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课堂彰显生活特色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i881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是我们在课改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对课堂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因此,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就要求我们能够把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本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使我们的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具体、现实、流动的生活中来。下面结合《杯子变热了》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这一教学理念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理念】
  本課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蜡烛、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
  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4.学生质疑:
  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式引入,让学生在借助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那个解决问题,能更加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有效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来自生活)
  (二)探究活动一: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
  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用拍手提示同学们迅速从讨论状态回到课堂,既不统一强制,又能防止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提出实验要求时,“要求”二字先入耳,避免学生无目的行动。)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重点解决:
  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
  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各小组的不同设想和对存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碰撞,使实验设计得以完善。同时借助生活材料,使内在的“热传递”得以外显,形象直观、方便观察。)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
  汇报要求:要想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对前面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发言,相同的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取消发言权。
  (设计意图:利用对汇报要求中的评价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倾听,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品质。同时利用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6.教师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同一个现象: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向温度低的地方,像这样在固体中传递热的方式科学上称为传导。(板书:传导)。
  7.解释生活现象:现在,谁能解释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师谈话:其实,像这种传递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生活实际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利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从科学探究再次回到生活中来。此环节中,如果学生提到勺子,教师要注意加以利用,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探究活动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相同吗。
  1.引出探究话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勺子,生活中的汤勺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2学生解释。
  师:从同学们的解释中老师听出一件事来:不同的材料,传递热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再来通过实验模拟看看。(师出示装有实验器材的杯子)我把各种不同的材料装进杯子中,我们可以用什么代替热汤?(热水)好,老师给你提供热水,记
其他文献
阅读表达是近几年比较热衷的考试题型,它主要是检验学生阅读能力和知识水平。其考查方式灵活多样,主观性强,比其它形式的阅读题更全面,难度也更大。因此充分利用初中教科书中的Reading材料,深入挖掘各种形式的阅读表达题,是突破阅读表达的一条重要途径。  阅读表达主要是考查学生在读完课文后的语言输出能力。考生在阅读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理解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该试题主要是多角度的考查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
期刊
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是最受同学们喜爱,最让授课教师苦恼的一门新兴学科。同学喜爱,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新颖重要,实践操作性强,能让同学们直接体验知识转变技能,感受成功的乐趣!教师苦恼,是因为信息技术课程知识更新迅速,可以借鉴的教法经验极少,授课方法不当,要么挫伤学生学习兴趣,要么让实践课变成一盘散沙,无法达到课标要求,不断变换的软件操作加上没有卓而有效的教学模式,哪么信息课教起来的确让
期刊
摘要:幼儿园是一个人员组成较为特殊的群体。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在女人众多的幼儿园里,和谐的人际关系影响着幼儿园的发展,也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幼儿园;人际关系;和谐     有一首儿歌是这样唱的:“幼儿园是我家,教师爱我我爱她,老师说我好宝宝,我说老师像妈妈。”这是和谐校园中良好师幼关系的真实写照。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人们越来越感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特别是在幼儿
期刊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有很多这样耳熟能详的诗歌伴随着我们走过了美好的童年,走入了我们永久的记忆。初中、高中、大学也接触学习了不少的诗歌,可如今脑子对它们的记忆空空如也,根本不能信手拈来。现在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有所感触想要用诗歌来表达的时候,想起的往往是小时候记下的诗句,而学生亦然。这是为什么呢?  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注重多媒体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多媒体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是把以多媒体为中心的各种资源同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在数学高效课堂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教学辅助功能越来越强大,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要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节省课堂有效时间,展现更多的学习资源,提供形象逼真的教学信息,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基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達,有个性、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新课程标准要给学生以写作的自由,就是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写作中拥有绝对的选择权力:写自己想写的东西,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以我手写心。这就要求教师转变理念,把作文作为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宣泄、自我创造的手段,鼓励
期刊
物理学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系统的科学理论,拥有较强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学好物理必需的,也是解决初高中物理“学习台阶”的实质问题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物理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高中物理教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运用等,培养学生抽象和概括能力。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
期刊
文言文的翻译,既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能通畅朗读,背诵一些基本课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就不难看出,无论是旧的教学大纲,还是新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能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而能文从字顺地翻译文言文,无论是对文言文的理解,还是对文言文的背诵都是大有帮助的。现在的初中学生,由于和古人相
期刊
摘要:学生学习英语常常是重视词汇、语法的掌握,表达时也是中国式的英语,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英语文化的基础。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和语言意识的培养,对于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四个方面提出培养学生语言意识和文化意识的途径。  关键词:文化意识;语言意识;培养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外国人讲中文时,由于不了解中国文化,闹出莫名其妙的笑话。虽然他们也按照中文的字面规范表
期刊
中国古典诗歌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当代著名作家余秋雨说:“在孩子们还不具备对古诗文经典的充分理解力的时候就把经典交给他们,乍一看莽撞,实际上却是文明传代的绝佳措施。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奠基可以激发起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在我看来,这是现代中国学生打开中华文化大门的一把钥匙。当然大多数学生终其一生也不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研究者,但少年时对古诗文经典的熟练诵读,以及成年后对这些诵读的反复重温,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