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教育链接千家万户,师德形象情系万户千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面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教育不仅仅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是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育理念也成为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核心。因此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也必须建立在此基础上。
调查并了解现状
学校对教师的师德观念、师德评价、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重要。
分析并找出问题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是真正的教师。”可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师德素养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我校师德状况虽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第一,育人意识淡薄,新课程理念不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少。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因此只注重灌输知识,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部分班主任只要成绩,无育人意识。
第二,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念变化、社会转型期的信仰危机等,也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冲击。教育事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失衡。
第三,渴望学生成才心理迫切,导致教师观念落后陈旧。如:一些教师动辄得咎于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造成了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地灌输,造成了学生心智的僵化;一些教师将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搬进课堂,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考并加强认识
教师的主要教育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段的人群情绪不稳定,个性品质易变,人生观、道德观等还未形成。而教师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熏陶作用,能坚定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教育实践一再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已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起来。但任何课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实施,所以如何更新教师绝对权威观念,呈现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服务与被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弘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德观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第二,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同时学生的成长恰恰是靠教师的成长所给予的。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极富变化、不断发展的学生。教师只有把自己当做终身学习者和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人,他才能与学生一起共享交往中蕴藏的巨大财富,汲取生存的力量而活出生命的意义。所以为了培养出时代的“新人”,适应时代需求,教师也应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新师德观。
实施并改进方法
第一,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师德教育。师德的养成,除了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决定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引导。要通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师德教育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师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等不同方式,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务和任务,自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
第二,“依法治校”,从德施教。在我国,师德建设已上升到法律层面。《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法律对师德内容的规定,为新时期师德建设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和有益参考。
第三,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关系。这要求教师必须形成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民主和学校气氛的民主化,形成一种平等相处、共同合作、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的崭新的师生关系。
第四,加强修身修德观念。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应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所以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必修从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学习入手,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把师德作为教师的终身修养,长期培养及教育。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任务,要通过第一线教师来实现。因此,进行师德建设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作者单位: 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高级中学)
调查并了解现状
学校对教师的师德观念、师德评价、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只有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师道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重要。
分析并找出问题
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是真正的教师。”可见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师德素养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我校师德状况虽然总体较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第一,育人意识淡薄,新课程理念不强。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少。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责就是教书,因此只注重灌输知识,不关心学生的思想道德;部分班主任只要成绩,无育人意识。
第二,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念变化、社会转型期的信仰危机等,也给学校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冲击。教育事业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社会风气等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失衡。
第三,渴望学生成才心理迫切,导致教师观念落后陈旧。如:一些教师动辄得咎于学生,体罚与变相体罚,造成了对学生心灵的伤害;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地灌输,造成了学生心智的僵化;一些教师将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搬进课堂,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思考并加强认识
教师的主要教育对象是青少年,青少年这一特殊年龄段的人群情绪不稳定,个性品质易变,人生观、道德观等还未形成。而教师的积极的道德情感对学生有强烈的熏陶作用,能坚定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信念。教育实践一再证明,教师道德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紧迫性。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验已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起来。但任何课程都离不开教师的实施,所以如何更新教师绝对权威观念,呈现相互平等、相互尊重、服务与被服务的新型师生关系,弘扬“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师德观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
第二,要充分认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校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同时学生的成长恰恰是靠教师的成长所给予的。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极富变化、不断发展的学生。教师只有把自己当做终身学习者和一个不断成长中的人,他才能与学生一起共享交往中蕴藏的巨大财富,汲取生存的力量而活出生命的意义。所以为了培养出时代的“新人”,适应时代需求,教师也应淡化说教者和评判者的角色观念,建立尊重学生的新师德观。
实施并改进方法
第一,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师德教育。师德的养成,除了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决定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教育引导。要通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法等相关知识的学习,采取集中学习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师德教育与业务活动相结合、师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相结合等不同方式,使教师明确自己的工作职务和任务,自觉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
第二,“依法治校”,从德施教。在我国,师德建设已上升到法律层面。《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法律对师德内容的规定,为新时期师德建设探讨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和有益参考。
第三,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平等关系。这要求教师必须形成民主平等的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人格,变“师道尊严”为“师生平等”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实现教育民主和学校气氛的民主化,形成一种平等相处、共同合作、互相尊重、教学相长的崭新的师生关系。
第四,加强修身修德观念。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学习者。教师的学习应与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发展同步。所以加大师德建设力度,必修从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学习入手,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把师德作为教师的终身修养,长期培养及教育。
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水平。新课程改革教育的任务,要通过第一线教师来实现。因此,进行师德建设具有时代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作者单位: 天津市宝坻区大钟庄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