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彩(B)超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解决外周血管穿刺困难的中长期患者的静脉输液通路。方法 通过超声评估血管、超声引导下应用赛丁格法置入PICC。结果 16例血管条件很差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无血胸、气胸、机械性静脉炎等急性并发症发生。结论 影像学技术结合赛丁格技术应用于PICC,减少和避免了盲穿及送管困难对血管的损伤,同时细针穿刺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关键词】PICC;超声引导;赛丁格技术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61-01
  PICC(经外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已发展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通常适用于长时间经静脉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致腐性药物,如化疗药物、全胃肠外营养、血液制品等。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肿瘤化疗,静脉营养病人提供了一条无痛性的输液通道〔1〕。我科自2009年以来应用该项技术,大大减少了患者长期反复穿刺的痛苦。但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PICC的穿刺成功很大程度上受外周血管条件的限制。很多有PICC置管需求的病人,由于血管条件的限制不得不放弃置管,而忍受反复穿刺的痛苦。我科于2013年6月20日首次将超声技术应用于PICC置管取得成功后,现已成功置管1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有置管需求,无外周置管条件的病人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40~87岁。乳腺癌术后4例,肺癌2例,脑瘤2例,肠癌1例,宫颈癌2例,淋巴瘤2例,鼻咽癌2例,食管癌1例。
  1.2 置管方法
  1.2.1 用物准备
  SIEMENS2000彩色超声诊断仪及9L4高频变频探头,无菌腔镜检查套1付,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一根,赛丁格穿刺针1套,常规消毒用物1套。
  1.2.2 人员准备
  超声医生1人,PICC置管操作者1人,助手1人。
  1.2.3 操作过程
  患者取平卧位,彩色超声诊断仪摆放于患者头侧。超声医生对病人进行上臂静脉的彩超检查,在贵要静脉侧下1/3段与上肢平行探查,用超声频谱鉴别动静脉,寻找粗而直并远离动脉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并探查静脉血流状况,血管内有无血栓,测量血管直径和皮下深度,将探头转换成横切面,使探头中点与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位于同一点上,将此点作为穿刺点并在皮肤上标记。置管侧肢体上臂外展与躯干呈90°,测量置入导管长度与臂围,方法:采用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反折至第2肋的PICC体外测量法〔2〕。进行PICC置管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建立最大的无菌区,彩超医生将超声探头涂无菌耦合剂,戴无菌手套,助手协助医生用无菌腔镜检查外套包裹探头及导线。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再次探查血管,探查后固定探头于穿刺点上方,置管操作者在实时超声引导下沿穿刺标记点针尖向心方向以30°-45°进针,根据屏幕显示的血管走向及深度缓慢刺入静脉,B超界面显示针尖进入血管并位于静脉中央时,针栓处可见暗红色静脉血流出。左手固定好穿刺针,右手沿穿刺针置入导丝,至导丝在体外剩余10-15cm时撤出穿刺针,在穿刺点旁约2mm处注射2%利多卡因0.1-0.2ml行局部麻醉,用切割刀背对导丝扩皮,沿导丝送入带扩张器的置管鞘,同时撤出导丝及扩张器,将PICC导管从置管鞘送入静脉至所测量长度,退出插管鞘。用彩超探头沿血管走向在锁骨上窝、颈内静脉方向处追踪导管头端是否移位,确定无移位后安装延长管及肝素帽,妥善固定。常规行X线定位。
  2 结果
  16例病人,静脉直径3~5mm,皮下深度1~2.5cm,一次穿刺成功。无血胸、气胸、空气栓塞、机械性静脉炎等急性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PICC是被公认为安全、经济、创伤小的一种可靠的静脉输液途径〔1〕,由于它留置时间长,不影响病人日常生活,在长期静脉输液或间歇治疗过程中,尤其对肿瘤病人、胃肠外营养等病人,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及化疗药物、高渗药物外渗造成的痛苦。
  PICC置管方法有传统的盲穿PICC置管、徒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和B超导引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三种。传统的PICC置管术对患者血管、操作者穿刺技术要求高,如果导管移位全凭操作者的临床经验来判断和处置。临床上由于肿瘤患者反复治疗、全身营养状况差、血管硬化,加上可能存在血管异位(3%)〔3〕,操作者不能准确估计,导致导管不能到达上腔静脉或插管失败。传统的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的穿刺针型号较大(14~16G),需要在静脉可视下或可触及下穿刺,在血管显露明显的条件下穿刺的成功率高,对于血管条件不理想的患者成功率较低。对于肘部无可视及可触摸的血管患者,采用B超引导可根据血流及音频信号快速探查血管的位置,有助于操作者了解血管的粗细、深浅、走行,增加了血管定位的精确性。B超引导的塞丁格技术使用的是小型号(22G)的穿刺针,操作者可以在超声引导下能清楚地观察到穿刺针的轨迹,准确地将穿刺针送入血管腔,减少了送管困难过程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超声显像实时、动态指引避免了导管异位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操作者一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
  传统的盲穿PICC置管及徒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选择在肘下的血管作为穿刺部位,穿刺点低,血管相对肘上深静脉细,由于长期带管,前臂活动频繁,易引起血液回流障碍或因导管与血管壁摩擦而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或脱出等并发症〔4〕。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的穿刺部位在肘上臂,选择了血管直径相对较大的上臂深静脉,由于有皮下隧道,减少了皮下出血。导管固定于肘上,避开了肘关节,不影响置管侧手臂的正常活动,避免了由于上肢活动引起的导管移位与脱出、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和依从性。
  我院虽没有专用于PICC置管的B超仪,但通过与B超医生密切配合,同样可达到超声精确定位置管的目的。
  总之,采用超声引导下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对静脉的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明芝,崔建华,周莹,等.B超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护理.徐州医学院学报,2009,29(12):575.
