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既定方针办”背后的尖锐斗争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yue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毛泽东去世之后,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围绕着一句“毛主席指示”,曾有过一场激烈的斗争。
  这句“毛主席指示”,就是所谓的“按既定方针办”。
  首先公开披露这句“毛主席指示”的,是1976年9月16日的“两报一刊”(即《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毛主席与世长辞了。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深入人心,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在沉痛哀悼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永远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在这篇社论中,以黑体字印着“按既定方针办”6个字。在“文革”中,已经形成这样的惯例:在报纸上,凡毛泽东的话,均用黑体字排印。这“按既定方针办”既然是用黑体字排印,便表明是毛泽东的话。
  这篇社论的原稿上,本来是“毛主席在病中嘱咐我们”,姚文元审阅时删去了“在病中”3字,以造成毛泽东“临终嘱咐”之感。
  此后,围绕着这句“按既定方针办”的真伪,在中共高层展开了一场尖锐的斗争……
  就在“两报一刊”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发表的当天,叶剑英把《人民日报》送给华国锋。叶剑英用红铅笔在那句“按既定方针办”下面画了一道红杠,然后在旁边打了个大问号。
  叶剑英的意思很清楚,他提醒华国锋注意这句话。华国锋当时看了,却没有在意。
  10月17日,新华社在发给各省市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党委的《内部参考》(第125期)上,在报道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学习“两报一刊”社论时,便放出了“按既定方针办”是“毛主席临终嘱咐”的空气。
  报道引述清华大学政治理论组中年教师黄安淼的发言:“敬爱的毛主席,您临终教导我们“按既定方针办”……
  报道又引述清华大学工宣队员王玄元的话:“毛主席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我们‘党不变修、国不变色’考虑方针大计。毛主席的嘱咐永远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其实,这些在基层工作的人未必说得出这样的话,很可能是“四人帮”手下的那些秀才们借这些人之口,通过《内部参考》,制造“临终嘱咐”的舆论气氛罢了。
  也就在9月17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第5版,在“遵循毛主席的嘱咐,按既定方针办”的通栏标题下,用了醒目的4个大标题:
  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与走资派作斗争。
  按既定方针办,就要认真学习,深入批邓。
  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而当时的上海是“四人帮”的基地。
  于是,叶剑英又一次提醒华国锋,指出:
  第一,华国锋过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曾经传达过,1976年4月30日毛泽东在会见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之后,华国锋向毛泽东请示工作,说及有几个省形势不大好,毛泽东亲笔给华国锋写了“照过去方针办”6个字。如今被改成“按既定方针办”,6个字中错了3个字。
  第二,有人已经在说,“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临终嘱咐”。其实,这不是毛泽东的“临终嘱咐”。因为4月30日距毛泽东去世还有4个多月,那时毛泽东还在会见外宾,怎么能说是“临终嘱咐”?
  经叶剑英这么一提醒,华国锋开始注意这件事。本来,他以为“按既定方针办”和“照过去方针办”,意思差不多。
  由于华国锋开始注意这件事,所以他在9月18日追悼毛泽东的大会上致悼词时,就没有提到“按既定方针办”。也正因为这样,站在他一侧的王洪文显得焦躁不安。
  后来,在1980年7月9日,王洪文在接受最高法庭的审讯时作了这样的交待:
  在我的印象中,“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可能是张春桥加的。因为在这之前,他曾对我说过,他最后一次见到主席时,主席拉着他的手低声说:“按既定方针办。”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我也不清楚。
  这就是说,“照过去方针办”还是“按既定方针办”,其实不是按字面解释这两句话本身的含意有多大区别的问题,而是毛泽东究竟对谁说的,亦即涉及毛泽东要谁接班这一重大问题!
  张春桥最后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毛泽东去世前4天,即1976年9月5日。如果真的如张春桥所说的那样,毛泽东把“临终嘱咐”向他说了,那么毛泽东心目中的接班人不是华国锋,而是张春桥!
