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兆才评剧创作在天津国营剧团的传承与改革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成兆才(1874—1929)为评剧剧作家、创始人之一。从1895年起到1929年,成兆才曾为评戏的形成和发展创作、改编、移植、整理了121出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剧本。《花为媒》、《杨三姐告状》、《杜十娘》、《花魁》等不仅丰富了评剧剧种的上演剧目,而且成兆才以其鲜明的编剧特色,为我们对于自身的艺术建设和革新,积累了许多值得继承和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从天津评剧院目前所演出的成兆才创作(改编)的评剧代表剧目《卖油郎独占花魁》和《杜十娘》入手,希望以此为点发散研究评剧现状,希望能够为评剧的发展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成兆才;评剧创作
  一、天津评剧院对成兆才剧作的传承与改革个案
  成兆才曾先后三次到天津演出,评剧进入天津、哈尔滨等地以后受到较大欢迎。这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期,话剧、电影等新的艺术形式开始在国内流行开来,这些新兴的艺术给评剧很大的影响,评剧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便衣戏。像《枪毙匪金狐》、《劝戒洋烟》、《爱国娇》、《迎春大会》、《三条命案》等剧目都是在这一时期上演的便衣戏,但是剧目的艺术价值却不是很高。严格的说这些剧目只是评剧现代戏的雏形,后来慢慢发展为现在我们所说的评剧。
  (一)传承
  因为讨论评剧历史沿革的著作和论文都不少,从莲花落到唐山落子以及“蹦蹦戏”、“平腔梆子戏”等习称,都可以找到诸多作品,所以这里不再多作赘述,我们探讨现在还在上演的两部经典作品:《杜十娘》和《卖油郎独占花魁》。选择深入探讨成兆才创作(改编)的这两部评剧作品的同时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著名的评剧演员庄金珠女士和天津艺术研究所《艺术研究》编辑部、助理研究员、天津戏剧家协会会员夏冬女士。
  与庄金珠老师的采访很是愉快,从她刚入门到现在正式拜师,一路走来有欢笑也有泪水,这似乎让我慢慢理解“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含义,庄老师师从天津市非遗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崔连润(1950—)老师,而崔老师是六岁红,六岁红又是成兆才的弟子,这样一来便有源可循了。
  2014年天津评剧院排练了优秀传统保留剧目《卖油郎独占花魁》和《杜十娘》,这两部戏均由庄老师出演主角,崔老师担任艺术指导的工作。庄老师介绍到:在排《卖油郎独占花魁》这部戏的时候,崔老师特地将全组人召集起来开会,目的是为了强调将这部戏原汁原味的呈现在观众的眼前。这里的原汁原味主要指的是唱腔上的,崔老师在承袭了六岁红(1923-1995)的技艺后曾有过对唱腔的一些改变,但是再传到年青一代的庄老师的时候,特地强调要将六岁红的唱腔传承下来,传承经典。
  对于成兆才传统剧目的传承庄老师说道,唱腔上也许我们可以有所改变,一些情节场次也可以作略微的改动,像马淑华老师演绎的《杜十娘》,由于时间过长,大家也在斟酌是否需要删节,但长时间以来仍然保持观众最熟悉的原来的版本,一是觉得删掉某些看似不重要的场次怕影响了剧目的整体性,第二就是经典传统剧目的删改必须慎重再慎重,没有到一定的时期还是不会随意乱动剧本。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联系到了从事艺术研究工作的夏冬老师。夏老师在天津艺术研究所从事的是艺术研究的工作,尤其对评剧,夏老师可以说是很有发言权的。从夏老师这里我们了解到,目前所上演的《杜十娘》与《卖油郎独占花魁》和成兆才最原始的剧本相比变动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剧目的总体线索和故事情节基本维持了原先的样子,经典的唱段都得以保留。
  (二)改革
  上文说到成兆才评剧创作的剧本和目前评剧院上演的版本还是有较大的改变的,现在我们将成兆才的剧本和现在所演出的剧本进行一些对比。
