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月梅的翻译理论与实践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y0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唐月梅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翻译了很多日本文学方面的著作,为中日两国进一步进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通过阐述唐月梅翻译实践,深入了解唐月梅忠实于原文的翻译风格,但过于忠实原文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本文通过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作品《金阁寺》的中译本,分析唐月梅译本中的“得”与“失”。希望通过本研究对大家研究唐月梅翻译风格提供一定的帮助,强化翻译工作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唐月梅 翻译风格 忠实原文 《金阁寺》
  一、唐月梅介绍
  (一)唐月梅的翻译风格
  唐月梅一生有很多译作,其翻译风格偏向直译。对于作品中出现的日本专有词汇,唐月梅会认真对待这些词汇,搞清楚这些词的文化背景和内在含义,再通过加脚注的方式展现日本特有的文化。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认为翻译者不应该抹杀原文中的文化特色,反对译者的隐形,他提道:“归化的翻译是以民族主义为中心,是把外国的价值观归化到了目的语的文化中,也就是把原作者请到了国内来”(劳伦斯·韦努蒂,2009)。唐月梅的翻译与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相符,翻译时不刻意追求译文顺畅,但会保留源语言中的文化特色。
  (二)笔者的想法
  我认为唐月梅在翻译日本作品时,学术方面做得很用功,很好地反映了三岛由纪夫的文学风貌和文学精神,同样也很好地展现出日本文化的独特性。但在重视原文方面,唐月梅过于注重与原文的一致性,忽略了日语和中文语言习惯的不同,这便导致某些词句突兀而不符合中文的逻辑,缺乏通顺性,翻译腔浓厚。而且在某些词语翻译方面,选词也会奇怪,不符合中国人说话的逻辑。但就唐月梅所处年代来看,她的文笔是偏向民国时期的白话,读起来有点怪,这也是很情有可原的。
  接下来本稿将通过《金阁寺》唐月梅译本,具体分析唐翻译的“得”与“失”。
  二、《金阁寺》唐译本的“得”
  《金阁寺》唐月梅译本有很大的成功之处,完美体现了日本独特的文化特色。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到“议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严复,1981)。“信”是指译文不违背原文,即忠实于原文,不随意增减原文。唐月梅在做翻译工作时就很好地展现了“信”的翻译标准。
  (一)专有词汇的翻译
  唐月梅在做翻译时,对于日语中特有的词汇,会毫不保留地将其展现在译文当中,但会通过加注释的方式帮助读者理解其含义。但这对译者的要求便会很高,译者需对日本特有词汇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充分了解日本文化。例如《金阁寺》第34页:
  例1:——葬列がもう一二丁で焼き場へ着くというとき、私たちは突然の雨に会った。折よく気の良い檀家の前だったので、柩もろとも雨宿りをすることができた。
  唐译:——送葬队伍再走一二丁就到达火葬场了,这时候突然遇上了雨。幸好走到一个好心的施主家门前,灵柩也可以一起避避。
  分析:原文中“一二丁”是日本特有的计量单位,唐月梅在翻译时直接将“一二丁”保留在译文当中,但加了注释,“一二丁”是日本的町的下级区划单位,相当于街道。译文虽然读起来感觉很奇怪,但通过加注释的方式,能在不改变词汇原本意义的情况下解释说明原文想表达的意思,并且会让读者了解日本特有的計量单位。何乐而不为呢?对于这一点,我很认同唐月梅的翻译策略。日本特有的词汇,很多读者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再通过加注释的方式让读者理解透彻,这样会方便很多。唐月梅采用这种方式,显示出她作为日本文学研究者严谨的学习态度。
  对于日本特有的计量单位,唐月梅这样处理是完全可以的,但对于中日两国都有的计量单位,这样的处理方法欠妥。比如“里”这个词,汉语中“里”是距离单位,1里=0.5km,日语中“里”也是表示距离单位,但换算结果不同,1里≈3.927km。这种情况在翻译时就不可直接照搬日本说法,加注释,容易引起误解。我认为为避免误解,翻译时可以直接换算为中国的计量单位。所以计量单位的翻译也需要视情况而定。
  (二)缩略语的翻译
  在做翻译这项工作时,缩略语也是一大难点,需要译者深刻了解源语言的语言文化,同时还需要知晓源语言的表达方式。如果不是固定的缩略语,那便需要译者联系上下文再进行翻译工作,这也是需要平时的学习和积累。这一点我觉得唐月梅做得也很到位,比如:
  例2:貴様も海機へ入らんか。
  唐译:你不想上海军机关学校吗?。
  原文本中“海機”一词在日本字典里面是查不到的,应该是一个缩略语。唐月梅在翻译时,并没有随意简单地猜想这个词的意思,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后再翻译。此处应解释为“海军机关学校”。同时现在国家规定在做翻译工作时,对于缩略语的翻译,需要译者将其全称翻译出来,这样对于翻译的质量要求会更高。
  这一点唐月梅翻译工作做得很到位。有的时候仅仅理解词语的本意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缩略语的解释,不能随意猜想其含义,而是需要联系前后文,仔细斟酌后再翻译,避免造成错误的理解。所以需要译者不断积累,进一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三、《金阁寺》唐译本的“失”
  整体来说,唐月梅译本对深入理解日本小说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她所做出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但在细节处理方面还是欠妥的,比如对原文中对话的翻译,动词选此方面等多多少少都会存在缺陷,还需斟酌。
  (一)对话翻译问题
  众所周知,小说中的对话是最能体现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对话翻译也是最难的一部分,既要体现人物形象,又要符合原文意境,这便需要译者下很大的功夫。唐月梅在对话翻译部分,追求忠实于原文,完全按照原文的形式翻译的,这一点我觉得欠妥。
  例3:私に向けられた彼の笑いには、権力者の媚びに似たものがあった。   「何とか返事せんのか。唖か、貴様は」
  「ど、ど、ど、吃りなんです」
  「何だ、吃りか。貴様も海機へ入らんか。吃りなんか、一日で叩き直してやるぞ」
  唐译:他冲着我笑了,笑容里含着一种似是掌权者的诌媚的东西。
  “怎么不回话呀?你是哑巴吗?”
