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编造新闻到化身“李鸿章”,曼尼克思依靠的是事实加虚构,以及他无与伦比的才华。最后,他甚至向美国商家推销起了袁世凯、黎元洪。
1917年,吸尘器正在美国家庭中普及,厂家们将视线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包括拥有庞大人口的古老中国。
名声鹊起后,曼尼克思在《出版报》谋得了记者席位。但不久,报社就发现,尽管他妙笔生花,但其新闻却像小说。一次,他就费城一家大银行的渎职行为进行调查,却是把从同行们那里听到的东西,添油加醋地拼凑出一篇“新闻报道”。第二天报纸出街后,恐慌的储户们将那家银行团团包围,挤兑一空。愤怒的银行立即起诉,要求法院判令报社为虚假报道赔偿数百万美元。这下,费城和纽约的所有报社都相约不再聘用曼尼克思。
后来,在宾西法尼亚州黑斯廷斯(Hastings)的市长的帮助下,曼尼克思摇身一变,当上了国民警备队的中尉。不久后他就正式应征入伍,以一个士兵的身份加入了美国第九步兵团,先是派往菲律宾,随后又被派往中国。这段短暂中国之行,成为他日后“创作”《李鸿章回忆录》的唯一的真实生活来源。
下一个目标:袁世凯
就在霍敦•密夫林出版社调查《李鸿章回忆录》真实性的时候,曼尼克思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开始了新的创作。这次,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成了主角。
1915年7月26日,美国《独立》杂志的封面文章刊登了题为《袁世凯:中国共和历程》的专访。该刊在编者按中称:“本刊很荣幸地向美国人民转达来自中国总统袁世凯的问候,他日前接受了《李鸿章回忆录》的编辑曼尼克思的专访。”编者按中说,在专访中,袁世凯总统抽的是雪茄烟,而不是困扰着北京城几个世纪的鸦片。袁世凯很自豪地告诉曼尼克思:“戕害中国人民几个世纪之久的鸦片,已经被我们彻底消灭了”。
这篇珍贵的第一手报道,引起了西方各报刊的转载狂潮。《独立》杂志再接再厉,又推出了袁世凯专访的第二篇《中国共和必将成功》。这次,采访袁大总统的是记者瑞辛吉(Carl von Ressinger)。这个姓名中带着德国贵族标志“冯”(von)的记者,正是曼尼克思此前编造出来的太平洋通讯社的“秘书”瑞桑乐(Carl von Ressengler),只是拼法有点不同。这次,袁大总统是在自己的私人秘书李之洞(Li Chi-tung)和桑培尔(Semples)中校的陪同下,接受专访。
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国际政坛的极大关注。中国驻华盛顿大使赶紧打电报回国核对,国内回电说:袁世凯总统从未接受过此类采访,也从来没有接待过《独立》杂志,更没有秘书名叫李之洞或桑培尔中校,在北京也查不到任何一个名叫瑞辛吉的美国记者,因此,整篇文章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美国学术界和外交界都被深深地震惊了,美亚协会(American Asiatic Association)发表声明,对这种伪造新闻的龌龊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独立》杂志颜面丢尽,而曼尼克思则再次砸掉了自己的饭碗。
向美国企业“推销”中国总统
无奈之下,曼尼克思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干起了向美国企业“推销”中国总统的“生意”。
本文开篇所说的那家美国吸尘器公司收到曼尼克思的信后,激动万分,欣然接受。但几个月后,他们得悉另一家吸尘器公司也收到的同样内容的信,只不过将推销对象从袁世凯改成了袁世凯的夫人,这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赶紧终止付款。
另一家生产清漆的公司,则没能及时发现问题。曼尼克思的“有偿新闻”被他们买下,并发表在一本商业杂志上。曼尼克思在文章中说:“现任中国总统黎元洪,是xx清漆的忠实朋友,并准备效仿他的显赫的前任袁世凯,在整个紫禁城中推广应用此清漆。数月前,黎总统亲口告诉笔者说:‘是我向袁总统及夫人推荐了xx清漆,他们当时要重新油漆东宫的家具等。’”当然,这一切都是另一篇虚构小说而已。
晚年的曼尼克思一改常态,在美国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小城市为一家小型日报社担任商务经理,过起了平静的生活。《李鸿章回忆录》则继续在全球不断热销。据说,《李鸿章回忆录》至今仍是被中国最多图书馆所收藏的有关李鸿章的英文“传记”作品。
