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模式下的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探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k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完善职称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工作坊+项目、星级教师评定以及各类专业继续培训等教师专业化发展各方面进行阐述,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启示。
   [关    键   词]  多元化;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46-02
   当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有所缺失,难以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紧扣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脉搏,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跟着社会经济改革“走”、跟着各行各业人才需求岗位适时充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更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经济结构下的合格人才。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试行)》的文件里提到,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多元化,一是指由单一向多样发展,由统一向分散变化;二是指多样的,不是集中统一的。多元化的特性是不同的对象组合。如本文中的多元化就是指完善职称改革、“双师型”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工作坊+项目、星级教师模式等组合。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一、对接对标职称晋升制度,强化专业化动力
   职称(Professional Title)最初源于职务名称,理论上职称是指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级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产生了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评价与聘任岗位相分离的需要,即“评聘分离”,职称的概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聘任的岗位称之为“专业技术职务”,简称职务;而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则以“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来标识,简称职称。
   根据我国现行的制度,职称按不同的系列去划分种类,如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中小学教师系列、卫生系列等11个系列。职称制度是我国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基本制度。专业技术人员拥有何种专业技术职称,表明他具有何种学术水平或从事何種工作岗位,与工资福利挂钩,也与职务升迁挂钩,象征着一定的身份。也就是说,这个专业技术人才好、好在哪里、工资福利待遇如何、有没有什么标准和依据,职称就可以说是一种标准和依据。
   (一) 坚持以德为先,教书育人
   强化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提升学习,师德作为晋升职务的首要条件,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要,以育人为本,突出教书育人实绩,把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标准,严格教学工作量,强化教学考核要求。中职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业绩。
   (二)理解职称晋升职务层级关系
   就中职教师而言,目前的晋升职务分为三个层级,一般设置初级、中级、高级,其中高级分设副高级和正高级。初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名称一般依次是助讲、讲师、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各个层级之间的晋升有严格的评审标准及晋升机制,中职教师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在各个职务层级进行专业化自我完善和教育教学业务的提升。
   (三)积累教务教研专业成果
   教师在开展各类教学教育业务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积累教改课题、教学成果、教赛成果、项目报告、技术报告、学术会议报告、著作、论文、标准规范、创作作品等多种成果,注重专业业绩、贡献,教改研究、技术创新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二、认证“双师型”教师,凸显技能技术
   教育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即“职教师资12条”)。那么,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1)“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2)“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作是“双师型”教师;(3)“双融合论”,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具备“双能力”。
   (一)持有职业资格证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作为中职教师,除了要持有教师资格证,同时还至少具备一种和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到企业顶岗实践
   中职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行身份转变,从事教师职业,缺乏教学经验及企业实践经历。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改革,每年到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行业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企业文化、企业岗位标准、企业业务流程及企业人才知识技能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从而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课程体系,整合教学资源上提供依据。在后期的授课过程中和专业建设上,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考取“1+X”技能等级证书
   “1+X”技能等级证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简称。“1+X”证书制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利器和手段,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领创新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中职教师在认真领会“1+X”技能证书制度的内涵后,将“1+X”证书制度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教师考取“X”技能等级师资培训证,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证融通,开发活页式培训教材。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
   三、加入名师工作室,全面提升教师业务能力
   所谓的工作室,是指以某种专业知识为依托的、由某领域的专业人才组成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非公司化运作的小型组织。名师工作室则是以名师领衔、以成为名师作为奋斗目标,是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聚集地和骨干教师交流、成长的摇篮。
   名师工作室聚集相当的专业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提升专业能力,一是对专业教师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改革发展方向、课程改革理论和教师必备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素养内容;二是始终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以不同的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介绍本专业的新课题、新研究成果、成果推广和研究动态,引领教师关注专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三是不断总结自己丰富的职业技能经验,通过课题研究、教学比赛、技能比赛、示范课、专题研讨、听课评课、小组研讨等帮扶式的活动,引领教师职业技能的专业发展。
   四、借助工作坊+项目,增进行业职业院校交流
   “工作坊”(workshop)是一个多人共同参与的场域与过程,且让参与者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对话沟通、共同思考、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方案或规划,并一起讨论让这个方案如何推动,甚至可以实际行动的过程。而项目则是指一系列独特的、复杂的并相互关联的活动,这些活动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必须在特定的时间、预算、资源限定内,依据规范完成。
