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眼中的水翠“正三观”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百年来,关于中国水墨画的论战,从未停止。先有康有为“国画学应遂灭绝”,陈独秀“美术革命”:后有徐蒋体系“改良中国画”,李小山“中国画的穷途末路”和吴冠中“笔墨等于零”,越论越狠,越辩越乱。尤其近二十年来,在现代艺术思潮的影响下,国内又出现了“实验水墨”、“当代水墨”、“新水墨”、“新文入画”的新概念,同样是在迷雾中摸索方向,并没有彻底解决今日中国画究竟何去何从的根本问题。
  作为中国水墨领域一级市场的前线战士,我先是经历了从古代、近现代传统书画人手,又与当代体制内诸多大小画家实战演练十多年,过眼书画,不胜枚举。缴了一摞摞不菲的钞票作学费。残酷的现实和精神的饥渴逼迫我不断学习、深入、思考、反省,我意识到水墨画创作存在着许多问题。抱着这种忧虑和对解决问题的探索,我在2009年进驻798艺术区并创立了首家以中国水墨为主推方向的艺术机构——太和艺术空间。通过这些年不间断的水墨展览,将我个人认为具有当代学术意义的水墨作品实际投放市场来加以检验,汇集以往经验总和,得到以下几条结论,现略作表述,以期指正。
  一、生发传统
  优秀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一方面必须深刻了解传统文人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语境,借物移情和聊以自娱的自赏性目的,造成了历来中国画的创作“重神轻形”,追求“气韵生动”的极致。比如“写意精神”、“逍遥精神”、“卧游可居”,又比如“汉唐气象”、“魏晋风度”“宋元气象”、“明清气韵”和“禅宗精神”,抛开造型的束缚,实则是对于审美层次的高精神性要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精神性是中国水墨作为东方美学样式对话世界的最大杀手锏,这一文化根性必须得到有机的传承和生发,从而达到激活传统的目的。
  另一方面,保留优秀传统的前提下,还需要摒弃传统绘画中的不足。古往今来,师承系统被日益顽固化,一脉相承的笔法、图式成为范本始终延活扩散,“程式化”的陋习又进—步加强了创作者主观的惰性选择,对前人经典绘画语言的依赖,也是中国水墨后继无力的一大原由。面对传统,如何扬弃,从传统中生发出新的内涵,是中国水墨发展途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直指当下
  在各种流派、主义、观念泛滥于今日之中国美术界的现实境况下,趋于泛社会化创作的群体意识已经夺取了眼下舆论和审美的至高审判权,并裹挟强大力量正在逼迫个体意识做出立场坚决的表态。越是在这个时候,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显得突出重要,当代艺术的进步来自于个体价值的挖掘,不依赖于群体抑或潮流即可独立存在。文人画的社会语境已不复存在,再坚持老一套的水墨传统,只会成为丧失灵魂的皮囊,空洞乏味。如何在新时代体现出对当代水墨的独立思辨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在水墨媒介、样式、观念的创新表达上,当然这个创新不是倚仗于肤浅的标新立异来彰显个性,而是面对当下繁复世界的深度自我凝视、观照甚至有法度的反叛,是必须基于当下生存感受和生命体验的艺术性创造。
  三、面向未来
  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虽然生发于传统,和传统有着上下文的连接关系,但艺术之于人类的崇高意义必然存在某种慰藉或者指引,所以关于中国水墨的发展,其所指能够具有关乎未来的预见和导向是很有必要的——诚如杜尚之小便池。当然,这种预见和导向的萌发,难度很大,一方面既要有深厚的学养和实践能力,在不断地观察、发现中才有可能抓住一线希望;一方面又要有足够的勇气,敢于打破常规,敢破敢立,敢立敢破,真正做到“与古人不同,与今人不同,与自己不同”。艺术是多元的,水墨艺术也不例外。我们切不可陷入一元论的陷阱,尽量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时间的纬度和文化立场来审视中国的水墨艺术。水墨其实是—种精神,是新世纪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其他文献
与所有物品一样,作为消费品的艺术品也具有边际效用。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理论认为,物品的效用体现为它们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物品的价值则是人对其效用的主观评价。按照效用递减定理,人对物品的评价会随着自身欲望的不断满足而递减,当欲望得到完全满足时,物品的效用递减为零,其价值完全消失。一个经常被引用的例子是,对于一个需要4个馒头能吃饱的人而言,第一个馒头最能够缓解饥饿,其效用最大,
期刊