  [2]杜平,何佩仪,何美清,等.两种PICC体外测量法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8,23(2)(外科版):41-43
  [3]陈影洁,陈春闲,简黎.B超引导下运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0):102-103
  [4]王静,柯洁,刘伟,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07,12(1):5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疗养院给老年人开展心理康复的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方法:从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在我疗养院的老年人选取2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观察组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身体健康状况给予一系列的心理康复措施,对照组老年人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疗养。观察对比半年后两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满意度。结果:半年后调查发现,观察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本社区成年人乙肝疫苗接种意愿及接种情况,制定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的策略。方法:采用多阶级与概率比例规模(PPS) 抽样结合的方法,抽取本社区823名成年人(包括外来居住农民工及学生),针对其对乙肝疫苗的认识了解、接种意愿及情况等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823人中,247人接种乙肝疫苗,接种率30.01%。且文化程度越高,疫苗接种意愿及接种率越高,收入越高,疫苗接种率也越高。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冬春季常见疾病的诊治方法与预防效果。方法:对春季发生的常见疾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制定诊治和预防方案。结果:公共和个人卫生条件、易感人群是发生冬春季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原因。结论:做好冬春季消化道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的诊治和预防工作,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关键词】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诊治;预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颈动脉超声的价值,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8例,其中脑梗死患者308例,设为观察组A,另外120例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设为观察组B;选取同期住院非心脑血管病患者120例,设为比对组。均给予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部血管内膜情况、斑块情况,探讨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MR成像与超声检查对孕中晚期“胎儿胆囊未见”诊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到2013年10月我院产前行MR成像与超声检查的孕中、晚期胎儿胆囊异常的所有病例16例。每例胎儿由两名超声医师行系统超声检查和MR成像。结果:超声组16例胎儿胆囊异常病例中实施动态监测,其中10例胆囊未显示,4例为胆囊内强回声,2例为双胆囊。与MR成像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
期刊
【摘要】本文综述了多种手性拆分技术及拆分原理,介绍了区带毛细管电泳拆分技术和环糊精及其衍生物的种类,并列举了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试剂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中的应用。  【关键词】手性拆分;毛细管区带电泳;羟丙基-β-环糊精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7-03  1 引言  手性(chirality)是用来形象描述化合物分子结构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之间的联系。 方法:对我院的353例接受胃镜检查和病理性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他们经过诊断确诊为胃癌和胃溃疡疾病后,在病灶处的中央和边缘取部分组织用来进行病理检查,于幽门6厘米处进行快速尿素酶实验,若是这两种检查方式中任意一种呈现阳性,说明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结果: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率大约是69.8%,而且在患者的不同患病部位中感染率没有差异性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4年内,在我院临床治疗中使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这三种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并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研究表明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都是以消化道反应为主;克拉霉素、阿奇霉素药物在静脉滴注时会出现少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使用罗红霉素ADR发生率为11.5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镜检法与雅培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结果。方法:对同一标本同时进行CD-3200血细胞分析仪与镜检,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结果在5-585x109/L之间.结论:雅培五分类血细胞计数仪符合临床对血常规的需要,可以提高检验效率,缩短检验时间,减轻劳动负荷,但当血小板过多、过少及对仪器提示血细胞分布异常的标本,需要采取镜检的方法进行复核,以免出现计数误差。  【关键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快速散瞳与阿托品散瞳对青少年验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进行验光的94例188眼青少年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47例94眼)和对照组(47例94眼),对照组患者采用快速散瞳进行验光,治疗组患者采用阿托品散瞳进行验光,对比两组患者验光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散瞳前后散光检出率及屈光度均数,治疗组患者同对照组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