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议论文中的“事例”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liangh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思维理性逐渐成熟,作文时,他们普遍喜欢写议论文;加上这种文体容易结构,便于“速成”,所以备受高中生的青睐,高考中选择写议论文的约占70%。但他们在运用事例进行论证的时候,要么举例失当,要么缺乏分析,要么堆砌呆板,要么陈旧老套。看似充实丰富,实则“外强中干”,经不起推敲。这样的文章说服力不强,感染力也不够。议论文写作在举例进行事实论证的时候,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如果举例角度同一,在一个观点之下,可用排比叙事
  
  排比叙事不仅能使文笔变得简练,还可以增强语势和情感,造成一气呵成的感觉。特别是那些被人常用的“陈旧”的材料,更不宜展开而应概述。如:
  在咱们几千年权力和金钱肆虐的历史上,人文星火也曾有过短暂闪烁:庄子面对楚王的高官厚禄,报之以不屑,安然垂钓;孟子敢对梁襄王的行为举止报之以藐视——“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严子陵对汉光武帝的“友情信任”报之以“渔樵于江渚之上”…这些遥远的先贤虽然不曾点燃人文精神的火把,但却把火种留给了后世。正因为有了这些星火遗存,才使我们的悠长历史不至于一团漆黑;也正因为有这么一点火种,最终点亮了近现代史上知识分子沉睡的心灵。于是我们才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担当;才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慷慨;才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豪迈……虽然他们最终为权势所碾轧,但他们的思想和人格,精神和价值却照亮了未来之路。(《“第三种尊严”的随想》)
  
  二、事例前要有观点,事例后要有分析说明
  
  在举例论证过程中,只是对事例进行简单的罗列,不加以分析说理,论证过程只是观点加例子的堆砌,观点是观点,材料是材料,油水两分,前后脱节,就难以形成严密的论证逻辑,以致文章的说服力不强,思辨色彩不浓。其实,议论文的本质特征就是要在“辨析”上做文章,不进行“辨”,不进行“析”,就谈不上“论”,谈不上“证”。论点就很难站得住脚,很难叫人信服。如下文的论析就很有力:
  勤能补拙。(观点)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很笨,成年以后屡次失败,但他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学生时代被视为最笨的学生,然而他顽强拼搏,发愤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可他暗下决心,矢志不移,最终成了享誉世界的学者。(事例)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的精神,哪会有华罗庚在数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令人瞩目的成就呢?所以说,勤能补救不足,天才缘自勤奋!(分析说理)
  
  三、事例的列举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
  
  对于同一角度的例子,如果一一列举,平均使用力量,就会显得平板,毫无生气。如果采用“且不说……也不说……就说……”或“不必说……也不必说……单说……”的格式来进行排列,不但可以避免堆砌事例、以例代证之嫌,还可以使叙事详略得当,语句灵活多变。如:
  我们且不说挤时间于马上、枕上、厕上写文章而成文学大家的欧阳修,也不说怀揣面色、半夜起床雕刻的米开朗基罗,就说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挤出来写稿而成文学家的鲁迅(下面详写鲁迅)……(《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这样的举例十分机智,说是“不说”,实际上已经说了。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不会给人堆砌事例之感;既达到了简洁,又变换了句式,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论述时,如果事例都在一个平面、一个角度上,往往难以全面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也很难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因此,在正面举例的同时,不妨来个反面论述,以形成鲜明的对照。如在论证“要抵制诱惑”的观点时,可以这样论述:
  庄周禁住了楚国相位的诱惑,甘做一棵在清风中独守月亮的孤独的树,恪守着淡泊,享受着逍遥的人生;陶渊明禁住了五斗米的诱惑,选择了归隐田园,坚守平淡的生活,保持了做人的品德;岳飞禁住了富贵安乐生活的诱惑,选择了精忠报国,演绎了他悲壮的一生。(正面)
  漫溯历史长河,有多少像他们这样的人,在诱惑面前,没有放弃人生的理想,没有放弃做人的原则,没有迷失人生的方向,依然挺起做人的脊梁。但也有不少人禁不住诱惑,最终导致失败的惨局,遭到后人的蔑视和唾弃。(过渡—承上启下)
  马谡禁不住功利的诱惑,纸上谈兵一意孤行,不听王平劝告,是急功近利使他输给了司马懿,导致街亭失守;汪精卫禁不住高官厚禄的引诱,置人民水火于不顾,抛国家利益于脑后,终致身败名裂,遗臭万年。(反面)
  
