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震寰:名门之后再造辉煌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e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身名门,霍震寰一直颇受外界关注。
  媒体评价他:“为人朴实,忠厚,机敏而富于事业心,深为乃父所信任。”他被委以霍英东集团总经理之职,协助父亲主理海内外经营业务,他精明干练,被誉为得力的“家族财政部长”。
  而在霍震寰当选为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成为该会105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长时,外界都期待他为中总带来一番新气象。
  2005年1月18日,霍震寰正式以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之身份亮相内地。
  他率领44人访京,此次访京团规模宏大,规格颇高,前任会长陈有庆、曾宪梓亲自陪同。
  在北京的5天,他的行程排得满满的,中央领导接见,拜会各部委领导。虽然以前访京无数次了,但此番感受还是有些不一样。
  
  年轻会长的革新
  
  事隔几个月,说起自己当选为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一事,霍震寰还是很激动:“第一个想法就是很高兴,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接下来就觉得压力很大,期望能够继续得到各位前辈会长的指导,依靠全体会董同心合力,在上届会董会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办好会务。”
  作为中总第四十四届会长,55岁的霍震寰是该会105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长。几年前,他的父亲霍英东也曾当任过中总会长。
  上任前,上届会长曾宪梓约他谈话。曾宪梓说:“当年你父亲卸任会长时,也约我谈话,他说:‘以后就由你带领中总了。中总爱国爱港的旗帜,一定不能放弃。’今天,我没有更多的话,就把你父亲当年对我说的话再转达给你。”
  霍震寰自1982年加入中总,24年来历任青年委员会主任、会董、常务会董、司库及副会长等职务,经过多方面历练,已是相当成熟,外界评价他将为中总带来一番新气象。
  接棒中总,霍震寰立刻提出了多个改革方向,包括成立委员会主席职位不再由会长兼任,而将之变成常董、会董的展示舞台,一方面可减轻会长们的工作负担,也可让常董、会董更积极地参与会务,充分发挥更多人的能量。“这届会董都很年轻,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51岁,正是脑子转得最快、思路最清晰的时候,让他们发挥所长,将能提出更多新的发展计划,对中总有很大帮助,也会令中总对社会各种事务的反应更快。”
  霍震寰力求将中总推向另一个“高峰”,在当今香港发挥更大作用。“以前不少人认为我们只就一些政治事件发表评论,将来我们会更多在经济问题,例如珠三角合作、泛珠发展等问题上,深入研究,为社会出谋献策。”
  霍震寰表示,中总不仅要集中拓展内地业务,还要放眼世界,希望充当全球中小企业进入内地,以及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桥梁。对于由由香港、新加坡、泰国三地中华总商会联合发起、每两年举行一届的世界华商大会,他亦有新的构想,“世界华商大会云集全球华商,规模很大,但往往因欠缺宣传,而没有收到更大的效果。今年10月,在韩国召开世界华商大会后,大会的秘书处将搬到香港,我们希望未来能将大会变成一个品牌,越办越好,真正成为联系世界华商的一个平台。”针对海外市场,中总也将有更多的主动出击,乘外国方兴未艾的“中国热”,为外国的中小企提供中介服务,助他们打进中国市场。
  今年,中总还会组织“行业团”到内地各省市考察,除了进行礼节性访问外,也希望让各行各业的商家能在考察过程中与对口单位真正衔接,寻找合作机会。“为了壮大中总,我们正考虑让外商和内地的民企以‘赞助会员’的身份加入,这样便可以增强中总的影响力。”
  父亲霍英东也曾做过中总会长,儿子接棒,有没有传授一两招“会长之道”?霍震寰没有正面响应,却不忘为中总大卖广告:“中总有个好传统,就是爱国爱港,会内每个人感情、关系都很好,没有甚么大问题,所以不需要有甚么绝招!”他又表示,父亲“无招”,倒由前会长陈有庆、曾宪梓身上学到了不少待人处事之道:“他们每一个人都很值得学习,也都乐于指导新人,我在中总做了20多年,对它很有感情。参与会务工作,也对我的成长有很大帮助,我将尽己之力,做得更好。”
  


