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两极分化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题,但只要我们教师找出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应对,就可以防止或减轻两极分化的发生。
【关键词】 两极分化 原因 对策 兴趣 学习方法
朱熹曾说过:“不勤于始,将毁于终。”换句话说就是:勤于始,精于始,才能成于终。初中在孩子求学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孩子正处在人生中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也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成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起始和首要阶段人的未来发展和幸福往往由这一阶段奠基。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不仅要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态,给孩子特别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将来创造成功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有二十年中学教学经历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目睹了许多学生的沉浮起伏,特别是英语学科,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在为成功的学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为失败的学生扼腕叹息。现将这些年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跟大家分享。
1.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之原因
首先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表格。
人数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七年级摸底考 65 65.8/100 45 69.2% 21 32.3%
毕业考试 63 63.1/120 22 34.9% 11 17.5%
这是我们学校一个班级从七年级入学到九年级毕业的英语成绩。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所谓学生的两极分化,就是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学习兴趣高,积极主动,效果也好,学习成绩优异;另外一些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在教师的逼迫下被动的学习,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学习效果不良,成绩上老拖后腿,甚至彻底放弃。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感觉新鲜有趣,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陆续有一些同学就落后掉队,使英语教学陷入被动,成为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老是落后于全班其他同学的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或违反课堂纪律,对自己的学习一点也不重视。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要多听多读多背,而那些学困生根本不在英语上花时间,再加上我国英语教学班额大、人多、课时少,又缺乏语言环境,所以有许多初中生成了英语“学困生”。这样下去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数年的学生成绩,笔者发现英语学科的两极分化现象较其他学科明显,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在课题研究中,笔者采用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而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整理、分类、分析得出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
1.1 主观原因
1.1.1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正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学习英语看作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英语学习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不想学”的念头,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
1.1.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表现是:有的学生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而是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主动接触新知识,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讲方法,不是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而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能坚持长时间集中,游离于教学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很差。许多学困生死记硬背单词、句型,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只能断章取义,照本宣科,不能充分理解听、说、读、写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果脑子中只形成一些零碎孤立的语言信息,缺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1.3 缺乏毅力,怕困难。 要学好英语,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不懈地努力,但是很多学生缺乏毅力,又怕困难,很快就掉队了。
1.2 客观原因
1.2.1 社会与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的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学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电影、录像、电子游戏机、手机等娱乐设施的日趋多样化诱惑着学生,使学生分散精力,而不致力于学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使许多学生认为考上了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工作,从而引发新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习气都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情绪,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无所谓的消极态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尤其是一些经常发生冲突或忙于工作、生意的家庭或文化氛围不浓厚的家庭,对孩子疏于管理;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实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及逆反心理。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理解、支持,孩子的学习深受影响。
1.2.2 学校与教师。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学校的升学率仍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部分学校、教师非常重视少数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忽视对知识欠缺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管理。学校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升学,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室空间,从课堂到课堂,从读书到读书,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没有自由拓展的活动空间。以上种种原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交织在一起,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信心衰退、兴趣摇动,最终发展为反感、放弃,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导致英语学科的两极分化。
1.3 教材因素
新一版教材,凝聚了多少专家的心血,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的理念,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且知识量大,词汇多,练习明显增多,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其初步应用语言能力的塑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这套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1.3.1 新教材起点太高。农村小学多数未开设英语课,就是开设的几个学校,英语课的学习也是走过场,每星期三节,学点字母,唱唱歌,即完事,考测试又是说说写写单词。到了初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英语基础差别很大,而新教材编排是按照小学三年级基础编写的,故对他们来说起点太高,一开始就给学生以难学感,埋下了两极分化的隐患。
1.3.2 词汇量大,编排欠妥本来词汇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通过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符合语言学习的习惯和规律。但是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对新教材每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词连认读都感到困难,更何况要读句子,操练对话。按新课标要求,初中应掌握800个左右单词和200个左右短语,而七年级上册的课本就要求学生掌握324个四会单词和短语,占初中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那些丝毫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来说掌握如此多的单词,加重了其负担。尽管有的学生起早贪黑地记,却由于难度大而停滞不前,继而使后进生失去信心,慢慢掉队,以致失去兴趣,最后是放弃学习英语。
1.3.3 语法、语言点多而散。新教材强调了学习语言知识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对知识点、语法点的掌握,但另一方面新教材又希望学生按语言规律来学习,在听说的练习中掌握语言知识,进而在生活交际中应用,可是许多学生达不到这种水平。因此,许多学生在考试当中面对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短文书写这些题时,就傻眼了。这些题又全部依靠语法。再者教材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减少了对于单纯知识题的比例,而考查又不能脱离这些形式,让学生感到在云山雾里,复习时无从下手,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平常感觉还不错,可一测试便傻了眼。在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失去信心,造成两极分化。
1.4.师资因素
