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往事(外一首)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若是浮尘,哪有零星的尘埃?
  
  向一朵野生的小白花
  獻上肥美的野牛粪。它需要成长的养分
  
  相遇在沟渠
  说不定,你是最洁净的荷花
  
  明月照在暗处
  我心中的菩提,迟迟未开,迟迟未落
  
  向细微处的病痛
  献上止痛片,白色的药丸,像微型的坟墓
  
  我不知道风
  往哪个方向吹
  晚风里,到处都是母亲喊孩子归家的声音
  一个人的街道
  我落得清净。雨水冲洗过泥泞和新鲜的脚印
  我躺倒在芦苇丛的岸边
  河滩上,干净的鹅卵石,有着透明的心思
  那些有着厌世情绪的人
  都躲在房间里。酝酿自杀或者暗杀
  我淹没了水。柔软的,不含杂质的感情
  而水迅速反噬着我
  我的残骨,散落在附近的滩涂边
  我真的不知道
  风往哪个方向吹。芦苇总是左右摇晃地不安
  (245000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迎宾大道2号香茗酒店人力资源部)
其他文献
一    我叫赵大强,是个清洁工。我这人没啥别的优点,就一条,稳重。  然而,我的朋友李光头并不认同。他说,就你那鸟样,放个屁都怕把脚后跟砸烂了,还稳重?那叫窝囊!  当然,李光头对我做出这样的评价,自有他的道理。李光头膀大腰粗,力气跟牛有得一比,脾气却连牛都不敢比。牛都不敢跟他比,我当然更不敢跟他比。我有老婆孩子,可李光头还是王老五一个,除了吃饭睡觉,他啥都不用担心。  李光头有些看扁我,但这并
期刊
厂里忙,招临时工,结果招来一个“非主流犀利女”。  “非主流”一头蓬乱、枯槁、焦黄的卷发,遮掩着一张很小的脸,眼睛更小,像偶然看到的小灰鼠的眼睛,在昏暗的墙角一闪而逝。小灰鼠出洞的目的很简单:找食吃。这跟“非主流”相似,她来的时候,提着一只脏兮兮的袋子,里面就几件廉价的衣服,和她身上穿的差不多,怪里怪气的。这是大门保安检查后说的。大热天,一件阔大长袖的薄线衫,暮气沉沉地罩在她瘦小的身上,长过臀部,
期刊
青草是我的堂姐,有关她的记忆是在小时候就有的,那时候她并不出色,直到现在也是。她一直梳着一个农村女孩常见的马尾辫,有些发黄的脸庞上,一双大大的眼睛略陷进眼眶,睫毛倒是挺长的,于是在她看人的时候,常多了一些茫然。  堂姐青草出嫁的时候,我正在另外一座城市求学。暑假回家,听到妈妈在唠叨:青草出嫁了,哎呀,那个时候可热闹了。男家来了三辆小车,青草家里置了十几床被子,光鲜鲜的被面和花纹,陪着青草出嫁了。 
期刊
以前写《聊斋志异》著称于世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早岁即有文名,但屡应省试落第,一生穷愁潦倒。相传,他早年流落苏北宝应县时,身无分文,只好挂牌悬壶济世。  有一次,他为县太爷治好了小病,县太爷十分感激,送了块“药到病除,圣手时医”的匾额给他。谁知县太爷一时大意,把“时”字错写成了“诗”字。匾额一挂起,就触怒了当地一班儒生:瞧他这副寒酸相,竟能医诗病,他有多大学问?遂蜂拥而至,向他发难。当时蒲松龄如稍有
期刊
常言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在故乡那穷乡僻壤,我的钱财使我一下子在这个狭小的天地名扬千里。村民们视我为财神爷,一下子就把目光齐刷刷瞄向我。左邻右舍谁家遇上红白喜事的,亲朋好友有了困难急需钱的,都纷纷开口向我借,而且一开口就是成千上万。  我自幼就欣赏军人的豪情正义,也羡慕身穿戎装的飒爽英姿。初中毕业那年,我毅然报名入伍。三年义务兵期满,我没有复原,而是留在部队做了一名志愿兵,这意味着此后的我将正式拿
期刊
2008年的9月10日,高大哥第一天到厂里来上班。他第一眼看见我,听说我来自广东,嘴角就露出一丝不悦。女人天生的敏感让我意识到,他来自外省。我知道,这是地域的分歧造成的隔阂。在深圳,来自五湖四海的外来工,大多会有这样的心理,觉得自己来自异乡,在这座城市里就是一个外地人。果真,年近四旬的他来自重庆,驼背的身躯似乎在诉说着他一路走过的沧桑。个子不高的他却姓“高”,初次相处,我就被他一口浓厚的乡音“呛”
期刊
新买的鞋,29元,放了两个多月,终于拿出来穿,因为是新鞋,自然是多一份喜欢。不曾想,出門后感觉不适,大概是脚趾部分过宽,不,应该是鞋子前端太窄。我一直穿36码的鞋,只有这一双,脚套进去觉得受到局限,像古时的女子包小脚一样。多走一段路,硌得脚疼。在阳光里行走,巴不得健步如飞,无奈脚被勒住,只得缓慢行走,真恨不得脱掉鞋子,赤脚走路,来个痛快。好不容易回到家里,脱下鞋子,别提有多舒服了。  鞋子合不合适
期刊
今天是什么日子  白菊花端出全部的精气神  大街流动馨香,缠住夕阳  娘将霜打的青丝理顺了、染纯了  这一天她的厨房成绚丽芬芳的舞台  赞美蝴蝶的词我都搬来了  只要一句贴心的话  娘就不会抱怨,一辈子伺候我们  我若能讨教百灵鸟  她就会青春如飞  女儿巴望这个日子  巴望着蛋糕插上五根蜡烛  五指连心,每一根都是娘心中的辉煌  歌声、烛光之中,我听到血液  在共同的血管里流淌  在紧接着的严冬
期刊
2006年8月的一次同学会上,只有我一个人是单刀赴会,同学们纷纷嚷着要为我介绍对象,我极力推脱,说自己要房没房,要钱没钱,哪个女孩愿跟我,还是省了这条心吧。开酒吧的郑剑梅说,这你不用担心,并不是所有女孩都看重钱的,我认识的女孩中就有这样的,改天介绍给你认识认识!  過了几天,郑剑梅打电话让我到她的酒吧去相亲,还特别嘱咐我到花店买束玫瑰带去。挂断电话,我急忙叫了辆的士,到了那里,郑剑梅正和一个漂亮而
期刊
小汤是我的同事,也是我的街坊。年龄四十七八,瘦弱的身材,稀疏的头发,黝黑的脸庞上总是流露出一付疲惫不堪的神情。  十多年前,小汤老婆遭遇下岗,小孩正在读小学。当时,我们单位的工资每个月才一两百元,这点钱用来养家糊口,着实让人有些力不從心,左右为难。穷则思变,无奈之下,言语不多、不善交际的小汤开始了“第二职业”。那时汉口京汉大道还是京广铁路线,每天经过大智路、黄石路、循礼门等闸口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