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文《屈——人生之道》升格启示

来源 :求学·高分作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3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狂风呼喊着,咆哮着,狞笑着奔袭过来,企图把大地上的一切都席卷而去。一棵大树挺起胸膛,顽强地与狂风搏斗着。狂风暴虐地纠缠着它,想按下它高贵的头,压弯它不屈的腰。但是,它奋力抗争,不屈不挠。
  大树下面有一片小草。狂风根本不把它们放在眼里,像擀面条一样把它们揉来揉去。几乎要把它们撕成碎片,辗成粉末。小草在狂风中抖动颤栗,屈腰伏身,把脸紧紧地贴在大地上。
  狂风终于累了,走了。人们发现,大树折断了腰,小草却慢慢扬起了脸。
  学生问苏格拉底:“老师,你认为大树和小草谁值得赞美?”
  苏格拉底说:“我赞美大树,也赞美小草。”
  看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悟或看法?请自定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立意提示】
  这篇寓意型材料作文审题时应注意如下三个方面:一是运用因果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同样是面对狂风,大树的态度是“不屈”,结果是“折腰”;小草的态度是“屈身”,结果是“扬脸”。可见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讲“面对狂风”应该“不屈”,还是应该“屈身”的问题。二是运用相似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由此及彼,把握材料的深层含意。材料中的“狂风”象征“强大的敌人”“巨大的困难”等;“大树”象征“刚强”,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小草”则象征“柔韧”,象征“能屈能伸”的精神。三是运用逆向思维,从材料相反的方向思考:大树宁折不弯,精神可嘉,却其不懂得审时度势,以硬碰硬的做法不值得效仿;小草审时度势,屈身伏地,保存实力,可谓明智之举;但也可理解成丧失气节,苟且偷生。根据分析,可作如下三个方面的立意:一是从大树的角度,可以肯定“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可以否定“不识时务、以卵击石”的做法;二是从小草的角度,可肯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忍辱负重(以柔克刚,以退为进)”的精神,也可以否定“卑躬屈膝、丧失气节、苟且偷生”的行为;三是从大树和小草的角度,既肯定不屈不挠,又肯定审时度势。
  屈——人生之道
  山西省实验中学贾宇堃
  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屈与伸的选择中蕴含了太多的人生智慧,正如狂风来临小草选择了屈下身子任凭狂风在头顶肆虐,而大树选择了用粗壮的枝干抵御狂风的劲疾,但最终狂风过后,大树折了腰,小草却挺起了胸。小草选择暂时的屈是为以后更好地伸。①
  很多时候,选择“屈”并不意味着自甘堕落、自我放弃,相反,它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过失,积蓄能量的最好时机。
  越王勾践在兵败后选择了屈服,向吴求和,自己还降低身份给吴王当车夫,为吴王送茶送饭、端屎端尿,获得吴王的信任得以释放。他卧薪尝胆,发奋练兵,最终打败吴国,实现洗辱复国的愿望。如果勾践没有选择“屈”,他还能有“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光耀吗?②
  韩信在面对市井无赖的羞辱后选择了屈服,选择了忍受胯下之辱。他压下心中的怒火,苦学兵法,成就日后的辉煌。如果韩信没有选择“屈”,那么还会有“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成语吗?③
  司马迁在面对腐刑后选择了屈服,选择了忍受身体的痛苦,心理的煎熬,世人的不耻,宗庙的污辱。他忍辱负重,发愤著史,终于写成无韵的《离骚》。如果司马迁没有选择了屈服,他还会有“著成信史照尘寰”的辉煌吗?
