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的亲情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ljx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张爱玲的生平探讨了她的小说《金锁记》和《十八春》中造成“苍凉”的亲情这一现象的原因等内容。
  [关键词]张爱玲 小说 苍凉 亲情 成因
  [中图分类号]I24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100-01
  
  看到《金锁记》和《十八春》这两部作品中体现的亲情是如此的残酷和苍凉,我们会憎恨、难过和寒心,但当时的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使我们不能不惊讶于张爱玲小说的世俗性与现实性。
  张爱玲的小说中会展现出这样一种亲情现象,让人感到她的小说世界是一个荒凉的、死的世界,用《金锁记》中的一句话说,就是:“一级一级走进没有光的所在。”[3]依然成就她那份永恒的苍凉。若用张爱玲的眼光看,这事情本身就是一种隽永的讽刺,也很有悲剧意味,“好似她的《封锁》里发生过的,理想和浪漫的刺激瞬间消逝,‘封锁期间的一切等于没有发生,整个的上海打了个盹,做了个不近情理的梦。’张爱玲就从此把自己封锁起来,封锁出一个荒凉的、死的世界。”[2]
  众所周知,“张爱玲喜欢用一个苍凉的手势、一声重重的叹息,来形容她的作品和作品中的人物。事实上,张爱玲的一生,就是一个苍凉的手势,就是一声重重的叹息。”[1]所以才会呈现出她作品中苍凉的亲情风格。
  童年的张爱玲就遭受家庭的不幸,失去正常的家庭与温暖,失去母愛。父母由于长期不和,在她四岁时母亲就抛下她远去英国。她本可以和天下其他的小孩子一样,在母爱的庇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正像张子静后来回忆所说:“……那是1924年,姐姐四岁,我三岁。如果母亲没有在那一年出国去,姐姐和我的童年应是富足而幸福的。”[4]自从母亲出国后,她对母亲就感到越来越陌生。后来父母终于离异,然而又令她陷入了另一个困境——继母和父亲对她的双重压迫。
  张爱玲离群索居、孤僻性格的形成就和她这时心理因素的成长有关,尤其是她少女时父亲对她的殴打和囚禁的经历。
  一次,父亲对她拳打脚踢并把她囚禁起来。在软禁期间,她不幸得了一场要命的痢疾,病了半年,但父亲不为她请医生,在自生自灭中她差点死去。后来,在《私语》中她透露了那时内心的愤怒与焦虑:“我把手紧紧捏在阳台上的木阑干,仿佛木头上可以榨出水来。头上是赫的蓝天。”[5]张爱玲在这次被父亲囚禁的经历中,内心的痛苦和挣扎被描写得力透纸背。她甚至在《私语》中这样写道:“……那时的天是有声音的,因为满天的飞机。我希望有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5]所以,她在《童言无忌》中回忆一个少女复仇的故事时说:“我要报仇,有一天我要报仇。”此时,张爱玲的心目中已潜藏着“杀机”。在《私语》中,她把父亲归为“黑暗”“恶”“魔”和“光明”“善”“神”的对立,想必是源自于张家曾经给了她那样沉重的身心打击。
  无奈之下,她逃到了母亲那里,原以为可以寻到一些温暖,可换来的是内心的凄冷。母亲并不十分乐意接受她,并且用西洋的习俗来规范她,要把她培养成西方式的贵族小姐。然而,她不是,在《天才梦》中她写道:“我母亲给我两年的时间学习适应环境。她教我煮饭;用肥皂洗衣服;练习行路的姿势;看人的眼色;点灯后记得拉上窗帘;照镜子研究面部神态;如果没有幽默天才,千万别说笑话。”[5]“在待人接物方面,我显露惊人的愚笨。我的两年计划是一个失败的实验。除了使我的思想失去均衡外,我母亲的沉痛警告没有给我任何的影响。”[5]所以,她觉得那不是她的母亲,她太无助了。她悲观了、敏感了、早熟了,也更加孤僻了,她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地方,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5]她躲在世界的暗角里,开始用独特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这就形成了她与众不同的作文风格:苍凉。
  艺术虽说高于生活,但它是来源于生活的。张爱玲小说的亲情之苍凉的一面正是有感于她的生活经历,源自于她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形成了所谓的“苍凉美学”。她在《自己的文章》中说:“我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悲壮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远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6]这是张爱玲人尽皆知的美学宣言,名之曰:“荒凉/苍凉美学”。《金锁记》和《半生缘》就是这种美学观的最好代表。
  如此这般看来,我们再去感受她作品中那种苍凉的亲情,也就可以坦然面对了。
  【参考文献】
  [1]张爱玲.传奇(上册)[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70.
