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图书的语言规范问题研究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6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外汉语教学图书语言规范问题探讨
  
  英语教学在中国一直具有广阔的市场,英语图书的种类和数量也十分庞大,而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步伐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图书也逐渐增多,包括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内容,但实际情况是,编写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业务素养参差不齐,缺乏业务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于语言规范方面的知识掌握有限,难免出现粗糙甚至错误的语言现象,一方面,直接导致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难以完成,误导了留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实际流程;另一方面,影响了图书出版的质量,不利于出版事业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基于图书语言的规范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查阅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与图书,以《汉语会话301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为考察重点,通过定量的检查与分析,指出图书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并予以纠正,旨在规范图书语言,使图书出版洁净健康。
  《汉语会话301句》分上、下两册,有中英、中法、中日对照版,主要针对零基础的外国留学生而编写的对外汉语图书,通过情境来设计会话内容,每课都有生词和语法点练习,板块固定,内容充实,实用性强,比较受外国留学生(尤其是英美国家)欢迎。英语为主要通用语言,我们以中英对照本(上册)为考察对象,在查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生词部分中英词汇的翻译和会话部分语句的设计都存在语言规范性的问题,通过访问调查和意见反馈,很多留学生对词语的意义感到模糊,如果没有例句的补充说明,他们很难在一场情境对话中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我们以词语翻译和语句设计为出发点,指出书中存在的语言规范问题,并予以纠正和说明。
  
  (一)词语翻译的规范化
  笔者对《汉语会话301句》(上册,中英文对照版)中各课生词的英文翻译进行了穷尽性的考察,发现一共有17处翻译错误或不当,存在语言规范的问题,对词语的释义不够准确,影响留学生对生词的学习和掌握。下面将以图表的形式进行说明:(注:L代表课程数)
  另外,作者将“吗、呢、吧、了、过”等都翻译成“modal particle”,笔者认为不符合语言学的规范,应进一步细化,“吗、呢、吧”是语气词,可翻译为“modal particle”。而“了、过”为时态助词,应改为“tense par-ticle”。
  根据统计我们发现,图书语言不符合规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图书编纂的过程中,作者对中英词汇的语义特点和使用范围没有调查清楚,单词的释义存在一定的难度,因为没有语境的参考与推断,词语的意义过于抽象,很难掌握。但是,词语释义模糊,语言不合乎规范,导致教学过程中出现障碍,图书的出版质量受到损害,也影响阅读与理解。笔者结合英语和语言学的知识,对词语释义不当的英文进行了修改或纠正,以期使之合乎语言规范,对双语翻译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二)语句设计的规范化
  会话语句的涉及比词语释义更为复杂,它牵涉到语境的条件,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才能使会话完整并合乎规范。笔者考察了《汉语会话30l句》(上册,中英文对照版)中作者所设计的所有对话,发现一些值得商榷和思考的问题。
  1.“吗”字一般疑问句
  在汉语中“吗”是构造一般疑问句的重要词语,但现实生活中的言语事实较少使用,我们更情愿使用“有没有”、“v+没有”、“v/adi+不+V/adi”、“怎么样”等进行提问。课本中经常出现“你好吗”、“你身体好吗”、“你结婚了吗”、“你工作忙吗”等类似的会话语句,我们认为这一句型虽然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疑问句的基础,但不宜过分强调,因为语言是动态的社会现象,图书的编纂也要根据语言事实进行编写,否则离开了生活的基础将没有生命力。广义地来说,这也是一个语言规范的问题,标准的句型虽然是教学的必要,但图书中也应当有所扩展,使图书语言紧跟生活语言。
  2.会话语句设计不合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情景对话是留学生掌握词语意义和用法以及句子特点的重要环节,而《汉语会话301句》中所设计的会话语句往往停留在句子的表层,有配合留学生思维的倾向,在整个汉语语境中显得突兀,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笔者对书中的会话作了全面的考察,下面将摘抄几例以作说明。
  (1)高:马小民在家吗?
  B:在。您贵姓?
  高:我姓高,我是马小民的老师。
  B:高老师,请进。
  高:您是——
  B:我是马小民的姐姐,我叫马小清。(复习(一),第44页)
  会话中B的回答显然不合乎语言规范和礼貌,试比较修改后的对话:
  高:马小民在家吗?
  B:在。请问您是哪位?
  高:我是马小民的老师,我姓高。
  B:高老师,您好。请进。
  高:您是——
  B:我是马小民的姐姐,我叫马小清。
  (2)大卫:和子,你家有什么人?
  和子:爸爸、妈妈和一个弟弟。(第七课,第58页)
  王兰:你家有谁?
  玛丽:爸爸、妈妈、姐姐。(第七课,第59页)
  在询问对方家庭情况时,“你家有什么人”和“你家有谁”都显得不礼貌,不合乎语言规范,应改为“你家有哪些人”比较合适。
  作者在设计会话时对句子本身的意义和语境因素考察得不够全面,导致外国留学生对中国人的对话风格和方式感到好奇,严格地说,语句本身是合格的,但在会话中却不符合用语规范除此之外,图书中还出现了汉语拼音拼写错误的现象,这是校对和印刷过程中没有注意的问题,也可以归属到语言规范的问题中。
  
