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视角下中国家校关系的失衡与反思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3e45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肩负着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使命。教育的高效、稳定目标的完成,需要社会、教师、家庭以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协同教育则力求家庭、社会、学校三者之间的平衡,提倡在三者之间创立起一个互相联结的系统,能够使三者之间实现更加有效的交流,形成一个全新的合作共赢的体系,推动教育的深化改革,逐渐抵达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协同教育;家校关系;反思与调整
   家校合作、协同教育的意义简而言之就是在于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阶段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如果能让两者更好地联结起来,那么不仅二者关系会改善,同时也会促进资源的整合,从而使教育的意义最大化,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和家庭之间必须要强化联系,统一起来行动,向儿童提出一致的问题,且要注意始终坚持同样一种信念,秉持同一种原则。基于此,家校合作才能高效、优质地进行,协同教育的体系才能更快、更好地被构建起来。
   一、失衡的原因分析
   (一)教育的功利化
   虽然从长期来看,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追求功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但如果一旦对功利的追求超越标杆度,逐渐走向极端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这种思想趋势在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冷漠无情,过分追求利益,这一点在教育领域中体现得酣畅淋漓。不单纯的教书育人的方式,变成了家长相互攀比的工具,或者是追求某一目的的方式。在中国,教育的功利化在部分幼儿园就已经逐渐显现出来,老师或是家长无意识地向孩子们传达一种错误的教育观念,这种危险的信号必须得到遏制。学校管理者或是学校教师、家长需要从根本上防微杜渐。
   (二)个人期望导致
   教师和家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联系纽带在于学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教师和家长在教育方面产生分歧,或是目标的不同,或是价值考量水平的不同。例如,一个老师的终极诉求在于能树立高大的教育形象,因材施教,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口碑。在家校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自然会用这些标准来对合作内容进行修改,对教育价值进行评定和衡量。如果合作只是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能力,而教师没有一定物质或是精神上的回报,那么教师就会丧失兴趣,缺乏参与合作的主动性。
   (三)文化大环境的影响
   不论是什么方式,不论是谁都避免不了受到整体大环境的影响。文化教育的大环境的走向趋势会直接导致教师和学校的思想观念的改变,随之也会滋生一些低级趣味的教育理念上的价值取向,自然会导致教育中的失衡问题频频出现。
   二、解决策略
   (一)重新确立合作观
   合作观是任何合作的基础,只有双方达成一致的合作观时合作才能顺利地进行。在家校合作中,两者应该以儿童教育为蓝本,将提高儿童快乐、健康的成长作为合作的基础和重点,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作为共同应该遵守和执行的合作观。在确立共同的合作观后,家校协同合作才能更好地同步进行,为儿童的良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规定合作地位的平等
   既然是家校协同合作,那么重点则在于协同合作。双方在这个关系中都是平等的,是不分优劣、相互依附的关系。教师应该积极听取家长的意见,并及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而家长则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安排。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家庭和学校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合作关系,构建出一种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家庭和学校之间有更加深入的合作与了解。同时,双方应该摆正自己的地位,以合作原则为基础,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促进教育的顺利开展。
   (三)对自身角色明确定位
   家庭和学校在学生的教育阶段都扮演着不可被替代的角色,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认清楚自己的作用和功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在双方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于学校而言,能更为有效、快速地向学生传递文化知识;于家庭而言,加强学生精神、思想方面的教育。家庭关系的特殊性,导致这类教育在家庭范围内进行起来相对容易。两者在教育过程中承担着完全不同的角色,所以要加强两者的合作,明确责任和权利,避免发生权责混淆现象以及矛盾。两者应该始终坚守自己,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以家校无懈可击的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家校之间的协同、深度合作已达成一种共识。尽管仍存在一定的潜在问题,但整个社会文化、教育大环境一直在引导正确的家校价值导向。当下,我们既要解决问题,降低合作风险,又要建立起合作机制,搭建起良好的合作平台,重新确立合作观念,明确双方主体的定位和角色,力求实现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让学生接受更加全面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柴江.家校合作的本质属性、困境根源与破解思路[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2-72.
   [2]王玉娥.家校合作对小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育[J].教学与管理,2021(14):15-17.
   [3]鞠佳雯,李妍,蒋柳青.促进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21(5):33-38,62.
   [4]唐文琴.協同教育视角下中国家校关系的失衡与反思[D].重庆:西南大学,2013.
   作者简介:陈淑兰(1969—),女,汉族,北京人,本科,现为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校长,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在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下,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综合平衡稳步前进。其中,足球文化就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如何通过发展足球小场地课堂,促进广州市小学足球文化建设,提出相关的建议策略。   关键词:校园足球;小场地课堂;足球文化建设   足球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我国大
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梳理与分析了四个问题:一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使命;二是习近平对国际传播的高度重视;三是积极推进国际传播叙事
摘 要:小学生的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薄弱,班主任要承担起班级管理的职责,积极践行素质理念,将德育有效渗透到常规管理工作中,启蒙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同时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主要从践行人本理念、弘扬传统文化、发挥榜样力量、开展主题活动等方面出发,就德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有效渗透举措进行合理分析。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渗透   在课程改革的全新背景下,班主任需要进一步明
摘 要:教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德育可以使学生具备良好品格。德育最终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综合性发展的新时期人才,这也是学生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课;德育   小学是学生身心快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活动构建起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正确的世
在新时期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发展备受关注.而在小学音乐课程体系中,童声合唱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为学生创设和谐、融洽的艺术情境,让音
摘 要:社会的发展变迁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心态,相应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在繁复芜杂的信息内容影响之下,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吸引力成为优化教学效果的直接、高效途径之一。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依托不同阶段的知识特点与学生学习兴趣设计课堂,增强数学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吸引力   小学生由于
摘 要:如今我国越来越重视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在小学体育建设过程中,体育教师如何改善现有不足,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喜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教育建设中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进步研究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如何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为我国小学建设体育提供参考方向,促进小学体育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有效性   在如今体育事业发展进程中,我
从广泛意义上讲,任何一门课程都具有特定知识的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养成、道德情感的感染.语文课程的道德教育力量不是道德知识的直接灌输,而是借助“语言”这一特殊的载体,将丰
期刊
摘 要:数学是基础课程,学习数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地发展。分析了科学素养的意义,提出了具体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策略,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养培养;策略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   王子兴教授认为,数学素养是数学自身的特有属性,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通过后天严谨的数学活动和思考获得的数学思维、意识、应用、创新和审美。   李
摘 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因此,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通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开展教育工作,无论是对小学生的成长,还是文化的传承都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从小学德育工作要求出发,简要分析小学德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并探究教学策略,希望对提高德育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意义;策略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