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摇篮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nimaquba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少数民族壮族中有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即“背带”。壮族背带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背带上面独特的纹样、色彩、形式都成为一种特别的存在,同时也有着深层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装饰纹样
  在壮族人民的成长中,有一个物品是十分重要的,那就是背带。壮族民间流行的这种背带,有其独特的价值,不仅能保护新生儿的脖颈,还能起到保暖防风的作用。特别是在过去,人们不得不外出务农或工作,为了确保对子女的照顾和安全,就会使用背带把孩子背在身上。如今,背带不仅是一种工具,更代表着一种文化民俗。背带的装饰风格也十分独特,具有特别的艺术价值,也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1 壮族背带的宏观文化特性
  1.1 实用价值
  妇女抚养孩子的同时,有时还要出去干一些农活。在妇女外出时,可以使用背带将孩子背在身上,当孩子需要喂奶或者换尿布时,随时可以照看。背带有一定的厚度,在拿下来的时候,可以当作孩子的被子。当孩子需要平躺时,可以把背带平铺在地上,保护孩子的身体。背带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妇女进行正常的劳动生活,解放了照顾孩子的双手。
  1.2 承载上辈人的情感
  背带是承载长辈对孩子的爱的工具,代表着几代人的感情和付出。长辈和孩子之间的情感,让背带不仅是简单的生活用品,也成为代代相传的传家宝。背带一开始使用在大一点的孩子身上,等到有了小孩子诞生,便继续给小孩子使用,直到孩子们都不再需要背带,而使用过的背带也不会随意丢弃,会被放入橱柜的深处,这意味着孩子的童年顺利地度过。壮族人民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他们看重孩子的背带,认为这是孩子的幸运物和护身符,需要好好地保存,不能落在外人手里。有时背带是由孩子的外婆来制作,在孩子出生前,外婆会开始制作背带,代表她对孩子的期待和爱。壮族地区送背带时很隆重,有时几乎全家外出,敬酒唱歌还要送祝福,来表达全家的美好愿望,这是两家人的活动,是建立家族根基的传统习俗。①
  1.3 传统观念的展现
  根据文化理论,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行为文化不是独一的,基本都是以传统文化习惯模式为基础。中国的传统生育观念就是期望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向往后代的繁荣。而背带也蕴含着这样的传统观念,有着十分强烈的情感表达。背带上面的民族图案有着丰富的内涵。壮族人民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之后再经过多年的演变,使这种习俗流传至今,背带也成为具有鲜明民族色彩的经典物品。背带背着孩子,培养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见证了母亲对孩子的付出。背带的设计是母子关系的延续,是母爱从不间断的表现。
  1.4 民族内涵的体现
  很久之前,生活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多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字,它们创作出的图案文字和花纹便代表着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在服装上面也留下了痕迹。服装纹样作为记录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辈抱着祝福的心情,一针一线地缝制背带,祈祷孩子能健康成长。
  民间服饰中的祝福体现在花纹和图案里,它表现为民俗服饰的多种物化形式,使民俗服饰成为意识的直观载体。在刺绣纹样的过程中,还可以镶嵌闪闪发光的饰物,寓意驱邪,祈求幸福。背带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和独特文化,带着长辈的关心和祝福,希望孩子们能在吉祥图案的保护下健康成长。②
  2 壮族背带的艺术纹样
  2.1 动物类纹样
  壮族背带图案中的动物类纹样是较为常见的,通常以鸟纹、蝴蝶、青蛙纹等为主。
  壮族背带的鸟类图案包括鸟纹和鸡纹,鸟类在壮族社会和壮族人眼中的地位很高。根据有关故事和史料记载,壮族先民十分崇拜鸟,他们认为人与鸟有血缘关系,觉得鸟可以影响人类的繁殖。壮族人为了得到鸟类的保护,在举办活动时会头戴羽毛冠,身上装饰羽毛,载歌载舞,模仿鸟类的飞行动作。壮族的衣服上也经常会有鸟纹,铜鼓上也有羽毛冠的图案,代表着壮族人民对鸟类的崇敬。
  鱼纹是壮族刺绣图案中常见图案之一。壮族大多生活在亚热带地区,依山傍水,而有水的地方也会有鱼,鱼是他们饮食的一部分。刺绣制作鱼纹与壮族先民的生殖崇拜有一定的关系,鱼类生殖能力强、生命力强,是多子女的象征,所以壮族人民绣鱼纹在背带上,寄托了保护宝宝健康成长的愿望。鱼纹的图案富有较强的装饰感,可以与其他花纹相配合,多是简洁明快的基调。
