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之说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z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是练好形意拳的基础,既是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的课程。同时,三体势也是形意拳变化的根本,故曰:“万法出于三体势”。那么,到底何为“三体”?作文一篇,略作探讨。
  三体,亦名三才或三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名词,由来已久。三才从总体来说,一是指天、地、人,故《三字经》文:“三才者,天、地、人;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风、火、水,人有三宝:精、气、神。”《易》则进一步阐述:“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是皆一阴一阳,合而成三之妙。”《悟真》篇则曰:“道自虚无一气生,便从一气生阴阳;阴阳再合生三体,三体重生万物生。”而老子则直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由混沌无极而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而三才,三才生万物。
  二是指天道、地道、人道,道即其规律、准则。《易·说卦》言:“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宇宙万物总分为“三体”,人体就是其中单独一体。三体是既相互独立又相互统一的,那么,作为人,其三体又是如何呢?
  人之三体从宏观方面来说,指形、气、神,“神统于心,气统于肾,形统于首。形气交而神主乎其中,三才之道也。”有生命的人是形、气、神三者共同存活的结果,三者缺一不可。
  而把“人”作为宇宙之“一体”,其意念与宇宙又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呢?人体头顶百会穴与天合,吸收阳气;脚底涌泉穴与地合,吸收阴气;人生天地间,口鼻呼吸空气;上下合于关元(丹田),丹田与人合。天地合于人体,阴阳气相交,配合以呼吸之气,是为三体。这就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即“天人相应”。“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夫天地人,本同一元气,分为三体,各有始祖”、“元气恍惚自然,共凝成一,名为天也,分而生阴成地,名为二也,上天下地,阴阳相合,而施于人。”人生天地间,秉天地之精华,日月之灵气,能主动利用自然条件,适应自然,参悟天地之道,修身养性,而这也正是把三体势作为形意气功修炼姿势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体现了形意气功的特点。
  人之外形也有三体,此三体又谓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总体而言,头为梢节,身与手为中节,下肢为根节。单就某节而言,又分为三节,梢节头为天庭、鼻部、地阁三节;中节身躯分为颈部、胸腹部、小腹部(丹田)三节;上肢分为手、肘、肩三节;根节下肢分为足、膝、胯三节。单以手足而论,又可分为三节,手三节为指、掌心、掌根;足三节为趾、足掌、足根。所以,人身总分三节,每节又分三节,三节无处不在。
  人有三体,体有三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若无三节之所,即无着意之处。盖上节不明,浑身是空;下节不明,动辄跌倾。”三节之分,关乎劲气发放,其动不外乎起、随、追三字,即梢节起,中节随,根节追。劲气发之于根节,变化于中节,运达于梢节。这样警起四梢,三节一体,不动如山,动如山崩,一动无不动。周身一体,可以随心所欲发放功力。
  三节之用在于“远腿近手曲进肘,粘身便用贴身靠”。与敌交手,视距离远近,起足、进手、继进肘,近身便用贴身靠,以根节制敌、肩胯打人,其效必显。对四肢而言,梢节手足又喻为头门,中节肘膝喻为二门,根节肩胯喻为三门。又头门喻为院门,二门喻为家门,三门喻为室门,若要取人,则需登堂入室,仅于“院门”外活动,则难以奏效。故拳家讲:“一门攻,二门沉,三门紧追不放松”、“一门丢,二门攻,二门丢失三门攻”、“头门不动,二门不行,三门取胜。”即必制其上下肢之根节,此为攻法。若于防守,制其头门,对方屈臂进肘,故“接手不如接肘”;但接肘后,对方“吸泄”挪化而用贴身靠,我受害更大,故必制其根节肩胯,使对方难以变招还手,尽可由我发挥。
  人之体内也分为三体: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指人体内的脏、腑、皮、经、筋、骨、肉等;液体指体内的精津血液;气体即人之真气。三体的相互消长就构成了事物的生长、发育、死亡,三体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三体运动既独立又相互联系,气功修炼就是把无序的三体运动变得更加有序,使之成为受精神意识控制的统一体,能更好地做到警起四梢,三体合一,“以意领气”,使得“气与力合”。故三体受意识导引程度的高低就反映了气功修炼程度,修炼有素者,能随心所欲运用功力,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冬夜,天空挂着几点寒星,微光穿过黑云。一间挂着"螳螂拳馆"牌子的小屋内,两个年轻人你来我往地练着螳螂门里的引手,他们就是日后名震北国的螳螂拳传人--杜锡宝、张国富。  突然,一股寒风夹着笑声从屋外飘来,两人急忙收住拳脚,循声望去,一个黑影在远处渐行渐近。  杜喜宝低着嗓门说道:"是有人在偷艺,走,过去教训教训他。"  只见一身穿棉袍、腰扎布带、背插两把宝剑的汉子背着星光站在
