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m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材、目标、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在课文理解、习题解答、技能训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障碍,发生思维疏忽、偏向或终止现象。该如何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产生顿悟,越过障碍,流畅思维,这就需要体现教师的点拨艺术。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教学 点拨
  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学习由认知性学习向体验性学习转变,体验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导学生对社会、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知识结构以及教材、目标、手段等多方面因素,在课文理解、习题解答、技能训练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思维障碍,发生思维疏忽、偏向或终止现象。该如何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将思维导向深入,流畅思维,这就需要体现教师的点拨艺术。俗语说“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是点击、拨弄的高妙艺术。所谓“点拨”,即指点与启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巧用“点拨”艺术,有利于开启学生紧闭的心扉,放飞囚禁的情愫,从而出现“豁然开朗”的教学境界。而课堂点拨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种做法:
  1为引起兴趣而点拨
  兴趣是学习知识、探寻疑难的原动力。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或直观演示、或猜谜语、或进行质疑……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气氛。教育家斯卡特金说:“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百分之百地使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学习,那么我们的成绩就是全优的了。”兴致勃勃地学习,不仅是孩子的幸福,而且也是教师们的幸福。点拨就是要激起学生求知欲望与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兴致勃勃地学习”的境界,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如教学《桃花心木》一课,当学生了解到种树人的做法后,我加以引导:“种树人的做法令作者感到非常奇怪,你觉得奇怪吗?你想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吗?”这时,学生兴趣顿生,个个都企盼着接下来的学习,希望从文中找到答案。“请大家认真朗读课文第十二、十三自然段,找出关键词句。”我适时点拨引导,使学生处于昂扬奋进的学习情绪中。然后发动大家答疑,有效地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进入了课文之“境”。
  2为解疑释难而点拨
  学习的过程要经历“无疑——生疑——解疑——领会”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小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难以逾越的学习障碍——疑难,并且这些障碍将会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深入进行。这时,如果教师适时、适度地给予点拨引导,让学生活跃起来,对疑难豁然开朗,攻克疑难,逾越障碍。
  如教学《凡卡》一课时,针对学生提出“凡卡认为在城里的生活连狗都不如,在乡下的生活虽然贫穷,却是美好的。同样是苦,为什么凡卡却有不同的感受”这个问题时,我首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真正能让凡卡留下美好回忆的细节描写,再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学生从文中的“与爷爷一起砍圣诞树时的逗笑”、“问候朋友”……等一些细节体会到凡卡在乡村里能感受到亲情与友情。在此基础上,我再展示原著中关于凡卡母亲以及非常关爱他的伊格纳季耶夫娜小姐的描写片段。这样,学生心中对于凡卡为什么对乡村生活有如美好的回忆就有了丰富的感知。在解决“爷爷为什么要把他送到城里来过这种非人的生活”这个问题时,我又对学生进行点拨:凡卡母亲的去世,使爷爷原本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接着,我再出示俄国农奴制的相关背景资料,引导学生认识在当时的俄国,凡卡只是许许多被迫从农村流向城市的贫苦孩子中的一员。这样,对于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底层劳动人民充满同情,对当时社会制度表示憎恶,学生就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疑难也突破了。
  3为激发感情而点拨
  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解决问题,还要点拨学生的思想,激发他们的感情,把他们引入到课文中,去接受感染,陶冶性情,培养品德,提高认识,受到课文的思想教育。我曾组织过一次课文教学实验,把三篇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各不相同,但都是写人的记叙文放到一起教。这三篇文章是《唯一的听众》、《穷人》、《一面》。我先印发了一张三篇课文的题材、人物及其精神品质、段落提纲,表现方法、语言风格等内容比较分析总表,要求学生根据这张总表上列的内容,自已去阅读三篇文章,独立消化课文。在引导学生比较作品所写的人物精神品质时,我要求他们比较老教授对年轻人的爱护、鼓励的美德;桑娜对西蒙一家的同情、关心与帮助、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鲁迅对进步青年的影响、激励和关怀,从课文中找出那些充分体现感情的语句来分析说明人物的崇高精神境界,激发学生对人物的崇敬的感情,以便受到教育和感染。
  又如教学《月光曲》第九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面对善良、爱音乐的盲姑娘和生活贫寒却不失对妹妹无限疼爱的哥哥,贝多芬的情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进一步激发、升华学生的感情,我先出示第九自然段,配乐,让学生齐读。再次提出问题“贝多芬的这首《月光曲》是献给谁听的?”当学生回答是给盲姑娘兄妹俩听时,我再出示贝多芬的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指导学生诵读,激发他们的感情。最后,我再次升华学生的情感:“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段优美的旋律——”(学生读“月亮正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首优美的钢琴曲——”(学生齐说“《月光曲》”;“让我们永远纪念这位只为穷苦人造福的伟大音乐家——”(学生齐说“贝多芬”)。整个过程,学生的情感达到最高潮状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深刻,对贝多芬的高尚、伟大的人格感悟也更深。   4为拓展思维而点拨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里的“需要”实质上是一种潜在的创造精神。在儿童创造的“精神家园”中,创造思维的活动最敏锐。思维的轨迹是多向的,即对任何问题都善于多方面进行思考;思维又是多元的,主体思维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问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理解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恰当的点拨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
  以下是我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片段,
  师:读了第一段,小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小村庄很美。
  师:你们是从哪些词语得出了这样的印象?