  蝴蝶纹十分丰富美丽,不仅有蝴蝶本体的样式,也经常采用蝴蝶变形的图案,这样更有独特的美感,有更为具体的样式。壮族妇女勤劳、热情、多姿多彩,她们向往蝴蝶自由和美丽的特点,所以十分喜爱蝴蝶。壮族人民常常把蝴蝶与花朵、雌性和生殖联系在一起。
  2.2 植物类纹样
  植物纹样主要有花卉和瓜果。花卉种类较多,有不同的样式和图案,如牡丹、菊花、荷花等。瓜果多有地方特色,有菠萝、龙眼、石榴、荔枝等,大多都是热带水果。牡丹象征着财富和旺盛的生命力。荷花、荔枝和龙眼都象征着孩子的健康和好运。石榴种子的形态也经常出现在背带上,象征着子孙后代。根据壮族的历史故事和相关记载,壮族先民把花和植物与生育联系在一起。花卉开花结果的自然特征和形状与女性的生理特性也类似,这种联系代表着对繁衍后代的期望,与先民内心祈求的愿望是一致的。在壮族背带刺绣图案中,花卉图案最为常见和普遍,也充分衬托了壮族崇尚自然、崇尚生活的文化观。
  在植物中,葫芦的形状很独特。葫芦在壮族先民的生活中具有食用功能,是饮食结构中重要的食物,在群众生活中也有广阔的实用价值,而且在人类起源和繁衍方面具有特殊的生殖崇拜意义。壮族中有葫芦比喻孕妇、葫芦比喻女性子宫的说法。可见,在壮族文化中,葫芦纹与生命、生殖、保体等有关,也是对于这类相似结构生命体的崇拜。壮族背带上的绣花葫芦图案,一般会与其他纹样组合在一起,如常与青蛙、蜘蛛、蝴蝶等图案相结合,这些纹样都具有典型的“异物同构”特征,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2.3 抽象类纹样
  抽象图案主要是壮族人对一些几何图形、文字和吉祥物图案的再创造,以形象化、抽象化的方式表现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如十字纹、八角纹、太阳纹等。也有象征吉祥或保护儿童的装饰图案,如八卦、铜鼓等,象征财富、长寿、富贵。壮族先民对自然十分的崇拜,认为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包括对太阳、月亮、雷电、雨水和山脉的崇拜,其中对太阳的崇拜最普遍。云南省狮子岩画中有三种太阳图案,这种对一个事物多样化的运用证明了壮族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如今,云南省西周县的部分壮族人民仍保留着祭祀太阳神的习俗。
  3 壮族背带艺术纹样的意义
  3.1 热爱生命、崇尚自然
  壮族背带图案代表着与原始生命的对话,对历史民俗的反映,所产生的一切文化信息,都凸显了崇尚自然、崇尚生命的文化观。
  3.2 祈求吉祥、追求美好
  壮族人民渴望平安健康的生活,祈祷吉祥的祝福。比如绣制鸟纹,鸟类是在天空中飞翔的动物,而鸟也体现了和平与自由的自然特征。壮族人民内化了追求幸福生活、渴望和谐健康的内心祈祷和美好愿望。
  3.3 蕴含“天、地、水”文化观
  壮族背带的种种图案,天上的鸟、地上的植物、水里的鱼,充分体现了壮族的三元文化观,天、地和水。①在壮族的文化观中,世界是由三体组成的,而背带纹饰的文化理念也透露出这一点。
  3.4 展示家族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在传统的壮族社会中,刺绣的技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女性社会成员的智慧和能力,这成为衡量传统女性社会身份的标准之一。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一点已经是过去壮族社会的特点,这种衡量方式已没有价值。
  4 结语
  壮族背带不仅是一种工具,也蕴含着众多的感情色彩和文化意义。背带是壮族人民生命的摇篮,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少数民族传统的服饰需要被人们记得和保护。
其他文献
摘 要:收藏界普遍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红山玉器中很少出现鸡骨白,并认为红山文化的鸡骨白玉器皆为仿品,很多藏家对红山文化鸡骨白玉器嗤之以鼻,不屑一顾。因鸡骨白玉器一般玉质受损过重,细节缺失,玉性损伤,光气不纯,它的鉴别难度较一般玉器更大。再加上鸡骨白本身难以盘玩,很多鸡骨白红山玉器因此受到冷落,价值難以发掘。上述诸多原因使红山文化鸡骨白玉器的价值受到大大的低估,进而被冰封雪藏,甚至不少精品流失海外。文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国内公众考古研究与实践开展得如火如荼。考古学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公众考古学界关注的重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与新发现为切入点,连续多日推出《三星堆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仅从2021年3月20日首日播出情况来看,此次央视推出的直播节目与以往大众传媒报道考古发现与研究不同,在节目内容上强调专业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宏大的时空视角整体推介
期刊
摘 要:纵观博物馆陈展诸多成功之作,光环境都是一个特殊环节和重要因素,光环境塑造了视觉传达和心理审美及情感共振的联结。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往往是因为灯光的效果被忽视或运用不合理。科学、环保、舒适、凸显展览特色的灯光日益成为展厅光环境主流。文章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专题展区“风范长存—毛泽东遗物展”为例,阐述光环境的塑造和光效果的表达。  关键词:光环境;保护;舒适  博物馆中的人物类纪念馆是展示革命
