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小鸡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igate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春后,天气转暖,有几只下了很多蛋的母鸡想做妈妈了,天天“咯咯咯”地在窝边叫个不停。
  外婆选了一只体形较大的母鸡,准备了一个暖暖的草窝,准备满足它做妈妈的心愿,也是为鸡群补充后备力量。这个长长的假期我们可吃掉了不少鸡呢。
  孵小鸡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挑选鸡蛋。只见外婆准备了一根蜡烛,将其点燃,然后关掉灯,整个房间暗了下来,只剩下烛光影影绰绰。
  外婆右手将鸡蛋竖直捏着,对着火苗处左手拢成罩子状,挡在鸡蛋上方,就着烛光左看右看,一边念叨着“这个不行”“嗯,这个可以”。原来外婆是在挑选受精了的鸡蛋。刚学了生物的我也想体验一下,学着外婆的样子,对着烛光看呀看。在外婆的指导下,我也看到了,受精的鸡蛋里有一小颗长着小圆脑袋细长尾巴的小调皮,有了它,鸡蛋才能变成小鸡哦。不一会儿,外婆就选定了20个鸡蛋,将其放在草窝里,然后将鸡妈妈也放进去。鸡妈妈妥妥地将鸡蛋都包围在自己的身体下面,没一个蛋暴露出来。
  这母鸡特别优秀,除了偶尔出窝吃点谷子喝点水,其余时候都特別耐心地孵着小鸡。大约过了二十几天,就能听到一些微弱的“叽叽叽”的叫声,外婆告诉我小鸡快要出壳了。果然,两天之后,小鸡陆陆续续地出壳了,总共十七只。还有两个没动静,外婆一摇一听,原来是坏掉了;还有一个蛋的壳被啄开了一个小洞,里面的小鸡也拼命“叽叽”地叫着,好像在给自己鼓劲似的,可是过了一天还是没有成功地钻出壳来。急性子的外婆便对这只无助的小鸡实施“剖腹产”了,外婆轻轻地将壳剥开,小鸡终于出壳了,可是它脆弱得站不起来。
  外婆将鸡妈妈和十七只健康的小鸡放在一个大澡盆子里,搬到外面晒太阳,一群黑乎乎的小毛球“叽叽叽”地环绕在鸡妈妈身边,欢快极了。有时候小鸡们玩累了,就全部钻到母鸡的身体下面,鸡妈妈用它的翅膀和身体将小鸡全部护住,完全看不出里面有那么多小鸡呢。偶尔有几只调皮的小鸡将脑袋从鸡妈妈的翅膀下钻出来,张大嘴巴叫着,好像在说:“哎呀,好热呀!”而那只小鸡只能独自待在草窝里晒太阳,它无数次地想站起来,可是两只粉红的小爪子像使不上劲一样,身体一起来,脚就折了,倒了下去,它是多想和妈妈、小伙伴在一起呀,在经过无数次的努力之后,它便只能躺在那儿叫着了。
  但愿它能快点儿好起来!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1803班学生,指导老师:孙霞)
  责任编辑:崔家妹
其他文献
我的朋友李君是个有趣的人。  这不,在前几日的朋友聚会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君颠三倒四地说:美人不怪!  他是這么分析的:  美人不怪,首要是相貌雅丽,看着养眼。正所谓“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或者“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
期刊
那年,我考上了邻乡的一所初中。  可谁知开学前两天,却突然下起了大雨,一阵紧似一阵,到了傍晚,雨势突然停下来了。我正暗暗高兴,可到了第二天下午,雨又纷纷扬扬地下起来了,并且还越下越大,虽说天气乍暖还寒,这雨就是下得没完没了。一想到明天就要去学校报到,就只能无奈地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走在泥泞的路上,我就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说实话,我们不怕路途遥远,也不怕下大雨,就怕一不小心突然从高高的大堤上摔到下面的沟
期刊
1992年,是我由乡镇法庭调到在县法院机关办公的城关法庭工作的第一年,有两件事令我难忘:第一件是我由乡镇调到县城工作了;第二件是我的一首小诗《下乡归来》被《陕西日报》副刊采用。  我当时在城关法庭担任书记员兼法警,虽是法院一个很小的角色,工作忙碌,岗位不可或缺,但我一直忙里偷闲,坚持班外写作。法庭当时只订有《宝鸡日报》《凤翔报》,只有院办公室和几位院领导才订有《陕西日报》,我大概是在8月收到《陕西
期刊
