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天偶然在一家社区杂货店瞥见了米花糖,稍稍抒情一点来形容它吧,这是隔了很多年的,物质贫乏年代心心念念的,捂着外婆体温的猪油米花糖。包装还是那个包装,朴素白纸,行楷红字,字周饰以同色花卉,一元两角,55克。成分一如既往:糯米、白糖、猪油、桂花,买了一打,分家人食之,储藏逐日享用。口味依然,脆米清甜,桂子微香。表面裹撒着绵白糖,在30多年前,这些白糖恰是少年美味,但于今感觉却也并不十分甜腻。在甜蜜素、增稠剂、乳化剂、甜味剂、人工香料等等添加剂弥漫广大浩淼之食品时代,这些白糖恪守的正是货真价实、清正朴素的传统理念。
现在还知道了,这些米花糖上的白糖另有一功——防黏,否则包装纸打开,就无法干净利落了。糖粉,就是一种天然防黏剂。糖,也是一种天然的黏合剂,如饴糖,传统食品中的芝麻花生糖等唯赖它而成型。诞生于非工业化时代的许多传统食品,其成分、口味、营养与食品工艺是如此唇齿相依、浑然天成的关系;比如牛皮糖,外层以芝麻相裹,既香又防黏,还健康营养,何需什么所谓的现代食品添加剂,芝麻一身多职;比如传统水果软糖,苹果香蕉状的,外面那层砂糖就是防止糖糖相黏的,即便非独立包装,只要潮气不入,也还是粒粒和而不同的;比如,花生酥豆酥糖之类小食,材质既是食材又是天然香料,何需依傍工业化香精来蒙人味蕾;比如,青团和绿豆糕的绿是艾草和绿豆的素面,红米染成橘红糕的酡颜。
向传统食品致敬。传统食品诞生于农耕文化时代,客观上缺乏工业时代所能合成的诸多化合物,只用大家都知道的食材作为食品原料,倒也避免了吃着浓郁香甜,结果却发现浓郁是因为增稠剂,香甜是因为香精,口感松脆柔软是因为膨松剂,看上去很白很红是因为吊白块和苏丹红,诸如之类,已然不必如此枚举,大家都从食品添加剂中扫了部分化学盲,只是扫得很被动很事后诸葛亮,并且似乎还在等着继续事后补课。可能,传统食品的口感略略粗糙,还不太精致,米花糖不如奶油曲奇馥郁松软,糯米团不如奶油蛋糕看着美丽,还能西式调调一番,可是越是味道好的外表好看的东西,常常却是布满陷阱,饼干奶油蛋糕油炸薯片等现代食品中充满的反式脂肪就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罹患可能。这些不过是冰山之一角罢了。鸡鸭鱼肉的问题更多,本来一年成鸡的,现在45天左右即可速成市售,饲料里不添点东西如何提速。据说养猪户们都不吃自家圈子里要卖给市场的猪,专门另养自享,恢复一头猪正常的生长时限,慢工出好肉。于食品领域论,满目琳琅似皆可疑是多快好省的代价,恨不得每家每户都能回到小农经济。最可改变的小环境当然是肉丸自己做(可是猪的来源还是没法保证),汤团自己做(可以不加增稠剂),馒头自己发(虽然可能难看一些,至少不会掺吊白块)……只是到底后工业时代了,环境污染已病入膏肓,弱小个体所做的不过是杯水车薪,常常只能一声叹息,做唐·吉诃德的机会都很微茫。
可能扯远了,以发展为圭臬的列车要停下来或者慢下来都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慢,还得有个缓冲期,何况真真假假的创新正在成为意识形态,哪里可能就回到朴素本质的源头?做食品业的不添点东西进去又如何讲创意卖个好价钱呢,或许只能消费者自己先来做功课(现在做消费者的幸运是时刻准备速成为各类知识的“专家”),比如特别漂亮的,特别好吃的,特别芳香的东西,还是先问号,再省略号,最后坚决删除。常识是:比较本质的天然的食物通常要考验一下你的口感,可惜我们的味觉已不知不觉适应了工业化的味道,朴素自然之物反而人所难适了。“大美不言,大音希声,大巧若拙”,老子早就说过了。人事无论,道乃共通。