1.4.1 教师观念没有更新,教法呆板、陈旧、令人生厌.部分教师尚未树立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明白课程改革实质,导致教学中固步自封,再加上学识陈旧,上课采取滿堂灌、填鸭式教法,不敢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觉得英语课枯燥、乏味,久而久之逐渐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1.4.2 教师综合知识欠缺,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版教材的知识包容量很大,需要教师的很好的综合素质,文理科知识都得具备,尤其是在舞蹈、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才能,而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在这方面很欠缺,以致影响了上课质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认为教师除了照本宣科之外,别无所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魅力大减,学生对其教学不以为然,渐渐对本课程失去兴趣。
2.防止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之对策
由于形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复杂多样,有些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如社会原因和教材原因等。我们只有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寻求突破,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方法。
2.1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态度和感觉指的就是学习的兴趣。
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et what you love。 大凡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习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变得越来越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多种生动活泼的兴趣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动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更好地开发智力。兴趣教学对当前从“应试教育”向“愉快教育”转轨,提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学习英语与兴趣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是英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英语学习而言,初学者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也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那么,到底要培养他们哪些习惯呢?归纳起来就是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
2.2.1 培养听的习惯。众所周知,“听”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学习英语使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也说明听力差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笔者从七年级开始就狠抓学生听力训练,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安排10分钟左右的英语广播,创造外语学习氛围。广播节目内容可以有故事、新闻、歌曲、绕口令、童谣、小诗、朗诵、演讲等等。并组建听力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难易度适当、趣味性强的材料,录制成磁带,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这样通过经常练习,学生听力有了提高,单词也记得多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2.2 培养说和朗读背诵的习惯。对我国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缺少学习英语的环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愿积极参与的心理障碍。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只有认真培养学生的说和朗读的习惯。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种,读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他虽然写不出几个字,但他能基本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比较自由的交流。这就是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坚持不懈地朗读英语,就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另外,大量的、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口语和语感的进一步完善,而广泛的朗读更能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笔者每次上课时,都要安排学生朗读,对有些课文,学生最好能背能默写。课外活动可组织“英语会话角”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随意交谈,表达自己的见解。 2.2.3 培养写作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学习必须以听和读为前提,在读和说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但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仅靠听和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写来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在入门阶段,书写教学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或句子的能力,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书写格式,书面造句、回答问题、看图写话、写信、写日记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写的训练能促进听说读的能力。它还可以与听、说、读的训练结合起来,例如听写、缩写仿写课文、写摘要等等。如根据My School Day,写出自己上学的一天。从七年级开始写英语周记,教师要经常批阅,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多训练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实行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此,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 A 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 B 和C 层次的学生各一至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提高。
2.4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
2.4.1 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习惯。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得越多,那么他也便学得越多。这种参与是指全身心的参与和投入。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持较高参与度的前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取笑其他同学的错误,服从老师的指挥,书写工整,善于作笔记。
2.4.2 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预习,及时复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知识只有在不断得到归类和编码而形成认知结构,才能被人较好地掌握和记住。英语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预习、学习、复习中对已知知识进行重复和编码,以形成良好认知。4
2.4.3 每天自觉地听录音、朗读、背诵、记忆。学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学英语贵在坚持。匈牙利著名女翻译家卡扎·罗姆索通晓十多种语言。她的学习经验第一条是:学习不中断,哪怕每天挤出十分钟也好,早晨是最好时机。坚持每天读英语对小学生有很大帮助。以前的小孩子学诗有一个经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经验也适合于学英语。学生的英语朗读久了,熟能生巧,在一定情况下便能脱口而出。
2.5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众所周知,英语的语感对英语的教学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感来源于语言实践,又指导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出原因,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语感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明的功能。但是要形成良好的语感,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和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非一日之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通过模仿语音语调、背诵范文、写作训练等方法进行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以后终身受益。
2.6 利用瞬间记忆法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学习英语是一项艰苦的任务,那些单词、短语、句子、谚语、习惯用语和语法等,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我认为课堂瞬间记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育心理学者们在研究“痕迹理论”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已经识记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而其中的瞬间记忆是占主要作用的。我经常在课堂上教完单词、短语以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记忆,马上听写,课文带读几遍后,给时间学生背诵,当堂抽查,好的及时表扬,训练学生的瞬间记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记住了很多内容,课后稍加复习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学得更轻松,也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总之,只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前途负责,做到培优、促中、补差,特别关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当他们出现学习困难时,随时帮助解决,这样就能防止两极分化的发生,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2
[3] R.J.Sternberg著,杨炳钧等译.《认知心理学》(第三版).