  1.《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改革
  《卖油郎独占花魁》的原版只有八场,而在天津评剧院2013年11月的剧本中是十场戏,也就是改编过后多了两场戏。
  天津评剧院排演的《卖油郎独占花魁》与成兆才的原版剧本虽是同一个故事,但是场次安排和对话安排却大相径庭。原版的里第一、二场戏是花魁惹怒吴霸,吴霸带人大闹秦楼,第三场戏则是吴霸羞辱花魁美娇娘,卖油郎秦钟恰巧遇到,花魁赤身裸体孤身一人,便将其救回秦楼;而新版在第三场“受吐”中花魁便已心归秦钟,“羞辱”这场戏则被编排在了第四、五、六场,明显加多了场次;原版第四场里花魁便向秦钟诉说衷肠,并以身相许,而在新版中这场“独占”在第七场才出现;原版第五场花魁向干妈(刘四妈)“求救”,希望干妈能够成全美事;新版“媒合”安排于第八场;原版第六场,刘四妈与秦钟说服王九娘允许花魁从良,在新版中为第九场;原版的第七、八两场在新版中融合为第十场“从良”。(原版中的刘婆在新版中改为刘四妈;王妈改为王九娘)从以上简单的介绍可以看出,后半场戏在场次对应上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变化较多的就是原版第三场以前,新版第六场以前。下面我们重点来对比原版的第一、二两场和新版的第一到三场。
  上文已经说过,原版的里第一、二场戏是花魁惹怒吴霸,吴霸带人大闹秦楼;新版里第一场戏则改成了“劝粧”:刘四妈劝花魁攒足银子便可赎身离开这烟花柳巷之地,同时花魁认了刘四妈当干妈;第二场“卖油”,描写了秦钟初次与花魁相见,便下定决心“我一天卖油的钱,刨了本,一天攒十文,十天攒一吊,一百天凑够了,对,我就是这个主意。[唱]三年后我定要会会花魁女红妆。”这样说来就很清楚了,新版《卖油郎独占花魁》在开头多加了两场戏,改变了原版里秦钟因为卖油早已结识花魁的情节,变为一见钟情,这样简单的一改却更添了几分浪漫主义的色彩。个人认为原版中两人早已耳闻对方,正式见到庐山真面目却是花魁被羞辱后流落在外,这一点实在不雅。后来花魁以身相许也是因为秦钟的救命之恩,并未提到两人曾经有过互相欣赏之类的情节,这样冒失的以身相许恐怕难以服众。改变过后的情节更加具有人情味,以爱情为基础展开,有情人终成眷属。
  2.《杜十娘》的改革   首先,场次不一样,《成兆才全集》中,该部戏足有19场之多,天津评剧院在2014年排演的《杜十娘》只有9场,与原版比少了足足十场戏。《成兆才全集》中开场是杜十娘的一段内心独白,这段独白大致介绍了故事的主人公和原由,接下来是与鸨母的对话,为李甲求情,十日之内凑足三百两纹银将杜十娘赎出行院;第二场只有李甲一人出场,介绍自己出身,进京赶考却“贪恋花柳,十年囊中如洗”。直到第三场十娘才与李甲相见并告知李甲妈妈愿意以纹银三百两还十娘以自由。而在新排《杜十娘》中,以上三场戏被巧妙地编写到一场之中。相比原版的繁琐、拖沓,新版情节对话更加精炼,删去不必要的过场,节省时间,突出剧目高潮部分。
  在剧本的改革之中,虽然会对场次加以变化删减,但是并没有做过多的改变,基本保持了原版的风格和味道。全剧大多是以这样的脉络进行改编、删减、融合场次,使这出戏更加连贯、经典,而不会显得冗长、拖沓。至于《杜十娘》最精彩的也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怒沉百宝箱”骂孙富一段,与原版相差甚大。如今大家所熟知的“怒沉百宝箱”一段与“骂孙富”一段是在一场戏之内,也就是最后一场戏。杜十娘骂完孙富与李甲后带着百宝箱一跃投江,接下来便是李甲、孙富、船家寥寥的几句话便结束了这出戏,而原版中,杜十娘投江后还有三场戏,精彩唱段“骂孙富”也是在十九场的活捉孙富中演唱。夏老师介绍,究其原因则要追溯到解放时期。因为原版中杜十娘投江后的三场戏涉及到杜十娘以鬼魂之身报答柳遇春、报复孙富,这里涉及到封建迷信的鬼神之说,解放后便将其删去,但“骂孙富”一段唱词非常经典,有幸得以保存。因为后边场次已经删去,所以改变者巧妙地将这段唱词提到了投江这个场景中来,即保留了经典唱段又丰富了“怒沉百宝箱”的内容,两全其美。
  二、 评剧创作存在的几个问题与解决方案
  戏剧从上世纪末开始都存在着明显的滑坡现象,评剧的滑坡自然也就导致了评剧创作的瓶颈。目前仍在上演的依旧是一些经典的剧目,偶尔会有一些新的剧目上台,但都好景不长,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换而思之经典的剧目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足以说明其有吸引人之处。思考当下的新剧目,也有不少在评剧艺术节上上演、获奖的,但是能够为观众所熟知的却少之又少,一般演出几场后便无人问津了,这不仅是上座率不高的问题,也是剧团不愿意下大工夫磨练新剧吧。
