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民族复兴大志 心系桑梓百姓疾苦

来源 :文史月刊·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ceebos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宋庆龄的一生是坎坷而又生动、崎岖而又绚烂。年少时,她负笈海外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辛亥革命失败后,她毅然奔赴东京与孙中山结为革命伉俪,共同捍卫共和制度。当日寇铁骑蹂躏中华大地时,她又力促国共两党二次合作,抗日卫国。新中国成立后,她更是把巨大的精力投入到妇女和儿童的文化、教育、卫生与福利事业中。纵观其一生,宋庆龄从小出国求学的经历对她影响巨大。
  中华民族定会振兴 睡狮必将声惊世界
  庆龄从小爱好学习,善于思考,敢大胆怀疑,能认真进行探索。难能可贵的是,宋嘉树夫妇认为“身为女人不应妨碍自己成为祖国有成就、有作为的公民。”
  庆龄7岁时进入位于上海汉口路的中西女塾学习,因为和中国孩子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和着装,让庆龄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疑惑。这疑惑,让旅居海外十几年的宋嘉树意识到自己过度推崇西方生活方式,使孩子们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割裂开来,并有意识的给孩子们讲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像一幅辉煌而壮丽的画卷,在庆龄眼前舒展开来……庆龄开始翻阅浩瀚的史家典籍,在历史的长河里遨游,并以一种近乎痴迷的方式,沉浸在唐诗宋词的字里行间。她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
  在庆龄就读的学校不远就是外滩的黄浦江港口,这里终日停泊着挂有各国国旗的轮船,刺耳的汽笛声和码头上中国苦力扛运货物时的“嗬哟”声昼夜不断。特别是看到衣衫褴褛的码头工人背上压着沉重的箱包,佝偻着身子,在叼着大雪茄的外国监工的皮鞭下,步履艰难的移动时,让她一次次想起父亲讲述他早年在美国看到旅美华侨的苦难生活和被外国人藐视欺辱的经历 ,使她深深意识到“只有使国家摆脱贫穷落后的命运,才能使中国平等地自立于世界之林。”
  如果说父亲的教诲使庆龄有了民族自尊感的话,那么,孙中山先生的出现直接影响了她的一生,甚至改变了她的命运。宋庆龄13岁时,与早已追随孙中山革命的父亲接受正在被清廷通缉的“兴中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来访。“中国非改革不可,我们必须推翻这个君主政体,建立一个新的共和政府……”“我相信几十年后,中华民族一定会振兴起来,东亚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世界!”他的这些话,从此深深地烙印在宋庆龄的心头,在负笈异域之时、在受到外来蔑视关头,这句话会激起她强烈的民族自信、自尊与自豪感,与一切敢于藐视中华民族的言行做坚决的斗争!“我一想起孙先生所讲的话来,就忘了一切--家庭、学校等等。我一点也不为自己担心,我却担心着中国。”在庆龄的眼里,孙中山先生就是了不起的英雄,“是位能拯救中国的人”。
  离父别乡越海求学 秉烛苦读寻求真理
  殷实的家庭,让宋庆龄的求学之路非常顺利。多年之后,一个美国大学校长对宋嘉树的远见卓识表示了由衷的赞扬,“打破国内的习俗,送其东方生长的女儿来西方学校里求学实在是需要现象力及勇气的。”
  在美国波特温学校,她经常就自己苦苦思索而没有答案的问题向老师请教,天文地理,社会人生,无所不包。莫里斯后来回忆说:“庆龄——‘严肃的那一个’—贪婪地阅读着成年人看的小说和其他书籍,而跟她同样年龄的女孩,一般对这类读物都兴趣索然。”。“庆龄是个腼腆、美丽的小姑娘,年仅14岁,但是个酷爱看书的人。她常常选择一些题材严肃,远远超过她年龄适读的书来阅读”。一个教授甚至说“在我一生教授的学生中,能有一位罗莎蒙黛(庆龄英文名)这样的女学生,我感到万分荣幸”。
  1908年秋,小庆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在一次历史讨论课上,美国女孩朱莉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口吻说道:“历史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新的事物总会取代旧的事物。不可否认,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曾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进步产生过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它们落伍了,退化了!……至于中国,则像一个衰弱多病的老人,我看不出它还有什么希望……”。庆龄的心头猛然一紧,“腾”地一下站了起来:“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在具有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大地上,现在正在发生深刻的历史变革……总有一天,中国会斩获胜利,奏响凯歌的。美国的南北战争不是也打了许多年吗?中国人聪明智慧,中华文明永不落伍!”