[4] 章兼中著.外语教学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两极分化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难题,但只要我们教师找出原因,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应对,就可以防止或减轻两极分化的发生。
【关键词】 两极分化 原因 对策 兴趣 学习方法
朱熹曾说过:“不勤于始,将毁于终。”换句话说就是:勤于始,精于始,才能成于终。初中在孩子求学生涯中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阶段。孩子正处在人生中绚丽多彩、充满幻想的美好花季,也是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成为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的起始和首要阶段人的未来发展和幸福往往由这一阶段奠基。所以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不仅要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状态,给孩子特别的呵护,更多的关爱。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将来创造成功幸福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有二十年中学教学经历的英语教师和班主任,目睹了许多学生的沉浮起伏,特别是英语学科,两极分化特别严重,在为成功的学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为失败的学生扼腕叹息。现将这些年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跟大家分享。
1.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之原因
首先我们看一看下面这个表格。
人数 平均分 及格人数 及格率 优秀人数 优秀率
七年级摸底考 65 65.8/100 45 69.2% 21 32.3%
毕业考试 63 63.1/120 22 34.9% 11 17.5%
这是我们学校一个班级从七年级入学到九年级毕业的英语成绩。从这个表格可以看出,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常碰到的难题之一就是学生的两极分化现象。所谓学生的两极分化,就是有这样一些现象:有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基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他们学习兴趣高,积极主动,效果也好,学习成绩优异;另外一些学生对课程毫无兴趣,在教师的逼迫下被动的学习,对英语学习丧失信心,学习效果不良,成绩上老拖后腿,甚至彻底放弃。七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感觉新鲜有趣,成绩普遍较好,但时隔不久陆续有一些同学就落后掉队,使英语教学陷入被动,成为学困生,通常是指那些老是落后于全班其他同学的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经常做小动作或违反课堂纪律,对自己的学习一点也不重视。英语这一学科的特点就是要多听多读多背,而那些学困生根本不在英语上花时间,再加上我国英语教学班额大、人多、课时少,又缺乏语言环境,所以有许多初中生成了英语“学困生”。这样下去对学生一生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更有效地对学困生进行转化及矫正则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数年的学生成绩,笔者发现英语学科的两极分化现象较其他学科明显,随着年级的提高,学困生的比例呈递增趋势。在课题研究中,笔者采用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方式具体了解学生在英语学习方而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整理、分类、分析得出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有学校、教师、家庭及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
1.1 主观原因
1.1.1 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正确,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把学习英语看作是他们的愿望和需要,英语学习受不稳定情绪的支配,学习热情冷热无常,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苦差事,是一种负担,甚至产生了“不想学”的念头,久而久之,形成了学困生。
1.1.2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英语学科中的学困生大多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其表现是:有的学生贪玩、懒惰,没有养成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而是养成了等待、依赖的习惯,不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不主动接触新知识,只等教师讲授,只完成简单的抄写作业,有针对性、难度大的作业则通过抄袭完成。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不讲方法,不是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而是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能坚持长时间集中,游离于教学之外,课堂学习效果很差。许多学困生死记硬背单词、句型,对语言的理解不能融会贯通,只能断章取义,照本宣科,不能充分理解听、说、读、写之间的必然联系,结果脑子中只形成一些零碎孤立的语言信息,缺乏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1.1.3 缺乏毅力,怕困难。 要学好英语,需要学生长期的坚持不懈地努力,但是很多学生缺乏毅力,又怕困难,很快就掉队了。
1.2 客观原因
1.2.1 社会与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的最大空间和最典型的环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对学生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电影、录像、电子游戏机、手机等娱乐设施的日趋多样化诱惑着学生,使学生分散精力,而不致力于学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现象使许多学生认为考上了大学也未必能找到工作,从而引发新的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习气都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情绪,使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无所谓的消极态度。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尤其是一些经常发生冲突或忙于工作、生意的家庭或文化氛围不浓厚的家庭,对孩子疏于管理;有的家长过分溺爱放纵孩子,只关心孩子的物质需要,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期望值过高,实行棍棒政策造成孩子压力过大及逆反心理。缺乏家长的正确引导、理解、支持,孩子的学习深受影响。
1.2.2 学校与教师。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学校的升学率仍是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部分学校、教师非常重视少数优秀学生的培养,而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尤其是忽视对知识欠缺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辅导与管理。学校教育被简化为教学、升学,学生被封闭在狭窄的教室空间,从课堂到课堂,从读书到读书,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展没有自由拓展的活动空间。以上种种原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复杂交织在一起,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信心衰退、兴趣摇动,最终发展为反感、放弃,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导致英语学科的两极分化。
