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以塑造人的灵魂为其主要任务的。语文的最终教学目标是人——解放人、充实人、提升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应该是尽最大努力地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这一语文思维,开掘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形象思维在创造思维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训练可以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培养形象思维、训练形象思维、发展形象思维。其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掌握文章字、词、句、段、篇等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联想相关的事物(或内容),培养形象思维。
  “会读”“能写”是语文课学习的基本要求。“读”是“写”的前提和准备,“写”是“读”的最终目的。语文的教学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后再去写文章。可是翻开现行教科书,再看看课文后面的练习,练习中,过这些僵死的板块,去学习“写”的方法,似乎是很难做到的。
  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僵死的知识“活”起来呢?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圣陶语)我在教学处理的时候,只把课本后面的习题看成是对课文阅读和理解时的提示和导读。不要求学生去死记这些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提示,用联系的观点、形象思维的方法,把它“回笼”到课文中去了解和分析。
  比如在《祝福》一文中,有这么一个练习题:“是哪些原因使她(祥林嫂)屡遭不幸,走投无路,在极度痛苦中悲惨地死去的?”我在处理这个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在仔细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从课文中找出答案,然后继续追问一个问题:在这些原因中,你认为哪个是主要原因,哪个是次要原因?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支撑观点的依据——是哪一句,哪一段,还是哪几个地方。学生要回答出这个问题,就必须统观全文,并对全文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把握。因为这个问题,贯穿到了整个一篇文章中。这一问,学生来了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了。
  其次,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建立若干级表象,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学科的教学要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的训练,不仅要贯穿于语文学科教学的始终,而且还应该体现在每一篇课文教学之中。其实,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对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在这一点上,我在教学《秋登宣城谢朓北楼》一文时,有着较深的体会。
  在教学这首诗歌的时候,我就是按照听、读、说、写(画)这样的步骤来进行的。
  听:我先让学生听两遍配乐朗诵,然后请学生根据自己对音乐的了解和对诗歌情感的体悟,试着朗读诗歌,建立对诗歌了解的一级表象。
  读:一是让学生大声朗读,二是让学生听其他学生的朗读,再听媒体上的朗读,然后找出其共同点和差异处,并分析其原因。建立学生的二级表象。
  说: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并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找出诗歌中的诗眼。建立三级表象。
  写:三级表象建立后,就是写和画的环节了。学生既可以采用写的形式——把诗歌转换成为散文,也可以用画的形式——把诗歌用简笔画的形式——来表现。这样就建立了学生对课文的四级表象。四级表象建立后,学生对诗歌意境的再现就完成了,学生对这首诗歌也就真正掌握了。
  再次,在对学生进行审美陶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能不能写”是检验学生“会不会读”的一个重要标尺。“读”不仅要读出字面上的、有形的,还要“读”出文字背后的、无形的。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通过“会读”达到“能写”。
  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一提到学生作文就感到头疼,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当多数的学生作文一无内容,二无文采——作文要么是硬编出来的,要么是套作出来的——为什么学生的作文会是这个样子呢?是教师没有讲,没有提出要求吗?不是。是学生不认真,敷衍了事吗?我也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平时的课文学习。在我们平时的课文讲练中,我们很多时候都只是把课文当成了“知识拼盘”。文章的美,在于文章整体的美,如果我们活生生将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肢解,还是美丽的吗?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进行课文的讲练时,应该尽量从文章整体的构建上着手。比如在讲“寓言”(以《骆驼和羊》为例)这种文体时,我就是这样来分步进行的。
  第一步,熟悉课文,熟悉故事。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第二步,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角色的行为。比如骆驼为什么能吃到草而羊吃不到?
  第三步,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对话。骆驼和羊为什么会对话?是谁让它们说话的?为什么要让它们说话?
  第四步,课文的结尾为什么要让“老黃牛”出现?可以省去老黄牛这个情节吗?为什么不能省去?
  到这个时候,学生就明白了:寓言的寓意是隐含在故事中的,寓言的寓意要起到教育人的作用。
  第五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语言的理解,自编一则寓言。
  通过以上几步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在编写寓言的时候就显得胸有成竹,当堂就有不少学生写出了像《垃圾箱流泪了》《牛角原来并不是弯的》等习作。
  由此可见,学生的作文之所以枯燥无味,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没有积极引导他们,所以学生的大脑中缺少形象思维。缺少形象思维能力的人是没有想象力的。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完善,“民主”“生本”已然成为课堂教学的趋向。尤其是语文这样的充满主观感性认知的学科,更是需要如此。要想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想让学生主动、乐于思考,要想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教师一定要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师;积极;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凭借大量的古诗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与文明,古诗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古诗词作为学校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感受诗词的意境美,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现代教育与中华传统经典文化的最佳组合,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小学一年级所学古诗为例,让学生通过诵读诗词,了解其大意,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走近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们最重要的启蒙期,“作文先导式”模式重在以“学生体验”为教学资源,以语境为主线整合一种新型的教学板块。根据学生实际需求灵活安排教学进度与内容,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先导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而语文课程却是了解语言文化的必修之路。在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中,听说读写是学习
【摘要】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初期一门重要课程,小学语文课程中许多文学作品都蕴含有丰富情感,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育,同时还对学生道德、素养及情感发育有一定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教育,合理运用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开展;德育教育;以生為本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人无德不立,业无德不兴。小学阶段是一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進和深入开展,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的教学。教师借助习作教学微课能有效地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进行素材的积累与选择,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掌握写作方法,让学生轻松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关键词】微课;小学习作;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现状分析及思考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和深
【摘要】现代小学语文教学极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而思维能力作为重要能力之一,自然也是语文教学重点进行培养的对象。本文将以人教版四年级《飞向蓝天的恐龙》一课的教学为例,对语文思维教学培养方式展开全面论述,旨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保证学生语文科学综合素养。  【关键词】教材分析;语文思维;教学重难点;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小学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过程中,要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  发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但许多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中,只是打着“以生为本”的旗帜,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在课堂中实行的是满堂灌或满堂问的学习方式,即“以教定学”。这种学习方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从而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笔者认为“学”是“教”的目的,教师
【摘要】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而作文教学是一个薄弱环节,教师在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上明显不足,导致学生整体语文成绩提高不是很快。针对语文基础普遍不扎实、写作水平不高的体育运动学校的学生,如何快速提升他们的作文成绩是笔者在本文中要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作文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一、用范文来引导写作,学会模仿各类文体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
【摘要】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个部分。能否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效率,是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开展过程中的一个最主要的难题。这就需要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使教学活动能够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开展的途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途径  【
【摘要】写话离不开生活,离不开社会,学生的写作是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并加以创作的,新课标也特别强调“留心周围事物”,因此,在指导低年级学生写话时,应选取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  【关键词】兴趣;观察;想象;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10-0062-01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人在生活中随时要作文,所以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