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殇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xj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月,春风和畅,浮生偷闲,去往张家港,见我十年未见的小姨。
  远处,一个熟悉的身影,由一个小点随着靠近愈来愈大。小姨在岁月的催促下,忽地提前衰老了。她脸上的皱纹像白纸上乱画的不规则线条,横七竖八,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刺眼,纵横交错,如同那些解不开的心事。她站在这个春天里,似乎有些格格不入。一双手由于常年过度操劳而粗糙,斑驳不堪。看见我,小姨有些怯怯的,我爱怜地搂住她,宛如搂住了我过世的母亲。她轻轻地对我说:“现在我是你最亲的人了,你就是我的女儿,这儿也是你的家。”
  房子是新的,家具是新的,一切都是新的,很亮堂。房间很凌乱地置放了一些苹果,但小姨却从冰箱里拿出一个大苹果递给我,说:“这个苹果新鲜。”
  屋内,一束阳光懒散地溜进阳台,将我的影与人一分为二,将沙发上的我及思绪拉向时光深处。
  小姨说房子是三子选的,包括一切装潢都是三子一手操办,里面所有的家用电器及设施也是三子弄好的,可是三子却一天也没有住过。说着说着,小姨眼圈红了。
  三子是在2018年8月突然去世的,才35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怎样的心境?这个剧痛是无法言喻的。小姨像个被抛弃的人,茶饭不思,失魂落魄。小姨的泪水如同高峰上的瀑布,流淌不歇。我紧紧地抱住小姨,我心疼她,不忍心她就这样让哭声染灰了岁月。路还长,日子还得过,心要往开处想。小姨像个无助的孩子靠在我怀里,止住哭声。但我知道,她还是无法止住心中的悲痛。思念如毒药,渐渐侵蚀着小姨的身体,健康指数也在每况愈下,令人担忧。
  风,不识时务地从洞开的窗户里钻进来,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它哪里知道人间的愁苦呢?
  那年,三子要创业,便举家从无为老家来到张家港这座陌生城市,白手起家。租房,去乡村承包一个几百亩大塘,种植莲藕。成家后,又增加养殖鸡的产业。因不舍得爱人辛苦,自己便包揽了一切工作上的大小事务。每天起早贪黑,晴耕雨护,这一干就是十二年。终于,三子挣来人生第一桶金。他将眼光投向更远的世界。每天在电脑里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只為寻找更好的从商契机。果然看好一个项目,转行做饮料机械设备销售,从此,全身心投入工作,更加勤奋了。在三子的拼搏奋进下,公司很快便有了起色。三子像一头老黄牛,孜孜不倦地为家庭幸福生活贡献出自己的光和热。可是,生活却不懂得张弛有度,节奏太快,由于太过劳累,经常熬夜,严重透支了健康,身体的零件亮起了红灯,年纪轻轻便有了高血糖的毛病,这是导致这次意外的祸根,去世前,他还在病房里用电脑在工作。他哥哥说,他是被生活累死的。
  三子走了,将小姨的春天带走了,像一首曲谱里的休止符,歌还没唱完,生命突兀地戛然而止……
  责任编辑:蒋建伟
其他文献
五月,湛川村河谷的荔枝红了。走,摘荔枝去!  挂在最高的枝头,就算一米八的个子,不管怎么跳,也够不上它们。终于,铝合金的梯子架起来了,一簇簇的红艳,给剪下来了,给摘下来了,连同绿色的枝叶。这时候,太阳分出半边身子来,好像在说:“这是我的荔枝园了,你摘我的荔枝,我在天上看着呢。”  我抬头一看,果然,太阳还是那么热烈。忠诚的阳光,在一棵棵荔枝树之间巡回,还唱着甜美的雷州山歌呢!  这荔枝,是从天上倒
期刊
没有狗的叫声,我没有警觉;没有猪的鼾声,我睡不踏实;没有鸡的打鸣,我起不了床;没有牛屎马粪,我吃不饱饭……我依恋我的村庄。  这一回,我泪流满面了。  村庄的父辈们,包括我的父母双亲,都像割麦一样一茬接一茬离开了这块土地,村庄里认识我的人越来越少,我不认识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年轻媳妇和后生,都把我当作外乡人,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我。我从包里抓出糖果送给她们,可接了糖果,她们的目光仍然是相见不相识的模样,
期刊