  面对目前的状况,笔者斗胆总结了评剧创作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希望大家共勉: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人们的休闲方式不再单一,快节奏的生活带来的是快餐式的娱乐方式比比皆是,大大冲击了包括评剧在内的传统艺术形式,年轻的一代又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不仅戏曲观众越来越少,像话剧等剧场戏也存在着观众流失的现象。从这一点出发,首先应该从孩子抓起。众所周知,现在的儿童教育多以西方音乐为主,从胎教开始的西方轻音乐到幼儿园的儿歌,几乎不会有评剧和戏曲方面的教育,所以这就导致了新一代对评剧和戏曲是陌生的,这样何谈喜欢,没有观众又怎么能催生评剧的创作?方法之一就是从孩子的早教开始,给以评剧和戏曲的熏陶,让这一艺术形式走进孩子的心里,培养观众才会使评剧乃至戏曲有不断的新剧出现、才能有传承发展的可能。第二,剧团里几乎没有专门从事创作的人员,资金不足和创作者能否高产都是阻碍的原因。而团长又为了演出而奔波,无暇顾及艺术创作,更加使得评剧创作陷入瓶颈期。改善这一情况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加大投入。政府要对评剧艺术加以真正的重视,对剧团的投入不能只浮于表面,只关心演出情况而忽略了剧目的来源。第三,我们都知道,成兆才先生从小生活在农村,家中也贫苦,他尝尽了酸甜苦辣,了解世事无常。有过这样的经历,再加之一定的天赋,能够塑造鲜活的人物创作出脍炙人口的评剧剧目,也在情理之中,而现在的评剧创作者再难有这样的经历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脱离生活的评剧创作是不会拥有群众基础的,“体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从事评剧创作的人员要拥有吃苦精神,深入基层,切实了解基层群众的生活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的好的评剧作品。第四,“十年磨一戏”一点不假,上文提到的新戏演过几场便不再上台,总说新戏不好,这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排练出一部新戏实属不易,如果新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却没有上座率,也不能马上决定放弃新戏,完善和磨砺是让新戏成长为经典的必要过程,只有符合时代价值观并且经过不断地改进才能成为真正的成为经典。
  结语
  不论是《杜十娘》、《卖油郎独占花魁》还是大家更为熟知的《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评剧剧目,其中包含多种方言、民间俗语、谚语等,简单诙谐的唱词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这又让评剧多了宣传教育的意义。
  成兆才所创作的评剧剧目在结构上步步深入,一步一步引领观众走进戏中,其中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也都是寻常百姓中常常遇到的。也许多数观众并不能清晰的表达出戏里想表达的价值观,但是却能够领会出其中的意义,这样在无形之中受到的教育要比说教来的实际、有效的多。但是目前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从编剧到导演再到演员,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缺人才的窘境。评剧想要更好的发展下去,继承与发展是时代解决的问题,这不单单需要培养创作人才,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
  参考资料
  [1]《成兆才全集》[M].高占祥.河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4.
  [2]《评剧简史》胡沙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年9月第1版 .
  [3]《杜十娘》天津评剧院.剧本.
