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原因研究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wang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成因有多种,其中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占据首要位置。针对此问题,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行政程序法律自身制定不健全、对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管理的法律体系不系统、行政主体的法律制度不规范这三个方面。
  首先是法律法规不完善。在行政法程序不健全方面,我国现行的有关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规定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我国受到历史上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的法治观念还很不成熟,又因为我国建国时间短,对于行政法的研究起步时间也不长,因此行政程序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这也间接成为行政自由裁量权被滥用的一个缺口。实际上,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最好方式是依靠程序法进行控制,不过我国在程序法方面立法不完善与滞后现象的出现,导致很多重要的行政执法程序有缺规范,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提供了方便之门。在司法实践中,也有一部分行政人员养成只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不良习惯,完全机械式地按章办事,最终导致与相对人之间的关系搞得非常恶劣。在我国管理行政执法主体的管控方面,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并不存在针对公务员的道德职业规范,导致部分执法人员由于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而在工作过程中草率行事,或者是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过程中常常出于个人利益作出判断。对于此,尽管我国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务员法》,对于公务员的道德素质等从法律高度进行说明,但是规定中很多内容都不系统,故见效甚微。最后,我国现行法律对于行政实体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从目前来看,我国法律法规中存在很多笼统的定义,且弹性操作范围太大,往往给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行为提供可乘之机,这是滥用职权甚至腐败滋生的深层次原因。
  其次是监督机制不健全。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有力监督,能够有效防止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行为的产生。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时间已经长达三十多年,可以说已经建立了各层面相互配合、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监督体系,这一体系不仅包括各类权利机关的监督,甚至包括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各类社会团体的监督等。尽管这个监督体系也在规制行政自由裁量权方面发挥了一定的实战作用,不过总体来看,还是存在很多缺陷,这些缺陷成为最终导致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助推剂。其中,权利机关的监督往往都停留在表面而难以落实,况且,在实际监督体系之下,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的监督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只能对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方面的审查,而不能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探究,否则也将被视为越权,所以政府部门的审查有时候难免落空。此外,我国司法机关与行政执法机关往往存在各种微妙的联系,且司法机关日常运行所需的经费都是由政府进行拨款,因此司法机关受到行政机关的影响很大,导致了司法机关监督行政机关的过程中经常性收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因此此类监督机制也很难显见成效。如果是让行政机关主体进行自我监督,其实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监督方式,在一个集体体制下,各个行政主体都难免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与大环境不符合很可能受到排挤,因此行政主体往往会选择集体性处事相同以求明哲保身,故此类监督方式也很容易陷入理想主义陷阱。最后,社会舆论监督往往能够给行政机关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不过如果行政机关反过来对新闻媒体或者群众中的典型代表进行打压,反而会收到反面教材的效果,显然此类监督方式也有待健全。
  最后是执法人员素质低。作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践行者,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也直接影响着行政自由裁量权能否得到合理合法、公平适当的使用。也正是由于行政自由裁量权是在行政主体缺乏一定规范约束的条件下进行的,行政执法主体的原则要求就是对遵守相应法律法规原则性的基础之上,在法律所允许的标准与幅度之内进行主观判断并给出行政结果,所以执法人员的素质更显关键。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存在与使用对于行政人员来说,是对其能力、理智、道德与良知的综合考验。
  目前,我国存在执法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主要有以下表现:其一是部分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不高,我国目前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很大一部分是受到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低下这一深层次原因影响。在具体行政执法实践中,有些执法人员完全出于个人喜恶进行主观判断,对于符合自己根本利益的案件进行及时处理,对于与自己无关的内容就进行搁置或拒绝处理,这是典型的道德素质层面出现问题。其二便是行政机关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偏低。我国在改革初期所实行的公务员人事管理机存在缺陷,直接导致了执法团队整体素质的良莠不齐、有高有低,尽管其中不乏一些人也曾经历过高等教育,不过他们并没有经受过法律法规的专门培训,对于很多法律规定都处于一知半解甚至毫不知情的状态,更勿用说是在遵循法律合理性原则的基础上进行酌情判断,他们对于法律条文中的不确定性及模糊用语的理解偏差,很容易导致另一层面上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滥用行为。其三便是一些执法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尽管我国在总体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指导方针,但是落实到执法人员层面,他們未必能够真正贯彻到实际行动之中,由于基本素养的欠缺,有些行政执法人员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只是把法律当成是治人的工具,而并没有建立根本的公正执法这样的法律观念,将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正当使用产生不良影响。“人的主观性经常会介入权利的运行,并间接影响权利发挥作用的基本效用。” 更何况,“即便执法者是一个聪明而睿智的人,只要他是有感情的,也难免产生不公平。” 所以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才是贯彻法律落实的基本保障。
