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的典型问题及对策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美文学教学中,由于文化差异、文化依附和功利主义学习观的影响,经常会遇到一些典型问题,妨碍对文学作品的教学。需要探索相应的对策及具体措施,比如探索共通的意义空间、建设课程群、挖掘文学作品的实用性等等,从而对解决教学问题有所裨益。
  【关键词】意义空间;课程群;文化依附;功利主义
  【Abstract】With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al dependence and utilitarian view of learning, there are often some typical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learning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n the course of literatu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corresponding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building common meaning spaces, course groups, and the practicality of literary works, etc., thus contributing to solving teaching problems.
  【Key words】Meaning spaces; Course groups; Cultural; dependenceUtilitarianism
  【作者简介】李雪松(1976-),四川宣汉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汉语国际教育。
  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规定:“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由此可知,文学原著只是媒介,通过这一媒介,指向语言、人文素质及文化。因此,在教学中,除了涉及语言这一“能指”,更多的是透过文学作品,挖掘其背后的“所指”,即其蕴含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意蕴。然而教学实践中,往往只专注于语言本身,了解作品表层意义,从文学史的角度进行记忆性教学,很难有深入的理解和探索,因此诸多典型问题就不可避免。本文基于文化领域,运用传播学和跨文化的相关理论,对教学中出现的这些典型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一些对策,抛砖引玉,进而探讨英美文学教学。
  一、宗教文化象征意义的理解缺失
  英美文学作品背后是英美文化。英美文化有两大源头:两希文化。其中古希伯来宗教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典型代表就是《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由于文化的差异,英美文学教学中对宗教文化影响这一维度难以挖掘深入。以经典作品《简–爱》为例。通过学习,学生留下的固定印象仅仅为简–爱是一个追求平等爱情、自我独立的女性形象,有坚韧的不认输的个性。而对于小说中宗教影射不太关注:不断出现的宗教意象“火”的洗礼含义、契合宗教英雄人物的“U”型结构、与宗教有直接关联的教会学校或传教士形象等。如果没理解到作品的宗教含义,很难说真正理解了作品,而对于故事情节简略的作品理解更是如此。比如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学生在阅读小说时,阅读体验并不理想。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实在简单,没有曲折纠葛的情感线索,不能引人入胜,甚至学生难以完成阅读,更怀疑其经典性。究其原因,就是在阅读中没有进入作品的象征世界,特别是没有理解其中宗教的象征意义。对于惜墨如金的海明威来说,老人海里捕鱼的三天时间、睡觉时如耶稣被钉的姿势、墙上的圣母画像等描写一定有其宗教含义。以此类推,大凡英美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宗教内涵,需要在教学中解读。
  文学教学过程就是文化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也是象征性社会互动的过程。所谓象征性社会互动,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传递象征符和意义而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作者和读者之间,通过传递作品的象征符合意义而相互作用。但是意义的交换和作用有前提,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共通的意义空间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理解文学作品语言文字本身,对于英语专业高阶段的学生而言不是难事;而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却是跨文化的读者难以企及的。因而,教学中的策略就是需要扩大和作者共通的意义空间,尤其是加大文化背景交集,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因此,文学教学中需引入文化教学。庞燕宁学者曾提出应该“致力于英美文学教学的‘文化研究’新视域的转向”,并从人文精神、文学外部研究、发散性研究、跨文化研究等方面入手,列出一些“文化转向”的具体措施。但笔者认为这些分类逻辑起点不同,它们之间有重复交叉,过于繁复,并且有从文学向文化偏離的趋势。具体而言,需立足于作品本身,基于英美文化的源头和核心,结合其他课程,如西方文化、英美概况、跨文化交际等等,建立课程群,积累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扩大和作家、作品共通的意义空间,帮助理解文学的内涵。当然,这样一来,对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学素养,同时还需不断扩充知识体系,进而打通、整合跨学科甚至跨专业的相关知识。
  二、文化依附带来的理解错位
  文化依附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教学过程中的文化依附,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在学习中代表或体现什么样的文化”。学习英美文学时,学生依附母文化是常态。而这种依附使学生不由自主地以母文化的准则和价值标准来评论异文化的作品,往往给学习带来文化干扰,在对作品中人物间情感的理解和伦理道德评判时,干扰尤为明显,从而导致对作品理解不够深入,甚至理解错位。
