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说“女孩到高中,数学就不行”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lwcsqlq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最讨厌那种击碎他人信心的人。
  还记得侄女读初中的时候,她的数学老师,一个女人,爱在数学之外阐述自己在人类教育学上的见解:女孩到了高中,数学都不行的。然后,她偏心地“疼”班上的男生,不管他们的数学成绩如何,在她看来数学不好到了高中就会自然好,好像“小鸡鸡”就是计算器。
  这让我那个成绩永远班上第一的侄女陷入恐慌:一是学生多少崇拜老师,他们的结论总是比较重要:二来无法验证,还没到高中嘛。
  只是在聊天时不停地校正,替她拉回信心。
  可怜的是,她老娘也人云亦云:高中了啊,女孩数学就不行了……
  更可怜的是,更小的侄女也在读初中,也听到同样的话。
  更可怜的是,小规模调查,许多女性遭受过这种信心打击,都是来自老师和亲爹亲妈。
  我不是女性,不知其中的感受,但就算男性,如果有人常年如一日在你身边说这不行,那不行,那最后很难行。
  一些出色的女性,已经在做了不起的工作了,可一谈话,还是对自己充满怀疑。或许,这是早年创伤的后遗症?
  《华盛顿邮报》的女掌门人凯瑟琳出身豪门,却从小饱受母亲羞辱打击,继承报纸后,把多数股份送给丈夫,丈夫回报她羞辱和打击。因为习惯了,她并不认为丈夫在羞辱、打击她,包括他与手下的女编辑瞎搞,更包括为了讥讽她变胖,送了一只瓷猪给她——她甚至将它摆到了显眼的位置。
  我估计女性读者气炸了——这样的男人,去死吧!
  这个叫菲利普的男人“听”到了,48岁时,他在自己家的浴室枪轰掉了自己。当时在楼上睡觉的凯瑟琳不得不接管报纸了。
  8年以后,《华盛顿邮报》迎来了机会。1971年3月,《细约时报》搞到了一份美国政府绝密档案,显示决策者从越战开始就欺骗公众,把国家拖入了灾难之中。几个月后,《纽约时报》开始刊登这份长达7000页的档案。反战者得到了“弹药”,而政府却通过诉讼,成功地让联邦地区法官禁止继续发表此密件。
  《华盛顿邮报》此时切入,搞到了这份档案,面临两种可能:登,则有机会与《纽约时报》平起平坐,但也可能被告甚至被禁。董事会成员与编辑部意见对立。最后,凯瑟琳必须行使决定权。
  她仍然是一个毫无自信的女人。在不能指望他人的时候,她决定:登。这是《华盛顿邮报》史上最关键的60秒——据说是她拍板所花的时间。
  果然,政府起诉了,但是这次,法律站在勇敢的新闻人这边,最高法院认为不能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报纸出版发行。地方性的《华盛顿邮报》成为全美大报。
  即使这样,凯瑟琳在此后,仍然时不时会没有自信。由此可见,那些让孩子失去信心的人,是多么可恶。
  给信心。这是一切的开始。尤其是那些有远大前程的人,那些孩子,那些想开始新生活的人——我的意思是,给所有人信心。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父亲陈先生是某政府机关的处长,母亲姚女士是一家大型三甲医院的医生,女儿佳佳十七岁,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二学生。来咨询的原因是:佳佳跟同学闹矛盾几次试图自杀。  谈话中我了解到,佳佳从初中时就情绪低落,常为了些小事生气,学习成绩也逐渐下降。最近自杀的原因,仅仅是因为跟同学因为一件小事发生了口角,事后那位同学也公开道歉了,但佳佳就是想不通,偷偷去买安眠药想自杀。佳佳看上去有些胆怯,
期刊
当我看到伊翔开心的笑脸的时候,我哽咽了,我能体会伊翔看到画时的感受。这时,孩子问我:    我带孩子参加了《最家长》创刊一周年电影招待会。看完《地球上的星星》,我的感觉只有俩字;震撼!  这部电影给了我太多的启示,比如:当尼康老师问伊翔的父母伊翔有什么问题时,他们表述的是不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总是拼错字母……尼康老师打的比喻真好,“你们说的这些就像是孩子感冒了之后的表现;流鼻涕、咳嗽,我问的是原因
期刊