  [4]《花魁》天津评剧院.2013年11月.剧本.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多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外来的多种音乐表现方式不断涌入,呈“热闹”之势,群起观之,呐喊沸腾。在持续这一时间段的“喧嚣”过后,而今我国的传统古老乐器——古琴突然兴趣,并广受人们追捧,本文就这一现象观时代赋予人们的心理变化,究其“狂躁过后求宁静”的原委。  【关键词】古琴热;音乐;宁静  2016年中国古琴艺术荟在成都召开,此次艺术荟为期四天,是继成都五年一度琴会的第
期刊
【摘要】《百鸟朝凤》是唢呐独奏曲目中里程碑式的一首作品,曲调以其优美 动听的旋律、浓郁的乡土韵味和生动的鸟鸣描摹技巧而家喻户晓。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电影因一跪而被炒热,影片关乎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接续的问题,并涉及到了文化问题、社会问题以及艺术问题等。本文以观影后对传承的感悟为笔触,谈当代传统音乐继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  【关键词】唢呐;百鸟朝凤;传承;民间音乐  一、百鸟朝凤,哀鸣力竭  《百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教育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关乎着课堂效率的高低,更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有着长远的影响。  传统的教育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和弊端,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并不注重学生的主体观念,一味的讲授,单方面的操作,使学生没有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缺少自主性,课堂教学也变得枯燥乏味。而随着课改的浪潮,使高效课堂改革逐渐推广,高效课堂模式开始走进课堂,使课堂变得“活”起来。延吉市十二中学在高效课
期刊
摘要:高速公路作为我国道路交通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道路交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速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人们对高速公路的施工质量和便捷性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一旦某段高速公路需要穿越山区,就需要进行隧道施工。但是,与其他施工形式相比,隧道施工难度更大,施工中更容易出现安全质量问题。因此,
期刊
【摘要】纽约是全世界的最重要艺术中心,同时也是世界经济中心。纽约是一座拥有多元文化的迷人城市。实际上,最时尚的艺术与文化永远都产生于一些像伦敦、北京、东京、巴黎、米兰等特殊的城市。笔者在文中主要分析了60年代的纽约城中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与一支乐队。60年代的纽约商业艺术与流行文化极度繁荣,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笔者也将在本文尝试讨论音乐是如何刺激纽约的经济,为什么音乐对于纽约来说这么重要,为什么这
期刊
北京人在兰州
期刊
摘要:人们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交通需求逐渐提升,公路交通以及铁路交通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出行方式,提升人们交通出行的便利性。隧道工程建设质量与人们的出现安全具有紧密联系,社会对于隧道工程施工给予更多重视。软弱围岩自身的稳定性能以及强度相对较差,进行隧道施工时,没有采取合适的施工方法易引起塌方事故,应加强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措施的研究,提升软弱围岩隧道工程质量。文章就对高速公路
期刊
【摘要】在论文中自己用了三点来浅析对四川清音的认识和演唱方法:对清音的了解和认识;学习清音的演唱方法——以《布谷鸟儿咕咕叫》为例;以及对怎样拯救清音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清音;唱琵琶;唱月琴;哈哈腔;鲜花调;创新;改革;传承  一、什么是清音及清音的来源、盛行与衰落  四川清音,原名“唱琵琶”或“唱月琴”。四川清音渊源于明、清时的俗曲。四川清音在清乾隆、嘉庆年间很盛行,以泸州、叙府(今宜
期刊
【摘要】大众熟知谭维维是从她参加了2006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比赛,获得了成都唱区冠军和全国总决赛亚军,从此在中国流行乐坛上一炮而红,从此一直活跃在流行音乐的舞台上。此后发行了一系列的单曲和专辑,比如《如果我没有爱过》《耳届》《传说》《谭某某》,举办了多次大型的个人演唱会。获得的奖项也非常令人瞩目:如2009年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2010年获得“东南劲爆音乐榜十大单曲和内地最
期刊
【摘要】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出现了诸如古典音乐的代表海顿的弦乐四重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舒曼的浪漫曲、以及其他比如巴洛克时期的一些作品。本文以《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为例,系统的阐述小学高端音乐课补充欣赏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  教学实例  一、导入  师介绍:我们今天的课题是舒伯特和他的艺术歌曲。说到舒伯特,自然会说到他的艺术歌曲,可能同学们不是那么熟悉。但有一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