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底需要多少表扬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o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表扬教育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教育方法,但在现实操作中,表扬教育往往被滥用乃至神化,其结果与理想南辕北辙。因此,本文从表扬的内涵、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合理使用的技巧等方面展开探析,力求帮助教育者厘清思想,把握操作技巧,从而科学、高效地运用表扬教育方式,达到最完美的教育效果。
  关键词:表扬;爱;表扬技巧
  希望获得表扬是人之常情,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表扬,因此,表扬是教育中的常见手段,是一种激励人积极向上的常用方式,正如钱梦龙所说,“表扬是一种向上的艺术”。恰当的表扬可以让学生产生愉悦感、兴奋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动力,从而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然而,“泛滥以至廉价的表扬却可能使学生变得浮躁、虚荣、自大、心理承受能力变差,禁受不住任何挫折”。[1]那么,教育到底需要多少表扬呢?
  “表扬”是教师在公开场合,以语言或文字的形式对学生的某种行为表现予以赞扬和评价,以树立典范,激励更多的学生共同进步。[2]”
  我国传统教育都主张谦虚、内敛,做人要谨言慎行,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育注重反省纠错,力求补齐短板;注重棍棒底下出孝子,重视压力教育,其结果,不论家长、老师,大多以批评、呵斥甚至讽刺的方式来教育孩子,以此来激发孩子动力,督促孩子成长。因此,在过去,孩子们大多是在批评教育中成长,表扬往往是少数优秀孩子少数时候才能享受的殊荣。
  然而,进入新世纪后,特别是新的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素质教育”、“主动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主动展示,“赏识教育”、“无批评教育”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你很棒”、“你的表现非常好”之類的话语整日回荡在孩子的耳边,他们认为,没有表扬就没有教育。于是,家长、老师视表扬与奖励为一种灵丹妙药,过分地夸大其作用(特别是对那些所谓特捣蛋的“学困生”),这些人理所当然地把批评惩罚看成洪水猛兽,视“严师出高徒”为千古谬论。学生犯了错误,教育者从不肯轻易地批评,更别说惩罚,而学生稍有好的表现便大加赞赏,甚至是抱着“无”过便是“功”的态度来教育学生,例如“无批评教育”等。正如有教育专家研究发现,“从观察和统计结果反映,不同学科使用的‘OK’式评价语不一样。所有课课堂对学生多以简单的肯定、表扬为主,所作的激励性‘OK’式评价语不多,好声一片,夸大其词的表扬比比皆是”[3]。
  表扬教育(赏识教育)真有如此神功,能独挡一面,承担起现代教育的大任来吗?作为一个身体力行、躬耕于三尺教坛的教育者,我实在不敢苟同。要知道,“教育是一种唤醒,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约束和规范。”[4]对于教育来说,批评与表扬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是辩证的存在的,当失去一方时,另一方也必然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在教学中过度的表扬犹如溺爱,只能祸害学生,因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就应该合理地利用批评教育,从而达到教育人、帮助人,进而造就人的目的。
  也许,对于批评教育,许多人会痛心疾首地提出反驳批评教育给学生带来了伤害,造成巨大的压力,甚至造成了许多像自杀这样的严重后果。的确,我们应当承认批评教育中存在不当或过度行为,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造成这些惨案的原因是错综复杂,其罪责是很大程度上不能归结到批评教育的身上,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们的学生是不是缺少应有的承受力呢?“忠言逆耳利于行”,在许多时候,正是这种让人“难堪”的批评才能让受教育者增强心理素质,敢于面对挫折、接受挑战,才能造就一个健康的人。如果因为一次小小的批评打击就变得颓废、失落,甚至为害他人与社会,他又怎么能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呢?可以想象,对于那些习惯了表扬的受教者,当他们真正入世时,没有了表扬,没有了“权威”的追捧,他们还能像曾以那样去身体力行,正常地生活吗?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当你真的遇上那些特捣蛋的“学困生”时,(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又无法将他们清理出校门的时候,你批评他们就跟你顶,你作一般的“记过”类的处理他们根本不理睬,你不去表扬他们、哄他们,又能怎样呢?