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型教学方法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模式分析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none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究型教学模式以发现问题、解决和应用为核心,辅以多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经济学理论课程理论体系强、内容涉及广泛决定了传统的探究教学模式无法完全使用。本文认为经济学课程中教师需占主导地位、为学生创造经济活动氛围,建立符合经济学课程的探究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探究型教学模式;经济学课程;教师主导
  
  
  探究型教学模式主张“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的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该教学模式一经提出之后在医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过程中得以运用,后推广至欧美的工程教育中实验类课程使用。近年来,这种教学方式无论在我国高校实践运用中、或是在理论研究上都有着一定的发展,但主要集中于如大学文科、或者实践性强的相关课程的探讨。
  而经济学理论课程属于原理性强的基础知识类课程,其抽象的理论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探究型教学方法可以通过教师以现实经济问题作引导,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好奇。但矛盾在于,由于经济学建立在一系列前提条件之上,现实经济问题的观测往往严重相悖于理论;同时,有限学时内系统地完成庞大的理论知识体系讲授本已不易,探究式教学加大了保持理论体系完整性的难度。那么,如何协调这一矛盾,探究型教学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穿插于经济学理论课程,如何有效运用,则迫切需要进行研究。
  一、探究型教学的特性与模式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将科学探究定义为“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关于在教学中的运用,早在 1961年施瓦布在前人关于“科学探究”概念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学习法。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的学习方式,掌握并形成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一)探究型教学的特性分析
  探究型教学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材料收集、解决问题的师生交互式教学过程,具体而言,包括如下特征:
  1.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协助
  探究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其过程内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作为一种促进者。课堂要充分调动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欲望,协助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地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要主动思考与参与,提出问题、设计探究计划,搜集资料和验证数据、做出结论。教师的任务则是结合课程纲领、作业和教材,进行提示活动或指引。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行发现,并建构出新知识
  探究教学模式里教师不是直接发表出结论、并验证活动加以证明,而是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并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如调查、观察、资料搜集等方法和技能,亲自得出结论,建构对世界与知识体系新的认识。
  3.重视合作学习
  探究型教学旨在发展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实验或调查,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相互讨论、辩论和归纳综合意见,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判断,从而建构的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通过让学生理解与他人的互助,取得最理想的发展。
  4.注重证据为问题解决的基础
  在探究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通过搜集证据来提出合理的解释,并把其中的解释与自己的已有知识相联系。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其推理及思维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新知识的关键所在。
  5.重视学习的评估
  探究教学中的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对可概念的理解、观察学生能否提出问题、能否分析处理搜集到的证据等,这样可以促进和提升学生探究水平的发展。教师进行形成性评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考过程,观察学生能否把握探究的方法和技能,如提出问题、搜集证据、分析问题、处理资料、交流意见等。
  (二)探究型教学的运用模式
  教学模式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框架,是学习过程中的程序性策略体系。众多教育学家对探究型教学模式给予多角度探讨,郑仪雅(2010)结合各观点给予了较为全面地归纳,其模式可分为五步骤:
  1.设疑激趣,提出问题从而引发学习动机
  教师首先主导进行创设情境,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带出探究焦点,从而激发学习动机。此时主要通过运用直观观测角度,让学生观察感知发现问题。此时问题的引入需要运用多样化且生动的手段,如实验、故事、安全分析、图片等具有挑战性问题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创新意识。
  2.质疑探究,对已有知识提出假设或猜想
  教师在此阶段点拨导思,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可为学生定出假设,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协助学生构思解答上述问题的假设。而学生读义思考,要主动提出问题,自主钻研。在该阶段,教师适时提问以引导学生从贴近生活的主题发展到更深的讨论。
  3.辩疑解难,通过搜集资料辨析问题
  教师启发讨论、解决疑难,帮助学生动手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辨析理解,并具体分析问题。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实验、问卷、观察等方式,让他们动脑或动手,在实践中探究,并验证假设是否合理。
  4.释疑检验,在总结发现的基础上建构问题的合理见解
  学生在此时通过分析及诠释实验数据,综合各部分的想法,从而为问题归纳具体结论。教师在此时可以进行总结归纳、精讲评价,并帮助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整合新知识到原有体系中。这种反馈机制可以帮助学生练习巩固、并以此解决问题。
  5.生疑发展,进行迁移应用
  教师最后进行挖潜育能的工作,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将归纳所得的结论应用到其他情境,巩固学生的学科知识。这是学习过程中的迁移拓展,学生在这个不断分析的思考过程中,逐渐发展资讯处理、逻辑推理和反思批判等思维技能,从而使学习产生实质变化。
  简而言之,探究型教学的基本特征可以表达为“动口,动心、动手、动脑”(苏咏梅,2005)。而其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的发现、解决和应用为主轴,辅以探究式实验、调查访问、观察比较、数据搜集和分析等手段,鼓励引导学生在探究疑难中学习(郑仪雅,2010)。