  二、促进图书语言规范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图书编辑和出版的规模和影响进一步扩大,对图书语言的规范有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因为它承载着传播思想和文化的责任,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图书语言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针对《汉语会话301句》中中英词语释义和会话语句设计以及拼写等语言规范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以期引起图书编写人员的关注,对图书语言规范化有所帮助。
  
  (一)注重业务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编写是图书出版的关键环节,编写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图书的质量,图书语言是编写者的思想表达,语言规范是基本的要求。对外汉语教学图书属于民族语言文化类,具有教材的性质,具有传播汉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责任和义务,是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书面依据,编写人员的业务素养和能力直接关系到图书的内容和质量,尤其在双语词语释义方面,如果翻译语言不规范,将会误导留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如文中所列出的中英词语释义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对编写人员的语占知识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另外,在校对和印刷过程中,也需要一定的语言规范知识,否则有关拼写和标点的错误就会蒙混过关,影响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
  
  (二)提供语言类工具书与辞书的查阅和参考
  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数急剧上升,对外汉语图书具有广阔的市场,这将对图书的语言规范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课堂用书之外,课外的图书阅读比重也应当加大,但同时要尽可能地提供词典和辞书的参考,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及英汉双语词典等,这既是对编写人员的要求,也是净化图书市场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加强审查和管理制度的实施力度
  图书出版虽然具有广阔的市场,但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和要求,将有损出版事业的形象和发展。加强审查制度的实施是为了保证图书的质量,为图书的语言规范设定规格,同时根据国家出版的标准为参照,如以《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以及对外汉语经典图书系列等为依据,切实把握图书出版的方向和针对的读者群,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强管理和实际操作的监控,既要有一定的阅读价值,又不能脱离生活语言的规范。
  