1.3 教材因素
新一版教材,凝聚了多少专家的心血,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的理念,突出了语言的交际功能,且知识量大,词汇多,练习明显增多,更加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及其初步应用语言能力的塑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然而这套教材存在以下问题。 1.3.1 新教材起点太高。农村小学多数未开设英语课,就是开设的几个学校,英语课的学习也是走过场,每星期三节,学点字母,唱唱歌,即完事,考测试又是说说写写单词。到了初中,学生来自四面八方,英语基础差别很大,而新教材编排是按照小学三年级基础编写的,故对他们来说起点太高,一开始就给学生以难学感,埋下了两极分化的隐患。
1.3.2 词汇量大,编排欠妥本来词汇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通过英语获取信息的能力,这符合语言学习的习惯和规律。但是农村学生从未接触过英语,对新教材每课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单词连认读都感到困难,更何况要读句子,操练对话。按新课标要求,初中应掌握800个左右单词和200个左右短语,而七年级上册的课本就要求学生掌握324个四会单词和短语,占初中总数的三分之一。对于那些丝毫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来说掌握如此多的单词,加重了其负担。尽管有的学生起早贪黑地记,却由于难度大而停滞不前,继而使后进生失去信心,慢慢掉队,以致失去兴趣,最后是放弃学习英语。
1.3.3 语法、语言点多而散。新教材强调了学习语言知识的共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淡化了对知识点、语法点的掌握,但另一方面新教材又希望学生按语言规律来学习,在听说的练习中掌握语言知识,进而在生活交际中应用,可是许多学生达不到这种水平。因此,许多学生在考试当中面对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短文书写这些题时,就傻眼了。这些题又全部依靠语法。再者教材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试,减少了对于单纯知识题的比例,而考查又不能脱离这些形式,让学生感到在云山雾里,复习时无从下手,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平常感觉还不错,可一测试便傻了眼。在一次次失败的打击下逐渐失去信心,造成两极分化。
1.4.师资因素
1.4.1 教师观念没有更新,教法呆板、陈旧、令人生厌.部分教师尚未树立新课程改革理念,不明白课程改革实质,导致教学中固步自封,再加上学识陈旧,上课采取滿堂灌、填鸭式教法,不敢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觉得英语课枯燥、乏味,久而久之逐渐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
1.4.2 教师综合知识欠缺,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版教材的知识包容量很大,需要教师的很好的综合素质,文理科知识都得具备,尤其是在舞蹈、音乐、绘画等方面的才能,而大多数初中英语教师在这方面很欠缺,以致影响了上课质量,久而久之使学生认为教师除了照本宣科之外,别无所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魅力大减,学生对其教学不以为然,渐渐对本课程失去兴趣。
2.防止初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之对策
由于形成两极分化的原因复杂多样,有些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如社会原因和教材原因等。我们只有从教师和学生方面寻求突破,下面我谈谈我的一些方法。
2.1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思是:对任何事,求知的人不如喜爱的人,喜爱的人不如自得其乐的人。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道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不同的人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一样,自身的素质固然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还在于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态度或感觉。这里所谓的态度和感觉指的就是学习的兴趣。
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et what you love。 大凡学游泳的人都有这样的一种体验,在岸上谈如何学习游泳,谈一会儿就会使人感到厌烦。但如果能亲自下水体验一下,并努力地去学着游,情况就不一样了,渐渐地会爱上这项运动。人往往一旦爱上某件事,即使不让他去做,他也非去做不可,“兴趣”就是在这一次次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而且变得越来越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关键,多种生动活泼的兴趣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正确的动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更好地开发智力。兴趣教学对当前从“应试教育”向“愉快教育”转轨,提出了一条有效途径。学生学习英语与兴趣有着很重要的联系,是英语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2.2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英语学习而言,初学者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但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作为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帮助学生在认知领域里学会动脑,传授可供思考的知识,避免死记硬背,进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也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那么,到底要培养他们哪些习惯呢?归纳起来就是听、说、读、写习惯的培养。
2.2.1 培养听的习惯。众所周知,“听”是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学习英语使用最广泛的手段之一。现实生活中很多现象也说明听力差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笔者从七年级开始就狠抓学生听力训练,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安排10分钟左右的英语广播,创造外语学习氛围。广播节目内容可以有故事、新闻、歌曲、绕口令、童谣、小诗、朗诵、演讲等等。并组建听力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难易度适当、趣味性强的材料,录制成磁带,在课间休息时间播放。这样通过经常练习,学生听力有了提高,单词也记得多了,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2.2 培养说和朗读背诵的习惯。对我国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缺少学习英语的环境,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不愿积极参与的心理障碍。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只有认真培养学生的说和朗读的习惯。学习语言的方法有很多种,读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小孩,他虽然写不出几个字,但他能基本掌握语言的表达能力,比较自由的交流。