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术的历史到思维的历史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dy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从技术层面解读历史教学,工作很难且让人感到离成功有很远的距离;如果从思维的角度去思考,你会发现很难、很复杂的历史教学问题其实也很简单。本人试图用思维的眼光去看待历史教学和历史考试,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一下看法,与大家共勉。
  材料解析题作为考查学生掌握知识、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综合性试题,成为这些年历史考试的主要形式,并得到大多数师生的认可。然而,由于此类试题材料选材范围大、出题灵活,学生普遍感觉材料解析题与以前的论述题相比更难以把握、更容易失分,更不容易依据材料内容和课文内容进行全面考虑。如何才能做好材料解析题,成为老师和学生最希望解决、也觉得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
  关于如何做好材料解析题,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都进行过有益的探索,也有过许多很好的见解。但他们大多都是从技术层面上去分析的。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结合历史学科的思维特点给学生寻找一条更为直接、更为科学的途径,使学生能够掌握历史的基本思维规律。
  历史思维的基本方法是什么?举个例子,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那么唐朝的鼎盛是怎么体现出来的呢?笔者以为,应从它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等几方面来考虑。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朝代是整体,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等几个方面是它的具体骨架。再者,唐朝政治的兴盛又是怎样体现的?这就要结合官制、法律、选官、政治行为等细节内容去解读和认识。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各个细节的内容也是如此表现出来的。这样,我们看它的基本思维过程:唐朝鼎盛——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来体现——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的具体表现。这样,整体——骨架——血肉就很容易地表现出来了,其实历史上那些复杂高深的结论就是通过一个个简单而又具体的内容得出的。
  这样的思维方法用在历史问题的思考上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细化、简单化。简单地说,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下面我结合具体的问题来谈谈如何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有人这样认为:“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的手段来达到使中国走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首先应该从题目入手。“鸦片战争是……”很显然,这是题的主干,也就是我所说的整体。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来细化这道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要全面了解一个事件,无非从它产生的背景、具体发展过程以及它产生的影响等几方面考虑。也就是说要回答“鸦片战争是……”必须要回答三个问题: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影响。这样,我们就把一个问题分成了三个问题。我们再来细化:要回答鸦片战争的背景,就要了解鸦片战争爆发时中英双方的发展状况,以及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双方的摩擦。这样关于背景又被分为三个问题: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状况、鸦片战争前英国的状况、鸦片战争前中英双方的矛盾。同样,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也是如此分析的。当这些细节问题一目了然地摆在我们面前时,问题的结论自然可以得出:鸦片战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海外市场而对中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使英国的工业产品开始在中国倾销,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它客观上也促使中国社会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促使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中国近代文明也由此开始(从这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使中国被动地接受了近代文明)。如此一来,关于鸦片战争的认识,一道很复杂高深的问题就被分解成了6个、9个或更多的简单小问题。
  打个比方,如果说一个历史论述题是一座复杂建筑的话,它也是由具体的砖瓦灰砂和其他建筑材料构成的,细化的过程就是要学生把表面复杂的建筑细化为砖瓦灰砂和钢筋等简单的建筑材料的过程。当我们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后,就会发现问题变得简单了。
  我们都知道《庖丁解牛》的寓言。在别人眼中,一头牛就是一头牛,而在那个高明的庖丁眼中,一头牛是牛的同时还是由简单的一根根骨骼和一块块血肉组成的一个集合。他比别人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不但知道牛是牛,而且还知道整个牛是由具体的哪几部分组成的。所以,他可以做到“游刃有余”。老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也是如此,当学生能够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看成是由一块块“骨骼血肉”组成的简单的集合,就算是真正掌握了历史问题的基本思路,也就抓住了学习历史的关键。
  当我们把这种思路用于材料解析题的分析时,就会发现任何一道历史材料解析题都会变得简单。让我们结合200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的第37题(部分材料)做一分析:
  材料一 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开始,控制自耕小农,据以征收赋税、调发力役,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公元780年,唐朝实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收,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清查户口、人丁,尽可能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均是历代一以贯之的政策。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这也是明代“一条鞭法”、清代“摊丁入亩”等制度的主要内容。土地占有量是核定资产、征收赋税的首要依据,土地兼并不再是政府关注的主要问题,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赋税征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