  (四)净化图书市场,出版精品图书
  图书语言的规范既要有正确有效的管理,又需要经典图书作为范本来宣传,严格的审查制度是图书质量的必要保障,精品图书是语言规范的重要参照。对外汉语教学图书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多家出版社和业内人员竞相出版图书,但由于政策没有设限,图书蜂拥而至,必然会影响语言的规范和图书的质量,增加了留学生辨别的难度。所以,提供语言规范的参考,改善运营机制,净化图书市场,尽量减少双语翻译的错误和语用失误,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其他文献
装帧设计是增强书籍关注度,进而促进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封面设计则是图书装帧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是视觉设计的“急先锋”。封面设计不仅是内容的外在体现,也是刺激读者购买的广告手段,应做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青春文学作为目前图书市场的重要力量,其封面设计风格形式多样、各有长短。怎样的封面装帧有利于青春文学将内容最大程度的外在化,从而带动更大的购买热潮,值得探讨。    一 青春文学封面装帧的分类  
期刊
《编辑之友》2010年第5期刊登了李俊丹、郑月荣题为“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几点建议”的文章。文章在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不足之后,提出了“建议统一使用‘顺序编码制’”“建议规范文献类型标志”“建议规范参考文献表的标题”“起止页码之间应用‘一’或‘~’”“建议引文是专著或期刊的文献页码放在正文参考文
期刊
郑振铎是20世纪最出色的编辑之一,他主编过的报刊达45种之多。在接下《小说月报》主编前,他已成功编过《时事新报·学灯》和《文学周报》(后来改为《文学旬刊》)。1923年入主《小说月报》,他更注重打造其为新文学建设与旧文学研究并重的文学刊物。依托此一媒体平台,郑振铎于全职编辑之外开始了“业余学者”的研究生活。说他“业余”,不仅就其学术背景与工作时间而言之,更是立足其“媒体”性质所由观之。其研究范式的
期刊
2010年9月6日,张纪中版《神雕侠侣》编剧刘毅在其新浪微博上发帖称,包括《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在内的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为此,刘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鲁迅大撤退”。随着媒体的纷纷跟进,这场所谓的“删鲁”:风波被炒得沸沸扬扬。虽然,几家出版社均否认近期对教材中鲁迅篇目删除,“鲁
期刊
我们知道,广告作为现代媒体的经济支点,是媒体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传媒价值的商业运营,取决于它的影响力。而媒体无外乎是一手抓“影响力”的传播,一手抓“广告商”的投放。晚清时期的报纸杂志,“不以营业视报纸”,更少有经营的概念。就是当时堪称商业报刊典范的《申报》也不例外。戈公振说:“《申报》初创时,取价(指广告):西人广告较华人广告为贵,但华人殊无登广告之习惯,故不久取消,西人广告因是充满于各报”“至以
期刊
文摘顾名思义就是摘抄、节选、辑录,而文摘报则是文摘的集萃版本。在文摘报上,我们可以最大容量地阅读天下新闻、纵观世界风云、激赏世态万象、积累点滴新知。文摘报创始至今,正是以巨大的信息量和低廉的市场价格,获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和报业竞争的进一步激烈,“文摘军团”的传统优势越来越小,生存发展面临极大挑战。  在网络快餐新闻白热化的今天,“80后”“90后”逐渐成为媒体的主要消费对象,
期刊
1921至1922年是中国电影乃至电影期刊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诞生于1921年的民国电影期刊在经历了一年后便由于自身经济状况和产业发展现实等原因,从以建构民族电影理论话语体系为旨趣,重在理论探讨和电影评论的专业期刊,转型为直接服务于电影公司的特刊。    一    中国电影自1905年诞生以来,一直作为杂耍艺术存在于大众文化生活之中,纸质媒体对电影的记录主要是刊登在报纸上的广告、消息及一些电
期刊
为期5天的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以下简称“图博会”)于2010年9月3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这届图博会对国内的出版社而言,是图书展示、版权交易、让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有利平台;对外国出版社来说,是让中国读者了解国外文化与图书的有利时机。尤其是对主宾国而言,这个意愿更是非同凡响。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图博会不仅可以看到很多“走出去”的图书,还可以与国内外的很多名人、名家面对面。喜
期刊
2010年初,“裸婚”一词成了大众热捧的网络术语,“裸婚”也成了时髦的话题,它兴起于2008年,后因为女作家秦俭(笔名介末)的《裸婚》(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年1月)而迅速蹿红网络。商品经济大潮把都市人卷入对物质的狂热追求中,金钱和爱情的掺和使得真爱变得模糊,结婚成了奢侈的消费,短暂的奢华却要男女双方辛苦数年来偿还债务。为了抵制这种行为,“裸婚”成了年轻男女结婚的主要方式,它是指不买房、不买
期刊
肇始于20世纪中期的数字化技术及其在出版业的逐步运用,使出版业面临自15世纪谷登堡发明现代印刷术500年来从未有过的大变革,其发展和影响尚难估计。从当前状况看,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的便捷及其无限增长的趋势,使信息的甄别、梳理和精细加工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出版业是内容产业,对内容的选择和重视是出版业的核心功能所在。正因为信息和内容的易得和泛化,当代出版业对编辑职能要给予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