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言的探寻之路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n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亨利·米修为法国当代作家,却与欧洲文化格格不入,自1931年来到亚洲,游历中国之后,晚年创作了《中国象形文字》。本篇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米修这部代表作,深入透视作者创作背后的思想和他对中国象形文字的看法。
  关键词:亨利·米修;中国象形文字;道家思想;和谐;抽象;自由
  20世纪,中国象形文字使众多作家,诗人,语言学家和哲学家为之着迷。其中不乏一些倾心东方文化的法国著名作家和诗人,维克多·谢阁兰于1912年发表了诗集《古今碑录》;保罗·克洛岱尔与人合作,于1942年创作了形式独特的双语文本《百扇贴》;罗兰·巴特,在1970年解构主义时期,用符号学的视点完成著作《符号帝国》;亨利·米修,在1975年,晚年时期写下《中国象形文字》,从一个诗人和画家的角度诠释了中国象形文字带给他的神秘感。
  亨利·米修出生于19世纪末,是当代法国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出版过多部诗集。他生于欧洲,却与西方文化传统格格不入,所以很久以来,都渴望逃离欧洲。青年时期丰富的阅读使米修对东方和中国充满热情,所以在20世纪30年代,他开始了中国之旅,北京、广州、香港、澳门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此次实地考察也让诗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和更深入的观察。
  需要注意的一个有趣现象,童年时期的米修独处时喜欢观察蚂蚁,看它们在草间穿行,在花园打架,想象它们在地面下的巨大工程,并且认为蚂蚁的这些活动就如同字典页面蔓延的、密密麻麻的单词。在那个年龄,对于小米修来说,字典上的单词不属于任何句式,是独立的个体,人们可以随自己的意愿使用它们。也许就是缘于这些早期对文字的观察和感受,让米修开始探索中国书法所使用得诗意的、独创的中国汉字。他的作品《中国象形文字》主要从两方面阐释了他对中国文字及其承载的中国文化的理解。
  一、物我浑然一体,即道家追求的“天人合一”
  米修在书中诠释了自己理解的书法之道:“一阴,一阳,之谓道。一时阴,一时阳。此即路,此即道。”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借用了老子《道德经》的观点: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意为世间万物都依照道的法则,秉阴阳二气而生长,相互和合,就能够以一种本真的自然状态相处,达到和谐。米修认同老子的道家哲学,并认为中国书法深蕴道家思想。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米修在书页左侧展示王之涣《登鹳鹊楼》的书法作品,下方用小字体评论。他强调自然风景是中国书法的灵感来源。在创作过程中,书法家应当像风景画家一般,怀着深厚的感情,长时间得去仔细观察,对大自然加以认真的体味,直至精力集中而又不过分紧张,书写的句子才可蕴含浓浓的诗意。
  随后,在接下来的文本中,米修又提出,书法家不应该临摹自然,机械式抄袭自然,而要用文字解释自然,表达自然,抓住自然的某些特點,一气呵成构成一个极美的整体。他认为中国书法就是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和谐作为审美准则和最高目标。
  (二)艺术实践与精神的和谐
  米修在书中指出,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的风格和境界均受制于书者的品性。首先,书法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的心理状态。书法家在创作时,偶尔会形成过人的艺术直觉,出现灵感迸发的境界,这种状态会促使他完美得完成一幅杰作。米修这个观点,可以看作是在强调灵感对于书法艺术的重要性。中国古代曾有大量诗人在美酒微醺的热力下,万般感兴,奔涌心头,创造力的阀门瞬间打开。因此,多少千古名篇都在这样的时刻诞生。
  此外,米修在本书的最后指出,书法艺术是一种修行,对人的思想品行起积极的导向作用。那些爱书法如痴如狂的“疯子”,为了创作,不吃不喝,不眠不休,生活已然失去平衡,但是当他们提起毛笔,创作之时,一切消极负面情绪不复存在,最终创作者达到心理平衡。这一观点也常被现代心理学家使用:人从事书法活动,可以增进心理健康,精神达到和谐状态。