  首先,从整体上看,这段材料是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状况及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状况的概括。下面我们对这段材料“解剖”一下:从税法来看,涉及三个时期、四种税制;从税收的演变内容来看是从“收取……实物”到“收取货币”;从征收的标准来看是从“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到“按资产收税”;从政府关注问题的演变来看是从“控制自耕小农”、“抑制豪强兼并土地,防止自耕小农破产”到“对土地实际占有状况的清查与登记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重要活动”。这样,把这段材料“解剖”开来,就有四层意思。除此而外,这四层意思又以时间为轴贯穿在从春秋到清朝的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发展的过程之中。也即隐含的第五层意思:社会的发展变化决定、影响着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带着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我们来看与之相关的问题:“……两税法实施前后中国古代税收的特点及变化的原因。”这个问题是两问,一是古代税收两个阶段的特点;二是两个阶段特点不同的原因。我们再来把第一个问题细分:一说到税收的特点,就应该包括收什么、怎么收,也就是说包括征收的内容、以什么标准征收。这样这个问题就十分清楚地摆了出来,答案可以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关于第二个问题,经济政策变化的原因必然包括的因素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变化的结果(或者目的)等。
  如果做老师的能够从纯技术中跳出来,以科学的思维去指导学生,我想不但对学生现在适应考试而且对将来他们适应社会都将会意义重大。[L]
其他文献
最近在我市组织的高中历史优质课评比活动中,我抽到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3《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拿到课题后我感觉这一课的内容较为简单,基本上就是罗列有关的史实,似乎没有多少知识点可以深入讲解和探究,要想讲课“出彩”就必须找新的切入点和鲜明的主题。在仔细看了本课的课程标准内容后,我被其中的“体会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所吸引和打动,决定把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予以充分的
【摘要】在新形势下的英语教学中,一线英语教师要扭转传统的教学思维,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多重视听、说、读、写等多种英语能力的培养。作为艺术类初中生,不仅要学习英语基础知识,还要掌握英语语言的表达技巧,进而将其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人才需求。在新形势下的艺术类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英语教师更要不断地改良自己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瓶颈,极力提升自身的听力教学质量,从而帮助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已然成了一个整体,而英语作为世界各国之间沟通交流的官方语言,也成了我国大中小学必学的科目之一,而在英语的教学中,我国英语教学方式以老师讲解为主,理论知识的学习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重点,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被忽视,以至于学生不能做到学以致用。本文通过分析当下英语语言文学的教学现状,英语语言文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作用,致力于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让英
【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英语教学当中,由于与现代国际接轨,其学科本身就对学生来说非常的重要,因此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显得更重要。本文将针对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高中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对高中英语教学发展作出微薄的贡献。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陈燕梅,福建省莆田第十二中学。  2017年所颁布的《普通
【摘要】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外部现实的反映,而语言是思维的要素,亦是实现思维、巩固和传达思维成果的工具,因之,语言学习需以思维启迪为前提,高质、高效的语言学习又需以“问题求解思维、决策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等高阶思维为基础。而课堂提问作为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的主要方式,对其精心设计便成为小学英语教研的核心重点。本文即是就此为重点进行分析,从问题选择、问题提出、问题处理这三大方面来详细阐述。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小学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加强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立体化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本文就针对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模式;小学课堂;英语教学  立体化教学模式主要就是以学生为主,进而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迅速准确读出单词是有难度的,更不用说长段落和故事阅读了。自然拼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语音意识,获得单词拼读拼写的能力,发展见词能念,听音能辨的学习技能,使单词学习轻松有效,有助于学生的词汇积累,基于此,阅读教学才能顺利进行。  【关键词】自然拼读;语音意识;词汇积累  【作者简介】费玲娜,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太仓市双凤镇新湖小学。  在中国,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英语的主要
【Abstract】The College English Test-Spoken English Test (CET-SET) is a nationwide spoken English test including two different bands – CET-SET 4 and CET-SET 6. It has been designed to test the oral comm
【摘要】绘本的阅读模式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因而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绘本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同时,绘本的本质是培养并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学生在绘本的阅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认知与行为习惯,因而对于学生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基于此,本文从学科育人的视角,针对绘本阅读融入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进行研讨,以提供几点策略建议,促进英语绘本阅读在课堂上的有效推进。  【关键词】学科育人;小学英语;英语绘本阅读
【摘要】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然而,由于我们受传统教学思想和行为根深蒂固,造成现行教学方法下的教學效率依然低下。本文将从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和借助信息技术方面阐述构建英语阅读高效教学的对策和途径。  【关键词】高效教学;导入;合作探究;信息技术  新课改背景下,各地掀起了打造英语阅读高效教学的热潮。下面我把一线教学中通过课堂有效导入、合作探究法、信息技术在英语阅读