期刊
摘 要:博物馆的宣传教育活动是实现历史文化与受众交流、促进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文章以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宣传教育为例,以“纪念历史,保持初心”为宣传教育主题,促进党员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牢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牢记历史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关键词:纪念历史;保持初心;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宣传教育  在全国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刻,以“不忘初心,
期刊
摘 要:公共部门编外人员管理因“临时工现象”引发广泛关注。由于合同期限、经济激励、發展空间、社会地位等原因,编外人员在工作积极性、履职能力、行为规范性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加强对编外人员专业培训、建立合理的薪酬与考核制度、探索通过劳务派遣方式等措施改进公共部门编外人员的管理。  关键词:博物馆;编外人员;激励机制  近年来,由于围殴商户、暴力执法、临时工成为突发事件挡箭牌①等现象层出不穷,编外人
期刊
摘 要:考古遗址公园是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是新时期遗址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有益探索。文章以禹会村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为例,分析讨论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中几个常见问题和解决策略,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规划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①  考古遗址公
期刊
摘 要:广州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文帝行玺”“泰子”和“右夫人玺”三枚金印,为确定墓主人身份,了解南越国的玺印制度、预立太子制度、后宫制度,研究汉代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反映出南越国的制度效仿中原而有别于中原,在中国印章史上有其独特地位。  关键词:南越王墓;印;玺  1983年发现的广州南越王墓是目前所知岭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随葬品最丰富的汉代墓葬,墓主人为2000多年前南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各地博物馆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馆际交流展,不仅满足了公众对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促进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而且也扩大了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文章从红河州博物馆近年来的馆际交流展出发,对馆际交流展的实践进行了分析和思考,以探寻博物馆馆际交流展的新思路,促进馆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博物事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博物馆;馆际交流;展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期刊
摘 要:母花是苗族特有的织绣手工技艺传承手段,被时间证明是简单、经济并行之有效的。文章采用田野考察与实物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翔实的例证,分析梳理这种方式的外在表现与工艺原理,并结合苗族历史与文化特征,挖掘它们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母花;苗族;手工技艺;传承  1 引言  苗族的织绣工艺包含了各类传统织锦和苗绣,它们将装饰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运用丰富而精湛的技法表现各种个性鲜明的纹样,制成服装、
期刊
摘 要:文章根据光绪仿古瓷出现的政治背景、社会根源,重点分析光绪民窑仿古瓷在商品化影响下的时代特征,以广州市文物总店的藏品为例,概括其鉴赏要点,以供后世认识此类瓷器的鉴别及艺术价值。  关键词:仿古;光绪民窑;商品化;借鉴与发展  清末陈浏在其所著《陶雅》中曾诠释道:“……吾华之瓷业近益凋瘵矣,其尤能以其瓷蜚声于环球而为环球之人所称道弗衰者,则国初之旧瓷也,居中国之人不能使其国以坚船利炮,称雄于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