   在工作坊的組织下,同行业、同专业、同科目的教师的成长需要项目的支持,需要有共性思维的碰撞和同类资源的共享。因此,在该项目中,我们重点研究在“教研训赛”中,如何以项目为驱动,组织教师发挥其所长,提高其所短,利用“教研训赛”项目,共同探讨项目的计划、方案、实施和总结。做到每项必计划、方案可操作、实施有成效、总结有突破,进而实现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在工作坊的有效组织下,可联系企业,与行业、企业进行有效交流,分享社会发展果实,提升校企合作的行业技术交流内容,实现中职教师专业化成长。
   五、争评星级教师,夯实教育教学能力
   “星级制”不同于现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体系,它是一种基于教师按照国家课程实施标准,正常履行教育教学任务为前提,以德能勤绩和从教经历为考核依据,建立起来的一套台阶式的专任教师激励机制。在一定年限内达到基础分,即可自动升入高一星级,并享受高一星级相应的荣誉和待遇。如在规定考核年限内,因业绩突出,享有加分并提前达到基础分,可按相应规定,提前晋升高一星级。逐步构建以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为主、以教师星级制为辅的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就星级教师而言,除了具备必备的师德、岗位等基本条件外,还要进行如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能力、专业比赛等工作业绩量化评比。在建立健全星级教师档案以及星级教师评选程序、管理时,要与学校和教师的自主发展、教师年度考核、星级教师作用使用、学校奖金分配等方面相结合。
   六、完善各类专业化培训,推进继续教育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内外培训,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如校本各类专题培训,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骨干教师培训,省区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创新创业骨干教师培训,职业院校信息化比赛,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职教师教学科研能力远程培训,中职班主任远程培训,中职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远程培训及各类行业企业专业等培训班。
   培训班一般都采取集中培训、实地观摩、跟岗研修、企业实践和网络研修等方式进行,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培训,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等。教师在培训结束过程后,通过学以致用,认真领会培训知识技能、内化吸收成果、转化实践、填写培训总结,把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融入教学中,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参考文献:
   [1]单珍青.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推进建议[J].职业,2020(8):49-50.
   [2]周启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2018(5):124.
   [3]高卫芹.中职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之我见[J].现代职业教育,2016(14):181.
   [4]任毅梅.教师专业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思考[J].科技风,2014(9):202.
  编辑 郑晓燕
   ①本文系“基于‘工作坊+项目’模式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路径探究”(课题编号:GXZZJG2017A041)的研究论文。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技工院校渗透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独特性。以数学课程为例,概述了课程思政的基本理论,阐述了课程思政的实践方法,总结了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的思考,以期为课程思政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实践;数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食品工艺学是中职食品生物工艺专业的专业技能课,对于学生从事食品行业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学习意义。学好这一学科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产教结合是将理论教学融于企业生产当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 键 词] 产教结合;中职生;食品工艺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
[摘 要] 中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虽说相较于以往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受到了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要分析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想政治的创新教育路径。  [关 键 词] 信息化;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
学生社团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手段,也是学校积淀文化底蕴、营造人文特色、打造教育品牌的有效途径.以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的推出,为中职语文课程思政的革新和中职语文教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新课标对“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研制学业相关的质量标准,彰显职教特色,并以此推动中职语文教学改革。从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特点着手,分析当前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发展现状,阐述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路径及方法,促进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
[摘 要]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特殊的办学模式之一,基于西藏不同的文化语言以及教育背景,西藏中职班的教学存在着相应的障碍,电气专业的教学课程也同样存在着问题。教育事业被社会各界关注,西藏地区的中职教育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电气专业在西藏中职教育中属于较为热门的专业,将学生就业作为导向,运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开展电气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工学结合为背景,深入分析了中职专业电气教学的问题
[摘 要] 参照“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业建设要求,首先分析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让乡镇成人学校为农村建设服务”的角度出发,围绕如何提高乡镇成人学校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服务效用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包括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快科研与产业融合、建设新型产业经营主体、落实智慧支撑、重视科技创新等,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的落实带来新的启发和有效帮助。
[摘 要] 思政课是教师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纽扣的重要课程,关乎学生价值观念、思想感情、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如何有效开展思政课育人活动,成为教师要解决的教书育人问题之一。其中,新媒体是思政课教改的重要情境及资源聚合媒介,“新媒体+”教学模式具有虚拟性、互动性、数据性、网络化、超文本等特征,可拓展思政教育路徑,为搭建混合式课堂奠定基础。通过探析新媒体环境下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以期提高
[摘 要] 中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在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价值与优势后,需理性、客观地分析当前存在的具体工作问题。即针对中职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与时俱进性、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过于表面化、管理对象的主体性作用尚未获得充分发挥三个主要问题,校方应注重思政教育管理人员的现代意识形态的引导。同时,积极构建“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管理模式,且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优化思政教育管理环境。  [关 键 词
[摘 要]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学习先遣团队的建设经验和成果,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下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模式,即“嵌套布局、统分管理、模块划分、协同共创、分批打造、逐级提升”模式,运作实施,卓有成效。  [关 键 词] 中职学校;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