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的天空如此美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zou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资源来训练习作技能呢?笔者就人教课标本高段教材,结合实践感受,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挖掘课文资源,驰骋想象天地宽
  
  课本是我们主要的习作资源。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或刻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或叙述蕴含人生哲理的往事,或描绘祖国壮丽山河,或勾勒大自然的神奇秀丽,或讲述世界的多姿多彩……优美的语句,奇妙的构思,丰富的写作素材,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推陈出新、举一反三。
  (一)利用课文内容仿写
  技巧的训练一直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借鉴模仿,通过一系列的模仿写作,从而强化运用,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模仿借鉴容易做到,对学生来说不会产生畏难的情绪。
  1.仿写句式,锤炼语言
  如《白杨》中有这样的几句话:“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的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作者从白杨的身上看到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我要求学生仿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这位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也可夸夸自己的老师或熟悉的人,并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2.借鉴段落,注重方式
  如《威尼斯的小艇》描写小艇样子的一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可要求学生仿照这段话,写写家乡的某处景或某个事物,要写出它的特点。
  3.材料替换,借用结构
  如学了《生命生命》后,要求学生模仿课文的并列段式结构,另外写三个片段,分别从动物、植物、人三个角度表现面对挫折磨难时生命的蓬勃与顽强,替换文章里的“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转风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等。
  (二)利用课文内容补写
  指的是教材中可以扩充补白的地方。如果抓可以扩的“点”让学生去想象、去假设,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学了课文《再见了,亲人》后,学生懂得了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课文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的口气,有代表性地叙述了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的事情,那志愿军战士又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呢?书上没有详细写,这就成为一个可以扩充补白的“点”,我就随机布置了一个写话作业:请你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三)利用课文内容改写
  利用课文原有的内容,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以达到锻炼写作、加强理解的双重目的。
  如学习科普说明文《鲸》一课,课文通过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形象地介绍了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教完新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并提示:鲸的种类可多啦,有蓝鲸、白鲸、虎鲸等,你可以选择一种来介绍,别忘了用第一人称哦!同学们都饶有兴趣地完成了此项习作练习。
  (四)利用课文内容悟写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佳作名篇。这些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熏陶作用,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情操的感染教育,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如《钓鱼的启示》中有一段含义深刻的句子:“……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学完之后我说: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对一些小小的道德难题,比如学校里的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没有人知道;买东西时,售货员多补了钱;丢垃圾时,不小心就将一些东西扔在了垃圾桶外面……你是如何对待这些道德难题的?请选择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一个道德难题写一写。又如《梅花魂》中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梅花让我们想起了那个顶天立地、正气凛然、有气节的人。那么,刚正不阿、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凌寒挺立的雪松、幽然绽放的兰花……又让你想起了什么人呢?请你选择一种植物,先写它的品质,再写一写有这种品质的人。在《落花生》中,作者由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五)利用课文内容评析说理
  评析说理,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语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如《杨氏之子》,初知大意后,可让学生评析一下杨氏之子的“惠”体现在哪儿。如在《晏子使楚》这一课中,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和齐国的尊严而一一作了反驳的,体现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课文分析结束,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片断练习:写写你心目中的“晏子”形象。也可以对《半截蜡烛》中三个人物——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谁的功劳最大”的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对五下册第五组课文的三位历史人物:蔺相如、诸葛亮、武松在故事中的表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先演一演,再写一写。对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人物形象,如机敏活泼好胜心强的小嘎子,对临死前还关心一茎灯草的“吝啬鬼”严监生,或美丽俊俏、狡猾刁钻、善于逢迎的王熙凤,在学完本单元后可布置作业:请对这些人物性格特点进行一次梳理,并作出评价。
  通过随文练笔的方式引导学生读写结合,不仅提高了阅读教学的质量,而且增加了习作训练的密度,减缓了习作训练的坡度,培养了全体学生对习作的良好情感。
  
  二、借助口语交际,开辟习作新天地
  
  在人教课标本小语教材每组练习中,均安排了“口语交际”这一训练内容,而对于此类训练中的大多内容,学生如果没有充分的课外资料积累和事先的构想,往往在课堂上会哑口无言或者是没有主题地信口开河。所以,在教学前让学生做好相关准备,把要陈述的内容用习作的形式做好说话准备,使口语与习作相结合,两者相得益彰。
  如五上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要求策划一次活动,我就让学生首先讨论确定活动内容:表演哪些内容,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然后到课外搜集能反映主题“浓浓的乡情”的诗词和歌曲,并且每人制定一份“活动策划书”或“节目单”。又如,第三单元口语交际是“我们来做小小推销员”,向别人介绍一种“商品”。我就事先让孩子们回家挑选好“商品”,仔细阅读商品说明书,并且能够把向大家介绍商品的要点整理成文,自己复述几遍,到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最后还评一评哪些同学介绍得好。
  五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为“让著名的人物走上舞台”,让孩子来演演课本剧。要演好课本剧,必须对文章内容做些删改。怎样把课文中的叙述语言改变成人物的对话?可以加上哪些表情或动作?需要准备哪些简单的服装、道具?怎样上场、下场?需要讨论、排练。为达到好的效果,我就让孩子们每人写一写“脚本”,既是一个练笔的机会,也可以让每位孩子参与其中。又如第八单元口语交际要求“聊聊热门话题”。我就事先让孩子们找“话题”:国际、国内的重要新闻;学校、家庭、社区中人们关注的事情。可以是好人好事好风尚,也可以是不良倾向的新问题……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理由说充分,就先写一写吧,先列出提纲,再整理成文,到时介绍后还可以在班内开个“新闻展示栏”,把学生的文章都张贴出来,学生所得就非常广泛了。
  
