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辨性阅读是一个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文本分析在思辨性阅读教学应起着基础且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文本分析这一环节提出了“理性化解读”“文化解读”“批注式分析”这三种教学策略来印证文本分析对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理性化阅读;文化解读;评注式分析
随着目前教育思想的转变,“应试”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经大大显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的重头戏——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这些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展现,阅读教学变成语文教师的单一式灌输,学生也丧失了对语文课的兴趣。语文课也失去了人文性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直接将“思辨能力”这一点作为课程性质的内涵之一,体现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关注。
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从输入方改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是起着基础且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解读文本才能达到对学生思辨性能力的培养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 理性化解讀奠定思维的正确方向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对文本理解的偏差问题,这些弊病不祛除,那思辨又如何开展。因此在思辨之前,应该着力于对文本的理解。对于文本的理性化解读可以为学生引导一条正确的思维方向。思辨能力的培养基于学生对于文本的正确、理性的解读,所以要防止浅读、误读、过度解读对学生的思考产生误导。例如,关于《荷塘月色》文本解读中,一些老师认为《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是由于政治背景。所以他们认为文中的“月下荷塘”表达的是作者的对于时局的苦闷之情。但是,《荷塘月色》文中没有提到社会、政治的因素,并且在当时朱自清也并不是革命者。所以如果考察到真实的时代背景,《荷塘月色》就是表达的朱自清想到逃离当下那种繁杂的家庭琐事、工作中去寻求一丝宁静,而不是对社会政治的不满与抨击。
对于文本作品进行理性化的分析,是为了给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导向。应当从各种材料中获得可靠依据,理性分析,而不是妄加猜测,容易对读者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 文化解读拓宽思维的广度
对于文本的文化解读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从一个更加深厚的知识背景去学习文章。文化解读对于古文的讲解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会对文章有着自己的思考。在这个时候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文本分析从文化角度进行解读,那么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角度上就会有更加多维和深度的思考。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当学生对文章的大致意思有了解之后,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应局限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这样可能会削弱学生对于文章故事情节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然后使学生在这种原有文化依据的基础之上生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也能引导学生精神层面的有所思考,以接近文本的文化内核,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人文涵养。
三、 批注式分析促进思维的逻辑化
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批注式阅读教学法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文本分析时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的思考,提升核心素养。而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也需要这种文本分析的方式建立学生逻辑性性的思考方式。批注式分析文本就是首先通过整体感知和批注评点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基本的感悟与思考,然后通过思辨性问题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思辨式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读后标注出林黛玉进贾府面对各种人的表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主观分析并标注在书侧。紧接着在分析文本时注重思辨过程的引导,如:如果自己是林黛玉,进贾府遇见各种人时会有怎样的表现?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林黛玉的行为进行对比来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批注式分析文本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师在强化整体阅读的基础之上注重问题性的启发方式。根据学生们批注最多的地方设置主题式教学,倡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最后提炼出共性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展开思辨,教师对于加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四、 总结与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思辨性阅读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不足与弊端。学生对于内在价值的无法把握就会对正确理解文章产生误导,教材选文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所以老师对文本分析的导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在文本分析时,注重对主题的理性解读。尊重文本,对文本进行动态解读和多元解读。第二,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时,给学生充足的文化土壤去培育思辨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要对问题有独立的看法,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三,批注式分析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在丰富的阅读中积极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痕迹,用思辨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文学作品,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阅读理应是个“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强调“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勤于思考,通过理性地分析文本、文化解读、批注式分析文本来使学生揣摩文本背后的意义和感悟对自身的价值,逐渐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所理解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一种理性的、多维的、开放的、批判的阅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也会获得知识、能力、思维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车宝仁.实事求是地理解《荷塘月色》的主题——《荷塘月色》与“四·一二”政变无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6.
[2]余党绪.我的阅读教学改进之道——思辨性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4(10):4-7.
[3]马晓娟.鹂鸣翠柳,风裁细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的文化解读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7(2):24-25.
