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概述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找准教学方法,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像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己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式,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2.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繼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
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交流学习。善于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运用多向交流,首先要求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创新人格,并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使之得到逐步形成。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而,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三、通过解难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学生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力气,进行思考或操作。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解答“圆的面积”练习中,提出:“以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一边为半径画圆,圆的面积是多少?”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半径的平方与正方形面积的关系,学生便会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的得出结论。学生在自主探索、大胆思考中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才得以提高。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教学中做到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使学生在求知的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这创新人才“吃香”的时代,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积极开拓,改变观念,大胆创新方法,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教育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观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今天,它是否可以引发我们做这样的思考: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再使学生会按刻板设定的“标志”解规定的题目,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变知识的结论为探究的过程,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甚至“玩数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中启迪思维,在实践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造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中,教师应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像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一、创设质疑情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1.批判性质疑。进行批判性质疑就是不依赖己有的方法和答案,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更具挑战性,它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等定式,打破传统、经验的束缚和影响,产生一种新颖、独到的前所未有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生的理解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如果发现教材中有错误的地方,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质疑,就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2.探究性质疑。遇事好问、勇于探索固然重要,但不能以此为目的,仅停留在获取初步探索的结果上。要培养学生对已明白的事物继续探究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内在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品质。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它往往可以促使学生作进一步深入细致的观察、思考和探索,繼而提出探究性问题。这是创造个性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倍加爱护和引导。
二、创设交流情境,变“个体学习”为“集体合作”
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1.一题多解,交流学习。善于交流,在多向互动中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是现代社会所必须的,也是数学学习过程应当提倡的组织方式。运用多向交流,首先要求创设师生互爱、人格平等、教学民主、师生和谐的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敢说”。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互说互议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体现了教师注重培养创新人格,并通过相互交流,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使之得到逐步形成。
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横向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是训练学生拓宽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最易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而,由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思维由集中而发散,由发散而集中。因此,在这一交替的过程中,学生思维的严密性与灵活性都有所发展,能够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通过分析、比较、优选,同学们发现了最佳的思路和方法,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
2.突破难点时,动手合作。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若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三、通过解难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课堂练习中,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问题,使学生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能力,又须付出力气,进行思考或操作。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过程,可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在解答“圆的面积”练习中,提出:“以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的一边为半径画圆,圆的面积是多少?”并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半径的平方与正方形面积的关系,学生便会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创造性的得出结论。学生在自主探索、大胆思考中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创新能力才得以提高。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在教学中做到积极引导、创设情境,突出思维品质的培养,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使学生在求知的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见解、发现新方法,从而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这创新人才“吃香”的时代,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积极开拓,改变观念,大胆创新方法,以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为教育教学思想,努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观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今天,它是否可以引发我们做这样的思考: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再使学生会按刻板设定的“标志”解规定的题目,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变知识的结论为探究的过程,变“学数学”为“做数学”甚至“玩数学”,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中启迪思维,在实践中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