具有任何前物理概念,那么他就根本无法与正常学生一样接受物理学教育。
  1.前物理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物理前已对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这些己知的物理现象的了解和好奇有助于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有兴趣的讨论。如讲“浮力”一节时,运用生活实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把一块铁放入水面会沉入水中,而木块会漂浮呢?而把这块铁做成铁盒它却能浮在水面。这样引起学生们的思考兴趣,同时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2.由表面现象的观察所得的经验与物理知识不一致。
  例如,学生通常认为“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受力越大,速度越快”。这当然是错误的:力应该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物体运动速度除与物体受力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有关。但要真正从概念上彻底改变这个错误却很不容易,原因就在于學生得到这个经验是有大量“事实”作基础的。一辆静止的车子,人推它以后它才动;静止不动的树枝,风吹它以后它才动;静止不动的犁,牛拉它以后它才动;如果不推、不吹、不拉,这些物体就停下来。其实,这只是一种局部的表面现象。首先,学生在分析物体运动的原因时,只考虑了推力、吹力、拉力的因素,而忽略了阻力因素。又如在“马拉车”的问题上,尽管学生把牛顿第三定律背得滚瓜烂熟,思想上总还是认为“马对车有拉力,车对马没拉力”或者“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他们“最有力的证据”是“反正是马拉着车向前走,而不是车拉着马向后退”。这里,学生只是固执地盯住马拉车向前走这一直观的表面现象,而不愿意或无力对马、车的启动过程以及车、马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作深入而细致的分析。
  3.生活中的概念与物理学上的概念纠缠不清。
  例如,力在物理学上的定义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同时存在,而且其作用总是相互的。日常生活中所讲的“用力”“力气大”“力气小”是一个人所施出的,因此在人们的印象中力是单方面的。这些概念的不一致,是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感到困惑的原因之一 。又如,平常讲铁比木头重,这个“重”不是物重,而是密度大;平常讲这杯水比那杯水热,这个“热”也不是热量的意思,而是指这杯水的温度比那杯水的温度高。结果使得学生常常把密度和物重混为一谈。处理这类问题,主要是交代清楚每个概念在物理学上的严格定义,指出它们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概念的区别。
其他文献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生源质量下降,差距拉大,学生来源的学校增加,学生的习惯、方法等呈现出了更多的多样性与不一致性。生源的文化基础和知识结构等个性特长呈现出多样化和层次性需要实施分层次教学。加强课堂管理和降低生源流失率需要实施分层教学。考虑学生发展方向而采取分层次教学、分类型培养,加强学生在专项技能方面的强化训练,形成技能特长,是提高学生就業能力,提高对口就业率的必然需要。  关键词:中职分层次教学模
期刊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学会提问,首先教师要学会提问,学生只有不断地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受到启迪和影响,才能学会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堂课“启发”得是否成功,就看你“提问”得是否精彩。  一、开头一问,要引人入胜  文章能否抓住读者,“豹头”不可小觑。课堂教学也是如此。开头一问,要引人入胜,
期刊
创造性思维是以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为基础,已有的知识进行想象、推理、分析、综合等思维方式。创造性除具有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之外,其最为显著的是具有求异性、变通性和独创性。创造性思维是在未来的高信息社会中,能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需要,具有开拓、创新的开创性人才所必须具有的思维品质。因此,在目前以及今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创新精神,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创设数学情
期刊
众所周知高中是必须要重视成绩的。语文作为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必须提高教学质量,以保证学生的语文水平能够适应他们当前和今后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需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下,高中语文的教学改革已经是势在必行,要改革还要兼顾学生的成绩不能丢。那么首先要认清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  高中阶段总是把相同或相近年龄、知识程度的学生编为班级,使他们成为一个集体,可以相互促进和提高。教师扩大了教育对象,加快了教学
期刊
高三一轮复习备考是整个高三复习备考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说,高三一轮复习备考的好坏直接影响高三复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下面本人就个人复习备考的经验、体会谈一下对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备考工作的认识。  一、要目标明确,计划详细  一轮复习时间是2012年7月——2013年2月中旬(各地情况有所不同,可以适当作出具体调整)  目标任务:夯实基础、循序渐进、构建体系、提升能力。通过本轮对所
期刊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文理分流的趋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八年级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自豪,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
期刊
作为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仅把学生领进知识的大门,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大门的钥匙教给学生,使学生既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又会学教师没有教给的知识。因此,对学生进行生物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成为生物学知识的主人,才能实现以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
期刊
摘要: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堂中,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出发,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线索,正确阐述人地关系,充分利用丰富多彩、时空广阔、文理兼备的地图、图表和景观图等学习资料,激发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地理教学;情感教育  素质教育旨在谋求学生身心素质的整体发展,必然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必然关注学生的非认知发展,其中特别是学生的情感发展。初中地理素质教育要落实到课
期刊
什么是个性品质?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个性,不仅体现在一个人的信念、理想、世界观上,也体现在一个人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上,它反映一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通常我们把那些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特征,如:勤劳勇敢、真诚热情、活泼开朗、责任心强、有创造能力等这些阳光向上的特征作为良好的个性品质。  随着社会的日益现代化,人与人的交往联系日益密切,交往的范围明显扩大,交往的方式多
期刊
當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知识的积累和更新也日趋加速化和高速化。面对知识的爆炸,青少年在校的学习所得己不能满足社会与时代的要求,也不再能够受用终身(据计算学校学习只能提供人一生中所需知识最的约10%),但学校学习对人的一生来说却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决定了一个人后半生知识的获取,因此学生在校的学习任务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掌握一套学习科学的方法即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