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群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先從乡镇群众文化的重要性谈起,然后介绍乡镇群众文化的基本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群众文化;现状;发展;对策
  人民群众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是文化的创造者。乡镇综合文化站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主体,肩负着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引领和导向作用,肩负着农村文化的组织、辅导和培训的责任,它既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又是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乡镇文化站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来传播知识、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鼓舞人的精神,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群众文化的重要性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与这个国家的文化发展是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固然起决定性作用,但文化的作用不容忽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作为软实力,通过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依据一定的条件,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习近平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取决于人民群众智慧的开发和人文的开发。构建起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使经济的发展植根于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深厚土壤中,而这一切都是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人民群众,提高基层群众文化水平及层次,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是基层文化工作者的职责,科教兴国,文化工作者责无旁贷。县、乡两级的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文化站和现发展起来的农村文化大户,是普及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主课堂,对成人进行后续教育的大学校。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乡镇相继推出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各种活动,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人口文化、广场文化、旅游文化以及各种节日庆典文化已经蓬勃发展,有力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基层群众文化在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推动的作用。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空前高涨,推动了基层文化的大发展。
  二、乡镇群众文化的基本情况
  乡村与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农村文化建设仍然滞后,势必制约建设美丽家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乡镇群众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镇村文化阵地丢失,农村文化失去载体。一些乡镇文化站阵地、队伍、经费、活动保障不到位,村文化设施欠缺,难以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条件。二是农村文化队伍流失,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文化站工作人员在编不在岗,组织管理职能弱化,干部做文化工作的时间少,专业素质欠缺。村委会群众文化基本没人专干。三是市场运作民间艺术队伍难以发展壮大。四是农村健康文化生活贫乏,不良文化抬头。农民除了收看电视节目外,基本上没有健康的文化生活,打麻将、打扑克等赌博活动在农村盛行。五是乡镇财政缺乏,文化站难以组织有规模的演出,节假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调动不了群众的积极性,满足不了广大群众的需求。
  (二)乡镇群众文化萎缩的原因
  一是不正确的文化政绩观。在解决农村“三农”问题中,重视了农民的物质生活的提高,但很多地方没有认真实践如何在农村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维护农村群众的文化权益的问题。二是对农村文化的认识不足,不少领导对农村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根本的认识。基层面临的问题多,至于文化工作无暇顾及。三是农村文化建设缺少政策和法律的保证,没有从人治走向法治。一些地方的文化工作往往因领导的变迁而变迁,因大气候而影响小气候。在对领导干部的考核中,文化工作缺乏硬指标,搞与不搞一个样,搞得好与不好对晋升都没影响。
  三、加快乡镇群众文化发展的几点建议
  乡镇文化阵地作用的发挥面临新的挑战。从当前情况看,乡镇文化阵地建设已不适应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兴趣,造就了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的“短路”。乡镇综合文化站处在前沿窗口,面向群众,就要不断地发展、创新,加强群众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内容和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让每一个基层群众文化的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努力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繁荣文艺。
  (一)加大对基层文化的投入
  一是重视基层文化发展,对农村文化产业引导、扶助和支持。“文化下乡”送去的作品,活动和服务是必需的,但文化意识是直接送给农民的“造血”功能。如果兴办文化产业振兴农村文化发展的意识深入到农民的心坎里,必然会爆发出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和创造力。除了文化意识之外,文化部门的引导扶助支持最好的途径是典型示范。农民是讲实惠的,同时农民最相信亲眼看到的东西,当农民群众目睹到文化产业既能带来经济实惠,又能使人们享受到愉悦的文化生活,就会迸发出高涨的热情,积极参与文化产业的创办。在信息、人才、物力方面,文化部门应该对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方便条件,帮助选项目,立项目,想方设法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在文化产业的起步、举办过程中,文化站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最了解本乡本土的文化资源,熟悉乡情民俗,掌握文化人才的状况,能够代表政府规划具体事项和目标。在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选准优势产业项目,协调政府与村民之间的关系等具体事项中尽职尽责。二是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最需要政府给予政策的宽松环境。农村文化建设本来就是政府的应有之责,它无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中有突出成效的举措。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该大力提倡农村文化产业。政府的支持从很大程度讲是政策的支持,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政策,鼓励农民企业家和城里的企业家在农村广阔天地兴办文化产业,鼓励农民群众自己筹资举办文化产业,同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规模小的产业、个体户减免等优惠。基层政府还应在资金、土地、房屋建筑使用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切实帮助农村文化产业的兴起、发展和壮大。   (二)发展群众文化