  只是张春桥最后一次见毛泽东时,除了张春桥和毛泽东外,并无他人。所以,毛泽东如何“拉着他的手低声说”,连王洪文都说“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我也不清楚”。
  张春桥不仅对王洪文如此说,对姚文元也如此说。
  正因为这样,“舆论总管”姚文元对“按既定方针办”大肆宣传。1976年9月19日,新华社的电话记录上有这样的记载:
  文元同志电话:你们处理各省市在追悼会上的重要讲话、表态,不要怕重复。重要的都要写进去。比如,“按既定方针办”,凡有这句话的都要摘入新闻;没有者,要有类似的话。
  经“舆论总管”一指挥,9月19日,新华社关于28个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举行的追悼毛泽东大会的报道中,全部都提及了“按既定方针办”。
  这么一来,中国大大小小的报纸上,印满黑体字“按既定方针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甚至多次用“按既定方针办”作头版通栏标题。“按既定方针办”是“上海一千万人民的战斗誓言”之类的话,也不断见报。
  华国锋看到报纸上天天在登“毛主席指示”——“按既定方针办”,又风闻张春桥说是毛泽东临终“拉着”张春桥的手说的,开始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严重事态。   这样,华国锋和叶剑英商议后,在9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由汪东兴出面,对“按既定方针办”提出了异议。
  可是,姚文元对于来自汪东兴的警告置若罔闻。翌日9月30日,华国锋在国庆节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本没有提“按既定方针办”,但是,姚文元却在10月1日的综合报道中给华国锋硬安上这句话。
  华国锋不能不说话了。
  10月2日,当时外交部部长乔冠华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在联合国大会第31届会议上的发言》送审稿送到华国锋那里审批时,华国锋发觉这一发言稿中多处写着“按既定方针办”,就把这些话统统删去。
  华国锋特地在送审稿的天头上写了这么一段批示:
  剑英、洪文、春桥同志:
  此件我已阅过,主要观点是准确的,只是文中引用毛主席的嘱咐,我查对了一下,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的都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建议将此事在政治局作一说明。
  叶剑英和王洪文看了之后,都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写上“同意”两字。
  张春桥虽然也在自己名字上画了个圈,写上“同意”两字,却加上了一段话:国锋同志的批注,建议不下达,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张春桥玩弄的是口头上同意,实际上反对。因为华国锋的批示如果不下达,报纸上天天还在鼓吹“按既定方针办”,华国锋的批示不就等于零?
  1998年出版的《耿飚回忆录》,透露了耿飚的亲身经历——当时华国锋怎样紧急通知已经到达联合国的外交部部长乔冠华修改发言稿:
  1976年国庆节过后,10月2日晚上,华国锋同志突然打电话要我去商量事情,在座还有外交部副部长韩念龙、刘振华。我当时的职务是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
  华国锋说:“乔冠华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稿上,提到了‘毛主席的嘱咐’、‘按既定方针办’。我昨天见到这个送审稿时,在稿子上批了几句话。我说发言稿中引用毛主席的话,经我查对,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的都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但是,乔冠华已去联合国,他带去的稿子上并未删去那句话,你们有什么办法?”
  研究的结果,由韩念龙、刘振华回外交部去打电话,通知乔冠华在发言中删去这句话。
  韩、刘两位走后,我问,从字面上看,“照过去方针办”和“按既定方针办”差别并不大,为什么要去掉这句话。
  华国锋说:“毛主席没有什么临终嘱咐,毛主席留下的字条有一张写的是‘照过去方针办’。这根本不是什么临终嘱咐,而是针对我汇报的具体问题,对我个人的指示。现在他们把六个字改了三个,把对我讲的变成了‘毛主席的临终嘱咐’。他们这样做,就可以把他们干的许多毛主席不同意的事情都说成是‘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了。他们就有了大政治资本了嘛!”
