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中心理学原理的合理运用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sechinese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清晰的条理性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清晰的条理性包括书写工整、排列有序、布局恰当诸方面的内涵,这样的板书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注意,而且符合感知的特点。良好的注意是保证有成效学习的前提条件,而感知是吸取知识的起始步骤。意识撇开其余的一切而指向和集中于某些客体或活动叫做注意,其生理机制是在大脑皮层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实验表明:被注意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越能形成良好的注意;被注意对象紊乱无序,不可能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同时,优势兴奋中心跟明晰的感知有密切的联系。例如,颜色相同的字母比颜色不同的字母的注意范围要大些,排列整齐的字母比杂乱无章的字母注意数目要多些,大小相同的字母比大小不同的字母注意的数量要大得多,组成单词字母比对孤立的字母注意的范围要大得多。人在同一时间内不能感知很多对象,只能感知环境中的少数对象。而要获得对事物的清晰、深刻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心理活动有选择地指向有关的对象。所以人们在面对许多对象的情况下,只能优先地选择一部分进行感知,并且要尽量避免其他对象的干扰,以保持感知对象的单纯、明朗、清晰。因此,保持清晰的条理性,是板书设计应当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严密的整体性
  注意的广度又称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它反映的是注意品质的空间特征。心理学表明,当客体不是彼此孤立、而是有某种意义联系的时侯,注意的范围可以在一定的限度内扩大。注意范围的扩大,就是优势兴奋中心的扩大,而优势兴奋中心的扩大,意味着可接受信息量的扩大。教师的板书设计,如果将一些对象建构成一个完整的复合体,则能够扩大学生注意的范围。同时,被感知的对象如果构成一个有意义或有规律的系统,较之杂乱纷呈,就容易被感知和记忆。因此,板书设计必须掌握整体化原则,尽量揭示教材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作者行文运笔的思路。
  三、高度的概括性
  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依赖于对一些重要内容的长时间的记忆。知识常常是以最概括的形式长时间保存在记忆当中的,就语文课而言,便于长时间记忆的主要是教材的基本情节、意义、思想实质。板书设计的概括性,其意义首先就在于有助于学生以概括的形式长期记忆知识。同时,板书设计的概括性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概括必须分析与综合,以发现对象的本质特性和属性。板书设计的概括性,孕育于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当中,有助于学生探索教材隐蔽的思想蕴涵与内在联系,深化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事实证明,理解了的东西是会经久不忘的。
  四、生动的直观性
  具体、可感的客观对象,容易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并能诱发想象。直观是教学系统中学生对感性教材作出的能动反映,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多种不同的教材直观方式。就直观的对象而言,可以把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实物直观是以学生直接感知客观对象为前提的,它超出板书的范围;模像直观是借助于图画、模型、电影、电视来实现的,由于模像直观的对象可以人为制作,因而模像直观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直观的效果。模像直观用于语文教学的板书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简笔画,二是用线条、图标、文字等模拟具有绘画性的图象。有时,也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用。
  五、鲜明的对比性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客观事物的时侯,凡是对比鲜明、形成反差的,觉得特别醒目。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两种性质不同的对象同时或先后出现,构成鲜明的对比,由于大脑皮层的诱导作用,会提高感知的效果,产生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进行板书设计时,应重视发掘教材中的对比性因素,将具有对比性的材料适当地组合在一起。
  六、灵活的创新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知识学习中总有一些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在传授这些知识时,有赖于教师利用方法的新颖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有趣的内容与枯燥的内容交叉进行,并巧妙地把枯燥乏味的东西变为津津有味的东西。在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今天,板书设计必须带有灵活的创新性。
  语文教学是离不开板书的,板书的存在价值在于它对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上述对板书设计的粗浅看法,在具体运用时,应当从教学的实际要求出发,合理处置。
其他文献
一、平仄的诞生与演变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也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如何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与押韵由此诞生。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和谐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如何区分平仄呢?要了解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
期刊
近年来,较城镇而言,农村高中的生源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急剧下降,从其生理和心理来分析,自我教育能力不强。家长娇惯孩子,致使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磨练,依赖性强。“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教育思维模式极难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更是薄弱。  一、出现的新问题与应对的新思路  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科技的进步,信息时代的来临,既为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偏远农村
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不仅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训练语文能力,还要在情感态度以及世界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但是知识信息的传授,也是情感的交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注重课堂情感渗透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好途径。  一、设计主题单元,将知识和情感教育合二为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都是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安排课文的,精选内容上或思想上有相似点的几篇课文来构成一个单元。如
期刊
二十一世纪对所有人来说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名教师要想取得别人的认可,其关键之一在于学生。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师,在感情上得到学生的喜爱和亲近,在工作上得到学生的帮助和支持,常常事半功倍;相反,师生关系冷漠的教师,不管花费多大的努力,也得不到学生的帮助和支持,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师生关系的好坏,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朗读是语文学科最基本、最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然而近年来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中语文课堂少了学生琅琅的书声,多了教师急功近利的讲解。这样做,貌似很适合抽象思维能力强的高中生,实则由于违背了语文学科要在“读中悟”的本性,效果并不佳。想一想,中国古代的大文学家不都是在《三字经》《弟子规》的朗读声中成长起来的吗?教育家叶圣陶说:“语文学科不仅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切用口与耳
期刊
2012年9月,学生王照惠的作文《去外公家过年》获第10届“新人杯”全国中小学校园文学大赛一等奖。2012年12月,该作文又被收录在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心声》一书中。此时,学生王照惠尝到了成功后的喜悦。  这篇文章获得一等奖,得力于作文辅导“1对1”的做法,也是学生王照惠自身努力的必然结果。  学生王照惠写作《去外公家过年》时,由于大赛征文需要,她原写的以“幸福”为主题的作文,题目是《简单》,老
期刊
学生刚刚升入高一,对高中语文学习充满了好奇与热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新目标、新梦想,渴望在新阶段的学习中一展身手。然而在实际学习中,大家却对高中语文学习普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感觉力不从心,茫然失措,甚至丧失了新阶段语文学习的信心。下面针对初高中语文学习的改变,提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态度  初中的语文考试,多以课本为依据,很多考查内容甚至直接出自课本原文。如,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背诵等
期刊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积累,培养语感,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没有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无从下手,一切语言素养都是空谈。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需要多阅读书籍,多积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课堂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累的兴趣,指导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方法,养成善于、乐于积累的习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该如
期刊
杨修听懂了曹操口中“鸡肋”的含义而被斩首,死得冤,因为他洞察了曹操的心意,知道“鸡肋”一词的意思——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目前社会上对于鲁迅的文章是否继续保留在高中课本中,也是存在着“是否鸡肋”的争论。鲁迅先生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与贡献,无人可及。在形式上,他开创了白话文的创作,将人们从古旧的文言文中解救出来,让小说的语言更贴近当时人们的生活与语言习惯;在内容上,他无所畏惧,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为
期刊
有人在研究刘邦时发现,刘邦在遇到问题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之奈何”。也不知道刘邦是真的没用还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反正关键时刻这句话每每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极大地鼓励了张良、萧何这帮谋士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为了让主公接纳自己的建议极尽劝说之能事。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似乎也成为调动下属积极性的经典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也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吗?因此,不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