  虽然选择屈服会受到暂时的羞辱,但是屈服的时候,人会变得更清醒,更理智,积蓄力量,只为等待那一刻的喷薄而出,洗血耻辱。屈,难道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吗?④
  虽然我们赞美屈服,但是却不能对所有的“屈”都大唱赞歌。在国家危亡关头,那些为自己苟且偷生却不顾民族国家利益的人也选择了屈服于敌人,却遭到了世人的辱骂和后人的唾弃。真正意义上的“屈”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只是暂时,不是永恒,只是适量,不是无休止。如果只是为了自身利益,不顾大局面而屈服,丢掉了做人的操守,那么“屈”毫无意义。
  屈服并不等同于软弱,屈是一种人生之道,暂时的屈不会使人成为懦夫,而会使人成为真正的强者。⑤
  屈,人生之道。⑥
  ①语言表达直白略显啰嗦。
  ②语言平实而直白,说理流于形式,论证乏力。
  ③这个成语为用而用,没有目的性,可选其具体的细节来刻画。
  ④“屈”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应该进一步说理,得出结论,行文却回到原点。论证浅显,结论的得出浮于表面。
  ⑤结论武断,缺乏仔细推断,说理停留在某一特殊情况下的“曲”,又回到小点而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屋建瓴式的提炼,深度不够,广度不阔。
  ⑥画蛇添足。
  【病因分析】
  1.分析思路停留在一点上,论据也停留在一个层面。
  2.论据引述缺乏细节,说服力不强。
  3.后半部分缺乏反面论据的支撑。
  4.论证方法单一,突出的论证方法只有假设论证。
  5.语言表达缺文采,句式单一平实且不精炼。
  【升格技巧】
  1.整体构思很关键,在确立了“屈”的观点后,先应从什么是“屈”的角度破解并展开思路,之后以严谨的态度把立意破成线,而不能仅停留在点上思考。
  2.对“屈”背后的内涵以及外延进行线性追根溯源式的深入思考,力求透过现象看本质。
  3.可加入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并使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文段氤氲出厚重的诗香,显现出才情与语文素养。
  【升格作文】
  尺蠖之行,以屈求伸
  汉民谚云:“曲如钩,得封侯;直如弦,死道边。”所以人们对“大丈夫能屈能伸”推崇备至。“屈”让我们看到狂风肆虐中随风倒伏的小草在风停雨住时扬起它灿烂的笑脸;“伸”让我们痛惜电闪雷鸣里刚毅不屈的大树被拦腰折断的残酷。屈与伸的选择中蕴含了太多的人生智慧。
  很多的时侯,选择“屈”并不意味着自甘堕落自我放弃,相反,它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过往,积蓄能量的最好时机。
  越王勾践在兵败后选择了屈服。他心怀丧国之痛,却不露半点声色,韬光养晦,寄人篱下,甘做马夫,却谋划着东山再起之举。一面忍辱负重,一面惨淡经营,历经磨难,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于夺回江山,并且一鼓作气,灭亡吴国,洗辱复国。勾践以屈就终成大事。如果勾践没有选择委身屈从,恐怕他的 “三千越甲”不过是以卵击石。看来曲中有志,苍天方不负有心人。
  姜太公说:“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意思是说,尺蠖每次行走都要蜷曲住向前推进,龙和蛇要适时蛰伏,才能得以生存。人生路上,也是如此,有时只有先屈身于黑暗,才能见到广阔的天空。“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司马迁遭受腐刑后,忍受着身残的痛苦,心理的煎熬,世人的不耻,宗庙的污辱,发愤著史,终写就无韵之《离骚》。受辱后生与死都是一种选择,司马迁“苟活”半生,用一部《史记》维护了自己人格的高贵,成就了一生的辉煌。
  丈夫之志,能屈能伸,可在乌江之畔,芦荻声声中,项羽最终陷入十面埋伏,英雄末路,只有悲壮。这时,这个纵横开阖,义薄云天的西楚霸王只要肯弯一弯腰,收起那“喑呜叱咤,千人皆废”的匹夫之勇,横过江东,那么卷土重来未尝不可。然而,他没有,他无颜见江东父老,他不要别人“怜而王我”,于是,慷慨英雄血溅乌江。在乌江前,你站直了,在青史中,你倒下了。这是何等悲哀,岂是几声“天亡我也”所能掩盖的?
  战场上有屈伸之道,正如人生中揖让避就。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处处忍让廉颇,维护团结,以他“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智慧换来了国家的长久稳定,也换来了将相同舟共济的千古美谈。屈中有退,退中有忍,忍中有容,容中自有人生的大智慧;亦屈亦伸,屈伸有节,俯仰有度正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然而,在国家危亡关头,置国家、民族利益之不顾,屈服外敌、苟且偷生,丢掉了做人的操守,那便“屈”得毫无意义,理应受到世人的辱骂和唾弃。
  一页风云散,我们体悟到人生坎坷中屈身的智慧与妙禅,紧握住一份以屈求伸,能屈能伸的果敢。在人生的跋涉里,不必“大鹏展翅恨天低”,若能做到“尺蠖之行,以屈求伸”,不也是人生的一种妙境吗?
