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空前的盛会一场观看的革命

来源 :大众DV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ic_c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的老百姓有机会在家门口近距离地观看到了开闭幕式的盛况,也可以亲临赛场为各国体育健儿呐喊鼓劲,除了这种直接现场观看,更多的人选择其他“看”奥运的方式,同步感受奥运的脉搏跃动。新技术产生新的观看方式,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对奥运、对外界的认知,视听传播和收看都经历着一场革命。
  
  模糊影像 温暖记忆
  
  1984年,中国重返奥运大家庭,中央电视台也开始第一次进行转播奥运。你会看到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经常是街里街坊、乡里乡亲围坐在一台黑白电视机前,虽然屏幕很小、信号有时候也不清晰,大家却仍然为女排的拼搏而感动,为中国健儿取得的历史突破而喝彩,这成为现在很多人温暖的回忆。
  


  
  高清革命 领先一步
  
  科技的发展带动社会的进步,连“看”奥运的方式都已经可以进行多种选择,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自由。在已经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的广大电视观众,除了观看有线电视的模拟信号以外,不少城市的居民家里已经安装上了数字机顶盒,可以接收数字高清信号,通过中央台的高清频道收看奥运转播,如果再配上高清平板电视,视觉的色彩和清晰度和声音的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另外首批的8个奥运城市更是开通了地面数字高清转播,只要购买相应的机顶盒,就能实现高清数字信号的无线接收。
  
  网络直播 自由选择
  
  当然更多的人因为上班的原因,在白天奥运赛事激烈正酣之时,有了更新的方式——网络直播和点播视频。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互联网在中国才刚刚普及,宽带上网还没有全面推开;就算到了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新媒体的大战也没有达到2008年如此激烈的程度。搜狐网在2005年就获得2008奥运会互联网服务赞助商的地位,而央视网则是以中央电视台为依托,获得了在中国进行互联网和手机转播奥运视频的授权,通过向央视网购买转播权,新浪、腾讯、网易等大的门户网站,以及悠视等视频网站一起加入网络视频转播奥运的大军。虽然各大网站之间在奥运视频转播上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是北京奥运会的网络转播对于这些互联网具有历史性意义,这是奥委会首次把互联网视频转播作为一种新兴传播手段进行商业转让,创造了一届新媒体全面进行视频直播和点播的奥运会。同时众多网民因为多了一种看奥运的方式也从中受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61亿的网络收视率也开创了历史。
  
  移动视频 无处不在
  
  当然,公交和城铁上的移动电视同样在人们出行时,保证在空间上运动的人们及时了解奥运的最新进展。虽然因为运动车辆对于信号的及时可靠传输要求更高,现有设备有时难免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但是能在车上观看奥运毕竟是前进了一大步,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更有时尚人士,通过使用3G手机在移动中观看奥运赛事。在北京通过具有CMMB(中国移动电视标准)功能的TD-SCDMA手机,可以免费看奥运节目。在开通DAB数字广播多媒体平台的北京等大城市,人们可以通过具备该功能的手机、MP4等移动设备观看。
  


  
  户外大屏 独领风骚
  
  除了这种单独观看的方式,奥运期间还有很多人通过设在各大步行街、卖场、商场和广场的大屏幕,采取集体收看的方式一起见证难忘的辉煌时刻。这种群体在一起收看奥运的方式,使现代人的情感得到了一种共同的释放,也便于陌生的人们一起交流,同样使人难忘。
  