  教室里顿时掌声雷动,连老师都难以抑制对庆龄的欣赏,“一个平时温文尔雅的中国学生,谈起自己祖国时眼睛中燃烧着足够照亮整个大地的火焰,他深深地感动了!”老师竖起了大拇指:“罗莎蒙德,你讲得太好了!你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并这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荣幸。”
  心系中华前途命运 胸怀民族复兴大志
  在威斯里安女子学院,同学们对这个来自中国的小姑娘充满了敬佩,温柔端庄,举止大方的仪表,更是深得老师与同学们的好感。但是严肃的庆龄很少关心自己的生活,很少娱乐 ,眉宇间总有一股轻轻地、淡淡的、掩饰不住的忧愁。终于有人表达了自己的疑问,庆龄几乎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我的祖国目前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不能不担心她,更不能够无忧无虑、不顾一切地享乐。我的心在中国,我牵挂我的祖国!”。
  正如德加·斯诺所说的那样,在美国宋庆龄“牢记着东方人在美国受歧视、黑人受屈辱的生活。……她认为这与外国人耀武扬威,在中国人的土地上看不起中国人是一致的。”
  庆龄酷爱写作,《留学生在中国之影响》是她在《威斯里安》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在文中她讲到,留学生回到中国后,在革新政治、提倡教育、改革社会所起来的巨大作用。她提出为了强国富民、振兴中华、必须要派遣大批男女学生来西方各国深造,学习西方现金科学技术和思想的主张。”。她认为,留学生到西方学习,不应抱着镀金、或者享乐的目的,他们肩上,背负着救国救民的重任。他们应当用自己所学,施展身手,报效祖国。 “中国赋予这些留学生广阔的工作领域和无限的机会”,抒发了她自己为了改造和建设祖国而学习的胸怀。在《现代中国妇女》的文章中,庆龄把妇女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联系起来。她“深信用不了一个世纪的时间,中国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发达的国家,而其妇女也将与男人并驾齐驱。”   她的一位同学回忆说:“她的志向,她的情感,她的整个生命都是中国的”,而她所受的美国教育为她提供了“动力”。
  磨难中孕育着希望 中华历史不会倒退
  对于庆龄来说,她在国外读书期间最关心的莫过于中国国内局势和革命的发展。特别是孙中山领导的武装起义不断遭到失败的年月,使她的性格变得更加内向和深沉。“正是她那副忧伤和沉思的神情,使她显得俏丽动人。她在内心深处已经是一个忠贞不二的造反者了。”她说:不能忘记中国,也不能忘记孙中山所说的那些话,“如果忘记了,人生就失去其意义”。她坚定的认为“我的祖国要有一个根本的变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当她知道这一惊天喜事,以前对于祖国未来的千百次的想象现在终于实现了,她再也忍耐不住放声大哭,并高举五色旗迎风飘扬!同学们见证了她高扬的民族自豪感!