写母亲的书有很多,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韩国总统李明博的热泪著书。  岁月带走了母亲的悲伤,却把思念留在了这里。  我也在慢慢体会着,比悲伤还浓郁的思念。  今天想起了母亲,再一次,我像个孩子般哭泣。  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父亲去世不久,封面上的这几句先让我热泪迸流。  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已经体验过了母亲的爱,而有了孩子以后,也在孩子的身上付出着无限的母爱。但是母亲给予我们的爱,永远有些没能领会到
期刊
杂志社郝社长走路上班时,经常遇到很多家长送孩子上学,大多是孩子在前边蹦蹦跳跳走得欢快,家长跟在后边背着孩子重重的书包。她说这种情景让她“触目惊心”,每次她都想大喊:孩子的事让孩子自己做!  王主编去给家长讲家庭教育,喜欢讲三个故事。第一个是“三个鸡蛋”的故事:“每天早晨做饭时,女主人都会煮上三个鸡蛋,儿子吃俩,老公一个,当娘的不吃。”台下的女人就会红了脸,不好意思地笑。  第二个故事是“吃鸡屁股”
期刊
小韩跟我说:“这太可怕了,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妈妈!”  她赤红的脸色和愤怒的语气勾起了我听这件事的兴趣,我想,这一定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那天,我去山师校园玩,看到一位妈妈一边走路一边训斥她的儿子——你整天说爱妈妈,爱妈妈还整天生病!给妈妈添麻烦!你就是这么爱妈妈的吗?!”  我停在马路上不走了。  韩见我这样,以为我没听懂,补充说:“啊,这妈妈太可怕了,难道孩子生病就是不爱她?”  小时候,
期刊
孩子看似“古怪”的行为背后,都有其特殊的心理需求。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他们看似平淡的生命其实都是一个个奇迹。只是在他们的成长中,由于生理呈现为阶段性的发育,生活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也是一天天学到、一点点发展的,所以他们的身心也不是一下子就健全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便会不时地有一些让人费解的行为。  夏树幼小的时候,手里总是喜欢拎一条小毛巾,或者一条小裤头在家里走来走去的。我从他手
期刊
你有本事就去和成人打一打,总琢磨着怎么战胜孩子,算啥本事呢?     有一次,看到一对父子在网球场上打球,父亲拼命地想要击败他年轻的儿子,儿子也是竭尽全力想赢得比赛,但是父亲却坚决不肯让步。他已经面红耳赤,上气不接下气了,但仍然全力反击,最终,他做到了,父亲赢得了比赛。随后他们离开了球场,父亲已经汗流浃背,却是一脸得意,儿子却也没有一点不甘心的表情,他早已对输习以为常了,他没有赢的欲望了。  我替
期刊
那些杀了人、伤了人的孩子,那些药家鑫们,他们的童年缺少了这一课。    带着丢丢去公园,路边的小草发芽儿了,小树也冒出了嫩嫩的小芽儿,枝桠里还含着小小的花苞儿。走在阳光里,一缕暖风吹来,好不惬意。  丢丢像只欢快的蝴蝶飞来飞去,转眼就不见了。待我找到他时,他正踮着脚掰树枝,地上有一片被他蹂躏下来的嫩叶和花苞儿。  我制止了丢丢,告诉他小树是有生命的,我们需要去爱护它,不能破坏它。  丢丢嘟着小嘴:
期刊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迷恋不同的人或事物,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你经历过的,你懂的。    儿子还在迷天线宝宝的时候,就有朋友提醒我,再过两年就该迷奥特曼了。那时候,奥特曼在我脑子里还只是个符号。  转眼我的熊壮壮就上幼儿园了。有一天回到家里,嘴里“嗨、嗨”地在客厅一个人胡打乱踢。我问他干什么呢?答曰:“我是奥特曼!”  伟大的奥特曼终于登场了!  我们家里没有关于奥特曼的任何蛛丝马迹,他只可能是
期刊
我是住在月亮上的兔儿爷,那儿有一棵美丽的桂花树,树上总是开满了小花。每一天,我都在树下捣药……  兔儿爷是一只外形像古代武将的玩具,他躺在一只小纸盒里,从“说明书”上看到自己的来历。他十分好奇,想知道自己会被送到哪里去,于是偷偷出来望了一下地址,安然地等待被邮递员送到那个将要到达的家,还想着那个等待他的小男孩的样子。  可是,地址被一阵风吹走了。  现在谁也不知道应该把兔儿爷送到哪里,最后,他连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