  因此,在米修看来,中国书法之美源于自然之美,书法之道美于和。书法作品体现出得美感是书者心灵净化、妙合自然的外化。
  二、汉字线条自由的运动,传递生命的自由律动
  事实上,在这本书中,左侧书法字体的演变象征着中国象形文字的演化。在米修看来,象形文字最初通过具体的线条和笔画,指代实际的物体。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象形文字逐渐失去了表意的功能,变成了无章法的、粗略的、抽象的文字。正因为此,我们可以在粗略中寻求书写的自由,在抽象中寻求交流的自由。
  (一)书法的自发性和灵活性体现书写的自由
  传统书法中没有明确的线的概念,古人使用“屋漏痕”、“锥划沙”、“印印泥”、“折钗股”、“虫蚀木”线条效果的形象来表示行笔之妙,因为对于握笔、运笔、提笔、收笔,个人在处理时都有很大的机动性和灵活性。此外,书法还讲究变化,所以一根小小的细线,有节奏、力度、技巧、质感等变化,变化中还有变化。每个人处理方式不同,甚至同个人在不同字的线条上,处理也不尽相同。
  所以,正如米修在书中所言,书法是时间的艺术,是自发的,随心所欲形成的。他还强调,书者在创作前,必须深谙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的精髓,在行书时,必须清空手臂,做好一切准备,使毛笔灵活地上下左右运转,在纸上自由发挥运笔的幅度和力度。纸上迸发的线条,多样的笔画,紧凑的字体,毛笔持续运动的画面都让米修联想到文字在书页上起舞的场景。
  (二)现代汉字的抽象体现交流的自由
  一方面,演化至现代的汉字,在米修看来,是抽象的线条。正是由于它没有明确的指代性,才突显了它的美。现代汉字简单的笔画,让书者可以发挥更多的想象,拥有更多的创作空间。每一个书写者在看到汉字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语义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展现自己的诗意。米修用“心”这个汉字举例:把这个字脱离它的句子、它的上下文和它的文章,它就变成一个完全抽象的、单独的个体,它的笔画和含义完全由书者决定。它的意象可能是“慷慨的心,勇敢的心,欺骗的心,平和的心,热情洋溢的心,无忧无虑的心,充满烦恼的心,易动摇的心,害怕的心,屈从的心,从头开始的心,充满好奇的心,等待的心,寻求刺激的心,冷漠的心,平静的心,或者是写在宣纸上这个灵动的,完美的心,可以长久地保留并受人仰慕。”
  另一方面,米修基于在中国的实地考察,对中国的分析还是比较客观的。他认为中国人过分热衷模仿是一大障碍,应该尽快从中摆脱。而汉字则是有力的工具。借助汉字的抽象性,中国人可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摒除模仿的恶习,复兴和发扬民族的文化。“因为一个不讲个性、不做创新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三、总结
  作为诗人和画家,亨利·米修对亚洲文化深感兴趣,在多部作品中花大量篇幅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哲学、文学和艺术的见解,亚洲之旅更加深了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因此,他在新版游记作品《一个野蛮人在亚洲》的序言中写到:“当我看见印度,看见中国,第一次,这个地球上的民族,让我觉得是值得存在的。”
  其晚年的作品《中国象形文字》记录了米修对中国文字的探寻之路。他以诗学的眼光看中国,以艺术的眼光看中国象形文字,认为中国书法蕴含道家思想:通过书者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书法与书者精神的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此外,米修通过分析书法的灵活性和现代汉字的抽象性来展现书者书写和交流的自由,企图唤醒中国,使其摆脱模仿的困境,复兴民族文化,成为富强和谐的国家。
  参考文献:
  [1]曹文刚.亨利·米修与中国[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
  [2]杜青钢.米修与中国文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刘阳.“让我迷失在远方”——亨利·米修笔下的中国形象[J].外语研究,2002(01)
  [4]Henri Michaux, Un barbare en Asie, Gallimard, collection L’Imaginaire,1967, pour la nouvelle édition revue et corrigée.