其他文献
【摘 要】 自从我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从2006年成立以来,这标志我国的金融市场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金融期货市场的发展从无到有,从起初不够成熟的时代到现在敢于创新。特别是在2010年推出期货之后为我国的期货发展进行了一次大胆飞跃。本文对我国目前的金融期货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解决办法,最后对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在以后的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机遇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国际
期刊
我国公司法明确了独立董事的法律地,目前,我国关于独立董事的相关规定,散见于证监会和交易所规定的各类部门规章和自律规范当中。其中,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是最核心的规范之一。该规范通过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从积极条件和消极条件两个角度对独立董事的任职资格加以规范。可以说,无论从体例结构上还是从规范内容上都是相当完整和先进的。经过梳理,笔者认为,我国独立董事“独立性”的法律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金融飞速发展,P2P借贷平台风险不断爆发,银行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征信业发展滞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违约风险日益受到大众的关注。加强“政府+企业”、“政府+政府”、“政府+平台”以及“政府+电商”的合作,有利于充实信用信息数据库,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征信活泼发展的征信模式。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征信模式 中央银行 信用数据库  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
期刊
目前看来,在侵犯网络著作权的客观方面,主要表现为行为人对他人的著作权实施了侵犯,此行为最终导致了违法著作权相关法规。根据《刑法》规定,该行为又需要具备“其他犯罪严重情节”或者“违法所得金额数量比较大”的特征。在网络空间中,多样性和复杂性又是侵犯著作权行为的两个主要特性,这使得现行法律对网络侵犯著作权犯罪行为难以进行有效界定。从现有角度分析,问题的焦点还是集中在“复制发行”以及“犯罪金额”这两个客观
期刊
【摘 要】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柱石,但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由于贷款方面的限制、自身资信水平的影响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的局限性,中小企业往往很难从现行的主流金融系统中筹集到自身发展所需的资金。而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互联网金融成为各个经济机构融资和投资的新阵地,我国互联网金融开始于 2013年,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互联网金融凭借其高效的筹融资方式和较低的融资成本快速崛
期刊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多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为了顺应经济的发展,积极的应对挑战,商业银行就要不断的从自身出发,寻求新的发展策略,改善管理体制与格局。本文将探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利率 市场化 商业银行  前言:商业银行是一个区分于中央银行与投资银行的概念,它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结合多
期刊
【摘 要】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市场监管可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和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我国证券市场稳健运营的基本保障。本文从证券市场的现状、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政府对于证券市场的监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股票市值 市场监管 国民经济  一、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主
期刊
差别待遇就是差于之前的状态,是通过比较而确定的,不仅和之前不属于这个角色的自己相比,也和自己同时但不具有此种角色,或并且从事此种活动的他人相比。差别待遇的物质属性部分:1.劳动职位丧失;2.人事调动;3.工资和各种福利减少;4.工会经济利益受损。工会经济利益受损主要指潜在的这样一种状况,即通过将工会核心干部调职、升职来调离工会,以达到使该劳工在工会运动上责任地位减退,产生工会运动显著不便的不良后果
期刊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2条规定可知,我国劳动法上规定的“用人单位”外延包括如下几种: 1.各类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这里的企业包括各种所有制形式、各种行业、各种法律形态的企业;2.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通过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时,也视为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这一部分中具体形成的劳动关系主要包括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与所用工勤人员之间的劳动关系,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组织与其职工
期刊
在我国,民法学界中对于连带责任的具体涵义并没有统一、权威的表述,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寇孟良先生认为,“连带责任,是根据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的约定,应当由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分别承担共同责任,或者由两个以上当事人中的二人或数人对其他人的民事责任分别承担或顺序承担的法律制度。” 该定义囊括了按份责任和补充责任两种多数人之债的特点,即把连带责任与按份责任、补充责任相混淆,没有明确连带责任的特性,过于笼统宽泛。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