  【点评】
  修改后文章说理宽阔,中心明确,结构完整。主体部分内容经过补充后变得较充实,举用的事例也不再单一,且做了一定的开掘;论证的主体部分形成了正反对比论证,进退自如。各个论据之间有明显的层次感,得出了屈伸有度、以屈求伸的结论,很好地解决了为什么屈,怎么屈,这两个问题。分析深入浅出,体现出一定的构思,有一定的说理深度。
其他文献
日前,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和青年网友热烈交流,分享创业心得。面对学生们“冲向话筒”提问的热情,曾被媒体戏称为“狂人”的马云,这一次更多的是教会80后的年轻人脚踏实地。  马云首先说,如果你愿意从今天开始改变自己,一点一滴去做,那成功就不是浮云。什么是伟大的事?伟大的事就是无数次平凡、重复、单调、枯燥地做同一件事,就会做成伟大的事。马云又说,创业要
期刊
喜欢抬头对着阳光微笑,渴望透过云层里的温暖,去捕捉宿命的最后一丝微光,然后年少的我们在这里,继续高调成长。  1书信纸条  我渴望再次触摸到定格在黑白底照上拥有阳光般笑容人儿的质地,渴望再次站在午后阳光回廊上的眺望以及心电感应般的呓语交集,怀念小卖部里丰盈的一元面香,那些轮廓沧桑的旧时态,像远处投来冬日的“一米阳光”直直地拍在我的头顶上,晃动着内心那最深的记忆。  曾安然享受着被自己视为理所当然的
期刊
说起月季这种植物,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其名气终究还是比不上玫瑰。现在人们说起月季,多半是将其与玫瑰进行比较,然后得出月季即便很像玫瑰但还是不如玫瑰的结论。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月季的悲哀。不过评论着月季的中国人也许并没有发现,月季其实是中国人人性的一个投影。  古时候的月季其实是一种“血统”很纯正的植物,它的美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要不然,当年叱咤风云的黄帝也不会以它为图腾了。后来,少数民族文化、西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 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有人据此在互联网上设计了一项调查:“假如你垫资代买的中了500万元大奖的彩票在你手里,你怎么做?”调查引
期刊
喧嚣沉寂后,王晓佳的心里涌起一股酸酸的滋味。两天的高考转眼就过去了,除了那两个晕场的考生,监考员令人焦躁的脚步声和来回考场时六十个人挤一辆车的痛苦以外,就再也不记得什么了。正午的阳光尤为强烈,特别是六月。王晓佳抹了一下额上的汗,抬头看看天,却没找到原本以为会有的那片蔚蓝。她四下看了看空旷的校园,轻轻叹了口气,转身提起沉重的行李,慢慢踱步,想起云晓走时说的那句话,王晓佳心里着实有点难过。  云晓说:
期刊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时代,是一个信仰崩溃的时代,是一个迷惘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却有七个人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常在竹林下聚会,纵情饮酒,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这七人的名字是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  千百年来,“竹林七贤”已经幻作美丽的七彩长虹,悬在中国历史的天空,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之注目。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他们与众不同的生活。    你
期刊
自从走入大人的世界,我们便发誓要做一个有深度的人,然后,有意无意地“摒弃”那些曾经肆无忌惮的无聊和幼稚,再在这个世界里,为了所谓的深沉而越发的无趣和少语。“春不捂而美丽冻人”的姑娘,也许让我们看到了时光的另一种意义,偶尔“违背常识”,能收获如孩童般的“幼稚美好”,毕竟再无聊的时光,也是限量版,错过了,永不再来。  ——题记     “春天不怕捂,秋天不怕冻”,是我从小就听妈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意为
期刊
“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这是蝴蝶效应①的描述。  从南京彭宇案到近期备受社会关注的“天津彭宇案”、各地频繁出现的类似“彭宇案”事
期刊
两点一线  秋雨  多彩的青春  被浓缩为  两点——  家和学校  教育的电缆将它们  截为两段  你我  哆嗦着  如痴如醉地在品尝  被电的感觉  那原本温暖的家    剩下留守的庄稼和我  城市里的万家灯火  永远不属于我  你是我的同桌  你有一个城市里温暖的巢  还有能挣钱的爸爸妈妈  你竟然苦笑着说  两点一线间  你没有我快乐  见鬼,可笑  哦,转念间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这是一首
期刊
曾美曰“二十四城芙蓉花,锦官自昔称繁华”的故乡,你去了哪?  当我走遍一座座大同小异的城市,望着那日夜赶工的楼宇,终于明白,现实里的故乡并不是能回去的地方。也许,故乡只是一段小诗里提到的“采桑捉蟹,朱栏粉墙”,一首歌里低吟的“小小的门口,姑娘的温柔”,一部电影里呈现的邻里相融、人性善良。  离家短短的几年后,我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地方,却再也找不见我曾经的故乡。如今,那里遍地是精致的小楼,尘烟滚滚的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