退回农耕时代当然是不现实的,地球也非那个地球了,虽然地球还只是这一个,也只能这一个,可是这一个已经千疮百孔了,千疮百孔也还要生存下去,那么最底线的希望是关乎生命给养的态度还是朴素一点的好,产量并不是要时刻增加的,技术也不是要天天创新的,让食物回到食物本身才是至道。
现在还知道了,这些米花糖上的白糖另有一功——防黏,否则包装纸打开,就无法干净利落了。糖粉,就是一种天然防黏剂。糖,也是一种天然的黏合剂,如饴糖,传统食品中的芝麻花生糖等唯赖它而成型。诞生于非工业化时代的许多传统食品,其成分、口味、营养与食品工艺是如此唇齿相依、浑然天成的关系;比如牛皮糖,外层以芝麻相裹,既香又防黏,还健康营养,何需什么所谓的现代食品添加剂,芝麻一身多职;比如传统水果软糖,苹果香蕉状的,外面那层砂糖就是防止糖糖相黏的,即便非独立包装,只要潮气不入,也还是粒粒和而不同的;比如,花生酥豆酥糖之类小食,材质既是食材又是天然香料,何需依傍工业化香精来蒙人味蕾;比如,青团和绿豆糕的绿是艾草和绿豆的素面,红米染成橘红糕的酡颜。
向传统食品致敬。传统食品诞生于农耕文化时代,客观上缺乏工业时代所能合成的诸多化合物,只用大家都知道的食材作为食品原料,倒也避免了吃着浓郁香甜,结果却发现浓郁是因为增稠剂,香甜是因为香精,口感松脆柔软是因为膨松剂,看上去很白很红是因为吊白块和苏丹红,诸如之类,已然不必如此枚举,大家都从食品添加剂中扫了部分化学盲,只是扫得很被动很事后诸葛亮,并且似乎还在等着继续事后补课。可能,传统食品的口感略略粗糙,还不太精致,米花糖不如奶油曲奇馥郁松软,糯米团不如奶油蛋糕看着美丽,还能西式调调一番,可是越是味道好的外表好看的东西,常常却是布满陷阱,饼干奶油蛋糕油炸薯片等现代食品中充满的反式脂肪就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罹患可能。这些不过是冰山之一角罢了。鸡鸭鱼肉的问题更多,本来一年成鸡的,现在45天左右即可速成市售,饲料里不添点东西如何提速。据说养猪户们都不吃自家圈子里要卖给市场的猪,专门另养自享,恢复一头猪正常的生长时限,慢工出好肉。于食品领域论,满目琳琅似皆可疑是多快好省的代价,恨不得每家每户都能回到小农经济。最可改变的小环境当然是肉丸自己做(可是猪的来源还是没法保证),汤团自己做(可以不加增稠剂),馒头自己发(虽然可能难看一些,至少不会掺吊白块)……只是到底后工业时代了,环境污染已病入膏肓,弱小个体所做的不过是杯水车薪,常常只能一声叹息,做唐·吉诃德的机会都很微茫。
可能扯远了,以发展为圭臬的列车要停下来或者慢下来都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慢,还得有个缓冲期,何况真真假假的创新正在成为意识形态,哪里可能就回到朴素本质的源头?做食品业的不添点东西进去又如何讲创意卖个好价钱呢,或许只能消费者自己先来做功课(现在做消费者的幸运是时刻准备速成为各类知识的“专家”),比如特别漂亮的,特别好吃的,特别芳香的东西,还是先问号,再省略号,最后坚决删除。常识是:比较本质的天然的食物通常要考验一下你的口感,可惜我们的味觉已不知不觉适应了工业化的味道,朴素自然之物反而人所难适了。“大美不言,大音希声,大巧若拙”,老子早就说过了。人事无论,道乃共通。
退回农耕时代当然是不现实的,地球也非那个地球了,虽然地球还只是这一个,也只能这一个,可是这一个已经千疮百孔了,千疮百孔也还要生存下去,那么最底线的希望是关乎生命给养的态度还是朴素一点的好,产量并不是要时刻增加的,技术也不是要天天创新的,让食物回到食物本身才是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