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画活动与创作性的培养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画是孩子对周围事物感受的一种表现形式,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的画是稚拙的,他们反映的是他们眼里的世界,但他们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因此,在组织绘画活动时,我尽可能发挥每个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一、创设环境,引发积极性。
  幼儿作画不是对事物外部形象的简单再现,更主要的是越过实际空间界限的一种心灵表现,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非常注重为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愉悦的绘画氛围,让他们靠自己的发现和想象去获得创造的快乐。
  每次作画活动之前的谈话活动,我总是给孩子们充分的自由,孩子们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让他们上黑板实际操作。如在绘画《房子》时,我先和他们分析房子的构造,再让他们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的屋顶、门、窗、墙的形状一一画出。虽然没有老师画得那么漂亮、整齐,但这是他们自己创造的,孩子们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又用“你能造出与他们不一样的房子吗?”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孩子们画出了千奇百怪、形状各异的房子。
  在画画过程中,我也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尤其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注意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让他们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不清楚物体的造型时,他们可以轻轻走近黑板去观察或用手感觉一下;当不会表现想象的事物时可以举手请求老师的帮助;如想画出更多更新的造型时也可以去美术区翻阅老师事先准备的各种图片资料等等。
  二、转换角色,激发主动性
  “转换角色”即师生互换角色,让幼儿尝试做小老师,自己去发现方法,再反过来教老师和别的幼儿,这对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非常有效。如在折贴画“柿子”时,我每组发一张范例,人手一份材料纸,让幼儿对照范例折出各个部分,再进行组合拼贴。课的一开始我是这样导入的:先出示一份范例,告诉幼儿这是哥哥姐姐做的,老师还没学呢。今天请小朋友自己来看着学,学会了还可以教老师呢。这样小朋友都跃跃欲试,谁都想来教教我这个老师。幼儿在尝试的过程中,通过共同讨论,或由老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帮助解决困难,带动幼儿进一步探索,之后再请幼儿讲述制作过程,老师帮助小结,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并针对难题“叶蒂”的折法作详细的讲解。因为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技能基础,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及老师适当的讲解很快获得了成功。
  自学——讲解——练习,这种方法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有利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当然这是有一定条件的,幼儿必须有相关技能的基础,否则流于形式,例如看图学折纸,幼儿必须在此之前掌握、看懂几种基本图例的折法。
  三、设置疑问,培养观察力。
  美术中的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孩子们通过通常对各种简单的图形比较熟悉,如何让幼儿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态,进而引导他们学会把生活中复杂的图形分解或概括为比较简单的图形,我尝试着用设置疑问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如在绘画《青蛙》时,让幼儿观察得出青蛙是由大小不同的圆与椭圆形组成,我设置以下问题让幼儿思考:“这幅图中的图形娃娃和我们捉迷藏呢?你们看一看,它是谁?它们是怎样捉迷藏的?”等等疑问,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观察,提高观察的目的性。
  一些较复杂、难掌握的图形,我尽量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概括物体的外形特征。如装饰画《母鸡》,此活动的难点是母鸡的外形。我从母鸡的腹部起笔,尝试着编成儿歌:“我们上山去,爬呀爬,来到山顶上,下山了,来到半山腰,沿着山路一直走,滑个滑滑梯,到了山脚下,沿着山脚回到家。”这时母鸡的外轮廓已完成。“看到山上有花、有草、有山洞,还有一块大石头,今天我们真高兴!”画出母鸡的鸡冠、眼睛、翅膀等。孩子们边念儿歌边画画,气氛轻松、愉快。
  四、鼓励提问,激发创造力。
  一般来说,我们老师在课上往往包揽了所有的提问大权,幼儿只有被动地回答老师的每一个提问,久而久之形成了幼儿遇事不多思多问的依赖思想,这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在美术课中,我尝试着鼓励幼儿自己发问,可以是自己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也可以是自己学习上的困难。如绘画《秋游去》,在幼儿描述了自己的秋游情景后,我要求他们把自己说的内容画下来,有什么困难可以提问。有的幼儿说:我在走的时候,我不会画脚;有的说:除了画自己,能不能画别人?……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一方面组织讨论,一方面我帮助他们解决一些较难的动态,比如让幼儿上来表演动作,或是让孩子摆弄木偶,了解各种动态的画法。这样能更形象地帮助孩子解决疑惑,既激起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又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在讲评中我也鼓励幼儿通过相互评议的形式,如孩子相互提问:你画的什么?你是怎样画的?……促使幼儿相互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要进行适时的帮助,达到真正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进行的一些尝试,通过这样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实验幼儿园