  四、举例应力避陈旧,给人以新颖的感觉
  
  材料给人陈旧感的原因主要是使用频率过高,陈旧的事例容易使人产生审美疲劳。因此,写议论文在举例时,要尽量选择新近出现的人和事,或者是那些鲜为人知、少有人用的材料。这样才能立异标新,避熟就生,给读者带来新鲜感。
  比如,中央电视台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如果当年使用,会给人较强的时代感。但之后几年再来反复运用这些材料,恐怕就没有几个读者愿意欣赏了,原因在于这些材料在中、高考作文以及各媒体的报道中见得太多了,人们耳熟能详,已经没有了新鲜的气息。
  
  钱德宝,男,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河南固始。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语文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给人以审美的愉悦,从而陶冶人们的情感操守,涵养人们的精神世界。新课程改革实施后,编入教材的课文,大都是文道合一、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因此语文教师理应根据学科特点,凭借语文课堂教学阵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使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学生。  一.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探究文章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  在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看似平淡,可字里行间往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反复诵读,读多了,诗文的意思自然就会明白了。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不例外。但教学现实情况却是学生阅读感受课文的时间被老师讲解的时间完全挤占了,学生自主朗读体悟的过程被老师忽略了。我们缺少“等待”过程,而过分关注于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落实与否,这为失误之二。事实上,在朗读和背诵这两种与语言最亲密接触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可以最直接地体会到古代语言艺术的
如果老师问学生:现在学语文最怕什么?相信绝大多数学生会答:怕写作文。老师不要过分埋怨学生,其实学生的回答本身就暗显着老师教学中存在失误。学生怕作文表面上说是怕离题、怕无内容可写、怕没技巧、怕句子不通……实际上所有这些“怕”的根本原因是学生没有全身心投入作文,爱上作文。学生并不缺乏爱,他们爱世上许多美好的东西,问题是他们还不成熟,认识事物还不深刻,没有找到美,这时老师的作用就必须凸显,引导学生去发现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诗句。如何鉴赏妙字和诗眼呢?  捕捉信息量最大的关键性词语。诗词的语言是最简洁洗练的,其中诗眼,也就是关键性词,最有表现力。如宋欧阳修《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怎样理解其中的“锁向金笼”、“不及林间”两个词语?必须整体把握。前两句描绘画眉鸟在山林中自由自在,十分快乐。后两句说现在才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我们强调语文的诗意,旨在强调一种诗意的人生,引导学生善于从寻常的生活中感知美、发现美。在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氛围里,探求人生的真谛,感受心灵成长的愉悦。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我们的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进而享受诗意般的人生。本文想就诗词,这一语文中最具诗情画意的部分,来谈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代之以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对话”式教学。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自己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发挥自身的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学段对阅读教学有这样的表述: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因此,引导学生与作者对话,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并从文本中获得对自然、社会
一.情景回放  我踏着上课铃声进入教室,开始了新接初一的又一堂作文课。前几次作文课中我都是针对学生习作中的问题而开展的。大部分学生反映不知写什么好,这次作文课我是为了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而特设以“亲情”为话题的作文,旨在指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从而让学生学会用生活化的典型细节来表现细腻的至爱亲情。刘和刚的一曲深情的《父亲》在教室里回荡,教室里的同学们被多媒体所展示
“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高三那一年”。“高三”又被人称为“高山”,似乎考生只有生活在书山题海中,才能攀登到成功的顶点,真可谓“往来为问题,谈笑只有题”。但如果不注意备考策略,备考往往是低效率的、不科学的。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如下十大辩证关系。    一是全面科学复习与片面题海战术    系统论告诉我们,任何知识都是相通相联的,只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让每项知识发挥最
它不是我的遗产。农历正月至三月,年例重重复复  吃相与扮相挂高一条村的耀祖光宗  月白的中央村道,我用油抹的脸谱  描写风高的情节。几十吨的木材,组成柴堆  如召开盛大的会议,一年的火种在此时孕育  小孩子雀躍,体育课没有课本。家长借机教诲  一系列敬酬技艺,包括锣鼓声,鞭炮声的辨别  ——这当然不是我的遗产  鱼腥等待燃烧,病痛等待燃烧  太岁符等待燃烧,文化与知识等待燃烧  有三天的禁忌,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