移情,对应的英文单词为transferenc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移情是将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客观的事物上,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达到更强烈的联想与情绪。  现在的人们,似乎活得越来越寂寞:真实爱好变少,真实社交圈变小。工作之余,也只宅在家中,看手机看电脑。于是,天空、星星、大自然美景,变成只是屏保而已。所以这里给诸位推荐一种“宅男宅女的艺术移情法”,让大家宅在家里
期刊
社交平台的前世今生  18世纪的欧洲,随着市民阶级的兴起和自由精神的萌芽,各式各样的俱乐部、咖啡馆、酒吧、沙龙、剧场、美术馆遍地开花,这是新兴阶层的社交平台与自媒体。与中国的文人雅集不同的是,欧洲的咖啡馆、酒馆、沙龙等场所给人们提供了启蒙、对话、辩论、批评的“公共空间”, 欧洲的中产阶级与知识分子在其中交换信息、发表演讲、批评对手,讨论文化与艺术乃至公共事务,形成了最初的公共空间。相比之下,中国的
期刊
“2015 Art 021”——这个年轻的艺博会今年刚刚举办了第三届,却给各路观众带来“改头换面”的惊喜。前来观展的人群当中,不乏从全球各地专程赶来参观的国内人士,但也有让参展画廊更在意的中国本土的年轻买家。诚如艺博会创始人之一的应青蓝女士所说的,ART021第一第二年是“生存年”,第三第四年则是“升级年”。  规模增长令其脱颖而出  今年的ART021,画廊规模的增长,尤其是国际画廊的参与,也许
期刊
近日,《全球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出炉,这一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等编写的报告显示,在与伦敦、纽约、巴黎、新加坡、悉尼、东京、多伦多、北京等13个全球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比较中,上海在图书馆借书数、主要电影节入场数、每十万人口书店数、剧院文化演出数上较为领先,可在博物馆参观人次上靠后。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的博物馆数量在这 13个城市中排名第七,居于中间位置
期刊
2015年11月7日,宝库中国文化盛典盛大开幕。集团的成立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创新的运营之道。参与嘉宾包括社会各界知名人士近千人,嘉宾来自金融、地产、文化、IT、艺术收藏、媒体等领域的杰出领袖。嘉宾与会同时还参观了中国首个位于地标建筑之下的第三方保管机构——观复宝库,以及位于同一地点上海中心37层的宝库艺术中心及上海观复博物馆。  盛典正式开幕前,来宾们应邀参观宝库中国的上海中心项目成果,包括位
期刊
明式家具市场更关注藏品稀有性  秋拍伊始,苏富比在香港推出的“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就表现不凡:38件(套)拍品不仅取得成交率100%、总成交额逾2.6亿港元的佳绩,更有6件拍品因独特罕见而估价较高,最后都高价成交:堪称华丽至极的十字海棠纹围子六柱架子床,估价900万到1500万港元,成交价1388万港元;仅另外出现过一对的带座圆角柜成对,估价1200万1800万港元,成交价1568万港元;靠背
期刊
圣洁纯白的拖尾婚纱、庄严华贵的皇家马车、珠光宝气的冠冕首饰……相信每个女孩都曾做过一场公主梦,盼望着能有一位白马王子与自己共同走进那极致奢华的皇家婚典。2015年12月15-21日,享誉全球的英国“皇冠珠宝商”(Crown Jeweler)Garrard携手CGG欧洲皇家珠宝会所,共同举办了“皇室婚礼传奇珠宝大赏”,在上海外滩源壹号为您揭秘不为人知的皇室婚礼内幕。  如果说一场婚礼的灵魂是新人们的
期刊
食器好比料理的衣服。若是一位对承载食物的器皿很马虎的美食家,那他一定是不合格的。食色性也,食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但有了美好的食器与美食的相伴相衬,色部分就有了满足。令到吃饭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美好,也使我常常怀着感恩的心情。  器物因为被使用而美,食物因为被精心又隆重地对待而尽力展现自己的魅力,就这样留下彼此的温柔和相爱。世间万物的牵连莫非如是。  日本人有这样的想法,美食健壮人的体魄,美器健全人的
期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再清新雅俗出落凡尘,也抵不过“一顿不吃饿得慌”,于是大家很早就明白了“人是铁,饭是钢”这样深刻的道理,在追求温饱的道路上不遗余力,披荆斩棘。而当人类的文明逐渐脱离了那段尴尬的时代之后,如今的人们在享受食物的美味之外,似乎变得越加注重于它的外貌。  苏轼写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意思是世上那些对生活品质有追求的人,一定对周遭人文气息与艺术氛围的需求量,远远大过口腹之欲。但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