其他文献
分类讨论思想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是高考的热点,也是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对于分类讨论以后如何归纳总结的问题,许多学生普遍感到棘手!但是从分类讨论的最终结果的形式来看,我们可以将它分分为三种类型:一型“各自为政”二型“似统非统,似分未分”;;三型“一统江山”。下面我们对这三种类型分析如下:  一、“各自为政”型  例1.函数  ,  ,求函数最小值  分析:令sinx=t  ,则原函
期刊
小学英语教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起着重要作用,而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爱动,好玩,不愿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单词记忆上,因此,一提起英语单词大部分学生就感到很头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悉心指导,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单词教学贯穿到娱乐之中,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记单词。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尝试的几种做
期刊
音乐律动,从狭义来讲,是指人随着音乐的旋律和节奏做有规律的肢体动作,如摇头、拍手、跺脚,摆动身体等。而从广义上来说,凡是在音乐中进行的各种动作、游戏、舞蹈等都属于音乐律动的范围。也就是说人们在唱歌、听音乐时的一些下意识动作都可称为音乐律动。  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规定:小学低年级音乐课要增设唱游内容。唱游内容包括:律动、歌表演、音乐游戏和集体舞等。好动是儿童心理和生理的重要特征。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生理、
期刊
问题提出:  “分与合”教学的知识内容是10以内的数组成。我国在相当长的岁月中,小学生学习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就学习数的组成。实践证明,小学生学习10以内的数组成,对于形成数群的观念,建立数的守恒性的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并且是计算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新课改以后,苏教版教材将10以内数的组成独立编排成一个单元——“分与合”。最重要的目的也是为10以内的加和减服务的。  基于这种认识,让学生有序的
期刊
剪纸是锻炼幼儿动手能力,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一项综合活动,活动的主角只是一把小小的剪刀。别看剪刀小,小剪刀却能剪出大世界……  区域活动中,几个孩子在剪纸区忙开了。本周的活动重点是剪窗花,通过日常的练习孩子们已经驾轻就熟,所以我也没有投入太多的指导,把目光转向了其他几个区域。没过多久区域中传来了哭声,我闻声而去,发现剪纸区中孙秀青拿着窗花伤心地哭泣着,旁边的高靖凯立马告起了状:“王老师,孙秀青剪好的
期刊
在当今世界,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从三年级开始就已开设英语课程,并把英语作为文化成绩考核中重要的一部分。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一些英语的感性知识,打下较好的语音和书写基础,并掌握一定的交际用语。对于我们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英语学习的启蒙教育是一个难题。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
期刊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新增内容之一。该内容的引入既丰富了高中数学的内容,又体现了向量作为数学工具的重要性。通过利用向量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深化了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为更好地学好高中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向量的基础知识较多,且与其他很多部分知识都有联系,如向量与函数的联系、向量与三角函数的联系、向量与立体几何的联系、向量与解析几何的联系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向量这一章节的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期刊
“习作、习作,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作文难,难在不好教,不易学,难见效。多年来,作文教学往往沿袭了传统教学的一般模式,强调的是“作文技巧”、“表达方法”,使学生望文生畏。此外,教师也总是站在作家的角度,用作家的观点、眼光、尺度评价学生的作文,并以成人化、程式化的标准去规范小学生的作文,让学生觉得作文难,难于上青天。为此每次作文硬生生编出一番假话、套话来哄骗老师或敷衍了事,使作文教学陷入困境。然而,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走进课堂。在教学要求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期刊
每次进行手工活动、数学操作活动的时候,我总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会说:“老师我不会”、“老师你帮我做”,“老师帮帮忙”,其实要做的都是很容易的,可是那些幼儿却只是站在边上,脸上带着悲伤、惶恐的神情看着其他在做的幼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是持着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态度,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珍藏着,为孩子包办着一切,孩子想要什么就满足他们什么,而他们对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