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课程中的探究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析仪器分析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渗透、融合方式方法。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仪器分析;课程教学;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20-02
   一、仪器分析课程中课程思政的教学现状
   (一)现代社会学生新特点带来新机遇
   当前高校的主体已逐渐转变为“00后”学生,这一代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都能够灵活运用。随着现代科学飞速发展,网络时代逐渐到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信息量巨大,但从整体上来讲质量参差不齐,如果学生无法对互联网信息科学、合理地筛选、分析、利用,很有可能会造成价值观的偏差,影响其思想发展,阻碍其创新。同时,“00后”学生受到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注重对现实的追求,希望实现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中,其敢于发言,勇于创新,思想前卫,要求与教师站在平等的角度上进行对话交流,也要求教师能够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向其传递更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的知识、技能。
   (二)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的系统认知
   学生在入学之后,会由辅导员通过专门的思政课程提高其价值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实践中,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学生的思政教学工作与自身并不相关,由辅导员完成即可,自己不应当过多地干涉,只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有的教师则认为专业课的内容较多,自己的工作任务极其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政教学。
   (三)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脱节
   立足于教学育人,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增的课程内容,而是将思政教学的目标任务渗透到不同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此实现全方位育人,打造教学新局面。根据实践调查研究,大多数高校的思政教师都是经过正规训练的教师,所掌握的思政课程内容全面,不管是备课还是准备素材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专业课教师并没有受过系统化的训练,也没有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學渗透、融合的相关教材,导致很多专业教师认为无法将思政教育有针对性地渗透到课堂中,本质上是缺乏对理论的全面掌握,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深度融合,无法实现思政与专业教学共同发展。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政治思想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为了实现政治教育的目标,真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帮助学生坚定信念,树立美好理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使其在未来生活和工作中艰苦奋斗、积极进取,通过四项基本原则及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拥党、爱党,始终保持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国家自信。因此,专业课教师必须将专业内容与思政课程有机地渗透、融合,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思想方法融入自然及社会科学中。
   (二)价值引领目标
   大学时期是学生树立正确价值理念的关键时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想信念,使其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艰苦奋斗,利用信仰力量实现其成长、成才,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荣誉感、自信心,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为了对学生进行积极、正确的指导和帮助,教师首先应当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利用自身丰富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影响学生。具体而言,教师要以价值引领作为核心任务,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规范自身言行举止,将自身作为学生的榜样形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的相关内容知识,明确其重难点及关键。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端正学习态度的同时树立起崇高的人生理想,使其自觉、主动地承担发展社会主义的重任,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职业精神目标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的传递收集和共享变得日益便捷,网络中充斥着各种信息及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学生的价值理念,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崇尚金钱主义,具有较强的功利观念,不愿意艰苦奋斗,缺乏理想支撑,认为自身只需要掌握课本知识就能够获得高分,这样的错误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应试教育导致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多元化的专业课程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理念、职业精神及工匠精神,是课程教学的核心目标任务,也是目前国家及社会对优秀人才的本质要求。只有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才能自觉、主动地承担发扬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任,最终成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渗透、融入方式方法
   (一)仪器分析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合
   仪器分析是目前为止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手段,其帮助人们更为全面、系统化地认知物质世界,了解世界的本质,并且人们能够拥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例如,在进行色谱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2022年将在我国举办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通过奥林匹克运动会积极引入色谱这一课程内容。众所周知,运动会的举办成功必须营造出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通过色谱的运用可以对赛前兴奋剂进行有效的分析,利用高效分离效能的色谱实现检测。在具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一些视频课件、PPT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向学生介绍展示兴奋剂的相关知识及兴奋剂的检测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更为系统化、直观地了解色谱相关知识内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也可以积极引入爱国主义精神。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圆满成功,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对外展示强大的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从而巩固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基于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国家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使其正确认识中国梦、复兴梦的伟大历史任务,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仪器分析教学与工匠精神融合
   在传统的礼仪认知中,工匠具备一定的高超技能技巧,专注于自身的工作,愿意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问题不懈追求技术的提升,热爱自身从事的行业,由此可见,工匠的特征在于具备高超的专业能力、良好的职业态度、高尚的人文素养。例如,在进行原子吸收光谱这一环节的实践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的方式,积极引入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案例,即检测超市中大米的重金属铬镉(Cd)的含量。学生通过亲自操作的方式了解具体检测的过程及步骤,提高自身的职业意识,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专业学习与自身职业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再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对所有的原始数据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可靠的、如实的记录,一切实验都应当以实事求是作为基础和原则,通过实操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职业精神,以严格的要求提升自我,培养良好的工作态度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与此同时,还应当在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渗透、融入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意识到任何单位及个人都不能做出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以此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立足于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在自身未来的工作中做到专业极致、不懈追求。
   (三)仪器分析与环境保护融合
   环境的污染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危害人类的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明确提出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以科学发展、持续发展作为核心目标任务。在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这一环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水体苯污染检测事件作为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充分意识到现代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嚴重的水污染。通过检测快速实现水资源的分析,促使国家大力研发循环利用技术。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的目标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充分意识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四)仪器分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诚信”融合
   诚信是立身之本,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诚信就不会获得他人的诚信,也无法在社会中实现持续发展。诚信是课程思政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了将其在仪器分析课程中有效渗透、融入,教师可以基于毛细管气相色谱这一环节的教学,向学生展示出当前社会中反映强烈的一些不诚实案例,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集中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加强其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课堂思政中树立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学生如果在未来从事检测分析工作就应当发挥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杜娟,潘加亮.医学院校仪器分析类课程思政融入点的挖掘[J].广东化工,2020(10):210-211.
