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意义的诠释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aiqi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从诠释学的角度看,文本的意义并非静止不动的东西,它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而得到呈现。阅读作为一种境遇,它具有情境的规定性,每个读者都是用一种先在的思想和情感去感知与理解所面对的文本。伽达默尔说,诠释者是“必然带着已有的先见进入文本”,这就意味着文本意义必然具有开放性。文本意義的开放性体现得最显著的是文学作品,因为文学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其典型特点就是形象性与多义性。语言的形象性导致意义呈现开放性,不同的读者、不同的心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悟。文本意义的这种非确定性归根到底来自语言的多义性,它使文本的意义总是处于一种开放的未定状态,显示出其模糊性的特征。
  西汉刘向编了一本《说苑》,其中说了一个魏文侯的故事。魏文侯不喜欢长子击,在他还未成年时,就把他封到边远的中山去。整整三年,击都没能和父亲见面。击手下有一个门客,叫赵仓唐,他认为这很不正常,便自告奋勇愿意出任使者,去都城为他们父子联络感情。
  赵仓唐到了魏国的都城,魏文侯召见了他。魏文侯问:“中山君如何呢?”赵仓唐回答:“中山君身体很好。”魏文侯再问:“中山君现在长得比我高了吧?”赵仓唐回答说:“不敢和君侯相比,但如果将您的衣服赐给中山君,穿起来应该很合身。”
  “中山君平日读什么书?”魏文侯又问。赵仓唐答:“他读《诗》。”“那他喜欢《诗》中的哪几首呢?”“他喜欢《晨风》和《黍离》。”听了赵仓唐的回答,魏文侯就念起《晨风》:“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意为:傍晚,鸟儿迅疾地飞掠而过,苍郁的森林景色是那样的美丽,却抚慰不了因见不到你所带来的烦忧,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怎么把我都忘了!
  魏文侯感慨道:“中山君以为我忘了他吗?”赵仓唐说:“不敢,但他常常想念您。”魏文侯接着又念《黍离》诗:“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意为:心中有牵挂,因此走路都走不稳。理解我的人知道我的忧烦,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有什么私欲。老天啊,是谁这样误解我啊?
  魏文侯念罢,就将自己的一套衣服装好了,交给赵仓唐带回去给中山君。他特别交代:一定要在天亮鸡鸣之前送到。赵仓唐回到中山,中山君受赐拜领,打开一看,发现下身的裳放在上面,上身的衣反而放在底下。中山君立时说:“为我备车,我要进国都去见我父亲了。”
  赵仓唐不解问:“君侯没有说要召见您啊!”中山君解释说:“父亲给我衣服,把衣裳颠倒放,要你鸡鸣前拿来给我,用的是《诗》里的句子: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中山君入国都,魏文侯大喜,摆出宴席来,接着就将击立为太子。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领会到,当面对一个文本时,人们总是带着一种理解的期待去阅读,在这种期待中会出现许多的意义可能性,但是并非所有这些意义都具有合理性。恰当地理解文本的意义,关键在于是否“善读”。所谓“善读”就是要基于文本而不能随意发挥。魏文侯与赵仓唐围绕两首诗所进行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诗歌的含义既有它的规定性,又有它的开放性。《晨风》写思念之情这是规定的,但吟诵这首诗,是纯粹表达思念,还是带有埋怨的情绪呢,这就带有开放性。
  阅读须有所本,“本”即基于文本的规定性。深入的阅读必须有本可依,才能有感而发。“感发”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一个有所创造的过程,以此发现更多的意义内涵。中山君对魏文侯赠衣的领悟,便是通过对诗歌含义的理解,进而破解赠衣行为的诗意隐喻。
其他文献
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日本女排勇夺世界冠军。一家日本媒体拍了一部纪录片《东洋魔女》,详细记录了著名“魔鬼教练”大松博文不断挑战女性生理、体能极限,通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训练手段,带出了一支在国际比赛中连胜175场的冠军队的历程。当时的外办主任廖承志得到此片后,觉得很值得一看。一天晚上,他邀请多位中央领导到中南海小电影厅共同欣赏。小平、彭真、贺龙等领导人边看边议论。  影片中有一段是大松命令一个防守队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精彩的范读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审视平时的范读教学,忽视学生的自主体验、个性感悟的现象时常出现,学生在朗读时往往被老师的范读无形地束缚着。教师的范读也可能带来以下几个后遗症。  第一,学生机械模仿,亦步亦趋  在指导朗读时,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老师往往会有意或无意地对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科普说明文教学的地位不容忽视,它一旦被选入语文教材,就成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载体,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高。在教学中,有些老师会一不小心把这一堂语文课上成生硬的科普课,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如何改变这一状况,让说明文的语文课堂也能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我选择了《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进行设计与实践。  一、激发阅读兴趣  复习旧知是为了唤起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经验,为新知铺桥引路