  众所周知,爱情作为文学的一个母题,广泛存在于中外文学作品中。由于中西经济政治、思维表达、文化传统、哲学美学等的差异,爱情在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程度就大不一样。中国文化传统的爱情含蓄、内敛,受此浸润的学生读者,由于文化依附的干扰,在理解英美文学中热烈、奔放的爱情时,其阅读体验往往大打折扣。比如爱情诗歌领域:学习彭斯的名篇《一朵红红的玫瑰》,学生大声朗读诗行时,诗歌里直白、大胆、热烈的情感不但没有引起共鸣,反而让学生觉得露骨甚至矫情,没有美感。究其原因,中国传统含蓄的爱情表达方式早已深深烙印在学生的审美意识里,干扰着对不同审美范畴里的爱情诗歌的欣赏。学习小说也会遇到相似的情况。《呼啸山庄》是一部世界级经典小说,阅读欣赏研究它的人层出不穷,甚至还形成一门“呼学”。但是,学生理解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感情特别困难。这种爱到极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爱情,是学生所不熟悉的,和我们传统的爱情模式大相径庭。于是,在学习后,学生对男主人公的印象比较类型化,即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无法理解他对凯瑟琳这样热烈的情感和报复时的决绝。   中西伦理道德也有很大的不同。“与西方从人的‘自然性’出发,把追求幸福当作其伦理价值观的终极目标不同,中国传统伦理从人的‘道德性’出发,把追求至高至上的道德当作其伦理价值观的终极目标。”依附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学生,在评判英美文学作品的伦理范畴时,自然而然地就会从自我文化角度入手,从“道德性”层面进行评论,停留在人物言行是否符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层面,并对之鞭笞,也就往往低估了作品的真正内涵和价值。况且对英美文学伦理批评的审美标准随着历史、时代、作家个性等不同而变化,依附于固化的中国传统伦理去评判多变的文学作品,更会贬低它们的价值。如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儿子与情人》中对人的“自然性”的大胆描写和极力讴歌,对人性在社会机器中的压抑及释放的细节呈现,都让学生的欣赏不得要领,就是因为潜意识里很难跳出文化依附中“道德性”的束缚。
  得知问题所在,就需要提出相应的办法解决。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要结合《跨文化交际》课程,改变学生的文化依附状况。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改无意识依附为有意依附。学生无意识依附本族文化,以自己文化的标准对英美文学作品进行情感价值和伦理道德评判;要逐渐过渡为有意依附所学文化,有意识地加强英美文化的核心如个人主义、人本思想、救赎意识等方面的理解,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其次,基于课程目的之一是学习英语的情况,促使学生从母语文化依附转变为目的语文化依附。语言是工具,但不仅限于工具,其背后一定蕴含着相应的文化。依附目的语即英语文化,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也就会从跨文化角度思考,有助于学习英美文学作品。
  三、功利主义学习观导致的教学困境
  在当下,功利主义渗透进教育,对教育尤其是文学教育带来的冲击非常明显。目前大的教育环境注重培养就业人才,因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等,一切都要围绕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而建构。那么英美文学课程对于学生就业来说,作用不太直接和明显;这显然和学生的“期待视野”不一致。所以不管是施教方还是受教方,都有可能将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给教学带来困境。“行政干预和大学生们的心理抵制,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合力,将……英美文学教学置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追根溯源,导致英美文学教学被边缘化的根本原因是我国当下盛行的功利主义思想。”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周课时从四到三,性质从专业必修到选修;学生忙于学习一些实用性的或纯技能性的课程,对于文学课程的学习分身乏术。
  怎样改善如此窘境?有学者提出第一要务是“消除大学中日益猖獗的功利主义毒雾”。但笔者认为这一美好愿望值得期待。功利主义的兴起和泛滥不是一时一地之事,在目前市场为主导的前提下,它的存在和“猖獗”有其必然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除。与其消除不可能消除的事物,不如适时引导,合理利用,将之运用于英美文学教学中。
  改善英美文学教学窘境的方式方法不少,但都还在探索之中。有人采用“协作教学、整合教学内容、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等方法。且不说协作教学中请外国专家对一般本科院校来说难度之大,就算这些都做到了,仍然无法改善学生实用主义学习观的藩篱。关键是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才能调动起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行之有效的学习,让文学作品可以实用起来。首先,从语言层面上而言,可以将文学经典段落作为读写听说译的素材。比如借用影视原声教学,开展一些配音、翻译比赛,通过朗诵练习口语,甚至可以模仿作品进行创作。笔者曾在诗歌单元教学后,督促学生进行英文诗歌创作,训练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其次,整理归纳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八级真题所涉及的英美文学内容。通过总结,可以探索一些文学教学的方向、重难点等,也和学生期待的实用结合了起来。再次,文学作品里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和跨学科的知识,着力挖掘这些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如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体现出契约、法律、宗教精神,狄更斯的作品里有对教育的思考,詹姆斯的小说中有心理层面的探索,等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就增加了他们的需求和适用范围。
  四、小结
  目前整个文学教育都面临着功利化和短视化的困境,英美文学教学更甚,因为相较于中国文学,它还受文化差异和文化依附的制约。如果英美文学教育能回归到文学本身,那是最好的结果。毕竟文学是给读者提供可能的生存境遇,不直接带来实用性。但是,在教学上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以期解决各种常见的典型问题,才有可能真正进入文学世界。
  参考文献:
  [1]高等學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43,44.