  霍震寰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香港培华教育基金委员会主席。他从1983年开始参与培华教育基金会的工作。该基金会成立于1982年,由香港知名人士霍英东、李兆基、郑裕彤发起。培训以香港为基地,但需要内地密切配合,这是一项投放资金和人力较多的工程,霍震寰经常风尘仆仆地奔走在香港和内地两地,调查研究,征询意见,聘请师资,选派学员,制定培训计划,他紧紧围绕内地的建设进程,为内地举办各种针对性很强的培训班。从1982年至今,已举办各种培训班数百个,培训高层人员数千人,成就斐然。
  
  温和的守业者
  
  媒体评价霍震寰:“为人朴实,忠厚,机敏而富于事业心,深为乃父所信任。”他被委以霍英东集团总经理之职,协助父亲主理海内外经营业务,成为得力的“家族财政部长”。
  霍震寰中学毕业后,在国外求学,从本科一直念到工商管理硕士,当时父亲还反对,认为没有必要学,赚钱并不一定从书本里来,跟他学就可以了。后来看他主修会计,父亲觉得在公司里大有用处,就同意了。
  霍震寰学成归来后,父亲安排他和自己一个办公室,手把手地教他做生意。“父亲和我们这一辈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他是个工作狂,把工作当成最大的娱乐。”从父亲身上,他学到了勤奋,另外,他学到了做人和做事都要公平。
  中国的家族企业多以人为本,国外企业以制度为本,到公司之后,他很快就在财务方面建立了整套完善的制度,显现出公司管理方面的才华,父亲对他颇为欣赏。从此,他就协助父亲打理家族生意,包括房地产、建筑、船务运输、酒店等多个领域。
  父亲霍英东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位居国家领导人之列,更是霍氏三兄弟共同的“偶像”。如今,霍老退下前线,生意、社团工作,以至最喜爱的体育运动推广都交给儿子接棒,人称“小小霍”的霍震寰由于执掌霍英东集团,又成为新鲜热辣的中总会长,而被誉为霍老的“接班人”。对此评论,霍震寰只是淡然一笑:“我们三兄弟是分工接棒,更证明父亲多厉害,运动、生意都一手包办,我们就要分开来,每人帮一个方面。”
  他笑称,哥哥霍震霆性格比较外向,社交多一些,主掌“体育事业”,又是立法会议员,又要参加很多社会公益活动,已是忙碌得很;弟弟霍震宇也有自己的事业,他是电脑专家,对高科技研究多一些,大家各有分工,却又团结合作。“我们都是公司董事,所以不要说什么谁是接班人,我们三兄弟只是分工合作。”
  霍震寰对自己的评价是性格内向,易与人合作,善于团结属下同仁,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出生在名望之家,他坦言有压力,但是也比别人容易得多,“至少第一桶金的问题就不存在了。”他自觉很幸福,有机会作自己想做的事情。
  有人说“富不过三代”,他对于后代的培养倒是很开明豁达,“主要看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强求。”他没有想一定要孩子们来经营家族企业,“因为现在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并不要求一致,如果孩子们有能力就让他们来做,如果没有,完全可以请很好的职业经理人来打理公司。”
  有媒体评价他是守业者,他对此不置可否,他说家族生意相对比较保守,因此在香港的风风雨雨中,霍氏家族生意一直稳健发展。“好像是不够进取啊,其实我们也有很多革新。”他笑着说。霍氏家族企业不断拓展新领域,在南沙,他们和科技大学合作开发高科技产品,他们也开发生产了双体船,时速达45海里/小时,从香港到南沙只需1小时15分,比原有的船只提速了15分钟。
  