  “是结、结、结巴。”
  “什么呀,是结巴?你不想上海军学校吗?结巴嘛,一天就会给你整治好的。”
  分析:“对话翻译离不开对原文中具体语境的分析,也就是说不能忽略语境和语言使用者的因素,否则就很难让读者理解原来作者的意思,也就达不到翻译的目的了”(李菁,2007)。一个成功的对话翻译是要让读者在阅读译文后能体会到原文作者想表达的意思,还不是译者想表达的情感。唐月梅将“何とか返事せんのか。唖か、貴様は”这句话翻译为“怎么不回话呀?你是哑巴吗?”并不符合上下文的语境。首先原文中说此话的人物是男性,“怎么不回话呀?”中“呀”一词并不符合小说人物的身份,这给人一种撒娇式的疑问,而原文说话者是男性,而且人物是一个领导者的形象,显然唐月梅的翻译不符合人物身份,我觉得这边可以将“呀”字去掉,更能体现人物疑问的效果。“か”放在句末是疑问的意思,但不一定都要翻译成“呀”。“何だ、吃りか。貴様も海機へ入らんか。吃りなんか、一日で叩き直してやるぞ”此句唐月梅翻译成“什么呀,是结巴?你不想上海军学校吗?结巴嘛,一天就会给你整治好的。” “什么呀,是结巴?”中“什么呀”给人的感觉是带有歧视的反问,这句原文作者想表达人物惊讶的情感,同样也可以将“呀”字省略。
  (二)选词问题
  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个单词或词组,不仅需要译者译出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译文也需要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而且译文也尽量减少译者的感情色彩,但译文要体现出原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色彩,或者原作者想要描绘出的美景意境,这样翻译出的作品我认为才是适合读者的好作品。唐月梅在这一方面做得欠妥,很多表达方式不符合汉语的语言逻辑,也没有表达出原作者的意境描写。
  例4:彼はグラウンドへ下りる二三段の大谷石の石段に腰を下ろしていた。
  译文:他在下到体育场的两三级大谷石石阶上坐了下来。
  分析:原文中“下りる”在日汉大词典中解释为下、降落、排出下来,此处唐月梅翻译成“下到”,是符合单词原本的意思,而且都是按照原文形式翻译出来的,但是整句话读起来并不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直译并不是一字对一字的死译,唐月梅在做翻译工作时一直强调忠实于原文,也就是说忠实于原词意义,很少使用引申意义,但直译并不是一字对一字的死译。这句话我觉得可以翻译为“他走向体育场,在两三级大谷石石阶上坐了下来”。原文是一句话,翻译时不一定就只翻译成一句话,可以通过加译、分译等的方式让译文更加流畅,更加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四、结语
  唐月梅强调忠实于原文,强调与原文句式保持一致,很少使用引申意义,虽然这一点我不认同,但不可否认的是,她在日本文学作品翻译中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文学翻译是一种经过艺术化的再创造活动,这门学问是不能单纯地用好坏去评定,唐月梅与我们所处年代不同,自然思考方式、语言环境和现代人不同。本文不是批评唐月梅的译作,而是在译作的得与失方面,探讨翻译方法和风格。我们在做翻译工作时,需要取个中间点,视情况而定,既需要重视与原文,但不能过于追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采取顺译和变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本文通过对唐月梅译本研究,希望大家对翻译有个全新的认识,翻译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仔细研究探讨,翻译是一个再创造的活动,没有对与错而言,希望翻译这项文化活动可以一直活跃地发展下去。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本文还有很多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对于《金阁寺》唐月梅译本分析得不够全面,本文只是对《金阁寺》译本进行了分析,而唐月梅其它译作并没有涉及到,这也是今后需探讨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日)三岛由纪夫.金阁寺[M].新潮社,1980.
  [2] (日)三岛由纪夫,著.唐月梅,译.金阁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9.
  [3] 李菁.語用翻译研究的新路径[J].外语教育,2007(10).