这种现象恐怕在现在许多的初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但正是这样,就更需要我们教育者、特别是教育管理者下大力气、用“敢碰硬石头”的精神去抓,合理地利用批评和表扬这两把利刃,作好我们的教育工作,而不是靠一味的表扬甚至是“哄”来维持班级的平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5]。表扬与批评是教育的两种必然方式,合理、恰当的表扬或批评才是教育的真正状态,而提倡“无批评”式的表扬教育实际是走向了极端,显然是行不通的。正如有明智之士所说,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苍白的教育、苍白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4],而慷慨地呈现廉价、失范的褒扬,则无异于教人颠倒真伪,美丑和善恶,只会演绎出更多更经典的“糊涂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教育需要爱——表扬,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但凡事都有一个“度”,过犹不及,因此,“准确适度的表扬,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强化他们的行为动机,使他们朝着教师鼓励和期待的方向发展;泛滥以至廉价的表扬却可能使学生变得浮躁、虚荣、自大、心理承受能力变差,禁受不住任何挫折”[1]。那么,我们如何把握好表扬教育的尺度呢?
  首先,教育者要认清表扬的本质,厘清思想的误区。表扬学生是为了树立典型,激励共进,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表扬可能给学生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教育者要理清思想:其一,表扬与批评是对立统一。任何事物都是过犹不及,偏废任何一种都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其结果也会南辕北辙。其二,表扬的手段与目的是统一的。与批评一样,表扬也是一种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表扬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为表扬而表扬,不能滥用表扬,否则,“目的和手段的二元论的实质是把原来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人的完整活动割裂为目的(计划、结果)与手段。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为达到目标、可以‘不择手段’,一种特定的手段也可以被泛化并被滥用于不同的目标。”[6]   其次,教育者要掌握表扬的技巧,表扬要准确有度。任何事情,方法得当,就会事半功倍,方法不当,结果事倍功半。正如有教育者所言,“表扬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掌握技巧,运用得当,才能成为有力的教育手段,才可以有效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欲,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才能让教育充满爱的气息,让教育之花幸福绽放。”[7]表扬应该有统一的标准,表扬的对象、时机、内容、方式、频次等要恰当,表扬不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专利,所有学生都可以得到表扬;表扬需在学生心理上最需要的时候进行,以提高表扬的效果;表扬的内容必须具体可信,不夸大,不忽视,不要流于形式,不要让人听起来好似都表扬或都没表扬;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时机,应该有不同的方式手段和频次,比如對幼儿园的小朋友,老师可以说“你真棒”,或用大红花的方式来表扬,对初中生,我们就不能以此类推了;对小学生,我们可以针对大大小小的事情不断表扬,但对于高中生,这种频次就应该降低。
  最后,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懂得协同教育(表扬)。教育是一种艺术,表扬是一种学问,因此,教育者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素养,比如,教育者要正确理解新的教育思想、新的课改精神,正确理解“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想与“以纲为本”、“以成绩为最终目的”的现实,从而实现新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有机统一;教育者需要懂得“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更多运用教育心理学去施行表扬教育。同样,教育不是一个人的事情,父母、教师等都应该协同合作,共同开展对孩子的教育,这样,教育才会真正产生良好的效果。
  “百处大计,教育为本”。作为当代的教育者来说,我们一定要慎重对待表扬,“捧杀”与“棒杀”同样不可饶恕,我们应该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因人、因事、因时、因地选择教育方式,达到最完美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波.浅谈教育中的表扬与批评[J].学园,2012,(11):52-53
  [2]姬瑞雪.“鼓励”与“表扬”教育话语对中学生心理成长的差异化影响[J].知识与经济,2016,(16):131-132.
