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人文情怀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强调以人为主体,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利益的思想观念。”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丰富的人文内涵”是语文的特点之一。语文教科书中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切入口,引领学生用心体会那些古今中外优秀篇章中展现的大千世界,品味其中有血有肉的百态人生。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教育的目标,更是时代发展的必需和亟需。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90后”学生群体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与关爱下成长的他们大多自幼开始“上学”的经历。他们的学校生活都是在文化课成绩的排名竞争中度过的,任何他人的优势都似乎成为威胁,他们紧张焦虑,甚至目中无人、自以为是。有人说他们是“无脑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堪忧的一代”,为什么?因为他们身上多了一些自我,少了一点对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多了一些物质,少了一点对社会的关怀和悲悯。人文精神已经渐行渐远,难以想象,一个缺少人文情怀的人,怎么能够拥有自己的心灵家园?又如何能在诱惑的洪流中坚持一份本真?更何谈拥有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唤醒沉睡的人文情怀。
  一、巧设问题,让家国情怀在品诗中浸润
  叶圣陶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笔者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因为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诵读,能够使学生入情入境,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与其同呼吸共悲喜,从而达到以情唤情的作用。
  例如,学习杜甫的七律《登高》,在设计上安排了“初读诗歌,整体感知——再读诗歌,局部研读——三读诗歌,综合领悟——熟读成诵,提升精神”四个环节。
  在“初读诗歌”这一环节,笔者设计第一个问题:请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基调。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文学作品应先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筛选、概括、归纳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自读,整体感知文本,对诗人的情感有一个整体认识。
  在“再读诗歌”这一环节,设计了第二个问题:有人说,在《登高》一诗中,“悲秋”之情贯穿始终,你是否同意?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设计意图】理解世人对自然之秋,个人之秋的悲叹。
  在“三读诗歌”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参照书下注释,思考:诗人个人之秋的根源是什么?学生讨论问题时,由于阅读经验、知识积淀有限,笔者进行了必要的点拨,引导学生回忆此前学过的杜甫于安史之乱前后创作的诗歌,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诗人个人之秋的根源是国家形势动荡造成的。悲秋,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悲个人之秋,更深层的是悲国家的风雨飘摇,破败不堪。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鉴赏诗歌背后的思想内核、情感内涵,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在“熟读成诵”这一环节,追问:如何理解杜甫在个人穷困潦倒中的家国之悲?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品味诗人“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从而引发学生对个人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国家命运的意识。
  我们的学生追求物质享受,怕苦怕累,而杜甫身上的家国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正是当今未成年的学生们缺乏的、需要学习的。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小我”和“大我”的关系,在诵读中感受诗人情怀,从而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二、精选角度,让民族精神在读史中升华
  新教材中选入了不少历代名家名作,它承载着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精选角度,深入挖掘文本中蕴涵的人文美,对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思考人生,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重要作用。
  《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的作品,以大量的个人传记组合成一部宏伟的历史,无论在中国史学史还是在文学史上,都堪称一座伟大的丰碑。由于课时有限,教师需要选择文中的精彩段落,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一则强化知识点,二则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三则有利于感悟历史人物的精神魅力。比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可以从人物的对话切入。如“秦廷斗智”一节,蔺相如有时语气平和、谦恭有礼,使对方放松警惕;有时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有时坚决表态,分析利害;有时怒不可遏,以死抗争……词锋犀利,刚柔相济而又轻重得当。他那种能言善辩、智勇双全、不畏强暴、热爱祖国的精神,在学生的品读中充分地显现出来。后来学生在对联写作训练中表达了对蔺相如的敬仰:
  怒发冲冠,贱舍人秦廷抗礼归完璧;狂澜力挽,贤大夫渑池拒辱振国威。
  《屈原列传》可以从其写作特点入手,加深学生对屈原伟大人格的认识和理解。这一部分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寓议于叙”——形为记叙,实为议论,从二人不同价值观、人生观的争论中,突显屈原宁愿葬身于鱼腹,也不愿同流合污、苟且偷生的高洁品格,宁愿献身故土,也不肯图谋私利、背弃楚地效忠他邦的爱国精神。同时还将屈原放在历史的长河中,让学生归纳和他有同样光辉品格的历史人物,学生在“这些人物正是我们民族不弯的脊梁”的结论中得到心灵的升华。
  《报任安书》流露了司马迁的生死观,一个身受极刑的人没有选择“舍生取义”之路,而是忍辱苟活,为什么?这是学生们很不理解的问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们理解了他,并为他那种将个人价值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衡量的阔大精神境界震撼了。基于对生命和事业的崇高信念,基于对历史杰出人物历经磨难而奋发有为的事迹的洞察,司马迁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和矢志进取的道路。最终他超越了“死节”观念的束缚,而选择了一条更为考验一个人精神和意志的布满荆棘之路。
  这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在 “如何看待中华‘死节’观”的课堂练笔中,有的学生写道: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之中,殉节之人也是屡见不鲜。屈原不与俗臣同流合污,不忍坐观社稷灭亡,自投汨罗;关天培视死如归,奋力抗英,牺牲在炮台之上;刘胡兰怒斥敌人,严守秘密,血洒刑场……他们的死是那么豪迈,那么从容,为了心中的信念,死得那么悲壮,那么安详……在豪迈、从容、安详之间,看,美丽在悄悄绽放!
