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感教学在高中语文课中的应用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de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如何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即为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
   关键词:审美教育;人性美;陶治情操;探究
   中学语文教材选用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文学作品,堪称中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既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佳作,也有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既有世界短篇小说大师莫泊桑、契诃夫的名篇,也有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最高代表《红楼梦》。仔细体味,体裁全面、题材新颖、格调清新,一篇篇文质兼优的佳作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可以说,中学语文教材囊括了深厚宽广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育因素得天独厚,美感情调四处洋溢。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不喜欢语文课呢?
   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不注意发掘文章的美感因素,单纯地向学生讲枯燥乏味的字词句段篇,忽略了美对学生的吸引力。苏联教育家列节夫曾说:“语文应该让学生在美的空间遨游。”语文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它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运用正确有效的做法,充分发挥语文教材自身富有的美育效能,加强对学生的美感教育,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起来,即为当今语文教学急需探究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与作者产生共鸣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是“情”的喷涌结晶。文章中宣泄奔腾着感情的激流,描绘塑造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给人以动感和艺术魅力的美感意蕴。教师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字上,通过自身的感知、联想、想象,深入剖析作品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美,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痛作者之所痛,恨作者之所恨,爱作者之所爱”的境界。这样学生才能把情感移进人物的内心,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例如:茹志鹃的《百合花》写得清新俊逸,十分动人。教学时教师应抓住文章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的剖析,用作品中真挚深厚的感情打动学生,让学生在包含感情的细节描写中,感受到无产阶级最崇高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
   一篇文章的組成由许多材料构成,由字词句段连成篇章。那它是如何构成整体,达到和谐统一、搭配相宜、生动流畅之美感呢?领会掌握这一点,不仅对阅读有帮助,对写作构思、文章的安排也有借鉴作用。如果我们把握了文章组织材料的脉络、方法,那么会有“涉足斯文也,则有心旷神怡,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让学生在阅读、欣赏作品时,借助文章分析的各种方法把本来繁杂的材料化为富有建筑美感的形式进行分析领会。例如: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一诗,作者用鲁迅和反动剥削阶级作对比:在对人民的态度上,前者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者是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在对人生的目的上,前者活着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后者是利己主义;在最终结果方面,前者是流芳百世,名垂千古,而后者是遗臭万年。通过多层次的正反对比、抑扬褒贬的感情色彩,将鲁迅修饰成“崇高伟大精神的大厦”的形象,这就是人物形象的美,能给人以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统一。
   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康德曾说过:“想象力是创造性的。”教材里文学作品的艺术之美,不是露天的珍珠,伸手可以摸得着,它往往隐藏在艺术形象所给人留下的深广、多层的审美空间里和生动逼真的意境中。因此应开辟学生审美想象的通道,即通过作者用来描写艺术形象的语言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使学生在美的欣赏、想象中得到熏陶。如教学《荷塘月色》,教师可以通过作者描绘荷叶、荷花等形象的优美语言来启发学生展开审美想象。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可引导学生先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想象,用语言去描述“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再联想舞蹈演员身着芭蕾短裙亭亭玉立的倩影和翩翩起舞的形象,从而体味出荷叶轻盈舒展、挺拔直立的秀姿之美。再如学习作者用歌声比喻香气中描绘的一段,可引导学生先用嗅觉感知已体验过的荷花的清香,然后再想象那种飘忽不定、隐约轻微、时断时续的荷香之美。借助美的语言外壳和想象使学生流连忘返于荷塘月色的诗情画意之中,感受景语中的情语,进而领悟这优美的意境中所寄托的作者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追求自由、光明的人生理想,使学生的心灵在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
   总之,利用美感进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操,不仅使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候雅文.历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1993(3).
  [2]邹艳.发现赏识引导[J].小学教学设计,2006(12).
  作者简介:戴月云(1978— ),女,福建南安人,本科学历,职称:中一,研究方向:写作。
其他文献
摘 要:运动医务监督工作非常重要和有必要。它研究的是运动员训练和竞赛中出现的生理、病理问题,对运动员身体状况的检查,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进行评定,运动性伤病的防治,运动训练和比赛后的恢复问题及运动卫生和合理营养问题等。随着《全民健身条例》的施行,各种体育竞技比赛、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等都得到大力发展,参加体育运动锻炼的人口也越来越多。体育教师应加强医务监督来促进体育教学和训练,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
期刊
摘 要: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情境等同于上课的导入,二是把“场景”等同于“情境”。本文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阐述,介绍了多种常见的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各有长短,运用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教学情境;激发兴趣;生物学   以往传统的生物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情感、价值观、能力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也忽视了学
期刊
摘 要: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的综合素质。在现今高校教育中,包括舞蹈在内的美育素质在综合素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舞蹈教育的内涵与艺术特征、在高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发展的策略措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高校教育;舞蹈教育;问题;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舞蹈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形式,它不仅仅是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提升
期刊
摘 要: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形成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观点的教学方式,它既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广大教师不断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渗透探究性教学。为此,教
期刊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也是主要的教育生活。因此搞好教学工作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师》杂志社社长石中英写的《教育哲学导论》一书后,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明白了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的教学,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就更加的理性。   一、《教育哲学导论》让我明白了教学中的“三性”   1.教
期刊
摘 要:为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高效性,笔者就高中化学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效;以课本为本;核心性;基础;作业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多、任务重,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是每个教师的教学目标。下面结合我校的“以学定教”课堂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以教科书和全国新课标大纲为主,不增加
期刊
摘 要:心理弹性理论是指人的一种良好的功能状态,它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探讨中职生心理弹性,不仅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路径,也为提高中职生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弹性理论;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对策   中职生年龄大都在十六七岁,情绪起伏较大,容易急躁、冲动,对事物开始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但看问题容易片面、固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充分利用弹性理论
期刊
在学校教育中美育和德育是两门不同类型的学科,是同一层次上并列的两种教育形態,是人格完善的两个必要方面。由于二者的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存在一定的一致性和交融性,将美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现代人至关重要,这在我国学校教育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美育对德育的促进作用   美育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在一定的美学思想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美的事物为材料和工具,通过审美活动来激
期刊
摘 要:随着珠三角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成为地区培育高素质、高质量人才的基地。高职教育以提供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实践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本文从客观分析广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质量情况,提出优化对策建议,提高毕业生综合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毕业生;综合质量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中心,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深化教学工作。本文通过研究《广东省高等职业教
期刊
摘 要:运动焦虑与运动表现高度相关,合理的焦虑水平能够提高运动技能的学习效果。运动焦虑水平的评估主要包括:运动焦虑的调节要依据焦虑水平的方向和强度,体育教师应在焦虑的控制方面起到主导作用。   关键词:运动焦虑;运动表现;评估与调节;体育教学   一、研究意义   长期以来受“應试教育”的影响,中学教育注重文化科学的学习,往往忽视身体心理素质的发展。体育教学在整个中小学教育框架里不仅担负着身体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