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昆,写温柔的科幻小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zxcv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宇昆,美国华裔科幻作家,1976年出生于兰州,11岁移居美国。曾凭借短篇小说《手中纸,心中爱》获得世界幻想文学大奖“星云奖”和“雨果奖”,也是《三体》第一、三部的译者。在国内出版的作品有《思维的形状》《杀敌算法》等。
  因为小学五年级就去了美国,刘宇昆现在的中文说得并不利索,虽是母语,反而像门新学的外语。但他极少中英文混杂。“我的中文写作现在仍是小学五年级的水平,但在理解和鉴赏中文方面,还是不错的。”
  在美国,刘宇昆是软件工程师、律师,业余写英文科幻小说。他的作品获得过“星云奖”和“雨果奖”,在科幻文学界,这两个奖项的地位不亚于科学界的诺贝尔和电影界的奥斯卡。但刘宇昆为国人所熟知,却是因为他的翻译——把国内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引介到国外。这是中国第一部被译成英文的长篇科幻小说,也让西方第一次对中国科幻界刮目相看。
  “喜欢西方的开放,也喜欢东方的亲情”
  刘慈欣曾评价刘宇昆的作品是“科学幻想和中华文化的完美融合”,毕竟,他的身上交融着中西两种文化和思维,“在中国、美国分别生活的经历,让我比较擅长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我喜欢西方文化的开放、理性、自由,也喜欢中国文化的亲情、温暖、历史继承。”
  孩提时的刘宇昆,在兰州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则在美国读书学习。自小,刘宇昆就显示出了对故事的喜爱和天赋,经常是“自己编故事,然后配上插图,给爷爷奶奶看”。他至今记得自己构想的火箭飞机,可以依靠巨大弹簧的力量,沿着抛物线轨迹从兰州弹跳着飞向北京。“那时也没有要当科学家的梦想,就只能说自己从小还算是有想象力吧”,刘宇昆谦虚地说道。
  被父母接到美国后,小小年纪的刘宇昆体味到了生活的苦闷,“语言不通,很想家,想回爷爷奶奶那儿去”。为了排遣异国他乡的孤独感,他开始与书籍为伴。回想起来,他认为这对自己的写作很有帮助,“要想成为一个好作者需要海量阅读,直到能够无意识地复现优秀的写作模式,类似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1997年,刘宇昆考入哈佛大学,基于对写作的热爱,他选择了英美文学专业。同时,他还选修了自己擅长的计算机类课程,因为“可以构建虚拟机,运行出一个真实的世界,最终解决实际的难题”。
  在学校里,刘宇昆模仿马尔克斯的风格写了一个故事,发表在校内刊物《哈佛主张》上,那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发表作品。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刘宇昆依靠计算机特长成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写作则是在业余时间进行。“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成为职业作家,在美国,大部分作家还是先得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在业余时间写东西,否则很难养家。”
  软件工程师的压力很大,终日埋头写程序,难有自己的时间。工作了一段日子后,刘宇昆觉得这样下去没意思,于是又上了哈佛法学院,并成了一名专攻高科技专利案件的诉讼顾问,“就是在涉及高科技知识的案件里,我被雇来为律师和法官解释那些计算机、程序方面的专业知识,所以我做的工作既和法律有关,也与编程序有关”。这份工作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继续他所热爱的小说创作。
  文学、计算机、法律等生命中经历过的元素,为刘宇昆此后的作品添了几许更为丰富的色彩。
  “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对我更有影响力”
  2009年4月,国内杂志《科幻世界》刊登了刘宇昆的两篇文章:《爱的算法》《单比特错误》,这是他的作品首次在国内发表。其中,《爱的算法》讲述一位失去孩子、有严重抑郁症的年轻母亲,情感无所寄托,把玩具娃娃当作自己的孩子。刘宇昆说,正是对计算机算法的思考,让他写出了这部小说。“我编过很多程序,有时总是忍不住想,人类的情感与爱,是否也不过是大脑黑盒里的算法而已?”
