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liang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的英语世界出版的众多讨论现当代西方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中,《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无疑是最具权威性和最全面的史书之一,同时也是文森特·里奇教授的一部重要的学术理论著作。这部著作以史的叙述为纵轴,亦史亦论,史论结合,充分体现了里奇作为一位文学理论家的著述风格。就该书所含的信息量而言,确实是其他同类著作难以比拟的,作者虽然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描述和讨论,但上限却涉及了一些战前的文学和批评现象,下限则一直讨论到当下的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学和文化研究,对我们了解整个20世纪美国文学批评的发展演变起到了清晰的导引作用。
  我们注意到,作者并没有使用“文学理论”(literary theory)这个术语,而是用了一个涵盖面更广且更注重实践的“文学批评”(literary criticism)来描述美国的文学理论批评,我对此也深有同感,我想这大概也是该书作者的别具匠心之处吧。我们一般在讨论美国文学理论批评时,总是喜欢将其与欧洲大陆的各种文学和文化理论相关联,并得出结论,在美国流行的文学理论大多源出于欧洲,尤其是德国和法国,而这些理论最终旅行到了美国,并且在这块批评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并且结出异样的果实。而且不少在全世界知名的理论家正是通过其著作在美国的风行而随后在全世界知名的。其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通过里奇的精细描述和梳理,我们不难看出,美国的文学批评基本上有着两条平行的发展线索:其一是出自本土的文学创作并与之关系十分密切的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文学和文化批评,这在该书所描述的(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批评、“新批评”、芝加哥学派、纽约知识分子学派等章节中可以见出;另一条则是与欧陆的各种文学以外的理论有着直接渊源关系的学院派理论批评,如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批评、阐释学、读者反应批评、文学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解构主义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但即使是在描述这些带有明显的欧陆色彩的批评理论时,里奇也强调其在美国语境下的变异和独特之处,而最后所讨论的黑人批评以及文化的全球化,则基本上可以说是美国本土的产物。因此难怪美国文论大家希利斯·米勒称该书为“第一部对30年代以来的美国文学批评史的全景的、无所不包的巨著”。在米勒看来:“里奇的叙事是权威的,不偏不倚的……”我认为这一方面在于,该书在所含史实方面确实是无以伦比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出,由于作者本人的特长及偏好,他对解构主义批评的讨论尤其显示其扎实的功底和评价的中肯。当然,读完全书,我不禁感到,如果换成伊格尔顿或卡勒来写这样一本书,也许前者会更为强调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因而会对马克思主义和新历史主义着墨更多;而后者则会在侧重形式和美学批评的同时给予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以及叙事学批评理论以更多的篇幅。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来,该书作者取了这二者之外的中间立场,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对20世纪的美国文学批评进行中肯的描述和讨论。应该说,该书作者的目的基本上达到了。因此我郑重将其推荐给中国读者和从事文学理论批评研究的专业人员和文学批评家。此外,该书也应该成为文科研究生的主要参考书之一。
  (作者系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其他文献
2015年是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中国史记研究会与司马迁故里最高学府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将在2015年10月中旬联合举办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司马迁诞辰2160周年,对于弘扬司马迁的创新精神,推动《史记》研究,具有无比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这篇短文,借《博览群书》笔谈平台,漫议这一话题,期以抛砖引玉。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有创造天才的历史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三者集于一身。他有着崇高的人格、坚强的毅力和