  这年四月,她写出了热情洋溢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The Greatest Event of the Twentieth Cenlury)一文,“中国是首先创建了刑法法典的国家,她的哲学家对人类思想做出过某些最宝贵的贡献,她的浩瀚的文献赢得了学识渊博的、终身从事研究中国的欧洲学者的赞赏,她的社会和道德伦理的准则,……几乎是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多少世纪以来,中国人一直是热爱和平的民族。对他们来说,笔比剑更有力量,他们崇文轻武。……中国以它众多的人口和对和平的热爱——真正的本质意义上的热爱——将作为和平的化身站出来。它必将推动那个人道主义运动,即实现世界和平……”文章中那浓郁的民族自豪感,充沛的爱国热情,引起了中国留学生和华侨的交口称赞。
  1913年5月,宋庆龄以优异的成绩从威斯里安女子学院顺利毕业。“二次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却被迫逃亡日本。宋庆龄认为她接受的美国文化和民主精神“对于我的祖国,十分需要民主精神的祖国,是非常珍贵的”,因此,毅然奔赴日本,与孙中山一起坚定不移地走在捍卫共和制度的路上。在她的心里,磨难中孕育着希望,中华历史不会倒退!
  正如她“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伊斯雷尔·爱泼斯坦所说的那样:宋庆龄“所具有的是那样一种民族自尊心,使她既无民族自卑感、又无民族优越感——前者是爱慕所有外国的东西,认为中国事事不如人;后者则是夸耀所有中国的东西,对一切外国东西都不屑一顾。作为一个中国人,她昂首挺立,同外国人完全平等。她要使祖国昌盛并为此而奋斗。从少女时代起直到暮年,她对中国人有能力攀登一切成就和知识的高峰,始终满怀信心”。
  宋庆龄胸怀救国之志,小小年纪远涉异国求学,目的明确。求学中,时刻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处处维护民族利益和民族尊严,并积极地参与到改造中国的革命运动中,这也奠定了她一生的事业选择与人生道路。宋庆龄的求学之志与求学之路,值得我们今天众多出国求学的学子们引以为鉴。
  参考文献:
  [1][美]罗比.尤恩森.宋氏三姐妹[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
  [2]尚明轩,唐宝林.宋庆龄传[M].北京出版社,1990.
  [3]斯诺文集(一)[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4]佟静.宋美龄大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6.
  [5]萨米特先驱报[R] 1942年5月21日
  [6]傅伍仪.追寻宋庆龄在美国的足迹[J]《光明日报》1990,1,26.
  [7]路振德.伟大的爱·宋庆龄与孩子们[M].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1994.
  [8]陈冠任著.宋庆龄大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3.
  [9](美)斯特林·西格雷夫.宋家王朝[M] 纽约,1985(英文版).
  [10](美)斯宾塞.三姐妹——中国宋氏家族的故事[M]纽约,1939(英文版).
  [11]宋庆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J].中国建设,1983(5).
  [12]宋庆龄.宋庆龄自传[M].上海:华光出版社,1936.
  [13]伊斯雷尔·爱泼斯坦著.沈苏儒译.宋庆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作者简介:
  李荟芹,女,陕西略阳人(1977--)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历史学硕士,讲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藏民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我是1984年3月到聂帅身边做专职保健医生的。其实,我在到聂帅身边工作之前,早就有幸亲眼见过几次聂帅。最早的一次是1981年夏天,当时我是邓小平同志的保健医生,随小平同志驱车看望在北戴河作暑期休养的聂帅,亲眼见到这两位老人亲兄弟般的会面。再一次是1981年9月24日,在京西宾馆,我站在参加演习部队被接见人员的行列当中,聂帅与其他中央领导与我们合影。现在,这张2米长的千人大照依然悬挂在我的书房墙上。
期刊
由马文蔚先生书写的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和"壹、贰、叁、伍、拾、圆、角、分"等汉字,从第一套人民币一直用到最近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先后沿用了50余年。  1904年,马文蔚出生于山西太原阳曲县黄寨村。他家庭富裕,后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1930年,马文蔚在阎锡山驻南京第三集团军办事处任秘书,后任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科员、监察院秘书。他还担任过国民党中央造币厂审查委员会文书副主任、国民党中央信托局人