  三、拓展实践活动,为有源头活水来
  
  现行的新教材,高段每册都集中安排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这无疑为习作提供了资源,搭建了练习的平台。在教学中,我们教研组充分挖掘身边的自然、社会、人文等资源,通过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习作视野,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例如,五年级开展的《遨游汉字王国》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的途径。然后学生讨论分组,再上网查找、调查访问,由于有了亲身的经历,强烈的感受,孩子们写作的时候就能信手拈来,下笔千言了。孩子们写出了“街头错别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污秽广告小调查”和“清理不法广告”等文章,还可根据查找到的有关汉字信息编制成“我的汉字小报”、“规范语言文字墙报”等。
  再如,六年级开展的《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我们组织同学们收集整理诗歌、动手写诗、编小诗集、开朗诵会……系列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下来,同学们亲身经历,不但感受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而且还写出了一篇篇有血有肉、感受颇深的活动总结,无形中,习作资源被开发利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说“情动辞发”,无论写什么,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愿望是至关重要的。如以上所说的,到教材中去发现、挖掘“写点”,利用、练习“写点”,“读写结合”的形式为孩子们所喜欢。教材并不缺少习作教学资源,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睛。只要我们用心去寻觅,把眼睛擦亮,把视野拓宽,我们就会发现:习作的天空如此美丽。“海阔凭鱼越,天高任鸟飞。”让我们带领孩子们在习作的蓝天中快乐地遨游。
其他文献
书写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事,做笔记、写作业,都需要书写。作为教师,大家都非常注意学生的书写姿势,一再强调“三个一”,即眼睛离纸面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在一次小学二年级的书法课上,我教学生写硬笔字,我发现一位学生坐姿很端正,而他的执笔方式却很奇怪:右手握拳,笔尖朝着胸口,看起来不但别扭,书写起来也费劲。我对他进行了纠正,然后看教室里正在“刷刷”书写的其他学生,发现众多学生中,执笔方式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形成了课时捆绑的模式,即教师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习作指导,第二节课让学生撰写草稿、誊写。为了让教师有充裕的时间讲作文,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写作文,多数学校都会安排两节连续的习作教学课。这样,在每周的某一天,学校里便会出现同年级甚至全校学生统一习作的现象。心理学理论及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习作往往是“情动而辞发”,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即兴而作的,长期这样统一进行习作课必定会挫伤学生
写话是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第一学段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由此可看出,第一学段的写话应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的、口中要说的用文字记录下来,消除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敢写、愿写、乐写、写顺、写好。然而,这一点在第一学段的
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段课外阅读提出明确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外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对于识字量还不算多的中年级段学生,该如何开展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呢?经过近两年的探索与实践,笔者认为,小学中年级段课外阅读的指导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近两年来,小学语文教学界掀起了一股有效教学的探讨热潮。“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既是长久以来的呼唤,也是教学的理想境界。在教学中,科普说明文教学不仅要提效,还应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把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让学生“好之”、“乐之”,方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就结合科普说明文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谈谈如何把“有效”和“有趣”二者结合起来。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也在悄然更新呢?“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正是因为有了“动态生成”的观念,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焕发着新的精彩。在浙江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的这三年间,我一次次用心聆听着专家、教授们的精彩讲座,一次次品读着各级大师的教学专著。其中,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和她的“动态生成”观点特别让我感兴趣。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
统编语文教材高一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是一个学习活动单元,对应的是“语言的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该单元从词语的积累、词义的理解入手,最后归结于词语的选择、锤炼与运用。现代作家的经典作品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所以教材建议师生选择经典作家的作品片段,体会作家是如何选择“最恰当、最合适的语言”,是怎样运用不同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的词语进行精准表达的。  本文以两位经典作家为例,结合课内外文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小的动手练笔,它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习写一些小片段、小段落。与读写结合相比,小练笔的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它认真挖掘文本资源,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也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训练活动。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单凭一个学期的六七篇习作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平常在语文教学中应进行一些小练笔。  一、仿
一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存在与发展,其重要标志之一,是拥有并自尊自豪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我国古代非学科化的语文教育,早就融汇一体地存在于子史经集之类的综合教育之中。这样的旧式教育虽然也曾一度辉煌,保存、传承我国的文化国粹,然而由于主宰文士命运的八股文、科举制的长期异化,旧式教育越来越背离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越来越成为文人学士的精神桎梏。  一百多年前的戊戌维新人士们,已经思索过类似我们今
世界上所有的文字,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都是语言的书面表现形式。与拉丁字母、基里尔字母等只表音不表义的文字不同,汉文字既表音又表义,每一个字都有其固定的读音和特定的含义。  汉文字发明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与之比肩的古文字:北非的圣书字、西亚的楔形字、北美的玛雅文,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唯独中国的汉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在当今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当非汉文字莫属。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