  临走时,华国锋同志对我说:“近日有事要找,你在家里等着。”
  回家后我看到一些相关的文章,我知道,事情就要真的开始了。
  两天之后,10月4日,事态严重化了。这天的《光明日报》在头版发表署名“梁效”的重要文章《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
  所谓“梁效”,也就是“两校”的谐音。“两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这两个大学的“大批判组”是受“四人帮”及其手下的干将直接指挥的写作组,是“四人帮”的喉舌,人称“帮喉舌”。
  这一回,“帮喉舌”在《光明日报》上用咄咄逼人的口气写道:
  “按既定方针办”,就是按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各项政策办,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永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道路走下去,走到底。这是保证我们的党永不变修、我们的国家永不变色的战略措施。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
  本来,篡改毛泽东指示的明明是“四人帮”,这篇“帮文”却颠倒黑白,矛头指向华国锋,声称华国锋“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
  这篇“帮文”还杀气腾腾地写道:任何修正主义头子胆敢篡改毛主席的既定方针,是绝对没有好下场的。不言而喻,这“修正主义头子”指的就是华国锋。
  这篇“帮文”见报的当天清早7时,正在熟睡的华国锋被秘书喊醒,告知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鑫骑自行车赶来,有急事报告。
  李鑫紧急求见华国锋,就是把刚刚出版的《光明日报》送给华国锋。华国锋一看“梁效”的这篇《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便明白形势相当紧张。
  李鑫还报告一个重要信息:昨天,江青几个人在钓鱼台吃饭,把他也请去。江青问起毛远新,从东北调来的部队已经到达哪里……
  华国锋立即给叶剑英打电话,说是有要事商量。
  其实,叶剑英虽然住在玉泉山,也已经接到部下的电话,报告今天《光明日报》的异常动向。
  于是,在这天夜幕降临之后,叶剑英驱车前往北京城里东交民巷新八号院子。那里原本是西哈努克的住处,如今华国锋住在那里。
  叶剑英在这关键时刻赶来会晤华国锋。
  本来,华国锋是想过了10月9日毛泽东去世一个月忌日之后,再对“四人帮”动手。可是,《光明日报》上的“帮文”表明,一场恶斗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于是,在10月6日晚上,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对“四人帮”采取了断然措施……
  (摘自江西人民出版社《邓小平改变中国——1978:中国命运大转折》 )
其他文献
“豆瓣”网友发起了一场“晒好书求再版”的活动,这些爱书者呼唤“太多好书已成绝版!大家来分享那些一直没有再版的书”,言辞之恳切表达了不少网友“求绝版书若渴”的心声。活动开始没几天,已有近千名网友参与,晒出的书单涵盖建筑类、地质学、数学、外语类、程序设计、童话书等各个门类专业。  不过,“求再版”声音最大的还是文学类书籍。比如,网友晒出的《博尔赫斯全集》、余阿勋译的三岛由纪夫的《春雪》、兰波散文诗全集
期刊
西藏的传统节日有20多个,其中雪顿节是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雪顿节的意思是“吃酸奶子的节日”。据说,由于夏季天气变暖,草木滋生,百虫惊蛰,万物复苏,其间僧人外出活动难免踩杀生命,有违“不杀生”之戒律,于是,格鲁派的戒律中规定,藏历四月至六月其间,喇嘛们只能在寺院待着,关门静静地修炼,称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开禁。待到解制开禁之日,僧人纷纷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为了犒劳僧人,备酿
期刊