我的朋友李君是个有趣的人。  这不,在前几日的朋友聚会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君颠三倒四地说:美人不怪!  他是這么分析的:  美人不怪,首要是相貌雅丽,看着养眼。正所谓“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编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战国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或者“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
期刊
那年,我考上了邻乡的一所初中。  可谁知开学前两天,却突然下起了大雨,一阵紧似一阵,到了傍晚,雨势突然停下来了。我正暗暗高兴,可到了第二天下午,雨又纷纷扬扬地下起来了,并且还越下越大,虽说天气乍暖还寒,这雨就是下得没完没了。一想到明天就要去学校报到,就只能无奈地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走在泥泞的路上,我就不由得打了个寒战。说实话,我们不怕路途遥远,也不怕下大雨,就怕一不小心突然从高高的大堤上摔到下面的沟
期刊
1992年,是我由乡镇法庭调到在县法院机关办公的城关法庭工作的第一年,有两件事令我难忘:第一件是我由乡镇调到县城工作了;第二件是我的一首小诗《下乡归来》被《陕西日报》副刊采用。  我当时在城关法庭担任书记员兼法警,虽是法院一个很小的角色,工作忙碌,岗位不可或缺,但我一直忙里偷闲,坚持班外写作。法庭当时只订有《宝鸡日报》《凤翔报》,只有院办公室和几位院领导才订有《陕西日报》,我大概是在8月收到《陕西
期刊
走武深,换杭长,我们一路向东,直奔江西铜鼓,看宗祠。  时氏宗祠,始建于元顺帝时期,占地面积1300多平方米,呈宫殿式,由48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支撑,其中,两根蟠龙柱是由整块花岗岩雕刻而成。宗祠在明万历和清康熙、光绪年间有过三次重修,2018年再次重修,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时氏宗祠有三个门:左“礼门”,右“义路”,中有大门。我踏着青石板从义路进,想探询时氏宗祠的密码,究竟是什么魔力能让它
期刊
夫妻巷躲在海滨小城的深处,巷中零星散落着几家杂货铺、修理铺,拐角开着一家夫妻包子铺,男主人大伙都叫他“汪瘸子”,50来岁,性格爽朗,说话大嗓门儿。女主人春花,清秀瘦挑,见人一脸笑。  第八个年头,孝顺的大女儿多次催促老汪夫妻,让他们到南京一起生活。犹豫再三,老夫妻俩终于要到孩子身边去了。那一段时间,左邻右舍们感觉失落了什么,路过拐角,每每想起老汪,想起他咋咋呼呼地端上热气腾腾的包子和又稠又香的米粥
期刊
记忆里,母亲的额头如一枚体温计。我们兄妹几人,哪个不舒服,母亲总是第一时间把孩子搂在怀里,用自己的额头贴在孩子的额头上试一试是否发烧。如果体温正常,母亲总会问一下孩子还有什么地方不好受,如果孩子额头发烫,母亲就会说发烧,赶紧退烧。  农村缺医少药,最多就是到村里的赤脚医生那里看看,父母用土方子给孩子退烧、止吐、止泻等。我十多岁的时候,老是鬧肚子疼,有时疼得在床上直打滚儿。每一次疼痛难忍的时候,母亲
期刊
腊月的一个黄昏,白簌簌的雪花被染成金色,把夕阳一片片坠落。  我走出那间小屋,背后的一个声音扯住了我踏进寒冷的脚,“噢——等一下噢——”我转过头,看到外祖母的身影在雪地里摇晃。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团着的手帕,原本的白色有些发黄,一层一层剥开,剥出了一个叠得整整齐齐的钱卷,分分角角有很多张,我数不清楚。“要过年了,让你母亲买点白面。”外祖母一边交代,一边拉开我的褂子口袋,把钱卷放了进去,再用针线缝住了袋
期刊
弥勒位于云南省东南部,纬度相对比较低,群山绵延起伏,形成一狭长的平坝及丘陵山脉,非常适合种葡萄。  我去的那年,正好初夏,早晚都要穿长袖的季节。此行弥勒,我是冲着葡萄园和红酒来的。当几万亩的葡萄园出现在眼前时,是非常震撼的。我站在山坡上放眼俯视,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绵延着密集的葡萄架,水泥柱上绑上铁丝搭建的葡萄架,规范着葡萄的走势,被绿色的葡萄叶覆盖着,如同军人的队列,又如同汇集的一条条河流。葡萄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