  [3]王永丽.课堂中的“蝴蝶”——小学教师课堂“OK”式评价语的叙事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董玉叶.“零批评”的尴尬[J].班主任之友,2003,(05).
  [5]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81.
  [7]张淑世.“学会表扬”让教育充满爱的气息[J].小学教育研究,2016,(03):67-68.
  作者简介:林霏,广州市增城区朱村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FitzHugh-Nagumo系统在分子生物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受到很多学者关注。本学位论文主要考虑了二维空间离散化的FitzHugh-Nagumo格点系统,在确定性的环境下得到了其解的存在与唯一性。本文的具体安排如下:第一部分,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義以及国内外关于动力系统的研究现状等。第二部分,证明二维空间离散化的FitzHugh-Nagumo格点系统的解的存在与唯一性。第三
期刊
摘 要:阅读能力是小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它是在教学过程中长期积累的经验,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力以及文字功底都有密切的关系。作为与母语相关的课程,语文学习一直是教学的重点。由于固有教学理念和应试教学的影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经常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单一,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实施授课,甚至不利于学生汉语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延展。新课标教学对小学语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细细品读总书记讲话,不难看出“有理想”是大学生“成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前提;“有本领”是大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的关键;“有担当”是大学生“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的保障。
期刊
摘 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主要改变“以知识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单一,重提问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模式,要求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
期刊
摘 要:现代社会是一个专业人士的时代,专业人士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究竟什么才是专业人士?什么才是专业特质?本文拟梳理相关的学术探讨,以其对日后的研究产生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专业;专业化;专业特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专业人士的时代”,在一般大众看来,专业是稀少和特殊的,专业人士在社会中也是少数人群,专业人士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也并不容易获得,那么究竟什么是专业?专业人士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期刊
摘 要:现位于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的山西大学堂旧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工科大楼门厅东墙上刻有《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教职员题名碑》。通过对《题名碑》的科学合理解读,开发有学校特色和优势的课程,可以加深学生对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历史的了解,丰富学校精神,传承历史文化,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山西大学堂;《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教职员题名碑》;西学专斋  现位于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校内的山西大学堂
期刊
摘 要:耗羡归公是清代中期的重要财税改革,对其的考察反思也能给予诸多启迪。其原意在针对时弊,整肃官场纪律、减少官吏随意索取、保障省级与中央机构的财源。但这一良好制度设计最终经历了合理化与集权化的双重失败。根本原因是其所依赖的财赋相对于税基的显著偏移、过度垂直集权的管理困难,以及清代国家能力的根本低下,即整体政治与财税组织的结构性问题。  关键词:耗羡归公;财政“合理化”;清代经济  一、耗羡归公的
期刊
摘 要:政论文作为国家发声的重要手段,其翻译的精准度对传递大国之声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以十九大报告译文为例,首先概述目的论,简述政论文语言特点。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十九大报告英译,简析目的论指导下翻译方法的灵活运用,强调目的论对政论文翻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目的论;十九大报告英译;政论文翻译  政论文内含国家方针和制度,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由于政论文语言风格的独特,加上英汉语言的差异,忠实准
期刊
摘 要:河北保定自古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在近代革命历史中更是留下众多的红色遗迹。红色文化承载着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当今,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在跨文化视域下展开对红色文化的研究、宣传以及发展也愈加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在跨文化视野下对保定地区的红色文化进行初步研究以期初步探究保定红色文化的对外宣传策略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跨文化;保定红色文化;对外宣传发展  一、红色文化研究现状  红色文化
期刊
摘 要:中西方相互间的文化差异,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彼此的文化交流、文学作品翻译的难度。文章通过分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文学作品翻译的影响,对中西方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翻译策略进行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中西方跨文化背景下文学翻译工作的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跨文化;影响;文学翻译  由于文化氛围的差异,使得人们产生了不尽相同的价值观念;由于生活态度的差异,使得人们产生了不尽相同的文学作品喜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