走武深,换杭长,我们一路向东,直奔江西铜鼓,看宗祠。  时氏宗祠,始建于元顺帝时期,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呈宫殿式,由4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其中,两根蟠龙柱是由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宗祠在明万历和清康熙、光绪年间有过三次重修,2018年再次重修,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氏宗祠有三个门:左“礼门”,右“义路”,中有大门。我踏着青石板从义路进,想探询时氏宗祠的密码,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它
期刊
夫妻巷躲在海滨小城的深处,巷中零星散落着几家杂货铺、修理铺,拐角开着一家夫妻包子铺,男主人大伙都叫他“汪瘸子”,50来岁,性格爽朗,说话大嗓门儿。女主人春花,清秀瘦挑,见人一脸笑。  第八个年头,孝顺的大女儿多次催促老汪夫妻,让他们到南京一起生活。犹豫再三,老夫妻俩终于要到孩子身边去了。那一段时间,左邻右舍们感觉失落了什么,路过拐角,每每想起老汪,想起他咋咋呼呼地端上热气腾腾的包子和又稠又香的米粥
期刊
记忆里,母亲的额头如一枚体温计。我们兄妹几人,哪个不舒服,母亲总是第一时间把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额头贴在孩子的额头上试一试是否发烧。如果体温正常,母亲总会问一下孩子还有什么地方不好受,如果孩子额头发烫,母亲就会说发烧,赶紧退烧。  农村缺医少药,最多就是到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看看,父母用土方子给孩子退烧、止吐、止泻等。我十多岁的时候,老是鬧肚子疼,有时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儿。每一次疼痛难忍的时候,母亲
期刊
腊月的一个黄昏,白簌簌的雪花被染成金色,把夕阳一片片坠落。  我走出那间小屋,背后的一个声音扯住了我踏进寒冷的脚,“噢——等一下噢——”我转过头,看到外祖母的身影在雪地里摇晃。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团着的手帕,原本的白色有些发黄,一层一层剥开,剥出了一个叠得整整齐齐的钱卷,分分角角有很多张,我数不清楚。“要过年了,让你母亲买点白面。”外祖母一边交代,一边拉开我的褂子口袋,把钱卷放了进去,再用针线缝住了袋
期刊
弥勒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纬度相对比较低,群山绵延起伏,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山脉,非常适合种葡萄。  我去的那年,正好初夏,早晚都要穿长袖的季节。此行弥勒,我是冲着葡萄园和红酒来的。当几万亩的葡萄园出现在眼前时,是非常震撼的。我站在山坡上放眼俯视,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绵延着密集的葡萄架,水泥柱上绑上铁丝搭建的葡萄架,规范着葡萄的走势,被绿色的葡萄叶覆盖着,如同军人的队列,又如同汇集的一条条河流。葡萄园
期刊
三月,春风和畅,浮生偷闲,去往张家港,见我十年未见的小姨。  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由一个小点随着靠近愈来愈大。小姨在岁月的催促下,忽地提前衰老了。她脸上的皱纹像白纸上乱画的不规则线条,横七竖八,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眼,纵横交错,如同那些解不开的心事。她站在这个春天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一双手由于常年过度操劳而粗糙,斑驳不堪。看见我,小姨有些怯怯的,我爱怜地搂住她,宛如搂住了我过世的母亲。她轻轻
期刊
有人曾经说我爱好有问题,感觉我心理比较阴暗似的。理由之一是,我看任何報纸,特别喜欢看的内容是讣告。如果有讣告,首选看讣告。后来仔细想想,我这个习惯爱好,根本是因为关心。关心什么呢?关心亲人的安危。几十年间,我父亲一直在国内各大城市乡村行走,一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还不止。那时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汽车也仅仅是通金华的一条公路,时常因为车祸或台风影响山体滑坡塌方路堵;而通往上海的民主十八号轮船一票难求,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