  还有廉颇、项羽、刘邦……这些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各不相同的社会经历与活动的历史人物,共同组成一条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汇聚成一股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们在给予我们历史知识的同时,更赋予我们丰富的人生体验。
  一篇课文,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承,更重要的是学生从中受到的人格、气质和修养的熏陶和内化。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情怀的培养,尽可能地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而不是代替学生自身的阅读。因为,真正的对话是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对话。这种对话是一种精神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
  回顾以往的文言文教学,笔者也常以知识点的积累、语法的讲解为目标,而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往往忽略了历史中蕴涵的情感价值和人文精神,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隐性对话”。读史不仅可以知古今、辨是非、明善恶,还可以省身、养性,更可以使自己的灵魂在与先哲的对话中逐渐得到升华!
  哲学家尼采曾把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教育,其目的是追求知识,获取尘世幸福,赢得生存竞争;另一种是文化教育,其目的不只是个体生存需要和尘世幸福,还要直面永恒的生命的意义。后者强调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这对我们今天的课堂教学有很大启示:语文教学要追求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让浩瀚如海的优秀文学作品“润物无声”地唤醒潜藏在学生心底的人文情怀,相信他们能够拥有自己心灵的憩园,能够抵御世俗的诱惑坚守本真,能够成为时代的中坚、民族的脊梁!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教育明确的解释反而变得繁琐,毫无意义,也不利于幼儿个人能力的提高。如果此时我们尝试“糊涂教育”,让孩子们自觉自悟,尝试解决,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仅使教师从琐碎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而且为幼儿打造了更轻松、自由的氛围和自主参与的环境,更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关键词: 智慧教育、“ 糊涂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似一张白纸的孩子们,我们要带给孩子们的是准确的、明晰的
期刊
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能使教师能采取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在总结了前人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英语学习风格的问卷调查,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和参考这两组学生最近一次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利用SPSS11.0统计工具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与现阶段英语教学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专生 学习风格 教学策略  提高学习效率是英语教学工作的中心点,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英语教学工作
期刊
摘 要:构建服装工作室,研究实践教学,将生产,学习,研究结合起来,可以有意识的把一些设计竞赛以及与企业合作的项目纳入课堂教学的环节,以课堂教学成果直接服务社会。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有效利用企业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学生工作方法,创意能力,市场认知以及交流合作,组织协调等多方面能力。课程结束后,相关教学成果可以直接为企业所用,缩短了学校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
期刊
[摘要]在我国教育测评之后得到的结果一般都是抽象的比较模糊的信息,一般都很难量化,而且由于所测评的对象数量一般都很大,进而很难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利用模糊数学的特点,建立了模糊教育测评模型,能将测评结果量化,易于分析和比较,并能有效减少测评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从而提高测评的科学性。  [关键词]模糊数学 教育测评 量化分析  纵观最近几年的教育质量测评,模糊综合模型的方法正在被人们所广泛利用的同时也
期刊
【摘要】课堂导入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应想方设法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今天我就高中英语课的导入设计这一方法谈谈我的想法。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步骤, 教师应
期刊
书面表达是中学生学习英语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它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等。《初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是书面表达和传递信息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 随着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的提高,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初中生受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及教学方法制约,导致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1. 学生在写作
期刊
“教师每天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无数双精细、审视的孩子的眼睛时刻盯视着你”,这是教育家加里宁对教师作用的精辟论述,形象地强调了教师在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和学生犹如“唇齿”、“鱼水”,朝夕相处,其思想、作风、言谈和举止无刻不在影响学生。所以,素质教育实施效果的好坏,与教师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对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多年
期刊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可利用课件、开展游戏、多媒体实践活动、拓展课外阅读等方法。  关键词:识字能力 游戏 课件 实践活动 阅读  识字写字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低年级教材关于识字写字编排的指导思想是“多认少写,识写分开”。多认的目的是提早阅读,扩大阅读量;少写的目的是扎扎实实打好写字的基本功。下面我就团场小学生的识字能力的培养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
期刊
一、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个性。发散性思维,指的是思维主体在展开思维活动时,围绕某个中心问题向四面八方辐射的思索和联想,广泛地搜集与这“中心问题有关的各种感性材料、相关信息、思想观点,最大限度地开拓思路,从而导致一系列发展的一种思维品质。创造个性,包括独立性、自信心、好奇心、冒险、幻想、敏感性等。在教学实践
期刊
《考试说明》要求考场作文有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基础等级要求语言通顺;发展等级要求有文采,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要求在通顺的基础上展示语言风采,语言具有表现力。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就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