  科幻作家陈楸帆评价刘宇昆:“总能用细腻文字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为作品赋予宗教般悲悯的光芒。”他虽然一直接受西方教育,本人又擅长计算机,但并不喜欢把笔墨花费在冷硬的技术上。在他的作品里,对情感和人性的探讨一定凌驾在科幻内核之上。“因为科幻小说最后还是小说,小说讲来讲去总是要讲人的故事,所以人性还是很重要的。说白了,所谓科幻小说,不过是用科幻这种方法来探讨人性,科幻不过是一种比喻。”
  刘宇昆的代表作《手中纸,心中爱》最能体现他“人性大于科幻”的创作理念。故事讲了一个美国二代移民与母亲的文化冲突:母亲是一位从香港嫁到美国的传统女性,有一门很奇幻的手艺——折纸,凡是叠出的小动物都能活蹦乱跳,她也借此和儿子沟通感情。可儿子渐渐叛逆起来,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更使得母子之间渐行渐远。后来,母亲孤独地去世,给儿子留下一封信,令儿子陷入悔恨与羞愧中,并真正理解了中国人深沉的爱。小说发表后,刘宇昆收到了许多美国年轻华裔读者的反馈,说“在这个故事中找到了自己”。
  正是这种隐藏在科幻世界背后的情感元素,打动了科幻迷们。2012年,《手中纸,心中爱》捧回“星云奖”和“雨果奖”,让刘宇昆成为第一位出生在中国的世界科幻小说双料奖得主。
  与许多科幻作家动辄憧憬外星文明不同,刘宇昆更愿意接地气,“喜欢探讨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刘宇昆以气候变化举例:“现在很多美国人都在想这个问题,因为在加州附近,干旱已经持续了10多年,对农业是一个很大的打击,长期下去,对美国经济和生活的影响肯定是很大的。这就是美国的忧虑,就像中国人焦虑雾霾一样。”
  他也会关注当下火热的人工智能:“最可怕的就是人工智能。如果说它比人类更聪明,那人类就没什么用处了,地球会变成机器人的世界。当然,人工智能最终并不一定比人类聪明,但只要聪明到一个程度,就可以替代人做很多工作,我们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最明显的是就业……”
  女儿出生后,刘宇昆更不愿意去琢磨那种几百年后的事情,“我比较实惠一点,孩子小,我天天想来想去的就是她们怎么长大,怎么保护她们,所以日常生活中的东西对我来说更加有影响力”。每天早上,他都会为孩子做早饭,上班时间专注于本职工作,下班后陪孩子们玩捉迷藏、抓鬼,写作时间则放在从郊区家中到单位的通勤火车上。在摇摇晃晃的旅途中,刘宇昆完成了自己写作生涯里大部分的短篇小说。
  好的科幻小说必须“软硬兼施”
  在自己的创作之外,刘宇昆用“翻译”来沟通中西科幻。目前,他正在进行着《三体》第三部的翻译工作。“刘慈欣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科幻小说家,他的《三体》是一本大尺度的幻想小说。比如,他构造了一个高度发展的外星文明,发明了一台超级计算机,还做了很多对基础物理学的有趣猜测。他提出了宏大的问题,并且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他认真描写了科幻中的‘科’,还描写了不少技术细节,很多对科学、工程感兴趣的中国粉丝非常喜欢这个。而对外国读者来说,《三体》是中国本土原汁原味的小说,西方科幻里没有这种味道。”
  之前,刘宇昆已经将陈楸帆、夏笳等国内作家的科幻小说翻译成英文,并发表在欧美主流科幻媒体上。日本作家立原透耶曾说:“在世界范围,我们不如中国科幻有影响力,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刘宇昆。”
  把西方作品介绍给中国,这个工作从清末持续至今。把中国当代作品介绍给西方,却始终不多见,更不要说是与大众较远的科幻作品了。刘宇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选择翻译作品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自己喜欢的,因为翻译这种事情太累,自己都看不下去怎么翻译。此外,如果国内科幻小说里表达的情感或视角,在英美作品中看不到,对这些作品的翻译会更加有意义。”
  在刘宇昆看来,最好的科幻小说要有一种力量,“能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现有的世界”,所以,这种小说必须是“软硬兼施”的,既有科学的严谨,也有内在流露的情感。
  当前,国内科幻作品市场虽有《三体》等备受好评的作品,但依然难掩科幻文学小众、创作者稀少的窘境。刘宇昆对《环球人物》记者说:“美国科幻文学市场既有多样的平台,也有不同的文体和素材,可以写得很硬或很软,也可以探讨社会的各种问题,中国则比较单一一些。毕竟,科幻在中国的历史不是很长,从上世纪90年代以后才开始发展起来,但从现在来看,我对国内科幻文学的创作是很乐观的。”
  对刘宇昆而言,无论西方还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意义在于:“让你能够把人类作为整体来想象,怎么样处理现实问题,怎么样处理人类终极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萧飒的成名是伴随着台湾女性文学崛起而开始的,这一时期是女性话语大放光芒的阶段。然而萧飒的小说却擅以男性第一人称来叙述,为男性“代言”;且在女性私语化的倡导背景下,却倾向于对广阔社会的书写,似乎与倡导的潮流拉开距离。本文意在探讨萧飒区别于其他作家和当时潮流的特点所在,揭示出萧飒之所以为萧飒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萧飒;特点;价值  作者简介:刘钊君,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5级现当代研