  [3]庞燕宁.英美文学教学“文化研究”新视域的转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3.
  [4]孟子敏.文化依附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2): 135.
  [5]陈占友.论中西伦理价值观的主要差异[J].天津社会科学,2006 (1):28.
  [6]杨丽.全球化与功利主义时代的中国英美文学教学现状与对策[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5(3):84,85.
  [7]申文静.功利主义影响下中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该何去何从[J].文学教育,2018(1):158-159.
其他文献
西岸重要地标海事塔和龙华港桥。  仿佛只是一个转身的机会,上海西岸已经从鲜为人知的地理位置变身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符号,成为上海一个无法忽视的文化存在。  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首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徐汇区区长、西岸文化艺术委员会主席方世忠共同为“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开启了中法顶级美术馆之间的新合作,也揭开了巴黎左岸与上海西岸文化碰撞的新局面。  不知道喝惯了左岸咖啡的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对高中英语的词汇教学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加强对巩固高中生英语词汇基础的重视,只有引导学生掌握大量的英语词汇,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英语文本的速度和准确度,才能在写英语作文时灵活地、恰当地运用某个单词或短语,逐渐丰富高中生的综合素养。笔者在本文提出了三点提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者简介】张力闻,江
【摘要】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并不一个崭新的理念,从英语学科的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存在,在以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已经在实践教学中对学生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育。英语专业的核心素养由语言表达理解能力、思维探索能力、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组成。当代学生应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要品格和能力是核心素养的主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要不断的建立和完善核心素养体系。  【关键词】核心
【摘要】人类文学创作的发展总是与时代社会环境有着特定相连的密切关系,特别是在特殊历史年代中的文学倾诉,即便是岁月沧桑,时代不同了,但是总能够作为学术研究乃至普遍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简·爱》就是这样一部作品,是英国最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最重要作品之一,1847年作品一经发表便因鲜明的、反传统的女性主义主张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是文学史上第一部关于女性主义的文学典作。基于此,本文首先
【摘要】随着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教学中对小学低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教学中,小学低段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听说领先,读写滞后的问题。本文中讨论的指读法将遵循认知规律,有效解决低段学生音型结合困难的问题。  【关键词】指读法;小学低段;认知规律  【作者简介】刘雨洁(1991-),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语言学习离不开
【摘要】在当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培养,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而构建高效课堂也就成为必要任务与内容。基于这种情况,为能够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英语教师应对有效教学方式进行合理选择,以便于更好实行教学,使教学目标及学生培养目标均有效实现。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形式;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文玉(1981.02-),女,汉族,河北唐山
1. 深圳河流经深港两地,自东北向西南流入深圳湾。 摄影/张燕方 赖雅君2. 1985 年的深圳河,河道密布水系縱横。 摄影/何煌友
【摘要】本文旨在“产出导向法(POA)”理论体系下探讨如何在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中培养大学生英语关键能力。文章通过对英语关键能力的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从强化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两个方面来对培养六项英语关键能力(语言能力、文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建议。  【关键词】POA;大学英语;英语关键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朱雪梅,武汉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摘要】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逐步受到每个人的重视。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反复地练习,从小打好基础则显得尤为重要。高中英语试题中阅读的比重较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他们成绩的提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快捷,人们也渐渐地将它运用于各个领域之中。那么,如果把互联网与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将会使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明显提升,学习的态度也会有所转变,甚至爱上英语这门学科。在互联网的视角下,
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贸易萎靡之际,中国与东盟贸易逆势上扬,“成绩”亮眼。  7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总值2.0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4.7%。东盟逆势取代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这也延续了一季度的结果——中国对东盟进出口9913.4亿元,同比增长6.1%,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1%;对欧盟进出口则为8759.3亿元,下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