人类社会究竟应该怎样生存和发展?这似乎已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遭遇到人口爆炸、资源(含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连续冲击,人们开始认真思考,并提出了种种对策与理论。近些年来,学术界不仅从生态环境并且也从社会生态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其中叶峻教授的《社会生态学与协同发展论》一书(人民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以下简
/一/  彭程先生为上世纪90年代崭露头角的新散文作家群的重要成员,一向备受文学界的关注。作为忘年交,我们相知相重近二十年。他的几部散文作品,特别是《急管繁弦》,获赠之后,我曾认真赏读,受益良多。其散文新作《在母语的屋檐下》近将付梓,驰函邀序。我自知并非理想人选,但却之不恭,且又深感荣幸,遂唯唯以应。  古籍中讲:“序者,绪也,谓端绪也。”意谓序言应能帮助读者理出一些头绪,指出本文之独具特点。依此
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代。宗白华曾高亚评价这个时代:“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感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只有这几百年间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人心里边的美与丑,高贵与残忍,圣洁与恶魔,同样发挥到了极致。”  然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直到陶渊明出现之前,最具艺术精神、
马明博在其作《观音的秘密》中屡屡提及柏林禅寺方丈明海法师。法师于清凉山中闭关已逾一年,世事纷扰,熙攘依旧。我想他只是暂时出离了红尘缠缚,把自己孤悬一隅,以峭拔的、挂了空的生命,来探求足以安定现实人心的普遍之路。其实我们这个时代就是挂了空的时代,是把人从家庭、世界、宗教等一切能获得价值来源的沃土里连根拔起的时代。个体获得“解放”,又不知不觉被囚禁在自我利益与世俗成功的牢笼中;个人获得“选择的自由”,
《1942》票房大败,观众顶李安踩冯小刚,面对波折,冯师挥挥手:这都不是事儿。曾经的师友、《非诚勿扰2》再合作的王朔也安慰冯小刚说:艺术片赔了不算啥,下回鼓捣个喜剧,再赚回来就是了。二人合作的《私人订制》就是他口中的这部喜剧,影片刚刚上映,能否补回之前的亏空我们不好说,不过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冯氏喜剧的金字招牌,这一次恐怕是砸定了。  说起《私人订制》,还要从二人结交之初说起,当时王朔名满天下,冯小
2013年的最后几天,“让候鸟飞”公益基金执行主任刘慧莉和她小伙伴,在云南丽江,拜访了当地刚刚成立一年的“丽江鹰猎文化协会”。  协会秘书长李实,送给她一本刚刚出版的书,这本书名字叫《丽江鹰猎文化》。里面浩浩荡荡地写满了中国古代鹰猎文化的历史,以及世界上鹰猎文化的趋势。  在到丽江之前,刘慧莉和她的小伙伴们,已经收集了好几本与鹰猎文化有关的书,包括新疆塔城贺振平先生写的《猎鹰——图说中国驯鹰文化》
在《人民教育》杂志创刊65周年之际,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人民教育》原总编辑刘堂江先生发表《拳头作品:〈人民教育〉的“秘密武器”》一文。文中提到,“李树喜同志采写报道优秀班主任刘纯朴的大型通讯《春雨之歌》,再一次产生轰动效应。李树喜在文中提炼的经典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直流传至今。”  那么,家喻户晓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句话,究竟源于何处?  带着这种疑惑,经过一番探寻,笔者了解
一  “石斋语痕”至今已连载五年了。犹记得朋友告诉我吴福辉老师将在《汉语言文学研究》刊物上开辟专栏“石斋语痕”的消息,那是2010年下半年的事,仿佛就在昨天。自那以后,吴老师每年春夏秋各来河南大学博士点一次,被邀讲课并趁机了解研究生看书心得或论文写作的进展情况,并针对我们的疑惑一一作答。那也像是学术答问,给我们一一留下了痕迹。  毕竟,读他的文章要比听课多得多,而他如今收录在新著《石斋语痕》集子里
1  2013年溽暑,北京郊区顺义。少有的清凉中,诗刊社常务副主编商震和我说到明年正好是“青春诗会”举办整整三十届。他说诗刊社要做出一些大举动,其中包括编一部诗选。两个白羊座的男人在夜色微曛中走过正在盛开的荷花池塘。我知道,这是重新进入和叙述诗歌史的一个开始。  被称为“诗坛黄埔军校”的“青春诗会”,最初的名称是“青年诗作者创作学习会”,1982、1983、1984年三届诗会改名为“青年诗作者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