期刊
南新小学,位于江南水乡、滆湖之滨,是一所充满写意水韵的魅力学校,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资源。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手段,以丰富而独特的水文化资源为依据,可以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水韵校园,自主设计  1.品味历史精华  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历程里,容颜变更,底蕴积淀,虽然我们不可能一一详尽细数,但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寻觅、收集、整理、交流,从
期刊
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迷恋于讲解各种答题技巧,而忽略了阅读的根本大法——“读懂”原文。本文就以节选自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的文本片段《伏击》为例,来探讨阅读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读懂文本的基本策略。  一、丰富阅读素养,遵循思维之路  于漪老师在《读懂还真不容易》中说:“(就阅读而言)每位教师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体会。五篇、十篇、几十篇、上百篇,独立阅读分析,就可尝到庖丁解牛的滋味。拿到课文,文字
期刊
2015年9月份,我校正式启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实验之初,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号召实验教师积极参与,加强学习和研究,努力推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深入开展。在教研室张强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校充分利用学习资源,进行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教学实验活动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理论先行,研训结合,把握好实验的脉搏  我校组织实验教师积极学习教研室张强老师和宗守咏老师撰写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相关文
期刊
语文学科是文字与文学的美妙结合,具有发人深省的独特魅力。对于每个人而言,学习语文不仅仅是在学习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更是在感受生活,领悟生命,探求真理,挖掘人性。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拓展思维,增强心智,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为此,保障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成为了每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肩上不容推卸的重任。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
期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古语高度强调了“预”的重要性。确实,凡事应预备在先,充分准备,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但对于学生学习、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却陷入了认识与行动的误区——以为学习中的“预”就是课前的“预习”。于是,几乎所有各科,特别是语文学科都出现了布置课前预习的问题,有的地方、学校、教师为了让预习“富有成效”,对预习还进行了所谓的“改革”——变“口头布置”“教材作业”为完成“导学案”、
期刊
归有光19岁时写《项脊轩志》。项脊轩,是小阁子,“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的破败的“百年老屋”,也是“余稍为修葺”而成的书屋。它见证了“我”的读书之“可喜”,也见证了家破人亡之“可悲”:伯叔分家,母爱不再,祖母遗愿不遂。归有光32岁时补写《项脊轩志》,项脊轩又见证了“我”的婚姻的幸福与不幸。  归有光写读书短暂的喜,不过是为了衬托人生漫长的悲。浸淫全文的是挥之不去的悲哀,极致表现这种悲哀的是有关三个亡
期刊
一、知晓内容,明确方向  1.复习。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姥姥的剪纸》(读题)。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笑源的姥姥,她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手中的剪纸栩栩如生。她心地善良,广结善缘,为乡亲们剪得最多的窗花是什么?(喜鹊登枝)而她为“我”剪得最多的是什么?(牛兔图)(板书:牛兔图)  2.过渡。这是一张张饱含温情的剪纸,这节课,我们就跟着文字感受我和姥姥之间的祖孙情。(板书:浓浓亲情)  【設计意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