  [4] 劳伦斯·韦努蒂,著.张景华,白立平,蒋骁华,译.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5] 严复,译.天演论[M].商务印书馆,1981.
其他文献
摘要:运动无处不在,而运动同样也存在于语言中。go作为英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动词之一,对其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译者更好地掌握动词意义用法以及翻译英语文本。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采用对比分析法,借助语料库和词典,重点研究go的语义结构和汉译模式。研究发现,go并非完全是传统定义上的短暂性动词,事实上它在某些句子中的意义是延续性的。通过这一发现,找到有延续性意义的go在对应句子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歧义句大量存在于日常交流中,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本文以若干实例从模糊限制语产生的歧义句角度出发,分析不同模糊限制语产生的语用模糊现象,找出消除歧义的方法。通过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研究发现模糊限制语的礼貌原则并不适合所有的语境,在特殊语境中需要通过删除模糊限制语或者替换限制成份来消除歧义,以达到准确的表达。  关键词:模糊限制语 语用模糊 歧义句  一、引言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
期刊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璀璨耀眼,孕育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永远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出版宝藏。出版,并不等于把出版物制造出来,终极目的是传播。如何有效地利用出版来传播传统文化呢?这就对编辑提出了要求。一是要以读者为中心,出读者感兴趣的书、愿意看的书。二是要不断丰富自我职能素养,提升传统文化底蕴,了解传统文化基本知识,增强除糟粕、留精华的辨别能力。唯此,才能胜任传统文化的编辑工作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是一个景观社会,而学校是景观社会的一个存在。学校的师生群体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校园的建筑风格也有不同于其他之地的特色。学校里特定的师生群体、人工建筑和自然景物构成学校的独特景观。18世纪,规训社会逐渐形成,规训与监视无处不在,学校也成为具有规训性的教育机构。规训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给人准确定位。在文化研究的视野下,运用思想史的知识解读文本可以为文学接受提供新的角度和路径。  关键词:学
期刊
摘 要:汤亭亭一度称华裔女性作家黄玉雪为“华裔美国文学之母”。她的确是位了不起的女性。她的成名作《华女阿五》应该算是一部优秀的女性小说,在这部作品中,读者会发现女主角玉雪不仅是一位耐心、顺从且勤劳的传统中国女儿,而且是一位上进、坚强且能干的美国现代女性,因而她最后也成功地进入了以男性为主导的美国主流社会。  关键词:美国华裔 女性 他者 黄玉雪  《华女阿五》一直被认作是黄玉雪本人的传记体小说。可
期刊
摘 要:文学作为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决定作用的影响。而文学阅读更是要以文学作为自己的前提和出发点,因此,也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影响。对于机械复制的时代来说,机械的逻辑决定了文学及其阅读的内在逻辑。本文在印刷决定了文本的线型结构、身体与机械相结合成为文学阅读的基本形态、线型文本决定了阅读的延宕等问题阐述的基础上,探讨机械复制对文学文本阅读的影响。  关键词:现代传媒 机械复制时代 文学阅读的
期刊
摘 要:电视剧《白鹿原》可谓一部忠于原著的经典改編。它保留了小说原著的主要情节、人物故事,甚至台词;又顾及到影视艺术的大众性,进行了适度的二次创作,突出与强化了主要情节、人物,并改写了部分情节与人物命运。此外,它全面展现了关中地区的风俗民情,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  关键词:改编 忠实 二度创作 地方色彩  一口气看完了77集电视剧《白鹿原》,不禁为它的精良制作、忠于原著、保留原汁原味而大加叹服
期刊
摘 要:《肮脏的爱情》是埃莱娜·费兰特的第一部小说。女儿迪莉娅在母亲阿玛利亚淹死后返回那不勒斯调查母亲死亡真相。调查过程中迪莉娅逐渐记起封存已久的过去并慢慢理解了母亲,认可自己的女性身份。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借助西方艺术史、批评理论和女性主义思想, 通过对原著中父亲所作的裸体吉普赛女郎和内衣店橱窗画女性裸体形象的分析, 说明在以男性为主的传统意识中女性的视觉表征是在伴有男性凝视和在男性为主的艺术实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绝笔之作《天人五衰》文洁若译著为研究对象,通过详实的实例阐述了著名翻译家文洁若一生中遵循并始终践行“一个零件也不丢”的翻译理论。文洁若主张译文在意义、通顺和文体三个方面要尽量忠实于原文,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传达原作意蕴。本文将翻译理论与实例论证相结合以求展现文洁若翻译理论的特征。  关键词:文洁若 信 一个零件也不丢 《天人五衰》  一、文洁若及其译著  作为目前中
期刊
摘 要:《玛拉与丹恩历险记》是多丽丝·莱辛最典型的生态警示录。本文将从生态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其中体现的思想和智慧,启发人们重新认识自然和世界、正确认识自我,从而倡导人们建构一种以生态整体利益为宗旨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提倡人人平等。  关键词:多丽丝·莱辛 生态伦理学 强者与弱者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英国文学中的生态女性主义”(2017SJ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