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为发展我国老龄产业提供了机遇。老龄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老龄市场需求有巨大发展潜力。主要包括老龄消费品市场、老龄住房市场、老龄教育市场、老龄护理市场、老龄社区服务市场及老龄旅游市场等。本文着重分析养老产业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产业 市场需求 金融创新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养老产业随之开始发展起来。
一、养老产业定义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已经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结构过渡。据测算,老年人口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由2000年的9.67%上升到2010年的11.39%,再到2020年的15.43%,到2050 年将达到28.29%。[1]
养老产业可大致分为三类:①包括日常生活、经济理财、健康、医疗、康复护理、旅游交往、精神生活、法律、临终关怀、长期照护服务等的老龄服务业;②以保险、基金、组合型老龄金融产品为标志的老龄金融业;③与社会老龄服务设施、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二手房市场、农村老龄房地产市场相关的老龄房地产业等。[2]
二、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经济学理论,市场需求决定于三大要素:①具有某种需要的人;②满足这种需要的购买力;③购买欲望。人步入老年阶段,工作、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动:大部分人老年人退出了社会经济领域,颐养天年成为他退休后的生活的主调;社区和家庭是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其空闲时间增加;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健康问题,保健、长寿等成为他们密切关注的焦点;因为年老体弱,高龄老年人和病残老人需要得到社会关照与护理,同时他们也需要社会提供一些辅助其正常活动的产品,以增加其自助活动能力。
老年人口的购买力水平取决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即其消费能力,是影响老年市场规模大小和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购买力水平决定其消费水平,也对老年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布局产生一定的作用。
我国老年人口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包括: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其他成员供养、财产性收入、现时劳动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方面。[3]
201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4%,比上年提高 0.55个百分点,比 2010年提高 3.07個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 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4]
此外,老年群体的收入也在不断提升,从而形成了庞大而特殊的需求市场。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必然促进养老产业的迅猛发展。
三、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形势,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仍比较滞后,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规模。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老年金融业务发展滞后。我国部分老年人除日常开支外积累了一部分闲置资金,客观上有理财的需要。同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低水平、广覆盖”,要求个人为养老承担一定责任, 需要对用于养老的资金进行科学管理。 针对这类特殊的群体,老年理财产品必须要规避高风险、注重稳健性,并且要便于操作。然而,对于老年理财产品的还停留在传统的银行储蓄和国债,缺乏创新。[5]
2. 养老产业财政支持政策不完善,政策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养老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制定了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但是,效果不显著,落实程度仍有待提高;尚未制定完善的养老产业发展政策及细则,不利于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规范化建设。[6]
3. 专业服务与人才匮乏。据统计,全国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达51.8%,北京市27.4%的老年人有视听或肢体残疾,2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帮助,5%的老年人生活需他人照料,医疗保健需求旺盛。但目前我国老年护理几乎是空白的,护理人才数量和质量存在巨大缺口。[7]
四、促进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应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市场规划方案及客户服务策略;在全面分析产业特点、市场需求基础上,丰富金融服务模式,金融业务不断创新,设计出符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2.对于准公共产品范围的养老服务业实施财政政策倾斜。在经营形式上,可以采取公建民营或私建公营的形式,政府给予财政上的支持,由民间资本进行经营,政府对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收费标准进行监管。此外,细化养老产业的发展政策,完善关于建设养老产业的相关立法,提升政策效果。
3.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和管理人才。鼓励高校和职业学校有计划地增设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和护理服务、养老管理与服务和老年产品开发等专业,培养针对老年群体的专业护理人员。此外,对相关机构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
参考文献
[1]杨宏,吴长春.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 卷缺失(5): 97-100.
[2]宋悦,韩俊江. 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纵横, 2016, 卷缺失(7): 103-107.
[3]陈友华.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15, 卷缺失(11): 44-49.
[4]梁达. 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巨大商机[J]. 金融与经济, 2016, 卷缺失(7): 27-29.
[5]王章华,黄丽群. 我国老龄产业现状、问题与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 2010, 卷缺失(1): 37-39.
[6]李子成,王稳妮. 老龄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宏观经济管理, 2013, 卷缺失(5): 70-72.
[7]杨宏,吴长春.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 卷缺失(5): 97-100.
[8]丁志勇. 老龄产业与金融支持[J]. 中国金融, 2018, 卷缺失(20): 94-95.
[9]杨良初. 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 卷缺失(42): 20-22.