山东省诸城市号称“龙城”,因为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集群埋藏地。  诸城库沟白垩纪恐龙地质公园和臧家庄霸王龙遗址及附近的另外几个恐龙化石遗址,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恐龙化石埋藏地、世界暴露面积最大的恐龙化石群、世界规模最大的恐龙足迹群、世界最大的鸭嘴龙化石骨架群、世界最丰富的恐龙属种产地。如此之多的恐龙世界之最,尽在诸城,因此诸城称为“龙城”并不为过。  恐龙化石在一个小山沟里,我们顺着沟底水泥铺
期刊
这是我的朋友讲给我的故事。  那是即将进入仲秋的时候,他们一队人刚刚涌进阿拉斯加。一个接近黄昏的下午,他们赶上了一只在前面小径上行走的大灰熊。看到它,那一队人都停下来了。  熊自己不慌不忙,它身体圆滚滚的,长着厚密的毛。它觉察到背后有人,便转过来,挺直身体,注视着60码外聚在一起的那群人。看到他们并没有构成威胁,它又四脚着地,悠哉游哉地走开了。  夜幕低垂时,他们尽其所能在小路狭窄的岩床上露营,用
期刊
“正厅级8000元、副厅级7000元、正处级5000元……”北京律师王鹏在微博上晒出一份关于在市级单位开展“助力五水共治”捐款活动的“通知”,落款为“中共台州市委办公室、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据悉,类似劝捐“红头文件”不仅台州有,浙江其他地方也有。  这年头,“红头文件”真是无所不能,“劝”人买烟买酒的,“劝”人多多捐款的,甚至“劝”人统一更换手机彩铃等,可谓乱象百出。  《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
期刊
走在埃及的开罗,你能看到,这里几乎每一条道路,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汽车,一条10余米宽的马路上同时有四五辆车并行的情况司空见惯。行车道是没有划线的,或者说划线是不起作用的,汽车经常斜刺里穿过来穿过去,2条车道的路上居然会跑着4辆车,在掉头转弯的地方常常挤成一堆。就是马路上空荡荡的没什么车,司机也莫名其妙地开在对面的道上,就像泥鳅那样滑溜乱钻。  开罗的轿车车况良莠不齐,既有保养良
期刊
罗马城举行角斗士比赛的地方是罗马大竞技场,原名“弗拉维奥露天剧场”。因为它是由弗拉维奥家族的几位皇帝建造的。通常,人们称之为科洛塞。它是建造在一片凹地上的宏伟建筑。  尼禄时代,这一凹地是尼禄金殿花园里的一个人工湖。竞技场的工程由维斯帕芗皇帝于公元72年至公元75年开工兴建,历时8年,由其子提图斯于公元80年完工。传统说法是,建造这座建筑物使用了4万奴隶,他们是提图斯在摧毁耶路撒冷后于公元70年带
期刊
离2014年高考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但不少教室的高考标语却已“杀气腾腾”。“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这是悬挂在四川某高中班级黑板上的高考标语,非常另类。  对经历过高考的学生来说,高考标语并不陌生,它也成为吹响高考这场“战斗”的号角。但近年来标语口号越来越夸张。从之前“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拼命提高一分,就能干掉千人”,诸如此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悲壮,到如今在说法
期刊
每天早上7点多钟,我都被鸟鸣声叫醒,很准时。不知名的鸟,叫起来宛转悠扬,锲而不舍,不由你不醒。当然,我也乐意在这个时候起来。  我住吊脚楼的三楼,沿窄小的楼梯下到二楼,这里有“美人靠”,就是吊脚楼的阳台。我只穿一条大短裤,裸着上身,叉腰往那一站,夜里的沉闷,就被山谷的晨风一扫而去。精神一下子振奋起来。  我在贵州,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是世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白水河从谷底穿过,10余个自然村
期刊
非洲早上的天气很凉爽,我下了车扛着一袋子土豆粉当礼物,在向导的带领下,走向这个位于纳米比亚西北部的辛巴族村落。辛巴族,存在的年代相当久远,一度是非洲南部大陆最为富庶和强大的游牧民族之一。但如今,他们依旧停留在原始状态,聚集在一个个孤立的小村落里,维持着千年之前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辛巴族部落总人数不足2万,处于母系氏族向父系过渡的阶段。  现在辛巴族生活在纳米比亚的北部地区,是个上万人群体的半游牧民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