  [5]Henri Michaux, Idéogrammes en Chine, Fata Morgana,2008.
  作者简介:王颖(1989—),女,汉族,山西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法国现代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单一,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专业人士的时代,专业人士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究竟什么才是专业人士?什么才是专业特质?本文拟梳理相关的学术探讨,以其对日后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专业;专业化;专业特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专业人士的时代”,在一般大众看来,专业是稀少和特殊的,专业人士在社会中也是少数人群,专业人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也并不容易获得,那么究竟什么是专业?专业人士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期刊
摘 要:现位于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的山西大学堂旧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工科大楼门厅东墙上刻有《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教职员题名碑》。通过对《题名碑》的科学合理解读,开发有学校特色和优势的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历史的了解,丰富学校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教职员题名碑》;西学专斋  现位于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的山西大学堂
期刊
摘 要:耗羡归公是清代中期的重要财税改革,对其的考察反思也能给予诸多启迪。其原意在针对时弊,整肃官场纪律、减少官吏随意索取、保障省级与中央机构的财源。但这一良好制度设计最终经历了合理化与集权化的双重失败。根本原因是其所依赖的财赋相对于税基的显著偏移、过度垂直集权的管理困难,以及清代国家能力的根本低下,即整体政治与财税组织的结构性问题。  关键词:耗羡归公;财政“合理化”;清代经济  一、耗羡归公的
期刊
摘 要:政论文作为国家发声的重要手段,其翻译的精准度对传递大国之声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以十九大报告译文为例,首先概述目的论,简述政论文语言特点。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十九大报告英译,简析目的论指导下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强调目的论对政论文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十九大报告英译;政论文翻译  政论文内含国家方针和制度,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由于政论文语言风格的独特,加上英汉语言的差异,忠实准
期刊
摘 要:河北保定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在近代革命历史中更是留下众多的红色遗迹。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在跨文化视域下展开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宣传以及发展也愈加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在跨文化视野下对保定地区的红色文化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初步探究保定红色文化的对外宣传策略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跨文化;保定红色文化;对外宣传发展  一、红色文化研究现状  红色文化
期刊
摘 要:中西方相互间的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彼此的文化交流、文学作品翻译的难度。文章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对中西方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中西方跨文化背景下文学翻译工作的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跨文化;影响;文学翻译  由于文化氛围的差异,使得人们产生了不尽相同的价值观念;由于生活态度的差异,使得人们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文学作品喜好
期刊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表扬教育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在现实操作中,表扬教育往往被滥用乃至神化,其结果与理想南辕北辙。因此,本文从表扬的内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合理使用的技巧等方面展开探析,力求帮助教育者厘清思想,把握操作技巧,从而科学、高效地运用表扬教育方式,达到最完美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表扬;爱;表扬技巧  希望获得表扬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表
期刊
摘 要:疑问句是维吾尔语,汉语中的常用句式,通过分析汉维疑问句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其进行梳理,归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汉语;维吾尔语;疑问句  疑问句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划分出来的类,是用疑问语气提出问题,表示询问的句子。在任何一种语言中,疑问句都是一种很重要,使用频率很高的句式,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疑问句也早己引起了学界的重视。对汉维语疑问句的研究中,主要是以单语研究为主
期刊
摘 要:台湾客家人努力打造客家文化产业化发展,而大陆客家文化作为客家源头,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大陆客家却不如台湾客家更懂“文化经营”。因此,通过探究台湾客家的文化产业现状与发展,并对比分析两岸客家文化产业,从而促进两岸客家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  关键词:客家文化;产业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球化热潮和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文化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台湾客家人在历史背景下不断寻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