作者简介:孟思远(1989—),女,汉族,籍贯:河南,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
关键词:老龄化 养老产业 市场需求 金融创新
随着世界各国相继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养老产业随之开始发展起来。
一、养老产业定义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人口已经由成年型向老年型结构过渡。据测算,老年人口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由2000年的9.67%上升到2010年的11.39%,再到2020年的15.43%,到2050 年将达到28.29%。[1]
养老产业可大致分为三类:①包括日常生活、经济理财、健康、医疗、康复护理、旅游交往、精神生活、法律、临终关怀、长期照护服务等的老龄服务业;②以保险、基金、组合型老龄金融产品为标志的老龄金融业;③与社会老龄服务设施、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二手房市场、农村老龄房地产市场相关的老龄房地产业等。[2]
二、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经济学理论,市场需求决定于三大要素:①具有某种需要的人;②满足这种需要的购买力;③购买欲望。人步入老年阶段,工作、生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动:大部分人老年人退出了社会经济领域,颐养天年成为他退休后的生活的主调;社区和家庭是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其空闲时间增加;老年人更加注重自己健康问题,保健、长寿等成为他们密切关注的焦点;因为年老体弱,高龄老年人和病残老人需要得到社会关照与护理,同时他们也需要社会提供一些辅助其正常活动的产品,以增加其自助活动能力。
老年人口的购买力水平取决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即其消费能力,是影响老年市场规模大小和容量大小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购买力水平决定其消费水平,也对老年产业发展的空间和布局产生一定的作用。
我国老年人口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包括:基本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家庭其他成员供养、财产性收入、现时劳动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等方面。[3]
2018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94%,比上年提高 0.55个百分点,比 2010年提高 3.07個百分点。据联合国预测,中国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在2032 年突破20%,在2049年突破30%[4]
此外,老年群体的收入也在不断提升,从而形成了庞大而特殊的需求市场。老龄化的不断发展必然促进养老产业的迅猛发展。
三、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对于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形势,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仍比较滞后,没有形成产业化的规模。主要存在一下问题:
1.老年金融业务发展滞后。我国部分老年人除日常开支外积累了一部分闲置资金,客观上有理财的需要。同时,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低水平、广覆盖”,要求个人为养老承担一定责任, 需要对用于养老的资金进行科学管理。 针对这类特殊的群体,老年理财产品必须要规避高风险、注重稳健性,并且要便于操作。然而,对于老年理财产品的还停留在传统的银行储蓄和国债,缺乏创新。[5]
2. 养老产业财政支持政策不完善,政策效果不明显。近年来各地加大了对养老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制定了养老产业发展规划。但是,效果不显著,落实程度仍有待提高;尚未制定完善的养老产业发展政策及细则,不利于养老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规范化建设。[6]
3. 专业服务与人才匮乏。据统计,全国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达51.8%,北京市27.4%的老年人有视听或肢体残疾,20%的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帮助,5%的老年人生活需他人照料,医疗保健需求旺盛。但目前我国老年护理几乎是空白的,护理人才数量和质量存在巨大缺口。[7]
四、促进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应结合我国不同地区养老产业发展现状,制定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市场规划方案及客户服务策略;在全面分析产业特点、市场需求基础上,丰富金融服务模式,金融业务不断创新,设计出符合老年人的理财产品,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2.对于准公共产品范围的养老服务业实施财政政策倾斜。在经营形式上,可以采取公建民营或私建公营的形式,政府给予财政上的支持,由民间资本进行经营,政府对服务的内容和服务收费标准进行监管。此外,细化养老产业的发展政策,完善关于建设养老产业的相关立法,提升政策效果。
3.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和管理人才。鼓励高校和职业学校有计划地增设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和护理服务、养老管理与服务和老年产品开发等专业,培养针对老年群体的专业护理人员。此外,对相关机构从业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进一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的职业化。
参考文献
[1]杨宏,吴长春.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 卷缺失(5): 97-100.
[2]宋悦,韩俊江. 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经济纵横, 2016, 卷缺失(7): 103-107.
[3]陈友华. 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15, 卷缺失(11): 44-49.
[4]梁达. 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巨大商机[J]. 金融与经济, 2016, 卷缺失(7): 27-29.
[5]王章华,黄丽群. 我国老龄产业现状、问题与建议[J]. 宏观经济管理, 2010, 卷缺失(1): 37-39.
[6]李子成,王稳妮. 老龄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宏观经济管理, 2013, 卷缺失(5): 70-72.
[7]杨宏,吴长春. 我国老龄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09, 卷缺失(5): 97-100.
[8]丁志勇. 老龄产业与金融支持[J]. 中国金融, 2018, 卷缺失(20): 94-95.
[9]杨良初. 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 2017, 卷缺失(42): 20-22.
作者简介:孟思远(1989—),女,汉族,籍贯:河南,单位: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研究方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