  父子同心开发南沙
  
  霍震寰仍记得1979年到内地做的第一个项目,那是在广东中山市兴建名为中山温泉的宾馆,这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外合资的宾馆。“因为没有先例,大家都不知道采用什么方式合作,是先盖一个酒店,然后把100间房子你50间我50间这样分?后来觉得不行,我们就这样慢慢研究,摸着石头过河。”他用这样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总结当时的过程。
  因为没有先例,所以还是经历了不少周折,他学会跟内地干部不断地沟通,比如客人投诉卫生间不清洁,地毯没有用吸尘器吸,而当地人认为这样就可以了,观念不一样造成沟通的障碍,但是他慢慢地跟当地干部讲解,尽量达成一致。
  经过双方努力,中山温泉获得成功,1982年,他们又在宾馆旁边建了一个高尔夫球场,这也是内地第一家高尔夫球场。当时当地人认为这是搞资本主义,后来霍震寰说:“先不要争是什么主义,做起来再说,如果不成功就当做花园。”没有想到,这个“资本主义的东西”建好后生意很好,直到今天,这个高尔夫球场仍是中国最好的球场之一。
  之后,霍氏家族在内地投资越来越大,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开发南沙。
  南沙是霍英东的梦。1987年他第一次踏足位于广东番禺的南沙,当地只是一片荒地,淤泥处处,人烟稀少,就连番禺人都谑称它是番禺的西伯利亚。但在霍英东眼中,它却是瑰宝,他看中南沙临近珠江海口的优越位置,力排众议,想将它变成珠三角的中心、通向广东省的海、陆运输重镇,藉此带动华南地区经济起飞。他积极向中央争取,将南沙镇海边一片22平方公里的狭长地带拨给他开发。10多年来,他在南沙已投资40亿元,从零开始大规模建设,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将这片烂石滩加乱石塘,变成珠三角的命脉城市,如同香港的中环。
  霍震寰说起1987年第一次跟父亲来南沙的情形,仍历历在目,“从香港坐船到澳门,从澳门坐车到广州住一晚,再从广州经过4个渡口来到番禺市郊住一晚,第三天才来到南沙。”实际上,南沙与香港的直线距离只有38海里。“那时候南沙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我还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光着脚的女人抱着他的儿子,家里住的房子是木板房,里面除了一张木板床外什么都没有。这里的小孩也没见过车,碰见车队也不知避让。”
  那时他很不理解父亲的决策。但是今天,他认为父亲的眼光非常独到。
  当父亲把开发南沙的具体工作交给他时,他义无反顾地投入进来。虽然家族生意很忙,还有很多社会应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他在父亲的指挥下,冷静沉着,一步一步地去做。
  当初开发南沙困难重重,几乎每个环节都是困难的开始,“建设高尔夫球场的时候,父亲坚持不占农田,所以费了很大的力气将山炸开。那时候这里都是烂泥湾,修建海堤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父亲想要将南沙与香港的船程减到1小时15分钟,又买不到这么高速的船,于是又建了个造船厂自己设计制造高速快艇。”
  开发南沙有整体规划概念,从填海到美化到配套设施都有长远而又具体的计划。为了使计划能高质量地按期完成,霍震寰每周至少要去一次南沙,南沙已经成为他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领导和团结众多南沙建设者,从图纸设计到拨款投资、劳务组织、政策落实到各方关系协商沟通等,事无巨细,亲历亲为。
  南沙建设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9年到2000年,把交通、绿化和基础建设搞上去;第二阶段是从2000年到2005年,计划完成多个项目,包括建南沙信息科技园、蒲洲大酒店、南沙物流中心、新客远港码头、珠三角世贸大厦、香港中总商会大厦、霍英东集团大厦、南沙大厦、英东中学等;第三个阶段是从2005年开始,把南沙建设成现代化海滨新城。
  “如今,第一期工程和第二期的大部分工程已经完成了,前不久,香港中华总商会大厦顺利竣工,会展中心也出笼了,南沙新城可说是初具规模。”霍震寰高兴地说。
  南沙的今天与当年有着天壤之别,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紧靠横跨珠江口的虎门大桥,城市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680平方米,城内交通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路面宽敞平坦,气派非凡。美食街以及花园式广场所簇拥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疏密有致、繁花似锦的国际大花园,古朴雅致的水乡园林,绿草如茵的高尔夫球场,以及幢幢崭新的别具风姿的住宅群,组成了优美的园林城市景观,吸引了广州重工业陆续迁入,包括美国通用公司在内的许多大型公司在此投资开发。这里已成为珠江三角洲举足轻重的交通枢纽,拥有中国最大规模的汽车渡海设施,每天可载运15000车次汽车渡海;这里拥有一级口岸的客运港,每年运送往来香港、南沙的旅客达80多万人次;拥有深水良港和货柜码头,已成为珠江三角洲运送水路物流转运港澳和海外的集散中心……业内评价,南沙的建设有力地推动了“珠三角”乃至“泛珠三角”地区的发展。
  霍震寰还提出了“红三角”概念,“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市、广东韶关市和湖南郴州市在内的8万平方公里土地,三市虽分属三省,但同根同源,经济形态和水平相当,均拥有丰富的农产品、矿产品等自然资源、绿色食品基因库和具有旅游业开发价值的无污染生态环境,而且三市山水相连,还是抗日时期华南的大后方,所以被誉为‘红三角’。”霍震寰说。
  2003年10月30日,首届中国“红三角”特产展销暨经贸洽谈会在广东南沙海滨新城隆重开幕。这一项大型经贸活动标志着韶关、赣州、郴州开始携手合作,也标志着共建“红三角”经济区的设想迈开了实质性的一步。
  