期刊
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打斗将成为残酷而又无情的现实,一招一式要求精简实用,讲求实效,一击必杀,克敌制胜。  自卫搏杀生理学认为:人的生理结构是固定的,生理功能是特定的,生理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关节的活动幅度是一定的,各个器官的抗击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头、咽喉、裆部、脊椎神经、肋骨、膝关节等部位都是人体抗击打最薄弱的部位。面对歹徒不能心慈手软,在关键的时刻必须给敌人以重创,使其丧失斗志,无力抵抗。  
期刊
大成拳为王芗斋先生所创,后经几代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和训练体系,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大成拳这朵武林奇葩,其实战威力和注重精神力量培养的独特训练方式,充分展示了我国优秀文化的丰富内涵和魅力,直指我国实战拳学的精华核心。大成拳融健身、理趣、自卫于一体,习之愈深,愈感理趣横生、奥妙无穷。某前辈曾言,大成拳是武术中的大学,深感此言不虚也。下面就我数年来习练大成拳的几点粗浅体会与
期刊
太极推手是太极拳必修科目,若想从太极拳中得到技击本领,则应先研究和剖析推手。  太极推手本不是技击,可能因为国家设立推手为竞赛项目,故很多朋友误认为推手是技击。笔者曾在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出对太极推手与“推手”的看法:推手比赛用拙力将对方推倒或将对方推出场外即获胜;而太极推手则要求参赛者严格按照太极松柔、阴阳变转、举动轻灵和用意不用力等太极拳之特性,若参赛一方用力,则被罚下场,这一规则不容讨论。太极拳
期刊
高臣,辽宁本溪市人,自幼好武,少年时即参习拳击、散打等格斗技术,18岁又自修大成拳,19岁赴京学艺,从而奠定了武功基础。  为广博名家,高臣亦参习形意、八卦等内家拳法,又于津门拜识了大成拳传人李洪喜先生。经过切磋印证,才知自己相差甚远,以前所学仅为皮毛而已,遂虚心求教于李先生,后在中国佛学院泓道法师主持下,高臣正式拜入李洪喜先生门下,承其衣钵。数年习艺,高臣受到洪喜先生的喜爱和师爷张恩贵老人的赞赏
期刊
2000年初春,天津冯万利、李振月二位先生驱车千里,从津来辽宁本溪与我相晤,探讨武学,使我深感不安。二位拳学前辈亲自造访,在相互的交流与探讨中,给予我很高的评价,亦指出我一些不足。因时间关系,二位先生仅逗留一日即返回,并郑重向我介绍其师兄李洪喜先生,希望有机会让我去天津相晤,以使我技艺能再进一步。  不久,我即赴津拜访几位先辈,并与李洪喜先生相晤,先生即向我讲授其所学大成拳内容,并亲自示范功法和发
期刊
擒敌拳法是公安、武警及边防部队战士军事训练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完成各项任务的基础。根据实战需要,从不同角度对拳法加以训练,对熟练及应用擒敌技术、增加擒敌与反擒敌的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今择其八式实战技法,述其概要,仅供参考,并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一、抓腕砸肘  动作要领:1.我由前接近敌左侧时,左手虎口向前,迅速抓敌左手腕(图1);  2.随即左转身,同时右小臂猛砸敌肘,将其制服(图2)。  要
期刊
大成拳与泰拳都威力惊人,充满神秘,我常在心中对两者进行联想。    一、关于桩    众所周知,大成拳一般是从站桩练起,可以说是从“桩”开始。在我看来,泰拳也是从“桩”开始的。比如“摆桩”,也就是摆拳架。通过“摆桩”,协调固定好间架,并在以后的训练(比赛)中时刻不忘保持。所以,泰拳手的间架比较严谨,头胸护得比较好。当然,泰拳的“摆桩”的内涵没有大成拳站桩那么丰富、深刻。另外,泰拳每天训练开始时的跳
期刊
张恩贵先生,津门武林名宿,形意拳传人,今已逾九旬,但身体康健,风采依旧,老当益壮,仍习拳不辍。笔者与恩师李洪喜先生常去探望老人,老人谈及他当年与张恩桐、赵道新等共同拜学于王芗翁先生的往事。老人在叙述中,笔者深感老人无疑是芗翁创拳的“知情者”,其所述件件往事实为大成拳发展过程中的珍贵“资料”。尤其是从形意拳到意拳再到大成拳这段历史变革的往事,老人记忆犹新,使我们对大成拳功法内涵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使
期刊
黄士海(1829~1914年),河北省沧县罗疃村(今属孟村回族自治县)人,为八极拳重要传人。据史料记载,黄士海是八极门第二代“神枪”李大忠的得意高足,枪法闻名遐迩。  黄士海家境贫寒,自幼随其父靠为富户看护果园、墓地、放牧为生。十三岁时,常爬到树上偷看本村八极拳师李大忠授武,回家后暗自练习。一次,黄士海又悄悄爬到树上偷看授武,由于白天劳累疲乏过度,看着看着,迷迷糊糊从树上掉下来,落在李大忠家院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