  二、探究型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的适用程度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后,西方经济学理论课程自1990年代引入国内高校之后,普及程度极为迅速。除了作为经济学专业和财经院校的必修课程,近年来更是成为各大综合院校非经济专业学生青睐的重要公共课程。
  经济学理论属于社会学学科,在我国高校中表现为文理兼具的基础学科,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包括:第一,理论和实践的不可分性。经济学从人类资源稀缺出发,诠释各种经济现象并给予最优经济决策。所以其来自于经济实践,加入假定条件后高度抽象和分离理论。第二,逻辑分析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经济学经常运用数学工具建立经济模型,运用模型中参数的变化说明经济趋势或者经济原理,甚至进行经济预测。而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则需要逻辑严密的定性分析。第三,假设条件苛刻。经济学理论的成立往往以苛刻的假设条件为前提,例如在研究效用时假设货币的效用不变;研究厂商供给时假设技术条件不变等,这些假设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难以成立,所以理论难以解释对应的现实经济。第四,理论的环境具有选择性。不同国家由于经济状况各不相同,导致其满足的假定条件各具差异,所以理论的适用性也是千差万别。正是由于这些特性,探究型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适用程度也显得更为复杂。
  (一)设疑与案例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能激起学习经济学的兴趣
  若将经济学理论与现实的经济案例相联系,可以使学生置身于消费者、要素的提供者、生产者、政府管理者等不同的角色,参与到经济环境中。现实中经济学教师通过给学生讲一些引人入胜的经济学故事或者经济学的典故,或引导学生关注一些经济新闻和经济时事,并引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分析所在的经济环境,并分析经济时事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预测事态的发展趋势,以此激发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经济问题的兴趣和对经济现象认识的敏感性。
  不过,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0%左右的学生都认同通过现实案例或新闻引出问题的方式。其中34%的学生认为在理论课程开始之前使用该手段是合理的,但其余66%的学生希望这一教学手段能在教师理论讲述后进行。与学生沟通时发现这34%的部分主要是求知欲望特别强烈的学生,这说明了大多学生对于探究教学中设疑提问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接受。究其原因,这还是来源经济学理论难度较大,学生对探讨内容无从入手。
  (二)学生倾向于接受探究教学模式与教师主导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
  经济学理论课程中,由于多数理论指向对现实经济的解释,故学生容易搜集与理论相关的资料;而另一方面,经济学理论由于建立在严格假定基础之上,往往会形成理论与现实经济结果相悖的情形。所以,经济学的存在也是不断深化与完善的过程。当经济理论与越来越多的经济实践背离的瑕疵被发现出来后,要重新认识和重新假定条件、假设和假说。
  在经济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此时,若教师在此时插入探究式教学中环节,就可以帮助学生重新发现更为符合现实的假设条件,并组织学生进行更为深入的讨论。如对于货币市场利率变动的理论,学生往往疑惑于我国利率变动与理论的不一致性,有些教师此时帮助学生将我国利率市场改革融入货币市场均衡中,并鼓励学生对新假设下的货币市场影响利率的机制进行尝试性的分析,即完成了探究型教学过程中的释疑检验与适移应用的模式。在问卷调整中,对根据情境来进行设置理论框架尝试的接受度高达85%以上。可见学生普遍对此种模式具有较高的评价。不过,让学生改变假设条件虽有助于在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分析主要因素的关系,这也正是西方经济学的难点所在,教师的协助工作在其中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三)普及型经济学易于进行探究型教学,而专业课程中该教学方式障碍明显
  经济学在国外中学就已经有了简单普及,大学中作为“经济学理论”成为众多学生偏爱的选修课程。这种选修课程几乎没有用到数学,并将经济学归纳出“经济学原理”。针对这种类型经济学课程的外国教材特点是生动有趣,引用大量的案例和报刊文摘,与生活极其贴近,比如美联储如何运作,如何通过降息应付经济低迷等措施背后的经济学道理。经济学理论仅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思维,常用的基本原理,用于看待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由于这种课程中突显了案例,原理容易理解,而理论体系并不突出,这使得探究型教学易于执行。笔者在多伦多大学访学期间,发现经济学原理的教师非常活跃地将经济学原理贯之于各种现实中,并分小组课后讨论,之后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进行理论分析。这种方式非常符合探究型教学的模式。
  不过如果涉及于经济学专业课程,探究型教学的操作要困难与复杂得多。这是因为专业经济学不仅只涉及原理,更需要用逻辑推导、图形推导和数学模型推导来验证经济学原理。所以学生需要需要掌握定义、定理或者公理,并在明确假设条件下分析假设条件的变化将引起结论变化的状况;最后用数学模型的理论建立函数关系以体现内在联系。这些基本要素的学习专业性强,学生难以通过提问思考的方式独立完成,而通过教师讲授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这都阻碍了教师系统性地进行探究式教学,学生也普遍感觉专业课程枯燥且难度大。即使在国外该类课程中,一般也是由教师全程讲授理论体系。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国际经济学与宏微观经济学课程都是由教师课堂传授数量基本框架,但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以进行思考。所以专业性经济课程只能在局部程度上实现探究型学习。
  三、经济学课程中探究型教学方法运用模式
  以上分析可知,探究型教学方法是学生在探究疑难中的主动学习。然而经济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及难度大,经典的探究型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适用程度受到一定阻碍。那么,对传统探究型方法进行一定改良,对有效提升经济学课程效率有重要作用。具体来看,包括以下几点:
  (一)教师起主导作用,辅之以局部性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型教学的核心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然而经济学特点使得教师仍需起主导作用。教师应在理论体系讲授之后,帮助学生设疑生趣,而且要全程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探究的过程,其中关键内容部分还需要教师来讲解。如引导学生给予理论假定变动,但在学生质疑探究过程中,教师讲授假定条件变化之后的理论体系逻辑思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最终由学生主导进行延续探究及寻找规律。其中,教师用案例教学衔接于探究型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二)鼓励学生各种参与教师经济类科研与经济活动
  高等教师大多要承担其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这些工作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明确理论的矛盾或者不足之处;同时需要用数量、实证研究将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如果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可以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主动的思考,目的明确地学习,并自动能够实现探究型学习过程中的辩疑解难及释疑检验的环节,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对于延续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如果这种方式无法启用学生,也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解读经济现象与政策的经济论坛。