  总 结
  奥运的转播收看,给全中国老百姓上了一场生动的视频技术课,不仅领略到高清电视的卓越画面,而且体验到电视、网络、手机电视、车载电视等多种视频传播方式立体的、全时空的覆盖。这是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技术的发展带动人们理念的变化。奥运,一次空前的盛会,也衍生了一场视频观看的革命。
其他文献
在伦敦五光十色的电影节中,Birds Eye View Film Festival特别出众,它别样的名字可以译作“鸟瞰”。作为英国第一个以女性为主题的电影节,自2005年创办以来, Birds Eye View会在每年国际妇女节期间于伦敦各大主要电影院举办展映周和一系列活动。Birds Eye View的场馆包括伦敦的BFI Southbank、Barbican和ICA,同时也会在分散于全英各地的
期刊
火热的八月,鸟巢、水立方、篮球馆,还有那么多的运动明星。  奥运会的热潮同样席卷着我,尽管我还没有狂热到像许多青年朋友一样去现场呐喊加油,但是在家里的电视机前一样被体育运动的魅力折服着,而最后一天的两块拳击金牌更是把奥运的激情燃到了极点。忽然就想到了最近看到的《一球成名》,也确实想在奥运会结束的这一天谈谈对体育电影的看法。  故事其实不复杂,《一球成名》系列三部曲是典型的体育商业片,以主人公迭戈的
期刊
北京奥运已经落下了帷幕,奥运期间专业的、民用的摄像器材随处可见,他们在奥运期间发挥了什么作用,奥运对整个器材市场有什么影响,未来趋势又会怎样?让我们一起听听业内人士的说法。    厂商代表说    大众DV:通过高清转播,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视欣赏到了一场北京奥运的高清盛宴,宏大的开幕式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音视频领域的奥运顶级赞助商,能不能谈谈松下设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代俊:这次奥运
期刊
应歌手范海荣的邀请,我拍摄了《无法呼吸》这个音乐电视,这是她的第二部音乐电视。不过,之前我们也曾有过合作,那时她对第一部MV《爱在草原》并不满意,由我帮她重新创意,再度创作的。基于这一点原因,对她的演唱风格我有了许多了解。  2005年,似乎是北京最炎热的夏天,我们开始了基础的工作——听歌。所有的MV导演都有这样的经验——除了歌手和创作者以外,恐怕MV导演是另一位将歌曲烂熟于心,一不小心就吟唱出来
期刊
刚刚结束的奥运会让我们有太多的可能性,为了这个命题,中国人准备了七年的时间,太多人有太多的感慨,而基于这个主题,也涌现了很多作品。2008年的秋季秀场,我们将收集上来的奥运题材短片做以梳理。对于一个有命题性质的作品来说,我总希望能看到作品有更多的可能性,不仅仅停留在“宣传”的意义上,而更多时候,作品本身作者的表达可能更重要。  当2001年中国刚刚申办下奥运会的时候,我们感觉2008年的奥运会就像
期刊
石文燕  《大众DV》杂志编辑    《那天》这部作品出自在上海小有名气的“绿洲电影工作室”,而这个2007年才刚刚成立的工作室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林航。  我在南京独立影展上见到林航,他便滔滔不绝地说起《那天》的拍摄缘起,丝毫不忌讳地说影片是源自一场关于奥运的比赛,而他的目的简单而直接——为了奖金。这是很让我喜欢但也是让某些人很不喜欢的现实主义精神。然后,林航用了整整一个小时向我普及了绿洲电影工作
期刊
从前有座山。  一个故事开始了。讲故事可以复杂如《尤利西斯》,也可以简单到街头打油诗,故事讲好了可以换饭吃,讲歪了可以骗姑娘,还可以拿去给人拍成电影,这就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从前有座山,剧作基础入门栏目。    《太阳照常升起》是我近两年看到的最好看的国产电影,尽管有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不理解。《太阳照常升起》的剧本改编自叶弥的小说《天鹅绒》,相比小说而言,剧本以及后来的电影在结构
期刊
编前语:《风和玲》是一部风格淡雅的动画作品,作者陈鸿毅和牟莹都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像侠客一样自称“Z”和“M”。两位同“产自”福建安溪,这让我很佩服——他们除了会说标准普通话、人人必备的英语外还会说闽南话。所以,在这部影片中,他们采用了家乡的语言,让影片更多了一分故乡的味道。表面上看《风和玲》说童年,想小时候,但蕴含在其中的聚散离别,一生都难以割舍。    故乡的小巷    2007年暑假,在《风
期刊
今日开拍  我们的栏目总是在说着一些与拍摄无关的东西,这个那个,那个这个的。本栏目就是从实际拍摄的角度去说的,而我们最希望看到的则是:朋友们放下杂志,关掉DVD机抄起家伙,投身广阔天地。今日开拍,拍摄基础入门栏目。      高清DV的拍摄    高清电视,即HDTV,是相对现有的标清电视而言的下一代主流广播电视标准。虽然,对于中国广大电视观众来说,高清电视节目尚属水中花镜中月,但这个趋势却是必然
期刊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名叫《剪刀手爱德华》,这次的剪辑专栏,正好借电影的标题一用,顺便借机重新推荐一下刚才提到的那部影片。并非电影如何不朽,而是一个奇怪的念头多年挥之不去:我们一个多彩的世界,爱情与憎恨,梦幻与残酷,单纯与伤感,它们是如何造就?  剪刀手,透过技术谈感触,本期开讲。    类型片剪辑之对话段落  一连讲了这么多期快节奏的类型片剪辑,想各位口味也腻烦了,这次咱们就来慢慢聊聊相对平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