32.丁甲屯  张中宇、乔永江、田成龙三个人到了丁甲屯。  看到那里的棉田一片丰收景象。张中宇亲自下田察看每平方米的棉桃数量,和种棉的老把式们一起估算产量。总的看,虽然比内地重点产棉地区产量低一些,但是如果能针对土壤和自然状况培养出适合新疆自然环境的良种,改进棉田的管理科学种田,提高产量的空间是很大的。  张中宇决定:向兵团党委请战,在天山农牧师开展大面积的种棉实验。  王震司令员和陶峙岳副司令员
摘 要:《傲慢与偏见》是享誉世界的爱情小说,作者通过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手段,完美地塑造了两个主人公形象。本文通过离析与统一的方法,辩证地分析了《傲慢与偏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段,属于双向塑造的范畴,希望能使读者更加通透地读懂这部小说。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对立;双向;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1  一、
基金项目: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年基金项目(QNXM-201508)。  摘 要:丽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旅游城市,传统的纳西族的生活与文化都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显而易见的就是纳西族人的语言使用。本文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考察了丽江大研镇纳西族居民的语言使用情况,以期对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从语言方面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资料。  关键词:纳西族;不同场合;语言使用  作者简介:杨春艳(1987-),女,白
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下和语境中,“转型”尤其是“战略转型”在许多领域都成了热词。就教育领域而言,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到继续教育,都很有些人在谈论战略转型。《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也被解读为我国教育进入战略转型关键时期的标志。似乎已经形成共识的是,继续教育,包括主要面向各类社会成员开展继续教育的远程教育,要想在实现《纲要》提出的教育发展目标中发挥应有作用,并且在未来教育发展进程中得
据说,所谓“话语”早已成为中国学者使用最多的术语之一,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各领域。数年前,便有研究者注意到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学者话语言说问题,说倘若运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透视教育改革,将会发现教育改革充满着话语冲突,当下主要表现为“政治”与“学术”的话语博弈,“逐利”与“育人”的话语失衡,以及理论言说与实践表达的话语异质。远程教育显然同样充满这些话语冲突,而且由于远程教育的特点及目前所处发展阶段,各方
摘 要:凡是看过《金瓶梅》的人们,对潘金莲的印象都很深。在大多数人看来,她是一个自私且有手段的人物,是红颜祸水,是为了追求床笫之欢而勾引、谋杀的荡妇。这些全都因为她建构在黑暗社会现实上的关于爱和自由的美好追求,与黑暗的社会现实的不相容,所以她的每一次努力尝试都在把她推向崩溃与毁灭的深渊。  关键词:《金瓶梅》;潘金莲;社会现实;畸变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 要:《天雨花》和《再生缘》是文人弹词创作的顶峰之作,左仪贞和孟丽君成为弹词史上的杰出女性人物形象。孟丽君更多被人所称道的是其自由自主意识,左仪贞则相对保守着旧时代对女子的规范。然而,文学形象的生命是鲜活的,二人的身上都有着对传统的遵循和超越。  关键词:女性形象;传统意识;超前意识  作者简介:杜群智(1991-),女,汉族,山西文水人,广西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唐宋方向。  [中
摘 要:译介学的研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翻译研究,而是一种文学研究或者文化研究。本文从译介学创造性叛逆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莎士比亚诗歌的汉译本中的汉译处理,审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译本对译入语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译介学;创造性叛逆;莎士比亚诗歌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1  一、译介学与文学翻译 
摘 要:托马斯·哈代的《还乡》是众所周知的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之一,该书中的女主人公游苔莎则是性格和环境双重作用下的牺牲品。本文拟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分析游苔莎最终酿成悲剧的原因,身处维多利亚时期的游苔莎由于其言行不符合当时所处社会的伦理道德面临着伦理困境进行了错误的伦理选择,其对我们现如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道德启示。  关键词:哈代;《还乡》;性格;伦理  作者简介:李杨(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