  [2]金宏达.平视张爱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150-154.
  [3]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M].浙江:世界文学出版社,2006.601-621.
  [4]张子静.我的姐姐张爱玲[M].学林出版社,1997.20-24.
  [5]张爱玲.张爱玲作品集[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6-8,31-42.
  [6]来凤仪.张爱玲散文全编[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19-2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如何有效利用教学媒体,参考怎样的教学目标,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很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本篇论文将阐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媒体 教学对象 课程 教学目标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183-01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
[摘要]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于世界各地,作为助推器,它促进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本文旨在以“语法词汇化”为切入点,对现代汉语的词汇教学实践做了些许思考。  [关键词]词汇 语法 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3-0066-01    “汉语热”席卷全球,不仅是因为汉语自身的魅力——悦耳的声音、图画般的方块字和
[摘要]当我们说到新闻采访这种活动时,似乎是一个非常现代甚至时尚的概念。其实“水有源,树有根”,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就有了信息的采集、加工及传播。因此,新闻采访活动可谓源远流长,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特别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用文化的血液哺育着新闻的精气神。本文从传统文化中的“兴观群怨”和“赋比兴”谈起,浅析其与现代新闻的报道内容
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提高高中历史教学质量迫在眉睫。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历史教学产生兴趣,才能充分地融入课堂,积极思考历史问题,主动探索历史新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兴趣中思考,实现在高中历史课堂上,以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境融入更多的感情。  关键词:以疑激趣;以境融情;高中历史;学生兴趣;培养     在历史课堂中立足教学内容,融
[摘要]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教学改革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针对當前高校教学改革现状,指出了教学改革要从思想上改变观念,政策上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创新教育收到应有的实效,并从授课形式的转变、选择优秀教材以及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避免职业倦怠现象等细节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创新;教学改革;激励措施;职业倦怠现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本文旨在从清末商人胡雪岩由一名杭州钱庄跑街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有钱的巨商富贾的发迹经历中,总结出优秀领导者应具备的几个方面的素质,即领导特质、个人努力和正确的用人之道。期望能为今天的科学管理有些许借鉴之处。  [关键词]领导特质 个人努力 用人之道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083-01    胡雪岩出身贫寒,八岁时就替人放牛,十二
摘 要:足球是一项古老的、充满对抗性的竞技体育,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逐渐演变过程中足球竞技就成为培养团队意识、强身健体、磨炼意志、培养坚韧精神于一身的重要体育赛事。足球文化的建设是我国体育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振兴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就需要从小开始培养足球体育人才,我国也非常重视对青少年足球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对校园足球推广过程中对小学体育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促进我国足球体育事业的
[摘要]博客,又称为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需要结合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链接。本文以海地地震为例,探讨新闻博客对传统新闻生产模式的影响。  [关键词]新闻博客 传统新闻 生产模式 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008-02  博客从内容角度可以
[摘要]面对“90后”大学生思想的多元化,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战,在对大学生保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同时,民办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应创新思维,建立新的宣传途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宣传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250-01  现今“90后”大学生已成为民办高校的学
[摘要]成人美术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教育 开放 大众 现代 赏鉴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172-01  翻开历史,在人类由原始蒙昧到现代文明的不断探索进程中,艺术的种子一直深植于人类的内心深处,并由此生成了今天繁复庞杂的艺术史与艺术现象。作为现代艺术教育之一端的成人美术教育,在我国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