  采访手记“武林高手”长袖善舞
  第一眼看到霍震寰,感觉他跟他父亲霍英东特别像。这位“霍家王朝”的二公子指着自己的头发笑着说:“主要是发型像啊。”
  霍震寰温文尔雅,为人十分谦和,除了中华总商会的事务外,还兼任了多个重要职务。他是“霍英东集团”的董事总经理,主管霍家的家族事务;他还担任“香港武术联会”会长、“亚洲武术联合会”副主席……他的父亲霍英东曾担心他的时间不够,但他每天坚持锻炼,打网球,练武术,自觉身体尚可应付。
  兼顾生意和诸多社会活动,他的忙可想而知,曾有记者领教了他的办公效率,他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处理急办的事务,仅仅20分钟,他就接了十几个电话,办理了工作人员四次进出的请示求批。
  向他讨教如何才能做到如此长袖善舞,他笑着说:“我有一个特点,就是‘记忆’不好,麻烦的事、不开心的事,统统都会很快忘掉,所以比较轻松。”
  外人很难想像如此文质彬彬一介书生,居然是“武林高手”,霍震寰懂得不少武术拳理,自幼已迷醉武学,十多岁已开始习武,曾经学习柔道、太极等功夫,其中他最推崇意拳,曾向名家拜师,因为该拳道强调人的整个身体协调和运用全身力量,以致推升人的本能反应。但他笑言,虽然他醉心武学,但本身不是好勇斗狠的人,而习武亦很注重武德,所以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和人打过架。问他是否看过时下大热的电影《功夫》,他笑称:“想去看,但还没有抽出时间。”
  自称性格内向的霍震寰坦言当年大学毕业最想做的是大学老师,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因为父亲的缘故才跨入商界,没有想到最终爱上了这一行,而且渐入佳境。
  
  霍震寰简介
  霍震寰,广东番禺人,为霍英东博士之次子。1949年生于香港,已婚,育有一女及二子,早年在香港、英国及加拿大接受教育,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获理科学士及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3年起在霍英东集团工作。现任香港有荣有限公司、霍兴业堂有限公司、立信置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协助其父经营生意,包括房地产、建筑、船务运输、酒店等业务,近年主要负责南沙开发,已取得巨大成就。
  霍震寰亦是一位热心社会服务人士,通过霍英东基金及培华教育基金等支持中国内地改革开放。2000年10月3日,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霍震寰爱好体育运动,尤其喜好武术、网球、滑雪等活动。
  