  生: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师:抓住重点词来理解课文,是多好的学习方法呀!读着“郁郁葱葱”这个词,你想到了怎样的景色呢?
  生:我仿佛看到碧绿的树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师:从河水清澈见底,你们又想象到——
  生:我感觉小鱼在水里快乐地嬉戏。
  师: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山也是郁郁葱葱的?水也是清澈见底的?
  生:我家后山的那片树木也是郁郁葱葱的。
  师:可惜,这么优美的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哪儿去了,都没有了!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师:这一切都被洪水冲走了——郁郁葱葱的森林没有了,清澈见底的小河没有了,湛蓝深远的天空没有了,清新甜润的空气没有了,就连同学们刚才想象的那一切,也都没有了。这里的“一切”是指什么?
  生:各种用具、如斧头、犁……一栋栋房屋。
  此时此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听到了大人们的呼救声,孩子们的哭叫声。
  教师巧妙地联系文本的首尾部分,引导学生感悟小村庄的过去与现在,充分利用小村庄的留白处点拨学生进行想象的“补白”与“品悟”,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兴奋之巅,全面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点拨,不但愉悦了学生身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保证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进行,还能使学生在语言文字世界里获得审美的快感,从而陶冶情操,建构高雅的审美情怀与崇高的人文理念。
其他文献
【摘要】“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问题,真可谓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繁杂的班级常规管理“大餐”中的一道“家常菜”,不仅费时、费神,还特别令人生气。  但我在自己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一个比较轻松、愉快、高效地解决学生间矛盾的妙招——让学生自我反思自主教育。我觉得这是能让当代的孩子们非常乐意接受的、具有实效的教育方式,也是我工作实践中屡试不爽的一大“妙招”!大家不妨试试吧!(具体做法,大家看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科技突发猛进,信息传播途径越来越广,我们的孩子心灵已经不再单纯了。五彩缤纷、形形色色的世界不仅丰富了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也影响着孩子们的精神生活。社会中的各种生态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时一把把利刀,都在无形中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孩子。网络、影片、电视更是推手,让孩子超前接触与他们年龄不相符的东西,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早熟。我们现在对自己的孩子到底了解多少?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又
期刊
【摘要】翻开小学语文教科书,每本书开始都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不仅对学生今后的人生之路至关重要,就是在当下,要想成为优秀的学生,也要看谁的习惯好。习惯决定命运,对现在个个聪明漂亮的孩子来说,要让孩子比的是点点滴滴的好习惯。  【关 键 词】习惯 决定 命运 比 习惯  在我的记忆中,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一个是我上小学时,班上一位女同学毛笔字写得非常漂亮,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总觉得我不比她
期刊
语文课教学,备课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备好教材又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材把握准了,理解透了,授课时就不会那么费劲了。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备好教材呢?  1在“读”字上下功夫  1.1通读课文  备课前,教师应该先静下心来,认真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只有把课文读熟了,理解透了,教学时才会得心应手。课堂上范读时尽量不要出错,偶尔出错虽说难免,但长期如此学生还会谅解老师吗?所以要像学生读书一样
期刊
在开学的第三周,上了一节焊接发光二极管课。就在焊接到电路时,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在大家热火朝天的焊接时,忽然一声“”,随之,教室里爆发出了一阵哄笑声。我仔细一瞧是谢同学整个人摔在了地上。  “老师,是后面的同学把我的凳子弄翻的。”  “没有,我们没有这么做过。是你自己没坐好,摔的,活该!”两个人都涨红了脸,大有拉开架势准备出手了。  就在这一刹那,我想了许多关于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如果不恰当的
期刊
想象是创造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就语文教学来说,必须为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听、说、读基础和思想教育的基础,注意能力的培养,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改变千课一面、千人一法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古今中外,无论从国家最高领导到普通百姓,从小事到大事,从个人到集体,各自都有目标和任务。因此,一个人从懂事开始,各自有各自的担当。担当是每一个人都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对中国新一轮的重大改革,中国人正面临着重大考验,不但要担当起各自的职责,而且要学会担当、理解担当、懂得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集体领导班子,他们高瞻远瞩、系统地、全面地将本国
期刊
【摘要】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模式下,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本论文从教师的微笑,对学生平等的爱以及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来谈如何构建和谐民主的关系。本论文提出了一些教学反思及针对这些问题,制定了解决问题的措施。  【关键字】教育 和谐 师生关系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老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
期刊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今后工作和终身学习,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生。  【关键词】语文学习养成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本文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些粗浅做法:  1养成书写规范字的习惯  文字是纪录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字写得正确、端正、漂亮能增强表达效果,提高汉字书写水平也是提高民族素质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要】乡土历史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激励他们的进取心。  【关键词】乡土历史 作用  乡土历史教材是以地域为范围,记述该区域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图书。由于乡土性史料、史迹,可信性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以反映的观点、道理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是课堂教学的合理补充。此外,乡土历史教学的内容有较强的乡土情感因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