   [2]来守军,关晓琳,费翔,等.理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以《仪器分析课程为例》[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1):314-315.
   [3]温嘉.课程思政在药学专业《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初探[J].广东化工,2020(21):196,205.
   [4]肖新生,唐珊珊.基于课程中心平台的《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J].广州化工,2020(6):184-185,194.
   [5]王丹,孟瑾,赵变.课程思政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实践探讨[J].中文信息,2019(12):72,92.
   [6]蔡毅飞.“仪器分析”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导刊,2020(9):145.
   [7]赵丽娇,甄岩,孙国辉,等.《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0(24):189-190.
  ◎编辑 马燕萍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秩序,也对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作为直面学生的一线学生工作者,辅导员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安全守护者,也是预防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如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患未然,如何在突发事件中群策群力形成处置合力,以及如何在突发事件后妥当善后,是每个辅导员的必修课。结合辅导员多年应对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探究高校学生突
[摘 要] 通过对盐城地区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盐城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8-000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
海量的学习资源让在线学习者身处“知识迷航”的困境,而人工规划学习路径存在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学习者个性化需求的弊端。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图谱的学习路径自动生成方法,其将学习路径生成分为知识点路径生成与学习对象路径生成两个步骤,能够根据知识点属性特征及其关系、学习对象属性特征、学习者知识掌握情况与认知特点等对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与学习对象进行序列化。之后,文章通过对照实验检验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自动生成路径与专家路径开展学习的被试在学习时间与后测成绩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自动生成路径在
[摘要] 作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任务。以新时代中职学生敬畏之心的现状为切入点,以培养中职学生敬畏之心和规则意识为核心内容,通过对中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寻求构建、研究中职学生敬畏之心的培养途径与方法,帮助学生对自身行为习惯进行自主纠正,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 敬畏感;生态教育;唤醒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
[摘 要] 以推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温度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目标,在深入分析“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对主体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递进式、系统性、一体化设计,以期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协同推进学校备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  [关 键 词]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思政课;实践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
[摘 要] 针对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落实“双高计划”建设,以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为根本,与健康服务行业领先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深入研究、探索校院(企)师资资源相融合、课程建设相融合、实训基地相融合、校院(企)文化相融合的“四方融合”人才运行机制以及中职与高职衔接一体化、学习与工作一体化、人才培养与岗位培训一体化的“三个一体”的人才培养路径。  [关 键 词
[摘 要] 随着《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颁布和实施,职业教育迎来高质量发展机遇期,但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工作遗留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应结合职业教育的定位,探索建设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以审批准入机制、评估认证机制、处罚退出机制、成功经验共享机制为重点的四个质量保障机制。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与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和谐共生、协调共进、互为支撑的关系。优质的高等职业教育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又倒逼区域内高等职业教育适时优化调整、提质升级。针对河南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适切性不足、体制机制不完善、可持续性不强等问题,河南高职教育要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办学新模式,推进与区域内行业、企业互联互通的产学真结合,打造与区
[摘 要]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课程思政是将所有课堂作为育人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各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针对机械制图与 CAD 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与方法、教学效果评价、体会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内容与情怀,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 键 词] 机械制图与CAD;路径与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摘要] 文化本身就是旅游的精神和灵魂,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播载体,推动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和发展,对于实现我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实现旅游产业传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文旅融合则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从国家层面也愈加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多重因素作用之下,旅游专业课堂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发现古诗词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旅游地理课程联系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