  霍震寰担任的社会职务: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第八届常务委员
  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
  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
  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常务委员会主席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校董会校董
  香港科技大学-大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香港公开大学校董会委员
  香港管理专业协会-理事会会员&执行委员会委员
  香港青年奖励计划-奖励理事会委员
  华夏基金会-名誉理事会会员
  香港武术联会会长
  亚洲武术联合会副主席
  国际武术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
其他文献
前建设银行行长张恩照的上海故事    3月16日张恩照辞职的消息,如同风暴一般袭击了上海金融圈,尤其对建行上海分行40岁以上的干部群至今余震未了。  "张恩照没有任何背景,是一个从城市贫民拔地而起的典型。"一位建行上海分行刚刚退休的前高层人士告诉《商务周刊》。1980年代到1990年代上海金融界的深刻变革和张本人的能力造就了张的诸多神话,也正是1990年代后期的复杂社会背景让张恩照走向穷途。   
期刊
5000亿元温州民间游资的困境  温州人敏锐的市场嗅觉与精明的投资眼光不得不让你惊叹。炒房产、炒煤炭、炒商铺、炒棉花、炒石油、炒油田、炒车、炒电、炒汇……什么都敢炒,就是不炒股;一旦浮现什么赚钱的机会,就会有温州人捷足先登,不动声色,一掷豪迈。  自1999年起,温州民间资本开始陆续进入上海、杭州等地。就在人们尚未察觉之时,沪、杭等地的房价已经节节飚涨。此后,温州购房团犹如旋风席卷全国,北抵外蒙,
期刊
最新一期的《传媒》杂志发布了13家非国营传媒机构品牌知名度调查报告,新浪、阳光媒体、盛大网络、网易和TOM在线位于报告内综合实力排行榜的前5位。  近年,随着一系列产业化政策的出台,传媒业加大了改革、发展的步伐。而资本市场又在传媒业改革、发展中成为了令人关注的焦点,分层次、分领域的逐步开放正在成为中国目前传媒融资渠道放宽的主要方向。《传媒》杂志这次选择了13家资产规模上亿元人民币的非国营传媒,分别
期刊
巨额资金获准入市  继企业年金入市的相关政策法规率先出台后,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市政策的实施配套文件也紧随其后。巨额资金进入股市闸门已相继打开,这些“国”字头资金的示范效应将带来更多热钱流入,困扰股市的资金困局有望破解。  2月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公布《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同时公布的劳社部发[2004]32号文件称,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
期刊
每年一次的中国“两会”被看作中国的政治风向标。关注两会的热点是把握中国经济脉搏的最佳选择。2005年中国将重点推进影响经济运行环境的各项深层次改革的目标,使下列问题具有了入选“两会”焦点的资格。    金融改革如何摆脱体制困境  2005年初,中国银行黑龙江分行爆出10亿人民币巨资金融诈骗案。中国银行界在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上的漏洞再次成为瞩目的焦点。  攻坚多年的金融改革,正面临背水一战的困境
期刊
处于新一轮上升周期的中国经济,必须在宏观调控的平衡木上稳健起舞。2005年平衡木的一端是调控,另一端则是改革。  编者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说,中国经济犹如一根猴皮筋,在绷得过紧的情况下,若不及时采取宏观调控,局部问题将衍生为全局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见事快、动手早,见之于未萌、防之于未然,是这次宏观调控的重要特点。2005年与加强、改善宏观调控相匹配的,将是持续加温的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河南省内黄县招商项目  1.河南省内黄县红枣系列开发项目  内黄县大枣已有1500多年历史,早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内黄大枣就荣获了银质奖章。全县种植面积45万亩,年产量1.2亿公斤,位居中国之首,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红枣之乡。  内黄红枣销往中国各地,还出口乌克兰、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用红枣作原料制成的枣粉、枣片、饮料等枣制品,更是倍受消费者的青睐,被誉为大众保健食品。内黄
期刊
土地是中外合资企业,特别是中外合资工业企业生产运营的基本生产要素。在中国当前的法制环境下,中外合资双方和合资企业应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决定采取哪种方式来使用土地。  1990年5月19日,化工橡胶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与某化工厂经该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企业合并,合并后的企业名称为开发公司。开发公司为准备与新加坡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业公司”)等企业共同投资办塑料公司,于1993年10月31
期刊
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表等  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表等  中國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表等  中国进出口商品贸易方式表等
期刊
立太子VS封诸侯中国民企如何选定接班人    中国的许多民营企业,现在必须面对如何选择接班人的问题了。当有多个接班候选人时,应该“立太子”还是“封诸侯”?接班之后如何进行权力安排?《中国新时代》杂志认为,这是最能考验当下企业领袖智慧的地方。  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正为解決企业接班人问题而忧虑。2004年春,在浙江民营企业CEO圆桌会议上,他透露了集团关于接班人问题的新创造——设立“败家子基金”。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