1917年,吸尘器正在美国家庭中普及,厂家们将视线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包括拥有庞大人口的古老中国。
名声鹊起后,曼尼克思在《出版报》谋得了记者席位。但不久,报社就发现,尽管他妙笔生花,但其新闻却像小说。一次,他就费城一家大银行的渎职行为进行调查,却是把从同行们那里听到的东西,添油加醋地拼凑出一篇“新闻报道”。第二天报纸出街后,恐慌的储户们将那家银行团团包围,挤兑一空。愤怒的银行立即起诉,要求法院判令报社为虚假报道赔偿数百万美元。这下,费城和纽约的所有报社都相约不再聘用曼尼克思。
后来,在宾西法尼亚州黑斯廷斯(Hastings)的市长的帮助下,曼尼克思摇身一变,当上了国民警备队的中尉。不久后他就正式应征入伍,以一个士兵的身份加入了美国第九步兵团,先是派往菲律宾,随后又被派往中国。这段短暂中国之行,成为他日后“创作”《李鸿章回忆录》的唯一的真实生活来源。
下一个目标:袁世凯
就在霍敦•密夫林出版社调查《李鸿章回忆录》真实性的时候,曼尼克思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开始了新的创作。这次,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成了主角。
1915年7月26日,美国《独立》杂志的封面文章刊登了题为《袁世凯:中国共和历程》的专访。该刊在编者按中称:“本刊很荣幸地向美国人民转达来自中国总统袁世凯的问候,他日前接受了《李鸿章回忆录》的编辑曼尼克思的专访。”编者按中说,在专访中,袁世凯总统抽的是雪茄烟,而不是困扰着北京城几个世纪的鸦片。袁世凯很自豪地告诉曼尼克思:“戕害中国人民几个世纪之久的鸦片,已经被我们彻底消灭了”。
这篇珍贵的第一手报道,引起了西方各报刊的转载狂潮。《独立》杂志再接再厉,又推出了袁世凯专访的第二篇《中国共和必将成功》。这次,采访袁大总统的是记者瑞辛吉(Carl von Ressinger)。这个姓名中带着德国贵族标志“冯”(von)的记者,正是曼尼克思此前编造出来的太平洋通讯社的“秘书”瑞桑乐(Carl von Ressengler),只是拼法有点不同。这次,袁大总统是在自己的私人秘书李之洞(Li Chi-tung)和桑培尔(Semples)中校的陪同下,接受专访。
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国际政坛的极大关注。中国驻华盛顿大使赶紧打电报回国核对,国内回电说:袁世凯总统从未接受过此类采访,也从来没有接待过《独立》杂志,更没有秘书名叫李之洞或桑培尔中校,在北京也查不到任何一个名叫瑞辛吉的美国记者,因此,整篇文章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美国学术界和外交界都被深深地震惊了,美亚协会(American Asiatic Association)发表声明,对这种伪造新闻的龌龊行为进行了严厉谴责。《独立》杂志颜面丢尽,而曼尼克思则再次砸掉了自己的饭碗。
向美国企业“推销”中国总统
无奈之下,曼尼克思在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干起了向美国企业“推销”中国总统的“生意”。
本文开篇所说的那家美国吸尘器公司收到曼尼克思的信后,激动万分,欣然接受。但几个月后,他们得悉另一家吸尘器公司也收到的同样内容的信,只不过将推销对象从袁世凯改成了袁世凯的夫人,这才知道自己被忽悠了,赶紧终止付款。
另一家生产清漆的公司,则没能及时发现问题。曼尼克思的“有偿新闻”被他们买下,并发表在一本商业杂志上。曼尼克思在文章中说:“现任中国总统黎元洪,是xx清漆的忠实朋友,并准备效仿他的显赫的前任袁世凯,在整个紫禁城中推广应用此清漆。数月前,黎总统亲口告诉笔者说:‘是我向袁总统及夫人推荐了xx清漆,他们当时要重新油漆东宫的家具等。’”当然,这一切都是另一篇虚构小说而已。
晚年的曼尼克思一改常态,在美国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小城市为一家小型日报社担任商务经理,过起了平静的生活。《李鸿章回忆录》则继续在全球不断热销。据说,《李鸿章回忆录》至今仍是被中国最多图书馆所收藏的有关李鸿章的英文“传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