这就是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每天坚持不懈地朗读英语,就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另外,大量的、准确的朗读能够促进听力、口语和语感的进一步完善,而广泛的朗读更能充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笔者每次上课时,都要安排学生朗读,对有些课文,学生最好能背能默写。课外活动可组织“英语会话角”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随意交谈,表达自己的见解。 2.2.3 培养写作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英语学习必须以听和读为前提,在读和说的基础上进行培养和提高。但要真正掌握英语,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仅靠听和读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写来检验和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形成。在入门阶段,书写教学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或句子的能力,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等书写格式,书面造句、回答问题、看图写话、写信、写日记等,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写的训练能促进听说读的能力。它还可以与听、说、读的训练结合起来,例如听写、缩写仿写课文、写摘要等等。如根据My School Day,写出自己上学的一天。从七年级开始写英语周记,教师要经常批阅,指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多训练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写作中体会到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实行学生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以进步为前提,层次为基础,竞争为手段,辅导为重点,实现目标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学有所得和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都能达到学会、学好的目的,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分层是进行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因此,从七年级入学开始,就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来划分学生层次,把学生划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次的学生基本功扎实,学习主动,对英语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并有超前的学习愿望。B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一定的进取心,可是接受能力稍差,基础不扎实,但有一定的能力和潜力,需要老师扶一把,给以一定的督促和辅导。C层次的学生学习不自觉,基础差,而且思维反映慢,在学习上有障碍,缺少家庭辅导条件,需要教师时刻关心和督促。然后,把这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编排成若干小组,并设 A 层次的学生为组长,每位组长负责 B 和C 层次的学生各一至两名,负责他们作业的监督和检查、课文的背诵、疑问的解答等。但这样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发展情况随时调整,这样分层设组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会大踏步提高。
2.4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
2.4.1 养成良好的英语课堂习惯。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阵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得越多,那么他也便学得越多。这种参与是指全身心的参与和投入。良好的课堂习惯是保持较高参与度的前提。良好的课堂习惯包括:集中注意力听讲,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不取笑其他同学的错误,服从老师的指挥,书写工整,善于作笔记。
2.4.2 根据自己需要进行预习,及时复习。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知识只有在不断得到归类和编码而形成认知结构,才能被人较好地掌握和记住。英语的学习也需要学生在不断的预习、学习、复习中对已知知识进行重复和编码,以形成良好认知。4
2.4.3 每天自觉地听录音、朗读、背诵、记忆。学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下苦功夫不可。学英语贵在坚持。匈牙利著名女翻译家卡扎·罗姆索通晓十多种语言。她的学习经验第一条是:学习不中断,哪怕每天挤出十分钟也好,早晨是最好时机。坚持每天读英语对小学生有很大帮助。以前的小孩子学诗有一个经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经验也适合于学英语。学生的英语朗读久了,熟能生巧,在一定情况下便能脱口而出。
2.5 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众所周知,英语的语感对英语的教学和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感来源于语言实践,又指导实践,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音乐家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出原因,这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语感具有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一读就明的功能。但是要形成良好的语感,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和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非一日之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语感的训练,通过模仿语音语调、背诵范文、写作训练等方法进行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长此以往,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升,以后终身受益。
2.6 利用瞬间记忆法帮助学生学习英语。学习英语是一项艰苦的任务,那些单词、短语、句子、谚语、习惯用语和语法等,要花大量时间去记忆。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使学生学得更轻松,我认为课堂瞬间记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教育心理学者们在研究“痕迹理论”过程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是已经识记的事物都在大脑组织中以某种形式留下痕迹。”而其中的瞬间记忆是占主要作用的。我经常在课堂上教完单词、短语以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记忆,马上听写,课文带读几遍后,给时间学生背诵,当堂抽查,好的及时表扬,训练学生的瞬间记忆,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就记住了很多内容,课后稍加复习就掌握了要学的内容,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学生学得更轻松,也更有兴趣,更有信心。
总之,只要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对班上每一名学生的前途负责,做到培优、促中、补差,特别关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当他们出现学习困难时,随时帮助解决,这样就能防止两极分化的发生,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2
[3] R.J.Sternberg著,杨炳钧等译.《认知心理学》(第三版).
[4] 章兼中著.外语教学心理学.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