  一是农村群众文化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在坚持公益性事业的前提下,努力尝试文化产业途径。农村文化产业化既是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状况,又是适应农村经济历史发展状况的一种正确的选择。农村文化产业化建设不同于一般定义上的文化产业化,它是以产业为手段,适应目前的农村经济状态和今后发展趋势,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目的,焕发农民自身的积极性,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家园。鉴于此,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二是市场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影响孕育着机遇,也开辟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我们可以从发达的市场經济国家看到农村文化蓬勃开展的景象,他们的传统文化活动不仅延续发展,还不断增添新的文化活动项目,诸如乡间舞会、趣味竞技、产品演示、农艺赛事等。那里的农民不仅有着文化生活的欢悦,还吸引着城里人感受乡村文化的乐趣。事实证明,是市场经济把农村经济引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并从文化观念到文化活动运行模式都适合了农村经济体制。而我国农村经济同全社会的市场经济相比还没有达到完全的市场经济运作模式,从农村经济的模式程度看,还没有达到产业化、规模化。但我国农村经济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经济的产业化、规模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农村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把眼光既放在农村经济目前处于市场经济与原有的经济模式相互衔接融合的背景和条件下,也要放在农村经济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看农村文化如何发展。
  三是以产业运作方式,挖掘、搜集、整理、再现民俗民间文化的作品和活动。事实上,我国的民俗民间文化通过产业的方式展开已有了许多成功的先例,比如剪纸、年画、各类民俗文化艺术节等,都是通过产业的方式保持了民俗民间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在我国的农村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民俗民间文化的产品和活动,如果将这些产品和活动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起来,不仅会给农村的文化经济带来勃勃生机,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民俗民间文化的瑰宝得到保存和发扬广大。如果我们以产业的方式运作,许多民间艺人和精熟的制作者必然焕发出他们的艺术热情,从而带动了一个村落或一个乡镇的文化生活活跃和兴旺。民俗民间文化作品和活动非常受社会各界的欢迎,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的潜力,我们农村文化建设应该抓住机遇,以产业的方式使我们的民俗民间文化得到弘扬。
  五是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文化站要更好服务于农民。加强乡镇文化活动,丰富乡镇群众文化生活,巩固文化阵地。调动广大农民文艺骨干自己创作、自编、自演具有乡土风味的节目、农村题材的小戏和民间艺术等,创造条件,使群众自发参加各种音乐、舞蹈和健身健美活动,激励更多的群众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乡镇文体中心作用,充分利用乡镇资源,把先进性、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娱乐性贯穿于活动之中,可望有一个长足的发展,通过我们主观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借助外部客观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一定能开创出管理有序、活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精彩纷呈的乡镇群众文化工作新局面。
  总之乡镇文化建设的任务任重道远,用我们一位领导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无论是人的思想,还是经济,所以我们首先要做就是养心。而“文化既要化人,又要养心,看似柔弱,实则坚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其他文献
英语元音偏误分析的實验研究
期刊
【摘要】:梵净山,一座位于贵州东北部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的佛教山麓,地球上北纬30度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原始森林,武陵山脉之主峰,1986年先后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成员单位。梵净山在明清年间在西南地区颇有声望,现存的万历年间的《敕赐重建梵净山金顶序》碑(俗称《敕赐碑》)上明文将其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等相提并论,认为梵净山有“古佛道场”,为“天下众名岳之宗也”。今朝有学
期刊
【摘要】:2015年3月“创客”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随后“创客”一词迅速流行起来,但是大多数人仍不明白其含义。本文拟从“创客”一词出现的背景,来源及网上的广泛使用的语境中完整解析其内涵。结合新词的构词方式,解析“创客”的基本构词方式。重点结合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原则:稳定性和通用性,解析“创客”收入词典的价值及其可行性,促进网络新词收入词典的规范性和可行性的研究。  【关键词】:“创客”;收
期刊
【摘要】:鸦片战争之后,上海迅速崛起,由此而产生的“海派”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深远影响。“海派”的重要创始人就是任伯年,任伯年在我国近代绘画史上是一位成绩显著但又具有一定争议性的画家,薛永年先生对他的评价较高,他说:“任伯年的出现,在中国画坛是一个奇迹,任伯年的成就是划时代的,他的绘画深重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中国画创作”。[1]他在人物、山水、花鸟各方面无一不精,尤以人物画为最。  【关键词】:任
期刊
葛浩文英譯《干校六记》赏析
期刊
【摘要】: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大事,是青年男女身心关注的焦点,军人也一样。渴望美好的爱情,建立幸福的家庭,是广大官兵特别是大龄未婚官兵的不懈追求,然而由于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很多情况下军人婚恋总会遭遇机会缺乏、沟通困难、交流不畅、纪律约束等因素困惑。本文使用质化研究的方法,选取五名具有代表性的被试,分析了军人婚恋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关于处理婚恋问题的意见。  【关键词】:质化研究;军人;婚恋  1、前
期刊
【摘要】:在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基层文化建设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基层工作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直接相关,惠民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近年来,基层文化建设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场地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基层文化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基层文化建设与文化惠民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时下的当代艺术,似乎在艺术的极端表达与受众的传统认知中挣扎。人们尚未完全消化现代艺术所传递的图式信息,醉心于自我诠释的后现代艺术家们又将艺术观念和艺术载体关系再次否定。前卫文化不断快速蜕变,使得人们熟稔的习惯和观念,被狡黠抑或旁若无人地摧毁与重建,直接引发基于非物质的艺术观念的转向,艺术创作有意无意地成为对于物象常规认同的艰涩附着。  【关键词】:艺术;前卫;文化;发展;非物质;现代  
期刊
【摘要】:本文试在了解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后,综述结构主义视域下的汉语语法、语音和词汇研究,以期探索出结构主义语言学对汉语研究的影响。一来能够丰富自身学科知识,二来希望认识中外语言学的发展脉络,了解西方语言学的先进所在,感受中国语言学发展的”求索”之路。  【关键词】:结构主义;语言学;现代语言学;索绪尔  縱观世界语言学之发展,其脉络清晰明确。从19世纪盛行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到20世纪初由索绪尔发
期刊
【摘要】:南朝时期姚最的《续画品录》是最具六朝骈文特征的画论著作,这篇文章中有着大量的用典,我们通过这些典故可以对于姚最及其《续画品录》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姚最;《续画品录》;典故   南朝时期姚最的《续画品录》是最具六朝骈文特征的画论著作。它的文辞华丽,辞藻丰美,讲求对仗,考究齐整。姚最在阐述其绘画观点的同时亦用文字感染着后人。《续画品录》中有大量用典,这是其区别于与姚最相近时期的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