[4]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王晓宇,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思辨性阅读教学;文本解读;理性化阅读;文化解读;评注式分析
随着目前教育思想的转变,“应试”的教育模式的弊端已经大大显露。高中阶段正是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的重头戏——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具有毋庸置疑的意义。然而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这些能力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展现,阅读教学变成语文教师的单一式灌输,学生也丧失了对语文课的兴趣。语文课也失去了人文性的意义。《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直接将“思辨能力”这一点作为课程性质的内涵之一,体现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关注。
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从输入方改变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文本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是起着基础且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应该如何解读文本才能达到对学生思辨性能力的培养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 理性化解讀奠定思维的正确方向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对文本理解的偏差问题,这些弊病不祛除,那思辨又如何开展。因此在思辨之前,应该着力于对文本的理解。对于文本的理性化解读可以为学生引导一条正确的思维方向。思辨能力的培养基于学生对于文本的正确、理性的解读,所以要防止浅读、误读、过度解读对学生的思考产生误导。例如,关于《荷塘月色》文本解读中,一些老师认为《荷塘月色》的主题思想,是由于政治背景。所以他们认为文中的“月下荷塘”表达的是作者的对于时局的苦闷之情。但是,《荷塘月色》文中没有提到社会、政治的因素,并且在当时朱自清也并不是革命者。所以如果考察到真实的时代背景,《荷塘月色》就是表达的朱自清想到逃离当下那种繁杂的家庭琐事、工作中去寻求一丝宁静,而不是对社会政治的不满与抨击。
对于文本作品进行理性化的分析,是为了给学生确立正确的思维导向。应当从各种材料中获得可靠依据,理性分析,而不是妄加猜测,容易对读者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 文化解读拓宽思维的广度
对于文本的文化解读不仅会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从一个更加深厚的知识背景去学习文章。文化解读对于古文的讲解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在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就会对文章有着自己的思考。在这个时候要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文本分析从文化角度进行解读,那么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角度上就会有更加多维和深度的思考。例如《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当学生对文章的大致意思有了解之后,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应局限在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上,这样可能会削弱学生对于文章故事情节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然后使学生在这种原有文化依据的基础之上生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也能引导学生精神层面的有所思考,以接近文本的文化内核,同时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人文涵养。
三、 批注式分析促进思维的逻辑化
朱永新曾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你的阅读史”。批注式阅读教学法通过手脑并用的方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文本分析时有自己独立的个性的思考,提升核心素养。而思辨性阅读教学中也需要这种文本分析的方式建立学生逻辑性性的思考方式。批注式分析文本就是首先通过整体感知和批注评点让学生获得对文本的基本的感悟与思考,然后通过思辨性问题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思辨式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在读后标注出林黛玉进贾府面对各种人的表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主观分析并标注在书侧。紧接着在分析文本时注重思辨过程的引导,如:如果自己是林黛玉,进贾府遇见各种人时会有怎样的表现?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与林黛玉的行为进行对比来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批注式分析文本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教师在强化整体阅读的基础之上注重问题性的启发方式。根据学生们批注最多的地方设置主题式教学,倡导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最后提炼出共性的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展开思辨,教师对于加强对课堂的掌控能力。
四、 总结与思考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思辨性阅读模式可以弥补传统的教学不足与弊端。学生对于内在价值的无法把握就会对正确理解文章产生误导,教材选文才能将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所以老师对文本分析的导向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在文本分析时,注重对主题的理性解读。尊重文本,对文本进行动态解读和多元解读。第二,在进行思辨性阅读教学时,给学生充足的文化土壤去培育思辨能力。语文教师首先自身要有良好的文化底蕴,要对问题有独立的看法,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第三,批注式分析利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在丰富的阅读中积极思考,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痕迹,用思辨的眼光来看待不同的文学作品,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和表达。
阅读理应是个“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强调“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勤于思考,通过理性地分析文本、文化解读、批注式分析文本来使学生揣摩文本背后的意义和感悟对自身的价值,逐渐能够培养起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所理解的“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一种理性的、多维的、开放的、批判的阅读,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也会获得知识、能力、思维上的成长。
参考文献:
[1]车宝仁.实事求是地理解《荷塘月色》的主题——《荷塘月色》与“四·一二”政变无关[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4-6.
[2]余党绪.我的阅读教学改进之道——思辨性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4(10):4-7.
[3]马晓娟.鹂鸣翠柳,风裁细叶——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单元的文化解读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17(2):24-25.
[4]钱理群.语文教育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王晓宇,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