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生如何获取作文材料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留心生活,在细微处获取材料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材料的积累,要靠平时仔细观察,用心体验和认真记录。也就是把自己在生活中、学习中、玩耍中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点点滴滴的材料储存到自己的作文“仓库”里,学会记生活日记,作文时能从“仓库”里选取材料。一位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大概是讲他的爸爸爱打麻将,文章写得很空洞。我指导他再观察再回忆,第二次作文时,这位学生便将“一天清晨,彻夜未归的爸爸蹑手蹑脚地溜进家门,被气愤的妈妈逮住”的细节加了进去,作文生动的多了。显然,没有平时生活的积累,不了解生活,不善于从生活的细微处发现材料,而是凭空想象甚至编造,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
   二、定向观察,在感性中获取材料
   教师指导学生确定一个事物(或人物或动物或植物或景物)为观察目标,连续一段时间有意观察,并要求学生写好观察笔记,记下该事物的特点,观察到的发现、观察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有所发现,并引导学生向广度、深度发展,认识事物,获取富有特色的材料。如写《我的爸爸》要求学生留心观察爸爸一个星期,爸爸每天在外面做什么?回家有那些言行举止?每天情绪怎么样?——并要求学生把每天的观察记下来,由于老师布置了定向观察任务,学生写作文就有话可说了。
   三、组织活动,在体验中获取材料
   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里提到,人类的文艺创作活动是从游戏开始的。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一些良好的素材。活动过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味活动的过程,特别是感触较深的事件或细节。
   清明节前,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活动。从学校到烈士墓之间大约有二公里的路程,从学校出发,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兴奋异常,快到烈士墓时,个个都已汗流浃背,再走回来时,个个已是筋疲力尽,有点还不断地吵着要坐下来休息。作文指导课上,我问大家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很多同学都谈到平时缺少锻炼,路途行走难的问题。于是,我引导学生从以下问题进行描述、交流:出发时大家的表现怎样?疲劳时大家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心情如何?平时,你走过这么多路吗?这次祭扫你想到什么?在同学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我以《走在祭扫烈士墓的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由于学生有感而发,不仅具体描述了同学走在祭扫烈士墓路上的情景,而且还认识到平时都由家长接送上学,生活无比幸福,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才对得起九泉之下的英灵。
   四、创设情境,在不经意中获取材料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将学生熟悉但还不能认识的素材综合整理,为学生提供若干情景,包括创设特定情境,设置疑惑情境,提供问题情境,体验忧乐情境等,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化对自己生活中的有关情景的认识,再选取其中某一情景或几个情景作为作文内容。
   五、迁移知识,在学习中获取材料
   教师根据作文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以文引文,以情激情,以读带写,唤起共鸣,举一反三,它不是一般的仿写,而是内容上的联想,是一种远距离的“读写结合”。比如:教育学生热爱家乡,感受家乡景色的可爱,家乡人民的勤劳,可以结合例文《小镇的早晨》的教学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白了如何抓住小镇的特点,表达对家乡的赞美之情。然后,再指导学生写一写我们可爱的家园,由于有范文引路,学生作文就不会束手无策。
   六、提供依据,在想象中获取材料
   一切创造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教师可通过一幅简单的画,一段文字,文中的空白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进行想象,这一做法的特点是,教师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迎合学生的心里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在大胆的想象中获取写作材料。
其他文献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力争使每一个学生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构起来的,广泛的课外阅读正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如果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再融入到课外阅读中,就会形
期刊
一、激发写作动机,让学生在写作中洋溢自信光辉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当“做你所爱做的,爱你所做的”自然乐此不疲。其实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中获得成就感,收获积极地心理暗示,这才是恒久的写作动因。让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快一次容易,让学生持之以恒就要让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就感。人往往不仅是因为兴趣而成功,也因为成功才有兴趣,这是辩证地。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疏导恐惧心理而积
期刊
曾听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 故事虽短,却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也曾说过:“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 可见,“听”的魅力之大。而小学生以学习知识、获取技能主要任务,“听”则直接影响其学习质量——专心听讲,才能获
期刊
每到教师节,身处各地的学生们便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这不,有的学生寄来了卡片,有的则发来了短信,祝福老师节日快乐。每当面对这种情境时,我总是感到很欣慰,也体验到了作为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但当收到这一封学生的来信时,则让我陷入了沉思,信中是这样写的:   姚老师,提笔祝你教师节快乐,感谢您这么多年来对我的照顾。如果没有你,就不会有我的现在。我也许会与父辈一样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也许成
期刊
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没有不会读书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大人。”对此,我颇有感触。扪心自问,作为老师,我们习惯了凭说教告诉孩子阅读名著的重要性,依靠师长的威严强迫他们去进行名著阅读,这种做法导致的后果就是有些学生开始也“听话”地去读几本课外书,但是坚持不久就松懈厌倦,提不起兴趣。因此,我觉得,应该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倘若学生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休闲活动,然后慢慢地成为他
期刊
一、潜心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老的、教条式的作文教学模式,带给学生的只能是枯燥、恐惧与反感。学生唯一能感受到的就是黑板上僵硬的一行字——作文题目。这样,他们的情感体验只能是一片空白,情感教育的主观接受上近于停滞。因此,根本谈不上进行什么情感教育。所以,潜心设计教学情节,激发学生情感感受力,创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情感氛围,对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是极其重要
期刊
一、突出骨干引领——选准亮点,辐射带动   身边的典型最具有影响力。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资源,学校于新学期分学科召开了骨干教师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与传统意义上的经验交流会有显著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人员的选择及交流的内容上,可以说是做到了两个精心。   1、精心确定人选:充分发掘本校教师资源优势,由各教研组结合组内教师个人特长,从常规管理、教学成绩、师德修养等多个角度,推荐二十名教师,最终由学校确
期刊
一、自学能力的形成过程   1、识记。俄国伟大的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生活的基本条件。”第一,识记并非死记。识记与死记的区别,关键在于一个“识”字,这个“识”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对被识记的内容是否能识别与理解,另一方面是识记内容的分量是否适当,能不能正确认识并做好适当安排。死记是不管懂不懂、不问分量重不重,一味拼命地记。第二,我们反对死记硬背,但不记不
期刊
一、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是时代赋予的任务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不仅改变着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也改变着人们长期以来构筑的精神世界。它既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将人们推向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社会大潮之中。如果社会成员不能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就容易导致心理上的失衡,产生抑郁、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出现心理障碍与行为异常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期刊
一、有情感   (一)可利用教材本身来调动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材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宽阔的知识背景,这一独特的优势,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背影中的浓浓舐犊之情;曹操观沧海的壮志豪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一腔报国之情;还有羚羊木雕上交织着的浓浓亲情和真挚友情,再加一股难言的委屈之情……怎会不让学生怦然心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