期刊
一个人,一生中能为三代皇帝授课,成为三代帝师,实乃罕见。清朝的祁隽藻就是一位。道光帝时,他在翰林院任侍讲学士、经筵讲官,为道光帝讲习经书,从侍左右,充当顾问,此为一代。咸丰帝时,他为体仁阁大学士兼任讲官,为咸丰帝讲治国方略,授用人之道,此为二代。同治帝时,他在弘德殿为同治帝授课,朝夕纳诲启沃,此为三代。祁隽藻历经四朝,辅佐过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为维护清廷的统治尽了一位贤相应尽的责任。    
期刊
李蓼源,学界知名人士,以丰实文史著述饮誉三晋;抗战期间,曾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秘书;抗战胜利回太原后,险遭阎锡山杀害;"文化大革命"中,复因"三家村"再陷囹圄。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老人,又是"盛世忘年,兴国忘身"、寄情宏图的八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常委、民革山西省委主委、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今,年逾古稀的李蓼源先生虽然已从这些高级职务上离退下来,但他仍在关切省政,萦怀文教,继
期刊
摘 要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由西方传入中国,最早出现在上海租界,后逐步向华界扩展。作为西方舶来品的公园、体育场所,不仅是大众的休闲之地,更是上海民众进行政治表达的场所。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政治表达 租界公园 公共体育场  租界公园、公共体育场是上海近代有名的公共场所,它们见证了近代上海新型公共空间的发展历程。在租界公园、公共体育场,上海民众不仅能体验到西方物质文明为表征的现代生活方式,更是上海
期刊
二十、大官商·大官倒    孔祥熙从政前,虽然也经营过杂货铺,开办过银行,炒炒房地产,从中赚几个钱,其身价在山西晋商行列中,也只属于办学揽买卖一类,与那些腰缠万贯的晋商大贾相比,只能算作一个小本生意人。自孔祥熙娶了宋霭龄为妻,投靠到蒋介石那里做官后,特别是长期担任蒋介石政府中的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行政院副院长、院长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他以权谋私,利用其官、权,大捞外快,掠夺钱财,充当了官商,
期刊
阎锡山、汪精卫在1930年召开的扩大会议,是阎锡山与蒋介石两个军阀混战的产物。从国民党内的反蒋历史上看,它有一定的地位。我曾参与其事,把能记忆起的梗概,作一记述。  扩大会议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的简称。1927年,蒋介石与汪精卫从参加的武汉政府中先后叛变革命,蒋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独裁专横,不可一世。汪则不甘屈居附庸,在争权夺利之中,矛盾百出,为形势所迫,离开
期刊
十年反馈期    面临选择    1980年夏,我23年前被错划的"右派"获得了改正。但是有关方面告诉我,全家重返上海是不可能的,顶好在原籍安排工作。如果一定要回上海,顶多只能照顾我的老伴,其他子女是绝对不行的。  我的子女,由于受我的株连,有的自杀,有的送人,有的发过疯,他们都是在羞辱、践踏、打击下度过的,都被剥夺了读大学的权利,都是在血泪中滚爬长大的。我对我的老伴说,我们无权抛下在苦难中长大的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鲁南地区汉民族丧葬为例,主要阐释汉画像中汉人的升仙思想及与此相关的打鬼辟邪思想。古人的升仙,登天思想由来已久(本文不再多作赘述),在汉画像中就有很多这样的题材,如“羽化而登仙”、“十二神兽逐凶恶”、 “乐舞图” 等等。这些图像资料真实地反映了汉人的古代生活情况及死后对再生的一种渴望。  关键词 丧葬 升仙 辟邪 迷信思想  汉代画像石的产生和发展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个特定历史阶段
期刊
摘 要 中国古代女官制度渊源流长。女官虽然身处宫廷被严格限制与外界的接触,其职责也仅限于当权者的饮食起居,却因能接触到最高统治者而得以影响一朝政治。在晚清被极端保守的顽固势力和强大的正统皇权主义统治的那段时期,作为慈禧太后首席御前女官的德龄仍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做着不屈不挠的努力。  关键字 御前女官 宫廷政治 正统皇权  德龄,满洲汉军正白旗人,清末外交使臣裕康之女。1903年春,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