  (三)建立符合经济学学科特性的探究型教学模式
  若将教师主导、案例选取及其给学生创造科研及经济活动等环节融入,我们可以建立与经济学学科相符的探究型教学模式。从下列模式中可以看出,经济学课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更加突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部分主动的学习。
  
  图1.探究型教学模式在经济学课程中的运用模式
  
  
  参考文献:
  [1]丁邦平,探究式科学教学:类型与特征,《教育研究》2010年第10期。
  [2]邵文武,张国良,杨丽萍,西方经济学教学基础—经济情景,《生产力研究》2010年第7期。
  [3]洪振方,探究式教学的历史回顾与创造性探究模式之初探,高雄师大学报,2003年第15期。
  [4]苏咏梅、郑雅仪、黄余丽华,常识科的学与教,香港:香港教育学院跨学科及通识教育研究中心,2009年。
其他文献
【摘要】通俗唱法最初被认为是业余的、非主流的,甚至被“严肃音乐学派”或“正统音乐学派”在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是“不入流”的歌唱方式。我国通俗唱法起源于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六七十年代扎根于港台,内地真正意义的通俗歌曲与通俗唱法基本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刘欢、毛阿敏等,近现代的优秀作品与优秀歌手更是数不胜数,并非民族与美声唱法可比,然而,从学术方面入手研究通俗唱法的则少之又少,相比民族
期刊
【摘要】实训基地建设是促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等实用性技能人才的关键,文章在总结周口科技职业学院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基础上,就如何建设高职实习实训基地,从投入模式、建设模式、管理与运行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育,其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指
期刊
【摘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也深入到文化、法律、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新时代下知识的日益更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人才的激烈竞争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政学习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高校队伍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大学校园,开始了他们崭新的大学生活。高等教育的快速普及,
期刊
【摘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高职学院体育课程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教学中个性培养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健康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的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健康;娱乐       一、突破传统思维,创造教学环境,发展学生个性  1、传统
期刊
【摘要】网络环境教学不仅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的变革,更给人们的学习理念、学习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本文以《永远的蝴蝶》为例,从网络教学的丰富性、学习的自主性、学科的整合性、师生互动性等方面论述了网络化语文教学的优势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教学;语文;优势       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网络环境和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不分时间,不分地点的进行学习的活动。笔者参与了
期刊
【摘要】基于新时期我们党对进一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对高职大学生思政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及心理疏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实施和进一步在高职大学生思政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主要途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思政工作;人文关怀;心理疏导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我们国家领导人就明确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而且在实施这
期刊
【摘要】山水画在我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创作手段也颇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融合自然与人文气息。临摹与写生是进行山水画教学的根本途径,通过这两种训练方法可以再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和对山水画的整体感知。所以,作为山水画的老师我们应该认清山水画教学的侧重点,从基础训练和学生的创新思维入手来整体提高学生的山水画的创作能力,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国家输送更高质量的山水画继承者。  【关键词】山水画;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在总结分析以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状况的研究成果时得出,目前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有的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掌握的不系统,不扎实;部分大学生在道德诚信方面有所下降以及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多元化的同时出现了偏差等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即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生活性、全面性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滞后日益突出,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教育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实施的基本途径。在全力推进教育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中,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需要正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基础。  1研究意义  教育改革背景下,建立科学的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基于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法律翻译的一些方法和注意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了功能派翻译理论的基本概述、法律翻译的现状及现阶段遇到的一些问题、法律文本的总体特征和语言特色以及功能派翻译理论对法律翻译的指导。  【关键词】功能派;法律翻译;法律文本       一 功能派翻译理论概述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凯瑟琳娜莱斯首次把功能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