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方向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liwu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此次会议内容引发了一些市场人士的担心,如强化党管国企是否会演化成在更大市场范围的党管市场,市场化改革进程是否会因此受到影响?
  这些疑问反映出一个事实,即市场对于国企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的关系还吃不准。准确理解国企改革的政策方向十分重要,也直接关系到今后如何判断中国市场化改革的走向。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国企改革的一些举措,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从总体上看,中央要求推动国企改革的决心很大,但实际推进速度并不快,甚至连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方案发布都有所延迟, 20多个省市先后发布的国企改革规划和指导意见似乎也都浅尝辄止。其中的缘由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国企改革仍有一些根本性的问题不够明确。
  第一,国企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国资委曾将国有企业的定位总结为“四论”:一是命门论,即国有经济是“命门”;二是“基础论”,即国有经济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三是“加强论”,国有企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四是“防流失论”,不能在阵阵改革浪潮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此可以理解为,国企改革的目标是做大做强,强化国有经济的支柱性地位。也有人质疑,虽然国有企业为国民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国有部门对私人部门的挤压、国企对资源的主导和垄断行为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潜在阻力。
  对于这个问题的分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首先,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企是国家领导层履行政治和经济职能的重要抓手,国企履行上述职能的前提条件则是自身规模和实力的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国企备受诟病的诸多问题并不仅仅靠国企改革就能得到解决,比如消除垄断需要配合行业改革,像中石化的混改措施,尽管允许私人资本进入二级销售公司,但难以打破整个行业的垄断格局,也没有实质影响到行业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国企改革需要从“既要最大化经济效益,又要兼顾多重社会目标”的观念中解放出来。
  第二,国企改革的思路是什么?去年国务院《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但在今年的《意见》中,“出台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列为深化企业改革6项工作中的第3项,相比之下混改的内容稍有弱化。混改的核心是希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国企,改善国有企业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但出于对借混改之名使国有资产流失的担心,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无形中放慢了。
  毫无疑问,多种形式的所有权有利于提高国企效率,私有化并不是国企改革的唯一出路。对于目前国家处于垄断地位的行业而言,私有化未必有利,否则将面临财富集中和私人大企业主导国民经济的风险。对于国企所有权的改革,有很多市场化的措施可以选择。公开上市可能是增强国企公司治理的有效方式,因为它要求企业采用国际公认的信息披露、会计和董事会架构准则。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考虑将社会资本(由股权基金、养老基金或其它形式的社会基金所提供的资本)作为吸收外部资本的首选。公私合作模式(PPP)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工具,可以考虑在比较适合的领域,通过PPP将国企市场化或者降低国企的作用。
  虽然国企改革并没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案,但是,国际上确实存在一些公认的市场化导向的改革目标,如增加透明度、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公平的竞争环境、完善的公司治理等等。
  明确上述问题有助于市场判断政府和国企的关系、政府对国企提供支持的可能性,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据此,我们判断,国企改革始终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不应该与市场化改革逆向而行。
  由此,在实践中,应该避免相关方面不能准确理解中央对国企改革的精神,矫枉过正,以“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来阻碍合理的国有资产交易(如国企混改涉及的国企资产交易)。强化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也并不意味着党要管理国有企业的具体经营领域,实际上,强化党管国企也可以考虑更多利用市场方式。
其他文献
中国股市与经济基本面背离,是因为股票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参与者均不成熟  中国近一轮牛市的形成  要想评估中国股市状况、未来趋势以及是否存在泡沫,有必要对中国近一轮牛市的形成进行梳理。  中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名义GDP增速高达10%-12%,在一些地区增速还要更高。但是当时中国的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并没有因此而获得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是因为大量资金被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和投
期刊
强权国家衰落了,两百年来困扰世界的传统意识形态以及所谓的国际价值体系也逐渐面临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必须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应该在日渐迷失的国际社会建立一个向导的地位  自  二战结束之后,尽管西方在政治理念、军事实力和世界经济方面一直占据着支配地位,但是针对“权力”概念的重新构架总是不断地在演变。二战的终结,使得美苏这两个意识形态彼此对立的国家都得以兴起。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这两大强
期刊
近一个月的中国股市,充分展示了其一切皆有可能的“任性”。千股跌停、千股涨停、1000多家上市公司集体停牌,以及动辄盘中涨停、收盘跌停的巨幅震荡——这些奇观在此前国内外任何一次股灾中都难得一见。  2015年6月15日之后的四周内上证综指暴跌35%,市场普遍认为,这轮股灾的导火索是被动去杠杆。在过去一年里,上证综指暴涨150%,由于有了改革(对应主板牛市)和经济转型(对应创业板牛市)预期,投资者错误
期刊
金融市场改革的关键因素包括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利率自由化和债务资本市场发展,而金融系统改革的关键因素则是统一监管框架  中国金融业现状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经历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现代金融市场的主要元素都已经被采用,金融体系的基本结构也都已经建设完成。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特点反映了金融抑制的计划经济向功能齐全的金融市场经济的过渡。  然而与其他同等国家相比,中国金融业发
期刊
在中高速增长阶段如何实现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这个目标?要求产业发展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核心是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关键是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  当  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定阶段,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主要经济指标有所回升,结构调整取得进展,经济活力有所增强。同时,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足和旧动力
期刊
随着工业互联网的崛起,世界正处在通向新的创新与变革时代的门口,这要归功于全球工业系统与先进的计算、分析、低成本传感技术以及全新互联网连接融合。数字世界与机器世界的更深层次融合有潜力给全球产业带来深刻的变革,这些创新有望为航空、铁路运输、电力、石油和天然气开发以及医疗等各个行业带来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高的效率。无论是在美国还是中国,无论是在非洲的大城市还是哈萨克斯坦的乡村地区,工业互联网有望推动更强劲
期刊
在跨越两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曾经多次面临必须做出抉择的关键时刻。作为国家的大战略,它必须做出抉择:对于当时的国际国家体系它是应该接受还是应该拒绝?  世界秩序的意义和结构一直是中国最需要关注的重点,这其实是一个贯穿世界现代史难以处理的难题。在21世纪初的今天,这个问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中国正处在自身历史的一个转折关头,此时,它必须要有一个发展大战略。中国发展的成败,乃至所有人的未来,
期刊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业创新亦成社会各界热词。这是因为,当前和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已迫切需要从以前的要素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作为创新主体的中国企业,应融入全球价值链中,以技术创新求得生存壮大。  技术创新是“根”,商业模式创新是“叶”  中国经济报告:《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弗里曼在《工
期刊
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是结构调整主导与周期因素叠加的综合反映,与一般的商业周期波动存在明显不同。宏观调控应转向以供给调整和结构性改革为主  2015年11月22日,位于河北邢台市南郊的两台220兆瓦机组冷却塔爆破拆除。这对缓解区域资源环境压力,促进当地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2015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局势,党中央、国务院保持战略定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大了稳增长、调结构
期刊
本刊北京讯(记者 马玉荣)5月30日,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论坛”举行,主题为“世界经济:探寻新的增长之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论坛上表示,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想办法转型应对危机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真正走出危机恐怕还不是靠去杠杆,而要靠产业的转型,要靠国际竞争力的增强。  隆国强还指出,在新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中国作為新兴大国,最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